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哇”了一聲,道:“難怪叫複社,這規模,簡直蓋過了東林啊。”


    呂大器搖搖頭:“小友此言差矣,據彝中講,這些詩社的成員,許多是出自東林一脈,所以他們的主張,與東林大體相同。”


    張薔才不在意它東林還是複社,她看這張溥,野心就不小。


    “呂兄說的有道理,”她衝呂大器豎起一個大拇指,見呂大器的目光,落在她豎起的拇指上,忙收了手,往主座那邊指了指,“聽聽他們怎麽說……”


    白衫的張溥,順著陳子龍的話頭說道:“分兩步走,第一,先往報紙投稿,反對倉促增加術算題,請求朝廷將術算題目,增加到下一屆春閨。


    朝廷如果同意咱們的請求,還則罷了,否則,少不得要請求朝廷清君側,除奸佞了!”


    呂大器嚇了一跳,他隻是來考一場試,可不想清君側除奸佞啊,他急著發言道:“唉唉唉!莫得那麽嚴重嘛,這一科考不上,下一科再考嘛……”


    短須吳昌時聽了,冷笑道:“足下是準備退讓了?告訴你吧,今次增加到三道題,你退讓了,下一科,他就敢加到五道!到時候,足下再退麽?”


    呂大器不卑不亢地拱手道:“在下對懋中和彝中的詩詞文章,是極仰慕的,今日到此的本意,是要結識更多的江南大家……


    諸位上書,請求將增加術算題目,延遲到下一期,在下是極讚同的,至於清君側、除奸佞,區區在下,還不夠資格!


    彝中兄,懋中賢弟,恕在下先走一步……”


    這個四川佬,挺敏感的嘛,一嗅到陰謀的味道,就果斷抽身,能成為南明重臣,果然有兩把刷子。


    夏允彝和陳子龍還要溫言挽留,張溥大度地笑道:“沒關係,人各有誌,在下說的是萬一,哪裏就真到了那一步?足下請,我複社絕不阻攔。”


    呂大器拱拱手,站起身往外走,走了兩步,又迴頭問張薔二人:“二位小友,可要隨在下一同下樓?”


    眾人這才注意到張薔和法容二人,紛紛投來詫異的目光,夏允彝指著張薔二人介紹道:“這兩位是北直隸的小友,在下邀請來的。”


    眾人紛紛起身拱手:幸會幸會!


    心裏卻在想:北直隸何時能考出這麽年輕的舉人來?


    張薔忙對呂大器道:“走走走,我們跟呂兄一起走。”


    說罷,一邊團團拱手,一邊跟在呂大器身後,離開這幫鍵盤俠。


    “想不到北地也有如此清雋的男子……”有人感歎道。


    “估計老家還是南方的……”另一人反駁道。


    還有幾位舉子,也隨著呂大器和張薔二人,離開二樓,眾人在三江茶樓的大門口拱手道別,互相祝願彼此,明年春閨高中,瓊林宴上再會!


    迴宮的路上,法容不解地問:“太後,咱們不聽聽他們如何清君側、除奸佞?”


    張薔擺擺手道:“不用,有你師兄的手下在那裏。”


    “哪位,吾怎麽沒見到?”法容仔細迴憶剛才的經曆,似乎除了呂大器,她們也沒與其他人說過話。


    “你不用猜,本宮也不知道是哪位。”


    果然,下一期的《明報》上,就刊出了幾篇反對增加術算題的文章,張薔一看,署的是真名,大明的文人還是比較坦蕩的,不像張薔,在報紙上發文章,還要用“求實”這個筆名。


    在報紙上發文的,有張溥、夏允彝、陳子龍,居然還有呂大器!個個文采斐然,字字如刀。


    有了法安的監測,張薔也時刻關注著輿論的風向。


    最近,京城各會館,各酒樓茶館,都有舉子們在聚會,他們討論的話題,已經從術算題,轉到明春的會試,轉到國計民生,轉到天下大事,轉到西南平叛,轉到陝北賑災。


    最後,順著天人感應的傳統觀念,舉子們將大明的旱災、水災、台風、地震災害,全都歸咎到,上天對當今的天子不滿意了!


    複社那幫士人,對十日一期的報紙不滿意,就自己出錢印刷報紙,一時間,京城裏用泥活字印刷的小報滿天飛。


    張薔翻著禦案上的一張張粗製濫造的“報紙”,mmb,全是一派胡言:


    長江發大水,洞庭成澤國,是上帝不滿意天子這個兒子了;北直隸地震,是上帝不滿意天子這個兒子了;西北大旱,是上帝不滿意天子這個兒子了!


    最可笑的,一位舉子寫到,他們村的水壩垮塌,也是上帝不滿意天子這個兒子了!


    更有一篇聳人聽聞地的標題黨:女主臨朝,大明江山歸何姓?


    張薔啪地將這張“報紙”拍到禦案上,對法安道:“這個,離間我皇家母子,查一查他是個人行為,還是團體行為?這種人居心叵測,留不得,用不得……”


    法安雙手合十,下去了。


    哼,這大明的言論,還真是自由啊,她一個受過網絡轟炸的穿越靈魂,也不敢如此發言……


    法容上前,收走她麵前的報紙,勸她道:“太後,呂大人問,《明報》還繼續刊登舉子們的文章麽?”


    《明報》遵照張薔的指示,增加了一倍的版麵,專門用來刊登舉子們的討論文章,把討論的範圍,控製在討論術算這門學問上。


    那些題外話,全是舉子們在各種集會上,牽扯出來的。


    “登!怎麽不登?”張薔道,她指指禦案上的另一疊稿子,“把這篇文章送過去,讓呂大人在下一期報紙上刊登出來。”


    於是,在天啟七年的最後一期《明報》上,舉子們讀到了一篇署名為“求實”的文章《物質的形態》,這篇文章,簡直顛覆了讀書人們對大自然的認知。


    文章開篇就講,大地上的水,隨著熱度的不同,存在著三種形態:液態的水,氣態的水蒸氣和固態的冰,這個好理解。


    但它居然說像金、銀、銅、鐵、錫這樣的金屬,也存在這三種形態,隻要給到足夠的熱度!


    讀書人對這些金屬的固態和液態,都能理解,但氣態,怎麽可能?


    求實這篇文章一出,瞬間衝上熱搜,蓋過了關於天人感應,關於女主臨朝的話題。


    關於帶節奏,這些大明文人,哪裏是前世網絡混子的對手?


    許多人摩拳擦掌,準備寫一篇雄文,來駁斥求實的觀點。


    也有人偷偷地到鐵匠鋪觀察半天,他們是見到了“鐵水”,但從沒有見到過“鐵氣”,但人家文章也說了,需要足夠的熱度。


    這鐵匠鋪的熱度,顯然不足以讓鐵水,變成鐵氣,他們猶豫著,把擬好的文章,默默地收了迴來。


    熱烈的討論一直持續到正月,來京參加開平元年春閨的舉子們,算是看夠了熱鬧,禮部最後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說明:到底要不要增加一道術算題?


    二月初九,當舉子們帶著疑問,走進考場準備擠獨木橋。


    張薔正在慶幸,終於將這些大明神獸,關進了籠子時,法安帶來一則驚天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