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從周的宣武軍是第三天傍晚到達的德州城南。
小看歸小看,行軍他還是一絲不苟的。
沒有追求速度,壓好了節奏緩慢到達的,就是不給安東軍一絲可乘之機。
本來他準備派人去德州城內找劉守光談一下戰場配合的問題。
不過看到安東軍至少有4000騎兵圍著德州,也就作罷了。
天色已晚,等到自己陣營裏的高台搭建好,天都黑了。
葛從周看著對麵安東軍營地裏的一片火把,心裏慢慢有了底。
對手的兵力比劉守光的信裏說的還少了很多。
雖然看起來騎兵不少,他倒也不在意。
因為一旦開打,對方還要派兵守著德州城,不讓城內的士兵出擊自己後背的。
從對方的規模來看,無疑隻能用騎兵,否則這點兵力,步兵全部填進去都不夠。
如果他自己帶兵,估計也隻能這樣選擇。
一夜無話,一直到了次日上午辰時末(上午9點),兩支軍隊都很默契地開始列陣。
步兵作戰最殘酷的就是,幾乎沒有辦法投機取巧。
大家射好了陣腳,就準備麵對麵廝殺。
一旦戰敗,連逃跑的機會都很少。
都是中原軍隊,甚至當初都是宣武軍的,所以套路大家都明白。
葛從周登上了高台,這一次,對方的軍營盡收眼底。
他有些驚訝地發現,安東軍比他昨晚猜測的還要少。
中間正前方是8000步兵,兩側靠後位置各有2000騎兵。
另外,在德州城的其他方向,也有總數3000以上的騎兵在遊弋。
他知道,這是威懾德州的,免得對方出城添亂。
對方軍陣後麵,兩邊各有近兩裏長的布帛圍起的幕牆。
難道這就是劉守光所說的陷馬坑?
他不能理解。
不都是掩藏好才有用嗎?
即便是你的幕牆可以突然放倒,又有幾個人會傻乎乎衝上去呢?
本能的,他覺得幕牆後麵不像劉守光說的那樣簡單。
不過他也沒有猶豫,就算裏麵全是騎兵又怎麽樣?
自己的步兵比對方多了太多了,五倍都不止。
即便對手騎兵多,隻要自己的騎兵纏上去,步兵再到旁邊配合,那騎兵就將全無衝擊力,隻能是待宰的羔羊。
“開始吧!”他揮手告訴康懷英。
對方這點兵力,指望他主動進攻是不可能的,那就我來。
宣武軍的鼙鼓開始擂響。
康懷英一騎跟在軍陣後麵指揮,前麵兩萬人的步兵方陣開始緩緩向前。
對麵,王彥庭的嘴角拉起了弧度。
他知道,葛從周再能征慣戰,也會上了自己的當的。
因為宣武軍從來沒有和安東軍交戰過,對自己的打法不了解。
在中原藩鎮的人心目中,隻要不是被突襲中埋伏,大差不差就是這幾手了。
何況,他的兵力又比自己多了這麽多。
他看了一眼王彥童,將到用時方恨少,今天自己這個小堂兄被迫當了步卒。
這也迫使自己需要盡快培養更多的步兵指揮使出來。
“汝明,前麵一定要狠,全看你的了。”
王彥童沒有好氣地白了一眼。
巴加圖爾派去封鎖德州城去了。
高思繼兄弟要準備突擊衝陣,考慮到他們立功心切,王彥庭肯定是遷就了他們。
剩下的,弓騎兵都由李秀慶這個變節分子帶了,另一側還要一個軍將帶,實在是沒有人了。
因為目前沒有機會打契丹,在李秀慶的苦苦央求下,王彥庭最後給他一個機會。
以後他隻負責南邊的戰事,和契丹人的戰爭不允許他參加。
這樣一來,他的所謂臥底身份也就沒有用了。
李秀慶感激涕零,他的一家現在還是奴隸身份,等著他用人頭贖奴籍呢。
不過這一點王彥庭沒有心軟,好好地漢人給契丹人賣命,誰也不會同情。
宣武軍的步卒軍陣越走越近。
雙方的弓箭手都開始發箭壓製。
箭矢射在木盾上,“噗噗噗”地悶響。
王彥庭在牙兵構成的盾牆縫隙裏看著,對方的兩萬步兵中,至少五千弓箭手。
這差不多是極限了。
也是葛從周沒有把安東軍放在眼裏。
他希望一陣就把安東軍打崩,減少自己的損失,所以第一個衝鋒就把全軍的弓箭手派了上來。
“準備,全部頂住了,咬住牙,舌頭縮迴去!”王彥童在後麵大聲吆喝。
跟著的軍將、營將、都將一遍遍複述著。
經常有步卒在衝擊時一用力咬斷舌頭的。
