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開平六年的京察結束,許多當年受閹黨迫害,在開平初年被重新啟用的官員,陸續致仕,其中就有吏部尚書王永光、刑部尚書王在晉,因年邁致仕。
溫體仁由禮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
升南京禮部右左侍郎掌尚書事的錢士升,為北京禮部尚書。
召南京吏部尚書鄭三俊,為北京刑部尚書。
左都禦史朱燮元,以太子少師身份致仕,擢升南京左都禦史唐濟世,為左都禦史。
與這些人事調動一起,袁崇煥和毛文龍的任命,也正式下達,二人於四月初八抵達北京,覲見太後,接受任命。
袁崇煥一進京,先遞帖子拜見老上司孫承宗,孫承宗年前從遼東迴來,年後又參與京察,被太後特旨批準,到西山溫泉山莊休養去了。
袁崇煥一離開孫府,就去了戶部右侍郎王家彥的府邸拜訪,當初是王家彥在遼東支招,他才另辟蹊徑提議組建遼東水師,得到如今的官職,他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王家彥。
袁崇煥站在王家彥府邸門前,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氣,抬手輕輕叩響了門環。
門房見是一位二品大員的貼子,不敢怠慢,連忙躬身行禮:“袁大人,您稍候,小的這就去通報。”
片刻之後,王家彥親自迎了出來,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拱手道:“袁大人大駕光臨,真是蓬蓽生輝,快請進!”
袁崇煥連忙還禮,笑道:“王大人客氣了,元素冒昧來訪,還望見諒。”
兩人並肩走進正廳,分賓主落座。侍女奉上熱茶,茶香嫋嫋,氤氳在兩人之間。
袁崇煥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麵上的熱氣,慢慢飲了一口茶,細品之後,感歎道:“好茶!是雨前的龍井。”
王家彥微微一笑,也飲了一口茶,抱歉地道:“京城流行喝江西產的茉莉花茶,隻是那是去年的茶,沒有這龍井新鮮,不好拿來待客。”
又道:“下官先恭賀袁大人心意達成,此去鯨海,建不世之功,名標青史!”
袁崇煥放下茶杯,神情中帶著十分感激:“若非王大人當初指點迷津,元素也不會有今日之機遇。此次特來拜謝,還望王大人不吝賜教。”
王家彥擺了擺手,笑道:“袁大人言重了。你我同為朝廷效力,自當互相扶持。況且,袁大人熟悉遼事,又有膽識,太後選中您,也是情理之中。”
袁崇煥苦笑一聲,搖了搖頭:“王大人過譽了。元素雖有些許經驗,但遼東水師一事,千頭萬緒,實在不知從何下手。今日前來,正是想向王大人請教一二。”
王家彥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遼東水師之事,確實不易。不過,袁大人也不必過於憂慮。太後既然將此重任交給您,必然是對您寄予厚望。也說明大人在奏折中提出的方案,太後是認可的。
下官還是那句老話,袁大人不妨先從船廠、碼頭和兵員入手。”
袁崇煥眉頭微皺,若有所思地問道:“王大人是說,先建船廠和碼頭,再招募水師兵員?”
王家彥點頭道:“正是,遼東地域廣闊,江河縱橫,若無足夠的船隻,水師便無從談起。
大人還看不出來麽?太後已經將目光,從大明內陸,轉到了海上。南海上的佛郎機人,駕駛的是船舷裝有火炮的武裝商船,裝有二十到三十門火炮!
要知道,這是紅夷大炮!而大明水師的福船,隻能安裝一門紅夷大炮,和六門大明火炮。
前朝的俞大猷,包括太後剛提拔的那個沈壽崇他爹沈有容,能打敗佛郎機人,都是靠蟻多咬死象的法子,最多也隻是趕跑西方人,並不能消滅他們。
鯨海遠在遼東,袁大人要造船,就要造這世上最先進的遠洋大船……”
王家彥是福建人,對佛朗機人的武裝商船,比其他官員更了解。
袁崇煥聽了,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衝著王家彥拱手致禮:“開美大才!您才是水師提督的道選之人啊……本官要向太後舉薦開美……”
王家彥隻好起向還禮,他哈哈一笑,道:“袁大人謬矣,本官紙上談兵而已,讚成別行舉薦之事,影響太後決策……”
他雖然隻是戶部侍郎,卻手握戶部名下的官店、央行兩大係統,還有眾多的央企,可謂掌握著大明的經濟命脈。
在自然災害不斷,田稅越收越少的這些年,官店和央行,不僅能為中央財政賺錢,還為賑濟災民,穩定地方,做出了突出貢獻。
袁崇煥不明白,這麽重要的權力,太後怎麽就選中了王家彥呢,他今年才四十五歲!
