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抽動,就很尷尬。
他俊臉微微一紅,輕聲哄兩個小丫頭,“裴玉,裴珠鬆手。”
他不敢太用力抽手,怕傷著兩個孩子。
這兩個孩子跟了他的姓,認了他當哥哥,從今往後就是他的親妹妹。
裴玉裴珠搖搖頭,“裴哥哥,你能不能不要走?”
李素素看見好看的少年,總喜歡多看兩眼,看過後,她去了後廚,喊桃花嬸子多加兩個菜,有客人。
桃花嬸子高聲應了。
原本她隻會做一些簡單的飯食,自從這位趙小姐來了後,根據不同的食材,親自教她做了好些菜肴。
她的廚藝突飛猛進。
她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平易近人,接地氣的貴人。
據說這位趙小姐,是趙家軍主人家唯一的千金。
是的,到了大梁後,李素素的姓都被她舅舅改了,陳盼盼得到命令,讓宅子裏的人都稱唿她為趙姑娘。
李素素爭辯不過,隻好隨他們去。
她進廚房通知加菜後,便走到原來的位置躺在躺椅上乘涼,輕瞌上雙眸,淡淡道,“來都來了,吃過飯再走吧。”
陳盼盼看了眼天色,也道,“素素說的對,趕路也不差這一時半會,裴珩你還沒吃飯吧?”
裴珩點點頭,“行,聽兩位姑娘的。”
大不了他吃過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
兩個小丫頭這才鬆開他的手,她們見李素素一副不想被人打擾的模樣,便仰著頭喊陳盼盼,“陳姐姐!”
陳盼盼給她們塞了把炒豆子。
“乖,跟姐姐來洗個臉。”
這兩個孩子跟著裴珩一路風餐露宿,早已經髒得不成樣子。
裴珩把停在門口的馬牽了進來,問看門大叔有沒有喂馬的草料。
金大叔沉默寡言,迴了句等著,便出了門,不多時抱迴一堆稻草。
陳盼盼帶著兩個孩子去了洗澡,她讓負責做雜活的青草嬸子把院子裏曬熱的水搬到屋裏來,兩個人一起用皂莢搗碎給兩個孩子洗頭。
再把兩個小孩渾身上下搓了一遍。
木盤裏的水變得髒兮兮的,又換了一遍水,才把兩個孩子洗幹淨。
洗完孩子才發現,問題來了,她們沒有換洗衣服。
青草嬸子隻好當場給她們改了一件短衫短褲,湊合著穿。
衣服樣式由看不過眼的李素素提供。
她想著,反正這年頭百姓缺衣少食的,何必浪費布料,把衣裳做成寬大的長衣長褲,還不如短袖襯衫和短褲方便。
兩個孩子又那麽小,無須男女大防,做短袖和短褲縫製起來,可比青草嬸子往日做的衣裳簡單多了。
她用了不到一刻鍾,便趕製出了兩套衣裳。
等兩個孩子穿好,陳盼盼也誇讚,“這衣裳看著怪模怪樣的,縫製起來卻是方便又省布料!”
青草嬸子也點頭,她眼睛亮亮的,“是啊,這樣原本做一套衣裳的布料,可以做出一套半,趕明兒,我家的孩子,也做這樣的衣裳!”
她們這邊忙完,桃花嬸子也走出廚房喊,“可以開飯了!”
飯菜一式兩份,主子們在院子擺飯。
看門的金大叔和兩個嬸子則端著分好飯菜的碗,各自找了個地方吃飯。
桃花嬸子做了一大盤子薑燉鴨子,幹豆角炒肉,一大鍋雞蛋湯。
因戰亂食材種類有限,雞蛋湯那是把雞蛋煎好,加上兩瓢水,再放幾片生薑,滴入幾滴米酒,煮好後別有一番風味。
兩個小丫頭從來沒喝過這麽美味的雞蛋湯,其他飯菜都沒怎麽吃,逮著雞蛋湯喝了個半飽。
也或許是趕路累了渴了,食欲不振,隻喝得下這道湯。
煮湯的米酒,是城破時從大戶家中收刮來的,聽說李素素要用酒當調料,陳盼盼便問駐守此地的同僚要了來。
飯後,兩個小丫頭吃飽喝足昏昏欲睡,裴珩趁機牽馬離開。
月色皎潔,李素素和陳盼盼睡不著,在院中搖扇納涼。
李素素第無數次勸陳盼盼,“我在這兒也幫不上你們什麽忙,要不你就放我走唄?”