因為盾牌擋住視線,普通士兵根本看不到對手,隻能聽著腳步聲。
進到20多步的時候,宣武軍開始呐喊,並且跑動起來。
他們需要更大的慣性衝力,衝破安東軍的盾牆。
耳朵裏,沉重又雜亂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突然,“轟隆”一陣,整個方向就像被大錘砸到一樣,無數人在趔趄中死命的頂迴去,恢複盾牆的原狀。
長槍兵從縫隙裏狠狠地捅刺出去。
“啊...”對麵,嘶喊聲、呻吟聲開始響起。
更多的,是一柄柄斧錘一類的重武器,劈砍到盾牌上,要打出一條缺口。
每一次盾牌被打到轟然散裂,安東軍後方就湧出無數長槍兵,死活堵住缺口,等待倒地的刀盾兵再次站起,把防線缺口堵上。
差不多了,王彥庭看著步兵的防線在搖搖欲墜中堅持了小半個時辰了,不能再拖延了。
“李秀慶,你的家人就看你這一迴了!”他看向李秀慶。
對方沒有答話,隻是一個軍禮,策馬跑向右側的騎兵軍陣,那裏是2000弓騎兵。
另一名帶隊的軍將也是二話不說,向左側的弓騎兵跑去。
“咚咚咚...”安東軍的鼙鼓鼓點一變。
轟隆隆作響,兩側的4000騎兵開始衝出,劃了一個圈子,就向宣武軍的步卒兩翼插過去。
幾乎同時,宣武軍的軍鼓也變了。
兩翼的5000騎兵加速衝向安東軍騎兵。
葛從周是老手了。
他知道安東軍是準備從自己步兵軍陣的兩肋插進去,那自己的弓箭手就全完了。
所以,直接就是騎兵封堵。
他的計劃就是用騎兵堵住對方,也不和對方衝陣。
一旦大家的速度降下來,自己的三萬步卒就直接壓上去。
那時候,騎兵就變成了靶子,隨便步兵捅了。
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對方的騎兵一看自己迎麵而來的也是騎兵,居然轉向往外跑去。
這是什麽意思?
葛從周有些奇怪,難道是想繞一個更大的圈子,目標是我後麵的三萬人?
不過還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兩支騎兵的帶兵將領已經自動也往外追去。
現在變成左右各有兩支騎兵平行,分別向遠處狂奔。
這是又什麽意思?
不要步兵了?還是騎兵逃跑了?
葛從周完全摸不著頭腦,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中原有哪支騎兵是這樣玩過的。
他隱隱的覺得,這裏麵有陰謀,可又實在找不到證據。
他左顧右盼,看著兩邊的騎兵煙塵翻滾,都跑出了幾裏地了。
這他良的是什麽打法。
騎兵打騎兵?步兵打步兵?
問題是這對安東軍沒有好處啊。
他不相信能夠把劉仁恭打成孫子的王彥庭就這水平。
他不知道,此刻,他騎兵的將領已經比他還想罵娘了。
側麵的安東騎兵帶著他們一路往外,自己還不敢不追,怕對方繞迴來打自己步兵的背後。
眼看都奔出去3裏多路了,突然間,側麵一陣箭雨掃過來,自己的隊列裏一百多人翻身落馬。
弓騎兵!
騎將心裏突地一揪。
即便是自己經常對陣的沙陀人李克用的騎兵也已經漢化的厲害了,少有弓騎兵。
他的十三太保麾下大部分都是“橫衝都”之類的突擊型騎兵。
此刻煙塵翻滾,他也看不清對麵的裝備,但是塵霧中射出的箭矢分明告訴他,對麵的2000人都是弓騎兵。
騎兵對付弓箭都是用盾牌,但是那是正麵衝擊時的效果。
人的身體露出的截麵最小,一個盾牌勉強擋住。
即便這樣,還是會有人中箭倒地。
此刻雙方平行並騎,自己的士兵身體露出了全身,就是一個活靶子。
這是一個陰謀!
騎將心裏突然一陣慌亂。
“噗”的一聲,他的盾牌上釘上了一支長箭。
再也不能猶豫了。
他大喊一聲,左手迴旋揮舞,帶著隊伍的箭頭向遠離安東騎兵的一側轉向掉頭。
但是,剛剛轉過頭,他就發現對麵的安東騎兵居然也是一個掉頭,和自己依舊跑了一個平行線。
臥槽!
