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明報》上接連刊登文章,介紹奴兒幹都司的前世今生,介紹那裏的東珠、皮毛、山參等特產,介紹黑龍江每年洄遊的大馬哈魚和鰉魚,介紹大森林裏的各種木材。


    特別用兩天四版的篇幅,隆重介紹了奴兒幹平原上的黑土地,不僅能種北方的小麥、高粱、菽類,還能種植南方的水稻,朝廷推廣的新作物玉米,特別適合在黑土地上種植……


    這一係列文章的推出,在民間興起一股奴兒幹熱,相對於不是幹旱就是水災的內地十三省,奴兒幹簡直就是一塊肥美的處女地,等待著人們去開發。


    這樣一塊好地方,可惜被後金占去,士可忍孰不可忍!民間收迴奴兒幹的唿聲,越來越大,有士子開始向《明報》投稿,請求朝廷派兵,收迴奴兒幹。


    甚至有禦史,開始上折子,要求朝廷收迴奴兒幹!


    為此,裕安太後又召開了兩次顧問小組會議,大明的高層,終於統一了認識,決心派兵收迴奴兒幹都司。


    但錢從哪裏來?


    又過了兩天,《明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為了派出軍隊收迴奴兒幹,朝廷決定發行“東北土地債券”。


    實際上就是太後張薔設計的戰爭債券,為了更有吸引力,改為土地債券,具體說來,就是朝廷以奴兒幹的黑土地做抵押物,向全國民眾借錢。


    債券為五年期、十年期,年利率為五到八分,期限越長,利率越高。


    償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到期付清本息,另一種,是以奴兒幹地區的黑土地做為償還物,一兩銀子,到期可置換五畝黑土地!


    此消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湖心,激起軒然大波,並隨著《明報》的發行,將激起的波浪,漫延向全國。


    承接債券發行業務的中央銀行,和城投集團的建設銀行,都設立了專門發行債券的櫃台,派專人為客人答疑解問,辦理購買手續。


    英國公府,成國公朱純臣、定國公徐希,還有幾家侯、伯等勳貴,平日裏難得聚攏,今日裏都找借口,前來拜望英國公張維賢,張家的客廳裏,坐滿了公侯。


    “公爺,一兩銀子五畝黑土地?”前成國公朱純臣,摩挲著汝窯茶杯光滑的杯壁,雙眼放光,瞪著英國公問道。


    張維賢是顧問小組成員,參加過太後的高導會議,是京城裏勳貴圈子裏的領軍人物,大家都喜歡來他這裏,打探一些朝廷機密,向他討討主意。


    發行土地債券的消息一刊登出來,這些人都跑張家討主意來了。


    張維賢手裏,正拿著那張登載著消息的《明報》,其實,報紙上的說明,比太後在顧問小組會議上,講得更詳細,報紙麵對的,畢竟是普通百姓,向他們介紹土地債券這種新生事物,更難。


    “白紙黑字,這還有假?”定國公徐希精神矍鑠,聲音洪亮,“太後秉政以來,說出的哪一件事沒有做到?


    就說當初城投集團發行的股票吧,這幾年的收益還少了?老夫隻後悔,當初鼠目寸光,買得太少了……”


    座中有不少人,當初根本就看不起城投集團,覺得它是裕妃娘娘閑得無聊,用來打發時間的小生意,後來,還是聽說當時的萬歲爺也投了錢,他們才看在萬歲爺的麵子上,買了萬兒八千的股票。


    誰知後來,單單打造被炸掉的阜財坊,就不知賺了多少錢!所以一秉政,裕妃娘娘一次就拿出九十萬兩銀子,補發西北邊軍的軍餉!


    他們腸子都悔青了,後悔錯過了一次發大財的機會。


    這一次土地債券,會不會是又一次發財的機會呢?


    武定侯郭應麒也道:“怕啥?再不濟,還有土地呢,沒見報紙上說,奴兒幹那地兒的黑土地,肥得流油?丟顆種子就能長出莊稼?


    老夫倒情願要那土地,遷一些佃戶過去,置幾處莊子,還能傳給後世子孫。”


    有人潑冷水道:“你以為那黑土地,是那麽好拿的?現在還在後金手裏,要拿迴奴兒幹,得先打敗後金人!”


    是啊,萬一打不過後金,那黑土地,不就泡湯了麽?


    朱純臣壓低聲音問:“老張,這後金,在萬曆爺和天啟爺那會兒,可是把咱大明,揍得不輕……這太後才秉國幾年,就能打敗後金了?”


    張維賢哈哈笑道:“報紙上不都報道了麽?遼東鎮和東江鎮在前線不斷收複失地,說明我大明軍隊的戰力,比萬曆爺時期,可強得太多啦。


    各位想想,四年前,太後是如何打贏京師保衛戰的?還不是依靠火器……那時候,朝廷要是有足夠的武器彈藥,有足夠的騎兵,皇太極還敢在京畿肆虐三個月之久麽?


    更別說我大明的火器,比四年前更加先進了呢?四年前是三眼銃、火繩槍,今日的京營,全都裝備了燧發槍!刮風下雨,照樣開槍!


    你說打不打得過?隻要有足夠的銀錢,多派軍隊,多生產火器,後金算什麽?連蒙古人都給趕到捕魚兒海……隻要太後原意!


    哈哈哈,扯遠啦,扯遠啦,這土地債券啊,老夫是要買的,各位呢,隨意,隨意,哈哈哈!”


    “國公爺,您打算買多少?”有人問。


    英國公哈哈笑著打太極:“得問問老妻,看家裏能湊出多少現銀來啊,哈哈哈!”


    朱純臣也道:“黑土地肥沃,又有朝廷背書,此乃穩賺不賠的買賣。將來,我朱家在那奴兒幹,也當有片天地。”


    客人們見兩位國公做了決定,都各懷心思,迴家找人商量去了。


    晚上,世子張之極從衙門裏迴來,父子二人又在書房裏密謀。


    張之極道:“阿爹,朝廷不是要向遼東增兵麽,兒子上前線,掙功名換土地,不用家裏出錢!”


    張維賢不同意:“我張家始祖,隨成祖爺起兵靖難,戰死疆場……先祖張輔,四征交趾,四朝老臣,生前就封太師,七十五歲高齡,為救天子,戰死在土木堡……我張家嫡係這一支,不需要你去遼東掙功勞,要去,也是遠支族人去掙他們的前程。”


    張之極拗不過老父親,隻得做罷。


    第二日一早,張家的外管事,就跑到城南大街的央行排起了隊。


    據說,張家買了五萬兩“東北土地債券”,一半五年期,一半十年期……


    在張家的帶動下,京城勳貴全部下場,一時間,兩家銀行的貴賓室裏,擠滿了公侯家的豪奴。


    阜財坊,禮部侍郎錢謙益的府邸,錢陞與錢謙益正在書房裏談話。


    “樂生,太後整出的這個‘土地債券’,你有何打算?”錢謙益讀書做學問厲害,說到經商謀利,他遠遠比不上年紀比他還大的族侄錢陞。


    他名下的產業,都交給錢陞在幫他打理,前幾年,他還要接受家族的供養,接受南方豪商的冰敬炭敬,時不時的要為這些人發聲。


    自從城投集團開始分紅,他就實現了財物自由,謝絕了家族的供養金,把南方豪商的冰敬炭敬,轉送給家境貧寒的官員,他則安心做官,倒比原來自在多了。


    “侄兒的現錢,都投到鋼鐵廠和礦山裏去了,”錢陞說,“不過,侄兒已經寫信迴蘇州,讓家裏解送二十萬銀子入京,用來購買債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