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漢末!


    本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把後世魏帝被權臣把持當樂子看的劉邦一下子頭皮發麻。


    已知後世:司馬家篡了魏國的位建立了晉朝,那個東吳以及光幕裏提了一嘴的蜀和晉朝曾經並列,他們家所處的時代是漢末戰亂之後甚至來不及好好休養生息……


    而後世所提到的跟魏國有關的,是一個被評價和那個想要篡位的司馬師差不多的曹老闆:雖然生前沒當上皇帝,死後被追封魏武帝……


    好傢夥……劉邦幽幽地凝視著光幕,原來先被篡位的竟是我自己啊——!


    但比起帝位傳承、王朝延續這樣敏感的話題,他議事班子裏的人更多關注到的是後麵那個五胡亂華的名詞。「外族入侵?黑暗時刻?」


    韓信的聲音很輕,但咬字卻極重。明明隻是幾人之間才能聽見的低語,所有人卻都能感受到那接近咬牙切齒的,壓抑著的不曾宣洩而出的怒火。


    蕭何嚐試保持冷靜:「後世人所說,是因為中原戰亂人口減少,以至於漢胡人口比例趨於接近,最後才會導致那樣的結果。也就是說,隻要中原還保持著足夠強大的優勢……」


    他說不下去了,抿住了唇舌,讓一旁向來不吝於往人性最黑暗的方向去思考的陳平尖銳地指出關鍵:「但沒有人能確保永恆的強大。」


    周室煌煌八百年基業,周天子在春秋戰國之時,遇見的卻是什麽情況呢?


    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大夫出!連為前任國君置辦喪事都要去向自己的諸侯國魯國借錢——甚至如果不是魯國一向最為親近周室,連借都有可能借不到。


    秦國六世餘烈,終於始皇之際一朝得統天下,兼併列國。其自認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命始皇帝,認為秦朝能夠二世、三世,乃至萬世而為君。


    結果始皇崩逝,二世即位,兩年而天下人心盡失被以「暴秦」誅。


    誰又能永遠強大呢?


    張良正色著,素來神色平淡的謀士罕見地神色凝重,看向了也意識到事件嚴重性的劉邦。


    「萬望陛下為後世子孫計。」


    但劉邦不敢立即迴復他這樣的期許,他的目光自張良身上移開,繼而停住在韓信的臉上。


    他年輕的,意氣風發,絕無僅有空前絕後震古爍今的大將軍也在看著他,用著他那雙黑白顯得太分明的眼睛,總是靜默著清澈的水潭此刻卻閃著銳利的刀光。


    他滿頭的烏髮還不曾生出哪怕一根的白髮,應著一身玄色的諸侯王的華服,明明是極莊重的顏色,卻讓他有一種被灼傷眼眸的痛。


    但韓信沒讀懂他不敢言說的心思,或者說他故意不去弄懂。他隻是鄭重地一拜,叩首地堅決。


    「若陛下有意,臣願為陛下平定胡虜。」他頓了頓,進一步闡述著自己的想法,「但臣希望陛下也能為當世天下計。當今天下初定,國朝元氣大傷,而對北方的了解卻不夠深入。」


    「當今之計,理當是休養生息,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養精蓄銳之後才能有驅除胡虜的底氣。與此同時暗派細作潛入匈奴,窺其內部局勢,知己知彼方能一舉為後世子孫計。」


    「像你在趙國所做的那般?」劉邦冷不丁地發問。


    而韓信自然坦坦蕩蕩地肯定:「是。」


    同樣自負著自己軍事能力的君主沉默了半晌,麵對漢朝所有的將領,他都敢大言不慚地高聲嚷嚷上一句「老子提三尺劍以安天下」,驕傲地對自己的手下人指指點點。


    隻有在韓信的麵前他才會躊躇不定,才會自慚形穢。


    因為他自知比不上章邯更比不上項羽。但那兩個舉世數一數二的將領都先後敗倒在韓信的劍下,於是所有人都能知道這個時代該署上誰的名字,誰的名聲將要壓倒一個時代的英豪。


    而現今韓信拜倒在他的麵前,毫無保留地露出一截脆弱而頎長的脖頸,仿佛將他的身家性命交付到他的掌中,任由他左右他的命運。


    劉邦難以自製的感到惶惑,注視著他麵前的楚王,品鑑著他短短幾句話的底下流露出來的赤心。


    「那樣的話,為了防備北方胡虜,我想為卿改藩。」


    他語氣和緩著娓娓道來,帝王深沉的眼睛凝視著臣下的一舉一動。


    他曾經不敢相信韓信。


    因為他們的一切交情都太過急促,匆匆忙忙地登台拜將,他幾乎是孤擲一注般將所有希望押注在韓信的身上,甚至能夠信賴的隻是蕭何與夏侯嬰的幾次諫言,隻是韓信在他麵前沒有實績支撐的漢中策。


    太過狂暴而急促的戰爭,太過短促與短暫的交流,他來不及看清韓信的為人,直到他不曾叛漢救楚選擇自立,才粗略品出些許熟悉的滋味。


    那是劉邦早年熟悉的遊俠風範,是他早年親歷而傾慕的士為知己者死的戰國門客們的風尚。


    他們沒去管天幕繼續闡述著的什麽——反正自有別人替他們去聆聽,劉邦此刻全然的心神隻能停留在韓信的身上,因為他無疑在逼問韓信的忠心。


    而韓信的迴答出乎他的意料,又仿佛沒有。


    沒有絲毫的猶豫,他再拜而起,聲音堅定地鏗鏘,讓劉邦得以看見他沒有絲毫動搖的眼神。


    他能隱約聽見隔得稍遠的群臣望見這邊舉動而在竊竊私語,但他們肯定也不能聽聞見這裏一場足以震撼整個漢朝政治格局的對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