騎將罵罵咧咧,這些安東的騎兵是陰魂不散啊。
他知道,這一定是對方練習已久的戰術,看這熟練程度不知道試過多少迴了。
必須迴到本陣,看看有沒有別的機會。
這時候,他才注意到,自己離開本陣居然跑出了快4裏路了。
身邊,士兵像被狂風暴雨抽打的莊稼一樣,紛紛落馬倒地。
還有戰馬中箭的,暴跳著嘶鳴著把背上的戰士掀翻在半空。
小看歸小看,行軍他還是一絲不苟的。
沒有追求速度,壓好了節奏緩慢到達的,就是不給安東軍一絲可乘之機。
本來他準備派人去德州城內找劉守光談一下戰場配合的問題。
不過看到安東軍至少有4000騎兵圍著德州,也就作罷了。
天色已晚,等到自己陣營裏的高台搭建好,天都黑了。
葛從周看著對麵安東軍營地裏的一片火把,心裏慢慢有了底。
對手的兵力比劉守光的信裏說的還少了很多。
雖然看起來騎兵不少,他倒也不在意。
因為一旦開打,對方還要派兵守著德州城,不讓城內的士兵出擊自己後背的。
從對方的規模來看,無疑隻能用騎兵,否則這點兵力,步兵全部填進去都不夠。
如果他自己帶兵,估計也隻能這樣選擇。
一夜無話,一直到了次日上午辰時末(上午9點),兩支軍隊都很默契地開始列陣。
步兵作戰最殘酷的就是,幾乎沒有辦法投機取巧。
大家射好了陣腳,就準備麵對麵廝殺。
一旦戰敗,連逃跑的機會都很少。
都是中原軍隊,甚至當初都是宣武軍的,所以套路大家都明白。
葛從周登上了高台,這一次,對方的軍營盡收眼底。
他有些驚訝地發現,安東軍比他昨晚猜測的還要少。
中間正前方是8000步兵,兩側靠後位置各有2000騎兵。
另外,在德州城的其他方向,也有總數3000以上的騎兵在遊弋。
他知道,這是威懾德州的,免得對方出城添亂。
對方軍陣後麵,兩邊各有近兩裏長的布帛圍起的幕牆。
難道這就是劉守光所說的陷馬坑?
他不能理解。
不都是掩藏好才有用嗎?
即便是你的幕牆可以突然放倒,又有幾個人會傻乎乎衝上去呢?
本能的,他覺得幕牆後麵不像劉守光說的那樣簡單。
不過他也沒有猶豫,就算裏麵全是騎兵又怎麽樣?
自己的步兵比對方多了太多了,五倍都不止。
即便對手騎兵多,隻要自己的騎兵纏上去,步兵再到旁邊配合,那騎兵就將全無衝擊力,隻能是待宰的羔羊。
“開始吧!”他揮手告訴康懷英。
對方這點兵力,指望他主動進攻是不可能的,那就我來。
宣武軍的鼙鼓開始擂響。
康懷英一騎跟在軍陣後麵指揮,前麵兩萬人的步兵方陣開始緩緩向前。
對麵,王彥庭的嘴角拉起了弧度。
他知道,葛從周再能征慣戰,也會上了自己的當的。
因為宣武軍從來沒有和安東軍交戰過,對自己的打法不了解。
在中原藩鎮的人心目中,隻要不是被突襲中埋伏,大差不差就是這幾手了。
何況,他的兵力又比自己多了這麽多。
他看了一眼王彥童,將到用時方恨少,今天自己這個小堂兄被迫當了步卒。
這也迫使自己需要盡快培養更多的步兵指揮使出來。
“汝明,前麵一定要狠,全看你的了。”
王彥童沒有好氣地白了一眼。
巴加圖爾派去封鎖德州城去了。
高思繼兄弟要準備突擊衝陣,考慮到他們立功心切,王彥庭肯定是遷就了他們。
剩下的,弓騎兵都由李秀慶這個變節分子帶了,另一側還要一個軍將帶,實在是沒有人了。
因為目前沒有機會打契丹,在李秀慶的苦苦央求下,王彥庭最後給他一個機會。
以後他隻負責南邊的戰事,和契丹人的戰爭不允許他參加。
這樣一來,他的所謂臥底身份也就沒有用了。
李秀慶感激涕零,他的一家現在還是奴隸身份,等著他用人頭贖奴籍呢。
不過這一點王彥庭沒有心軟,好好地漢人給契丹人賣命,誰也不會同情。
宣武軍的步卒軍陣越走越近。
雙方的弓箭手都開始發箭壓製。
箭矢射在木盾上,“噗噗噗”地悶響。
王彥庭在牙兵構成的盾牆縫隙裏看著,對方的兩萬步兵中,至少五千弓箭手。
這差不多是極限了。
也是葛從周沒有把安東軍放在眼裏。
他希望一陣就把安東軍打崩,減少自己的損失,所以第一個衝鋒就把全軍的弓箭手派了上來。
“準備,全部頂住了,咬住牙,舌頭縮迴去!”王彥童在後麵大聲吆喝。
跟著的軍將、營將、都將一遍遍複述著。
經常有步卒在衝擊時一用力咬斷舌頭的。
因為盾牌擋住視線,普通士兵根本看不到對手,隻能聽著腳步聲。
進到20多步的時候,宣武軍開始呐喊,並且跑動起來。