“非矣非矣,開美言之有理,”袁崇煥道,“是本官孟浪,戶部比水師更需要開美……”
王家彥衝著紫禁城的方向拱拱手:“承蒙太後抬愛。”
袁崇煥又道:“太後將東江水師,調入鯨海水師……所謂的東江水師,不過是毛文龍組織的一幫漁民,要變成水師官兵,還得花大力氣整改訓練……”
做為統兵的文人,在麵對毛文龍的時候,他始終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緒,總之心裏不痛快。
“漁民也好啊,”王家彥說,“遼東本地漁民眾多,熟悉水性,稍加訓練便可成軍。此外,還可從福建、廣東等地招募有經驗的水師官兵,充實力量。”
袁崇煥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顯然對王家彥的建議頗為認同。他微微前傾身子,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開美的建議,本官記下了。隻是,船廠選址一事,不知王大人可有高見?”
王家彥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緩緩說道:“鬆花江畔地勢開闊,水流平緩,正是建船廠的理想之地。況且,當年亦失哈巡視奴兒幹,也是從此處出發。袁大人若能在鬆花江畔建起船廠,大船建好後,就能順著鬆花江一路東去,最終到達苦夷島。可謂一舉兩得。”
袁崇煥聽得連連點頭,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開美高見!受教了!”
王家彥推辭道:“何來的高見,隻因戶部也在要遼東組建官店和央行網絡,本官做了一點功課而已,惹袁大人見笑了。”
袁崇煥聞言,立即道:“開美放心,在遼東遇到問題,隻管來找本官,本官一定鼎力相助!”
官場上都是利益交換,王家彥幫他,也是希望他在遼東,能保護戶部的官店和央行網絡,於大家都有利。
對這樣一位朝廷重臣,袁崇煥卻不想隻打一次兩次交道,他斟酌著問:“開美膝下,有幾個孩兒?”
溫體仁由禮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
升南京禮部右左侍郎掌尚書事的錢士升,為北京禮部尚書。
召南京吏部尚書鄭三俊,為北京刑部尚書。
左都禦史朱燮元,以太子少師身份致仕,擢升南京左都禦史唐濟世,為左都禦史。
與這些人事調動一起,袁崇煥和毛文龍的任命,也正式下達,二人於四月初八抵達北京,覲見太後,接受任命。
袁崇煥一進京,先遞帖子拜見老上司孫承宗,孫承宗年前從遼東迴來,年後又參與京察,被太後特旨批準,到西山溫泉山莊休養去了。
袁崇煥一離開孫府,就去了戶部右侍郎王家彥的府邸拜訪,當初是王家彥在遼東支招,他才另辟蹊徑提議組建遼東水師,得到如今的官職,他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王家彥。
袁崇煥站在王家彥府邸門前,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氣,抬手輕輕叩響了門環。
門房見是一位二品大員的貼子,不敢怠慢,連忙躬身行禮:“袁大人,您稍候,小的這就去通報。”
片刻之後,王家彥親自迎了出來,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拱手道:“袁大人大駕光臨,真是蓬蓽生輝,快請進!”
袁崇煥連忙還禮,笑道:“王大人客氣了,元素冒昧來訪,還望見諒。”
兩人並肩走進正廳,分賓主落座。侍女奉上熱茶,茶香嫋嫋,氤氳在兩人之間。
袁崇煥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麵上的熱氣,慢慢飲了一口茶,細品之後,感歎道:“好茶!是雨前的龍井。”
王家彥微微一笑,也飲了一口茶,抱歉地道:“京城流行喝江西產的茉莉花茶,隻是那是去年的茶,沒有這龍井新鮮,不好拿來待客。”
又道:“下官先恭賀袁大人心意達成,此去鯨海,建不世之功,名標青史!”