陳盼盼也是第無數次搖頭拒絕,“我收到的命令是在這裏保護你,你看,你在我們這裏的生活跟你以前的日子也沒差吧?”
“幹嘛總想著迴去?”
李素素無語地看著她,“你說呢?”
“嶺南有我的父兄,長安有我娘親和未婚夫婿,我在這裏,也見不到我舅舅,我真不知道他怎麽想的,把我擄來作甚?”
陳盼盼笑道,“你留下,主子立國之日,你就是咱們唯一的公主,你真的不心動嗎?”
李素素好奇地八卦,“難道我舅舅一把年紀了,都沒有成親生子?”
陳盼盼遙望星空,“從前我們東躲西藏,主子哪有兒女情長的心思。”
“主子的大仇一日未報,他就不會在世上留下累贅和牽掛。”
李素素真的很無奈,她又不是她便宜舅舅的孩子,她留下來當公主做什麽。
她舅舅成立的國度,與她有什麽關係?
趙禦景不這麽想,他覺得要不是外甥女那夜的點撥,他這輩子都想不到,造不了大祈的反,那就禍害周邊的小國去。
恰逢手下打探得知,大梁君主年幼,縱容奸臣暴政,百姓苦不堪言,這不是極好的極容易被覆滅的國度麽?
他把外甥女帶來大梁,隻是希望能在迷茫的時候,得她隻言半語,指點迷津。
他覺得外甥女看問題很通透,能跳出原本的框來。
他打算好了,等他立了國,就派人悄悄把他姐姐和亮哥兒也接來國都,一家人團聚。
他姐姐這樣昔日明媚張揚的女子,不應該被關在後院,當一個見不得光的妾室。
他之所以那麽容易被外甥女說動,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就是想重新帶領身邊的人走到陽光下。
如今戰事圍繞帝都展開,邊城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城市。
所以他把外甥女留在了邊城。
隻要大祈不進攻大梁,邊城就不會有危險。
而如今的大祈,還不知道大梁已經改天換日,大祈各地也遇到高溫旱災,百姓曬死熱死者不在少數。
朝中上下忙著賑災呢,哪有心思關注鄰國的動靜。
趙禦景選擇這時起兵,就是覺得此乃天賜良機。
他俊臉微微一紅,輕聲哄兩個小丫頭,“裴玉,裴珠鬆手。”
他不敢太用力抽手,怕傷著兩個孩子。
這兩個孩子跟了他的姓,認了他當哥哥,從今往後就是他的親妹妹。
裴玉裴珠搖搖頭,“裴哥哥,你能不能不要走?”
李素素看見好看的少年,總喜歡多看兩眼,看過後,她去了後廚,喊桃花嬸子多加兩個菜,有客人。
桃花嬸子高聲應了。
原本她隻會做一些簡單的飯食,自從這位趙小姐來了後,根據不同的食材,親自教她做了好些菜肴。
她的廚藝突飛猛進。
她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平易近人,接地氣的貴人。
據說這位趙小姐,是趙家軍主人家唯一的千金。
是的,到了大梁後,李素素的姓都被她舅舅改了,陳盼盼得到命令,讓宅子裏的人都稱唿她為趙姑娘。
李素素爭辯不過,隻好隨他們去。
她進廚房通知加菜後,便走到原來的位置躺在躺椅上乘涼,輕瞌上雙眸,淡淡道,“來都來了,吃過飯再走吧。”
陳盼盼看了眼天色,也道,“素素說的對,趕路也不差這一時半會,裴珩你還沒吃飯吧?”
裴珩點點頭,“行,聽兩位姑娘的。”
大不了他吃過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
兩個小丫頭這才鬆開他的手,她們見李素素一副不想被人打擾的模樣,便仰著頭喊陳盼盼,“陳姐姐!”
