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側殿,張薔的公廳,南窗邊的花架上,已經換上了一盆海棠,虯結的枝杆上,開著一樹粉白色的繁花。
張薔正在閱讀孫傳庭的奏折,讀罷掩卷,倍感無力,大明就是一個泥潭,宗室更是泥潭中的泥潭,僅僅是河南一地,上交的四王護衛,就如此不堪。
全國有二十多個親王,這一片泥潭連起來,足以將大明這架馬車陷得寸步難行。
但是,哪怕是泥潭,也要前進,這是宗室改革的第一步,她對孫傳庭和吳三桂,在河南取得的成績,很滿意。
二人在泥潭中,給其他地方的宗室護衛的改革,蹚出了一條路子,要在邸報和《明報》上,大肆宣傳。
第二天,《明報》刊發了王府護衛整改的長篇報道,對周王等親王主動上交王府護衛的舉動,予以高度讚揚,周王被賜左宗人,參與管理河南一省的宗親事務。
衛所土地和人員全麵清理,重新分配了土地,太後不僅給這些衛所賜下新作物種子,還免除了衛所兩年的田賦,軍戶們終於可以吃飽飯了。
按《衛所清屯條例》,朝廷在衛所裏設立了學校和軍事訓練機構,負責教導衛所子弟,這些衛所子弟長大後,可以考科舉入仕,也可以考武舉、考學事學院、商學院……
當然,對於阻擾改革,聚眾鬧事的,那是堅決鎮壓,柳東伯等人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篇報道,也刊發在邸報上,發往各地官府。
《衛所清屯條例》雖然去年就下發到各地,但那時候京營改革沒開始,朝廷拿不出強有力的武力,來鎮壓反對者,各地衛所的所謂改革,都是做表麵功夫,忽悠上官。
此次河南四衛的改革,刺刀見紅,既有甜棗又有棍子,特別是給衛所子弟,放寬了出路,軍戶們誰不喜歡?
於是,同處河南的潞王和福王的王府護衛,紛紛鼓噪,要求脫離王府,迴歸朝廷。
潞王眼看鎮壓不住,隻得請旨,上交護衛。
隻有福王,自小受到鄭貴妃和萬曆帝的寵愛,性格十分跋扈,他的王府護衛,士兵們都派去他私設的稅卡收稅,或者成了商隊的護衛,還有一定的戰鬥力。
受壓迫的軍戶們,敢怒不敢言,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王府的軍戶們,過上好日子。
隨著邸報和《明報》發行全國,各地的藩王們,開始不安起來,有的學周王,主動上交護衛,有的學福王,拒不執行宗人府的倡議。
於是,各地府縣的地方官,和巡按禦史,彈劾王府不法事的折子,逐漸增多。
河南左布政使張夢鯨,彈劾福王私設稅卡收過稅:“多取無厭,鬼神所忌。”
河南道監察禦史方攸績,也彈劾福王,開設官店販賣私鹽等罪行:不僅強行低價收購官鹽,再轉手高價賣出,還“派遣內官高朝、典寶等人前往淮安,提取官鹽”。
不但如此,還“私印勘合,假稱采購土特產,出動王府護衛,前往淮安強買私鹽。”
張薔氣壞了,這個福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真當他老子還在當皇帝啊,四萬頃?田還不夠,還要如此強取豪奪。
張薔吩咐法容:“給河南的孫傳庭和吳三桂下旨,讓他們順便辦一趟差!”
然後,她將彈劾福王的奏章,摞在一起,交給懷恩:“把這些資料,交給《明報》總編呂大人,讓他準備一篇報道,等待時機刊發。”
二人領旨出去,張薔揉著眉頭,靠在椅背上休息。
薑姑姑端來一碗蓮子羹,見她揉眉,忙放下蓮子羹,上前幫她按摩頭部,一邊勸道:“太後也別累著自己,今兒上午就休息了吧,禦花園的海棠樹開了,喝完這杯蓮子羹,去禦花園走走?”
張薔閉著眼睛,享受著她的按摩,苦笑道:“真盼望平安快快長大,快快親政,如此,本宮就可以到海邊曬太陽了。”
薑姑姑不解地問:“禦花園百花盛開,陽光正好,太後為何要去海邊曬太陽?”
張薔笑笑,附和道:“是啊,禦花園的太陽就很好,走,曬太陽去!”