袁崇煥放下茶杯,神情中帶著十分感激:“若非王大人當初指點迷津,元素也不會有今日之機遇。此次特來拜謝,還望王大人不吝賜教。”
王家彥擺了擺手,笑道:“袁大人言重了。你我同為朝廷效力,自當互相扶持。況且,袁大人熟悉遼事,又有膽識,太後選中您,也是情理之中。”
袁崇煥苦笑一聲,搖了搖頭:“王大人過譽了。元素雖有些許經驗,但遼東水師一事,千頭萬緒,實在不知從何下手。今日前來,正是想向王大人請教一二。”
王家彥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遼東水師之事,確實不易。不過,袁大人也不必過於憂慮。太後既然將此重任交給您,必然是對您寄予厚望。也說明大人在奏折中提出的方案,太後是認可的。
下官還是那句老話,袁大人不妨先從船廠、碼頭和兵員入手。”
袁崇煥眉頭微皺,若有所思地問道:“王大人是說,先建船廠和碼頭,再招募水師兵員?”
王家彥點頭道:“正是,遼東地域廣闊,江河縱橫,若無足夠的船隻,水師便無從談起。
大人還看不出來麽?太後已經將目光,從大明內陸,轉到了海上。南海上的佛郎機人,駕駛的是船舷裝有火炮的武裝商船,裝有二十到三十門火炮!
要知道,這是紅夷大炮!而大明水師的福船,隻能安裝一門紅夷大炮,和六門大明火炮。
前朝的俞大猷,包括太後剛提拔的那個沈壽崇他爹沈有容,能打敗佛郎機人,都是靠蟻多咬死象的法子,最多也隻是趕跑西方人,並不能消滅他們。
鯨海遠在遼東,袁大人要造船,就要造這世上最先進的遠洋大船……”
王家彥是福建人,對佛朗機人的武裝商船,比其他官員更了解。
袁崇煥聽了,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衝著王家彥拱手致禮:“開美大才!您才是水師提督的道選之人啊……本官要向太後舉薦開美……”
王家彥隻好起向還禮,他哈哈一笑,道:“袁大人謬矣,本官紙上談兵而已,讚成別行舉薦之事,影響太後決策……”
他雖然隻是戶部侍郎,卻手握戶部名下的官店、央行兩大係統,還有眾多的央企,可謂掌握著大明的經濟命脈。
在自然災害不斷,田稅越收越少的這些年,官店和央行,不僅能為中央財政賺錢,還為賑濟災民,穩定地方,做出了突出貢獻。
袁崇煥不明白,這麽重要的權力,太後怎麽就選中了王家彥呢,他今年才四十五歲!
“非矣非矣,開美言之有理,”袁崇煥道,“是本官孟浪,戶部比水師更需要開美……”
王家彥衝著紫禁城的方向拱拱手:“承蒙太後抬愛。”
袁崇煥又道:“太後將東江水師,調入鯨海水師……所謂的東江水師,不過是毛文龍組織的一幫漁民,要變成水師官兵,還得花大力氣整改訓練……”
做為統兵的文人,在麵對毛文龍的時候,他始終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緒,總之心裏不痛快。
“漁民也好啊,”王家彥說,“遼東本地漁民眾多,熟悉水性,稍加訓練便可成軍。此外,還可從福建、廣東等地招募有經驗的水師官兵,充實力量。”
袁崇煥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顯然對王家彥的建議頗為認同。他微微前傾身子,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開美的建議,本官記下了。隻是,船廠選址一事,不知王大人可有高見?”
王家彥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緩緩說道:“鬆花江畔地勢開闊,水流平緩,正是建船廠的理想之地。況且,當年亦失哈巡視奴兒幹,也是從此處出發。袁大人若能在鬆花江畔建起船廠,大船建好後,就能順著鬆花江一路東去,最終到達苦夷島。可謂一舉兩得。”
袁崇煥聽得連連點頭,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開美高見!受教了!”
王家彥推辭道:“何來的高見,隻因戶部也在要遼東組建官店和央行網絡,本官做了一點功課而已,惹袁大人見笑了。”
袁崇煥聞言,立即道:“開美放心,在遼東遇到問題,隻管來找本官,本官一定鼎力相助!”
官場上都是利益交換,王家彥幫他,也是希望他在遼東,能保護戶部的官店和央行網絡,於大家都有利。
對這樣一位朝廷重臣,袁崇煥卻不想隻打一次兩次交道,他斟酌著問:“開美膝下,有幾個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