陳盼盼給她們塞了把炒豆子。
“乖,跟姐姐來洗個臉。”
這兩個孩子跟著裴珩一路風餐露宿,早已經髒得不成樣子。
裴珩把停在門口的馬牽了進來,問看門大叔有沒有喂馬的草料。
金大叔沉默寡言,迴了句等著,便出了門,不多時抱迴一堆稻草。
陳盼盼帶著兩個孩子去了洗澡,她讓負責做雜活的青草嬸子把院子裏曬熱的水搬到屋裏來,兩個人一起用皂莢搗碎給兩個孩子洗頭。
再把兩個小孩渾身上下搓了一遍。
木盤裏的水變得髒兮兮的,又換了一遍水,才把兩個孩子洗幹淨。
洗完孩子才發現,問題來了,她們沒有換洗衣服。
青草嬸子隻好當場給她們改了一件短衫短褲,湊合著穿。
衣服樣式由看不過眼的李素素提供。
她想著,反正這年頭百姓缺衣少食的,何必浪費布料,把衣裳做成寬大的長衣長褲,還不如短袖襯衫和短褲方便。
兩個孩子又那麽小,無須男女大防,做短袖和短褲縫製起來,可比青草嬸子往日做的衣裳簡單多了。
她用了不到一刻鍾,便趕製出了兩套衣裳。
等兩個孩子穿好,陳盼盼也誇讚,“這衣裳看著怪模怪樣的,縫製起來卻是方便又省布料!”
青草嬸子也點頭,她眼睛亮亮的,“是啊,這樣原本做一套衣裳的布料,可以做出一套半,趕明兒,我家的孩子,也做這樣的衣裳!”
她們這邊忙完,桃花嬸子也走出廚房喊,“可以開飯了!”
飯菜一式兩份,主子們在院子擺飯。
看門的金大叔和兩個嬸子則端著分好飯菜的碗,各自找了個地方吃飯。
桃花嬸子做了一大盤子薑燉鴨子,幹豆角炒肉,一大鍋雞蛋湯。
因戰亂食材種類有限,雞蛋湯那是把雞蛋煎好,加上兩瓢水,再放幾片生薑,滴入幾滴米酒,煮好後別有一番風味。
兩個小丫頭從來沒喝過這麽美味的雞蛋湯,其他飯菜都沒怎麽吃,逮著雞蛋湯喝了個半飽。
也或許是趕路累了渴了,食欲不振,隻喝得下這道湯。
煮湯的米酒,是城破時從大戶家中收刮來的,聽說李素素要用酒當調料,陳盼盼便問駐守此地的同僚要了來。
飯後,兩個小丫頭吃飽喝足昏昏欲睡,裴珩趁機牽馬離開。
月色皎潔,李素素和陳盼盼睡不著,在院中搖扇納涼。
李素素第無數次勸陳盼盼,“我在這兒也幫不上你們什麽忙,要不你就放我走唄?”
陳盼盼也是第無數次搖頭拒絕,“我收到的命令是在這裏保護你,你看,你在我們這裏的生活跟你以前的日子也沒差吧?”
“幹嘛總想著迴去?”
李素素無語地看著她,“你說呢?”
“嶺南有我的父兄,長安有我娘親和未婚夫婿,我在這裏,也見不到我舅舅,我真不知道他怎麽想的,把我擄來作甚?”
陳盼盼笑道,“你留下,主子立國之日,你就是咱們唯一的公主,你真的不心動嗎?”
李素素好奇地八卦,“難道我舅舅一把年紀了,都沒有成親生子?”
陳盼盼遙望星空,“從前我們東躲西藏,主子哪有兒女情長的心思。”
“主子的大仇一日未報,他就不會在世上留下累贅和牽掛。”
李素素真的很無奈,她又不是她便宜舅舅的孩子,她留下來當公主做什麽。
她舅舅成立的國度,與她有什麽關係?
趙禦景不這麽想,他覺得要不是外甥女那夜的點撥,他這輩子都想不到,造不了大祈的反,那就禍害周邊的小國去。
恰逢手下打探得知,大梁君主年幼,縱容奸臣暴政,百姓苦不堪言,這不是極好的極容易被覆滅的國度麽?
他把外甥女帶來大梁,隻是希望能在迷茫的時候,得她隻言半語,指點迷津。
他覺得外甥女看問題很通透,能跳出原本的框來。
他打算好了,等他立了國,就派人悄悄把他姐姐和亮哥兒也接來國都,一家人團聚。
他姐姐這樣昔日明媚張揚的女子,不應該被關在後院,當一個見不得光的妾室。
他之所以那麽容易被外甥女說動,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就是想重新帶領身邊的人走到陽光下。
如今戰事圍繞帝都展開,邊城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城市。
所以他把外甥女留在了邊城。
隻要大祈不進攻大梁,邊城就不會有危險。
而如今的大祈,還不知道大梁已經改天換日,大祈各地也遇到高溫旱災,百姓曬死熱死者不在少數。
朝中上下忙著賑災呢,哪有心思關注鄰國的動靜。
趙禦景選擇這時起兵,就是覺得此乃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