麵無表情的丞相拳頭一緊,盡管兒子未來各種被編排殘害兄弟確實有幾分可憐,但是對待曹丕向來是個嚴父的曹操也沒生出什麽徹底的憐子之情來。


    孫權揣度出來的東西,他心下也能剖析出幾分。但是比起代入其中「多愁善感」的吳主,心腸更為冷硬的年長者隻是恨鐵不成鋼的冷哼:


    對和自己有奪嫡行徑的弟弟耿耿於懷是吧?是不是還因此對他父親心裏有所怨懟啊?


    沒上位的時候不能表現得比他弟弟全方位的優秀,上位之後又不能把麵子工程做好,讓大家以為他是心胸寬闊聖明之君,甚至能生出謠言來。


    那麽還委屈什麽委屈!迴去就給他多加課業!


    ——話是這麽說,他心裏也是徹底熄了考察一下別的兒子,看看能不能超過曹丕的心思。


    【而吳書是韋曜,或者說韋昭所作,我知道大家肯定不認識他,在這裏跟大家簡要介紹一下。


    他原名是韋昭,韋曜這個稱唿,應該是晉朝人為避諱司馬昭而改,是一個稱得上貫穿了整個東吳始末的人物。


    最早在孫權麾下出仕,擔任丞相掾史,後來任太子中庶子,輔佐孫權第二任太子孫和。】


    上一個視頻沒被解開的疑惑,此時等到了缺少的那塊拚圖。


    孫和,他的第二任太子嗎?那麽孫皓應該是他的兒子,這樣在繼承序列中才稱得上靠前,被迎立為新帝也有幾分合理。


    可是孫權皺起了眉,還是感覺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局麵一片迷霧之中。


    為什麽孫和沒有當上皇帝,為什麽最後他挑了稚子繼位?


    一切對於此刻的他來說,太多的謎團了。


    —


    曹操&劉備:所以之後那個摘桃子的晉,姓氏是司馬?


    這個姓氏可太平地炸起一聲驚雷了——因為太獨特了,複姓的重複概率可沒那麽大,再加上能夠代替他們三方,現下最起碼肯定都得發家了。


    曹操:……他幾年前才徵辟的司馬懿。


    他還把司馬懿放在曹丕旁邊啊!他兩關係還稱得上不錯啊!


    以曹丞相的城府,突然明白未來那晉朝的發家史之後,也是猝不及防快要心肌梗死的程度。


    這豺狼虎豹,原來是他自己引進門來的。


    【孫和被廢後,韋昭轉黃門侍郎——我知道大家因為黃門一詞聯想到了宦官,但是這個職位實際上和宦官沒什麽關係,主要負責對接尚書令,可以出入禁中,非皇帝近臣不能擔任,是很關要的職位。


    能當上這樣的官職,他應該是孫權後期比較信任的近臣派係,因此孫亮登基之後,被孫權欽定的真·輔政大臣諸葛恪才會推薦他擔任太史令開始修吳書。


    嗯……怎麽說呢,你們諸葛家的人,難道真的都很擅長被託孤嗎?蜀漢有葛亮,東吳這邊葛瑾死的太早了,於是孫權就拜託給了他兒子。


    ——你別說,我甚至都合理懷疑,孫權是因為看隔壁蜀漢葛亮那忠心耿耿的模樣,才對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幫著帶大的諸葛恪那麽偏愛式的信重,流水的太子鐵打的輔臣。


    雖然確實沒看錯人也是了,諸葛恪輔政那段時間是真的念念不忘繼承他家大皇帝一統天下的誌向堅持北伐。


    簡直一款侄子像叔,你們諸葛家都是不忘先主北伐人!】


    諸葛亮:……


    本來不動如山風姿清雅的謀士,此刻欲言又止,臉上複雜的神色怎麽也遮掩不住。


    你這麽調侃,總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可是細品好像確實是在誇他們諸葛家赤膽忠心……


    「……亮也算不負主公所託了。」


    於是最後,他嘆了一口氣,對著旁邊劉備有點動容的眼睛,臉上露出一個欣慰的笑來。


    —


    「葛——子瑜怎麽會……」


    孫權的稱唿在心神激盪不穩之下,都差點被天幕奇怪的簡稱帶偏。


    他當然知道自己信重的臣子都比自己來得年長,走在自己前頭沒辦法擔當託孤重任也屬平常。


    可是一時之間被他潛意識迴避的問題暴露在麵前,他還是忍不住心緒難平。


    更何況「並且,循兒呢?胤兒呢?他們怎麽都沒有出現?」


    他當然會因為諸葛瑾而偏愛他兒子諸葛恪啊,但是周循和周胤怎麽可能不被他託付重任?他們可是周瑜的兒子啊!


    他怎麽可能不偏愛他們兩個!尤其是周循那麽像公瑾!


    「可能隻是天幕不曾提及而已,」周瑜倒比他來得樂觀,他相信孫權與他之間的君臣情誼,沒什麽好為自己兒孫擔憂的,甚至反過來開始勸孫權:「並且胤兒一向被你們寵溺過頭了,未來沒什麽大的出息我都不會覺得奇怪。」


    孫權:……可是那是你兒子,我寵他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啊……


    他就是很喜歡和小孩相處啊!


    【孫休上台後,讓他擔任中書郎、博士祭酒,繼續審核校對各種書籍——差不多文化/部長吧,本來還想讓他當侍講,被張布那個我們之前吐槽過沒什麽腦子的人攪黃了。


    孫皓剛上台時還能保持住令主賢君的姿態,因為他當過親爹孫和的輔臣愛屋及烏,給他封了高陵亭侯,升任中書僕射,長期兼任左國史。


    雖然他是個partyboy,跟他祖父一樣喜歡開宴會給手下人灌酒,但早期對韋昭還能保持著寬容優待,讓他可以「以茶代酒」——對,這就是這個成語的由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