…………………………………………
河南的孫傳庭,接到朝廷的命令,隨命令一起來的,還有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關象章,和他手下的五十名錦衣校衛。
這位可是李若璉的親信,錦衣衛的二號人物,關象章親自出馬,可見乾清宮那位太後的決心。
四月二十一,關象章給孫傳庭送來一個驚人的消息:福王私印勘合,假稱采購土特產,出動樓船8艘、民船若幹艘,用船夫300名,前往淮安強買私鹽,船隊已經出發……
孫傳庭當即率領吳三桂的京營,與關象章的錦衣衛連夜出發,走陸路前往淮安攔截。
煮海之利,兩淮為最,明朝在兩淮設立了都轉運鹽使司,並在通州、淮安府和泰州三地設立分司,養有鹽丁打擊走私。
福王還北京時,先是在北京開設店輔,大肆倒賣私鹽,到了洛陽,不但沒有收斂,還嫌朝廷給的鹽引太少,每年都要往淮安鹽運分司提鹽。
萬曆寵他,天啟帝不敢管他,到魏忠賢時代,他才收斂了一些,現在小皇帝登基,年輕的太後秉正,他又膽肥起來。
孫傳庭率部趕到淮安,在離碼頭五裏遠的地方,停下來紮營休整,他和關象章二人,帶著幾名隨從,前往鹽運司的碼頭查看情況。
碼頭上十分繁忙,大大小小的船隻進進出出,不是從鹽場運鹽來的,就是來倉庫運鹽走的。
二人在遠處,看不清哪些船是福王的,關象章看看天上的太陽說:“昨日的情報,說福王的船已經到達淮安。一個時辰後,應該會收到今日的情報,再時候再做定奪。”
“關大人,情報上說福王這支船隊,共有多少護衛?”孫傳庭在考慮,要不要請地方官府配合。
他又擔心地方官府與福王勾結,消息一旦走漏,抓不到福王走私的證據,後麵的行動就難以展開,他心裏隱隱猜到,太後要對福王動手了,抓走私隻是一個影子。
“福王囂張,每艘船隻有十一名護衛,由一個什長率領。”關象章知道孫傳庭的意思,他補充道,“鹽運分司裏有一位鹽倉,是錦衣衛的人,可以協助咱們的行動。”
孫傳廷點點頭,錦衣衛的人和事,他還是保持沉默的好。
不知關象章是如何聯絡的,二人迴到營地的時候,那位叫李存薦的鹽倉,已經在帳外等著了。
“福王的船隊,今晚裝船!”鹽倉帶來了準確的情報。
“正好,趁著夜色掩護,抓人,奪船!”孫傳庭一錘定音。
張薔正在閱讀孫傳庭的奏折,讀罷掩卷,倍感無力,大明就是一個泥潭,宗室更是泥潭中的泥潭,僅僅是河南一地,上交的四王護衛,就如此不堪。
全國有二十多個親王,這一片泥潭連起來,足以將大明這架馬車陷得寸步難行。
但是,哪怕是泥潭,也要前進,這是宗室改革的第一步,她對孫傳庭和吳三桂,在河南取得的成績,很滿意。
二人在泥潭中,給其他地方的宗室護衛的改革,蹚出了一條路子,要在邸報和《明報》上,大肆宣傳。
第二天,《明報》刊發了王府護衛整改的長篇報道,對周王等親王主動上交王府護衛的舉動,予以高度讚揚,周王被賜左宗人,參與管理河南一省的宗親事務。
衛所土地和人員全麵清理,重新分配了土地,太後不僅給這些衛所賜下新作物種子,還免除了衛所兩年的田賦,軍戶們終於可以吃飽飯了。
按《衛所清屯條例》,朝廷在衛所裏設立了學校和軍事訓練機構,負責教導衛所子弟,這些衛所子弟長大後,可以考科舉入仕,也可以考武舉、考學事學院、商學院……
當然,對於阻擾改革,聚眾鬧事的,那是堅決鎮壓,柳東伯等人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篇報道,也刊發在邸報上,發往各地官府。
《衛所清屯條例》雖然去年就下發到各地,但那時候京營改革沒開始,朝廷拿不出強有力的武力,來鎮壓反對者,各地衛所的所謂改革,都是做表麵功夫,忽悠上官。
此次河南四衛的改革,刺刀見紅,既有甜棗又有棍子,特別是給衛所子弟,放寬了出路,軍戶們誰不喜歡?
