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漢臣,主要麵對的是後麵那個問題,包括漢初三傑中的蕭何和張良。
而韓信,比較悲催的,他碰上了兩個。更不幸的是,局勢要求他用一個純粹軍人的思維和身份,去麵對政治家才能妥善處理的問題,去麵對隻有武將才會麵臨的困境。】
「現在沒有這兩個問題了!」
在天幕將那所謂矛盾總結為兩點後,電光火石之間,劉邦接近脫口而出地為自己辯駁。
這因為說話人心中的激盪,而明顯沒被控製住音量的話語,在室內堪稱洪亮地迴蕩。
他能夠感覺到自己心髒的急劇跳動,一聲聲地,仿佛擂鼓般迅捷的起伏,連帶著胸腑共振。
這番的話語能夠打動到在場的幾人嗎?尤其是能夠說服韓信嗎?
他沒什麽把握,身側的拳頭悄然無聲地捏緊,將指尖死死嵌進掌腹,讓那陣刺痛逼迫著自己冷靜下來。
「現在已經沒有諸侯王的存在了,」他語言平靜且和煦的,再將先前的觀點擴展並重複了一點:「我認定的繼承人,也隻可能是劉恆。」
「現在沒有這兩個問題存在了。」
強調著這樣的論點,強行以一種冷峻旁觀的態度,他將幾人的神態動作盡收入眼底:
陳平是最沒有負擔的那個,當然沒什麽可講的;張良是最聰明的那個,若有所思的模樣和從容的姿態,也自然無需劉邦煩惱;蕭何的眼中還帶著點猶豫的惶惑,但劉邦相信這麽多年的交情,他最終能夠做出決斷。
韓信垂著眼,隻安靜地坐在那,可劉邦看見他捏緊了自己的衣袖,慣用的刀劍的手上甚至因為用力而暴起了青筋。
他心底肯定不似表麵那般平靜的。
可是他隻是隱忍,等待著一切的來龍去脈展現在他的眼前。
他忍受過淮陰少年胯下之辱的屈辱,忍受過項羽麾下不被重用的坎坷。盡管在劉邦的麾下,他曾經一度可以不用忍耐,可以放肆地全然展現自己的才華。但那份忍耐的功夫,早年就已經深入他的骨髓,成為了他本性的一部分。
——韓信確信自己很擅長這個。
所以他此刻隻是緘默。
【諸侯王和中央的天然對立問題,我們前麵講漢景帝劉啟的時候已經涉及到了。這裏我們就不再贅述。】
「?」
原本聽得好好的劉季,此刻真的傻眼了。
「劉啟是誰??你什麽時候跟我講過?」
那種自己被天幕坑害的痛苦,再一次地從內心中申發出來,讓劉季一時無語:感情這鬼神,把後世人的言論轉播過來,
——還不帶完整的嗎?!
那漢景帝劉啟聽起來確實是像他家後輩了。
但是是什麽時候的啊?包括那前麵的漢武帝,又是什麽時候的啊!
劉季:我其實真的不覺得你再講一遍會是贅述。
讓我聽聽!(痛苦)
天幕當然聽不見他的掙紮。【這個問題直接導致了劉邦在漢王朝建立之後的幾年裏麵,接連廢除了幾大異姓諸侯王的王位。但其實具體過程不像很多人以為的,搞得劉邦跟朱八八那樣功臣元勛殆盡矣似的。
劉邦削這些異姓王,基本上其實還是有緣由的。比如燕王臧荼,他是在劉邦登基之後不久,同年十二月就起兵造反,因此被殺的,連什麽劉邦忌憚他所以逼反的理由都扯不出來。】
劉邦:……真行,得虧那老小子後來知道徹兒的事後改換門庭的快。
他心裏把這件事情記住,對於之後燕王一脈的處置,又有了新的計較。
既得讓那王娡未來可以嫁給劉啟生下徹兒——又得把臧荼的野心給好好收拾一通。
劉邦不知道在這樣鬼神的插手之下,未來是否還會按照原先預定的那樣發展。
可是他操控不了命運,沒有凡人能影響得了天意。
他隻能盡力抓住自己可以安排與把握的事情,竭盡全力希望它能夠按照自己所設想的那樣發展。
哪怕自我欺騙。
【比如淮南王英布,雖然他造反的原因,部分是因為韓信和彭越當時都已被殺,擔憂自己不能保全。可說到底是坐實了造反的事情,最後被殺也算是師出有名。】
這是他們都已經知道的事情,所以沒激起什麽巨大的波瀾。
隻有韓信眨了眨眼,明確了自己確實被殺的事實。
也許是事前有過太多的暗示和鋪墊了吧,他此刻隻有不出所料的平靜。
所以呢,他為什麽要去死呢?天幕說基本上都有理由,那麽他要去死的理由是什麽呢?就是因為諸侯王和中央的對立關係?哦,不對。那不是還有後麵的繼承人問題嘛。
隻是因為如此嗎?