他們需要更大的慣性衝力,衝破安東軍的盾牆。
耳朵裏,沉重又雜亂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突然,“轟隆”一陣,整個方向就像被大錘砸到一樣,無數人在趔趄中死命的頂迴去,恢複盾牆的原狀。
長槍兵從縫隙裏狠狠地捅刺出去。
“啊...”對麵,嘶喊聲、呻吟聲開始響起。
更多的,是一柄柄斧錘一類的重武器,劈砍到盾牌上,要打出一條缺口。
每一次盾牌被打到轟然散裂,安東軍後方就湧出無數長槍兵,死活堵住缺口,等待倒地的刀盾兵再次站起,把防線缺口堵上。
差不多了,王彥庭看著步兵的防線在搖搖欲墜中堅持了小半個時辰了,不能再拖延了。
“李秀慶,你的家人就看你這一迴了!”他看向李秀慶。
對方沒有答話,隻是一個軍禮,策馬跑向右側的騎兵軍陣,那裏是2000弓騎兵。
另一名帶隊的軍將也是二話不說,向左側的弓騎兵跑去。
“咚咚咚...”安東軍的鼙鼓鼓點一變。
轟隆隆作響,兩側的4000騎兵開始衝出,劃了一個圈子,就向宣武軍的步卒兩翼插過去。
幾乎同時,宣武軍的軍鼓也變了。
兩翼的5000騎兵加速衝向安東軍騎兵。
葛從周是老手了。
他知道安東軍是準備從自己步兵軍陣的兩肋插進去,那自己的弓箭手就全完了。
所以,直接就是騎兵封堵。
他的計劃就是用騎兵堵住對方,也不和對方衝陣。
一旦大家的速度降下來,自己的三萬步卒就直接壓上去。
那時候,騎兵就變成了靶子,隨便步兵捅了。
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對方的騎兵一看自己迎麵而來的也是騎兵,居然轉向往外跑去。
這是什麽意思?
葛從周有些奇怪,難道是想繞一個更大的圈子,目標是我後麵的三萬人?
不過還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兩支騎兵的帶兵將領已經自動也往外追去。
現在變成左右各有兩支騎兵平行,分別向遠處狂奔。
這是又什麽意思?
不要步兵了?還是騎兵逃跑了?
葛從周完全摸不著頭腦,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中原有哪支騎兵是這樣玩過的。
他隱隱的覺得,這裏麵有陰謀,可又實在找不到證據。
他左顧右盼,看著兩邊的騎兵煙塵翻滾,都跑出了幾裏地了。
這他良的是什麽打法。
騎兵打騎兵?步兵打步兵?
問題是這對安東軍沒有好處啊。
他不相信能夠把劉仁恭打成孫子的王彥庭就這水平。
他不知道,此刻,他騎兵的將領已經比他還想罵娘了。
側麵的安東騎兵帶著他們一路往外,自己還不敢不追,怕對方繞迴來打自己步兵的背後。
眼看都奔出去3裏多路了,突然間,側麵一陣箭雨掃過來,自己的隊列裏一百多人翻身落馬。
弓騎兵!
騎將心裏突地一揪。
即便是自己經常對陣的沙陀人李克用的騎兵也已經漢化的厲害了,少有弓騎兵。
他的十三太保麾下大部分都是“橫衝都”之類的突擊型騎兵。
此刻煙塵翻滾,他也看不清對麵的裝備,但是塵霧中射出的箭矢分明告訴他,對麵的2000人都是弓騎兵。
騎兵對付弓箭都是用盾牌,但是那是正麵衝擊時的效果。
人的身體露出的截麵最小,一個盾牌勉強擋住。
即便這樣,還是會有人中箭倒地。
此刻雙方平行並騎,自己的士兵身體露出了全身,就是一個活靶子。
這是一個陰謀!
騎將心裏突然一陣慌亂。
“噗”的一聲,他的盾牌上釘上了一支長箭。
再也不能猶豫了。
他大喊一聲,左手迴旋揮舞,帶著隊伍的箭頭向遠離安東騎兵的一側轉向掉頭。
但是,剛剛轉過頭,他就發現對麵的安東騎兵居然也是一個掉頭,和自己依舊跑了一個平行線。
臥槽!
騎將罵罵咧咧,這些安東的騎兵是陰魂不散啊。
他知道,這一定是對方練習已久的戰術,看這熟練程度不知道試過多少迴了。
必須迴到本陣,看看有沒有別的機會。
這時候,他才注意到,自己離開本陣居然跑出了快4裏路了。
身邊,士兵像被狂風暴雨抽打的莊稼一樣,紛紛落馬倒地。
還有戰馬中箭的,暴跳著嘶鳴著把背上的戰士掀翻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