於是,同處河南的潞王和福王的王府護衛,紛紛鼓噪,要求脫離王府,迴歸朝廷。
潞王眼看鎮壓不住,隻得請旨,上交護衛。
隻有福王,自小受到鄭貴妃和萬曆帝的寵愛,性格十分跋扈,他的王府護衛,士兵們都派去他私設的稅卡收稅,或者成了商隊的護衛,還有一定的戰鬥力。
受壓迫的軍戶們,敢怒不敢言,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王府的軍戶們,過上好日子。
隨著邸報和《明報》發行全國,各地的藩王們,開始不安起來,有的學周王,主動上交護衛,有的學福王,拒不執行宗人府的倡議。
於是,各地府縣的地方官,和巡按禦史,彈劾王府不法事的折子,逐漸增多。
河南左布政使張夢鯨,彈劾福王私設稅卡收過稅:“多取無厭,鬼神所忌。”
河南道監察禦史方攸績,也彈劾福王,開設官店販賣私鹽等罪行:不僅強行低價收購官鹽,再轉手高價賣出,還“派遣內官高朝、典寶等人前往淮安,提取官鹽”。
不但如此,還“私印勘合,假稱采購土特產,出動王府護衛,前往淮安強買私鹽。”
張薔氣壞了,這個福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真當他老子還在當皇帝啊,四萬頃?田還不夠,還要如此強取豪奪。
張薔吩咐法容:“給河南的孫傳庭和吳三桂下旨,讓他們順便辦一趟差!”
然後,她將彈劾福王的奏章,摞在一起,交給懷恩:“把這些資料,交給《明報》總編呂大人,讓他準備一篇報道,等待時機刊發。”
二人領旨出去,張薔揉著眉頭,靠在椅背上休息。
薑姑姑端來一碗蓮子羹,見她揉眉,忙放下蓮子羹,上前幫她按摩頭部,一邊勸道:“太後也別累著自己,今兒上午就休息了吧,禦花園的海棠樹開了,喝完這杯蓮子羹,去禦花園走走?”
張薔閉著眼睛,享受著她的按摩,苦笑道:“真盼望平安快快長大,快快親政,如此,本宮就可以到海邊曬太陽了。”
薑姑姑不解地問:“禦花園百花盛開,陽光正好,太後為何要去海邊曬太陽?”
張薔笑笑,附和道:“是啊,禦花園的太陽就很好,走,曬太陽去!”
…………………………………………
河南的孫傳庭,接到朝廷的命令,隨命令一起來的,還有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關象章,和他手下的五十名錦衣校衛。
這位可是李若璉的親信,錦衣衛的二號人物,關象章親自出馬,可見乾清宮那位太後的決心。
四月二十一,關象章給孫傳庭送來一個驚人的消息:福王私印勘合,假稱采購土特產,出動樓船8艘、民船若幹艘,用船夫300名,前往淮安強買私鹽,船隊已經出發……
孫傳庭當即率領吳三桂的京營,與關象章的錦衣衛連夜出發,走陸路前往淮安攔截。
煮海之利,兩淮為最,明朝在兩淮設立了都轉運鹽使司,並在通州、淮安府和泰州三地設立分司,養有鹽丁打擊走私。
福王還北京時,先是在北京開設店輔,大肆倒賣私鹽,到了洛陽,不但沒有收斂,還嫌朝廷給的鹽引太少,每年都要往淮安鹽運分司提鹽。
萬曆寵他,天啟帝不敢管他,到魏忠賢時代,他才收斂了一些,現在小皇帝登基,年輕的太後秉正,他又膽肥起來。
孫傳庭率部趕到淮安,在離碼頭五裏遠的地方,停下來紮營休整,他和關象章二人,帶著幾名隨從,前往鹽運司的碼頭查看情況。
碼頭上十分繁忙,大大小小的船隻進進出出,不是從鹽場運鹽來的,就是來倉庫運鹽走的。
二人在遠處,看不清哪些船是福王的,關象章看看天上的太陽說:“昨日的情報,說福王的船已經到達淮安。一個時辰後,應該會收到今日的情報,再時候再做定奪。”
“關大人,情報上說福王這支船隊,共有多少護衛?”孫傳庭在考慮,要不要請地方官府配合。
他又擔心地方官府與福王勾結,消息一旦走漏,抓不到福王走私的證據,後麵的行動就難以展開,他心裏隱隱猜到,太後要對福王動手了,抓走私隻是一個影子。
“福王囂張,每艘船隻有十一名護衛,由一個什長率領。”關象章知道孫傳庭的意思,他補充道,“鹽運分司裏有一位鹽倉,是錦衣衛的人,可以協助咱們的行動。”
孫傳廷點點頭,錦衣衛的人和事,他還是保持沉默的好。
不知關象章是如何聯絡的,二人迴到營地的時候,那位叫李存薦的鹽倉,已經在帳外等著了。
“福王的船隊,今晚裝船!”鹽倉帶來了準確的情報。
“正好,趁著夜色掩護,抓人,奪船!”孫傳庭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