韓信突然間就覺得荒謬,荒謬到有點想笑。
但他最終還是沒什麽動作——也許是疲倦吧,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可笑的疲倦。
他隻是放空著思緒,仰望著天幕。
【韓王信是因為叛逃了匈奴,最後才被漢軍斬殺;趙王張耳好好地在王位上過世,繼任的張敖因為禦下不嚴,手下想要刺殺劉邦,最後被廢為宣平侯。
臧荼之後被立為燕王的盧綰,明明有著身為劉邦發小這一堪稱免死金牌的身份,卻在除了他和吳苪以外的諸侯王都被廢之後走了造反的彎路,等醒悟過來之後想要和劉邦求情,卻隻得到了劉邦駕崩的消息,最後逃亡匈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而韓信,比較悲催的,他碰上了兩個。更不幸的是,局勢要求他用一個純粹軍人的思維和身份,去麵對政治家才能妥善處理的問題,去麵對隻有武將才會麵臨的困境。】
「現在沒有這兩個問題了!」
在天幕將那所謂矛盾總結為兩點後,電光火石之間,劉邦接近脫口而出地為自己辯駁。
這因為說話人心中的激盪,而明顯沒被控製住音量的話語,在室內堪稱洪亮地迴蕩。
他能夠感覺到自己心髒的急劇跳動,一聲聲地,仿佛擂鼓般迅捷的起伏,連帶著胸腑共振。
這番的話語能夠打動到在場的幾人嗎?尤其是能夠說服韓信嗎?
他沒什麽把握,身側的拳頭悄然無聲地捏緊,將指尖死死嵌進掌腹,讓那陣刺痛逼迫著自己冷靜下來。
「現在已經沒有諸侯王的存在了,」他語言平靜且和煦的,再將先前的觀點擴展並重複了一點:「我認定的繼承人,也隻可能是劉恆。」
「現在沒有這兩個問題存在了。」
強調著這樣的論點,強行以一種冷峻旁觀的態度,他將幾人的神態動作盡收入眼底:
陳平是最沒有負擔的那個,當然沒什麽可講的;張良是最聰明的那個,若有所思的模樣和從容的姿態,也自然無需劉邦煩惱;蕭何的眼中還帶著點猶豫的惶惑,但劉邦相信這麽多年的交情,他最終能夠做出決斷。
韓信垂著眼,隻安靜地坐在那,可劉邦看見他捏緊了自己的衣袖,慣用的刀劍的手上甚至因為用力而暴起了青筋。
他心底肯定不似表麵那般平靜的。
可是他隻是隱忍,等待著一切的來龍去脈展現在他的眼前。
他忍受過淮陰少年胯下之辱的屈辱,忍受過項羽麾下不被重用的坎坷。盡管在劉邦的麾下,他曾經一度可以不用忍耐,可以放肆地全然展現自己的才華。但那份忍耐的功夫,早年就已經深入他的骨髓,成為了他本性的一部分。
——韓信確信自己很擅長這個。
所以他此刻隻是緘默。
【諸侯王和中央的天然對立問題,我們前麵講漢景帝劉啟的時候已經涉及到了。這裏我們就不再贅述。】
「?」
原本聽得好好的劉季,此刻真的傻眼了。
「劉啟是誰??你什麽時候跟我講過?」
那種自己被天幕坑害的痛苦,再一次地從內心中申發出來,讓劉季一時無語:感情這鬼神,把後世人的言論轉播過來,
——還不帶完整的嗎?!
那漢景帝劉啟聽起來確實是像他家後輩了。
但是是什麽時候的啊?包括那前麵的漢武帝,又是什麽時候的啊!
劉季:我其實真的不覺得你再講一遍會是贅述。
讓我聽聽!(痛苦)
天幕當然聽不見他的掙紮。【這個問題直接導致了劉邦在漢王朝建立之後的幾年裏麵,接連廢除了幾大異姓諸侯王的王位。但其實具體過程不像很多人以為的,搞得劉邦跟朱八八那樣功臣元勛殆盡矣似的。
劉邦削這些異姓王,基本上其實還是有緣由的。比如燕王臧荼,他是在劉邦登基之後不久,同年十二月就起兵造反,因此被殺的,連什麽劉邦忌憚他所以逼反的理由都扯不出來。】
劉邦:……真行,得虧那老小子後來知道徹兒的事後改換門庭的快。
他心裏把這件事情記住,對於之後燕王一脈的處置,又有了新的計較。
既得讓那王娡未來可以嫁給劉啟生下徹兒——又得把臧荼的野心給好好收拾一通。
劉邦不知道在這樣鬼神的插手之下,未來是否還會按照原先預定的那樣發展。
可是他操控不了命運,沒有凡人能影響得了天意。
他隻能盡力抓住自己可以安排與把握的事情,竭盡全力希望它能夠按照自己所設想的那樣發展。
哪怕自我欺騙。
【比如淮南王英布,雖然他造反的原因,部分是因為韓信和彭越當時都已被殺,擔憂自己不能保全。可說到底是坐實了造反的事情,最後被殺也算是師出有名。】
這是他們都已經知道的事情,所以沒激起什麽巨大的波瀾。
隻有韓信眨了眨眼,明確了自己確實被殺的事實。
也許是事前有過太多的暗示和鋪墊了吧,他此刻隻有不出所料的平靜。
所以呢,他為什麽要去死呢?天幕說基本上都有理由,那麽他要去死的理由是什麽呢?就是因為諸侯王和中央的對立關係?哦,不對。那不是還有後麵的繼承人問題嘛。
隻是因為如此嗎?
韓信突然間就覺得荒謬,荒謬到有點想笑。
但他最終還是沒什麽動作——也許是疲倦吧,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可笑的疲倦。
他隻是放空著思緒,仰望著天幕。
【韓王信是因為叛逃了匈奴,最後才被漢軍斬殺;趙王張耳好好地在王位上過世,繼任的張敖因為禦下不嚴,手下想要刺殺劉邦,最後被廢為宣平侯。
臧荼之後被立為燕王的盧綰,明明有著身為劉邦發小這一堪稱免死金牌的身份,卻在除了他和吳苪以外的諸侯王都被廢之後走了造反的彎路,等醒悟過來之後想要和劉邦求情,卻隻得到了劉邦駕崩的消息,最後逃亡匈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