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耶律阿保機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他隻是試探性地先派了一個信使到達了涑州,表達了一下感謝。


    言談之間,使者表示夷裏堇深感瑞州軍支持有力,犧牲巨大。


    由於不忍友軍繼續傷亡,可以酌情先迴,前麵的盟約照舊。


    在阿保機和耶律曷魯想來,請神容易送神難。


    何況最近這個神還好吃好喝地有些樂不思蜀的樣子,不多磨幾次怕是送不走。


    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王彥庭痛快得很,抹抹嘴就答應了。


    把使者一肚子的話都給堵在喉嚨裏了,憋得臉紅脖子粗的。


    而且王彥庭說到做到,3天以後,全軍開拔。


    趕著牛羊宛如全軍旅遊迴來,悠哉遊哉就往瑞州撤去。


    在王彥庭看來,見好就收未嚐不是件好事。


    自己的收獲已經大大超出預期了,如果再打下去,傷亡難免,到時候瑞州軍的基礎就被撼動了。


    這下好了,臨走還撈個人情,多好。


    見到使者迴來匯報的耶律阿保機當時就鬱悶了。


    他隱隱覺得,自己漏算了什麽,但就是一時想不起來。


    同樣鬱悶的還有大保義。


    一個月以後的他是作為渤海國的正式使者前來涑州的。


    不怪他拖遝。


    上京距離涑州是比阿保機近。


    但是他是來談判的,來之前為了和唐軍開出什麽樣的條件,底線在哪裏,朝臣之間吵成一團。


    足足爭執了半個月,大家才相對獲得了一致的意見。


    沒想到,等他趕到涑州的時候,唐軍居然撤軍了。


    除了上一次的戰利品,這一迴,唐軍沒有提任何條件,就撤軍了。


    大保義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這麽奇幻的嗎?


    所以,我這算是立了功還是上次犯了錯?


    這一次的談判,好像莫名其妙就贏了,可是又好像沒有贏。


    王彥庭才不會給他解釋。


    包括上次還體貼地給出一批輜重保證渤海軍的兩萬多軍人安全撤迴上京,對他而言,都是給阿保機挖的坑。


    既然你是打算消耗我的實力,為什麽我就不能反手迴你一下呢?


    阿保機能夠滅了渤海國他不懷疑,但是多了兩萬多兵力,想必也要付出一些代價吧。


    這可是滅國之戰,沒有退路可言的。


    渤海國能讓你舒服才怪呢。


    看上次大保義談判前後的變化就知道了。


    不同問題,不同的處理態度。


    現在,我走了,阿保機你這孫子慢慢玩。


    893年7月,王彥庭率領瑞州軍終於迴到了瑞州。


    距離軍隊開拔整整過去了1年多。


    瑞州城門口,早就接到踏白報信的大小官員全部出城迎接。


    擁擠著的,還有無數的士兵家屬。


    此次出征渤海國,瑞州軍傷亡九千多,其中前後陣亡包括傷重不治的六千多人。


    雖然送迴來的物資也不少,但是傷亡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


    要不是最後王彥庭放棄了奔襲上京的打算,誰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迴來。


    作為軍人家屬,在沒有看到自己家人踏進城門的這一刻,所有人都是難以放下那顆吊起的心來。


    官員們例行公事地寒暄已畢,就迴府衙細談了。


    這邊,軍隊還要迴營,才能解散。


    自有小吏安排歸義軍的士卒去他們家屬所在的區域。


    當然還有沒有吃完的牛羊,需要安排管理。


    暫且不提。


    刺史府衙裏,一眾官員聽王彥庭詳細介紹了此次作戰的過程,都是唏噓不已。


    勝利固然可喜,但是傷亡也確實是巨大的。


    說完這些,就該王彥庭了解瑞州的情況了。


    王彥章簡單介紹了一年來奚人數次前來打草穀被教育了一番的情況。


    王彥庭含笑認可。


    自己堂兄嘴裏的教育料想也不是常規認知裏的教育。


    司田盧浚介紹了兩年的生產情況。


    他現在地位特殊,雖說是小小的七品官,但誰都知道糧食在瑞州的重要性。


    去年的秋收又是大豐收,加上從江南和盧龍買來的糧食,使得瑞州的冬天過得平靜祥和。


    哪怕王彥庭遷了幾萬人的渤海國百姓過來,也都安排妥帖了。


    按照今年的天氣,估計收成也不會差。


    現在大家都感慨,沒想到北方的土地比江南還肥沃,產量穩定而高效。


    王彥庭卻依舊清醒,要求大家盡快把周邊的荒地規劃好,能開墾的一定要全部開墾出來。


    還有就是大豆類的作物需要按照比例強製種植,府衙統一收購。


    隨著戰馬的增多,以後這一塊的消耗將直線式上升。


    “我這裏還有幾件事需要和大家商量一下。”


    王彥庭看情況都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決定把自己最近考慮的幾件事情和大家討論一下。


    “明軒,你說吧,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這件事,連王彥章和劉瓚都不知道。


    但是基於一貫的信任和彼此的關係,劉瓚想都不想就問。


    第一件是戰死的士兵的家屬問題。


    原來定的是給20貫撫恤金,加20畝地,連帶著孩子養到14歲。


    但是這一次出去作戰的過程中,王彥庭無意中聽到幾個士卒抱怨因為打仗沒有辦法給戰死的兄弟家裏幹農活了。


    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那個兄弟家中隻剩下老的和小的,根本沒有能力種地了。


    至於撫恤金,也隻能顧到一時,肯定會坐吃山空的。


    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少數。


    王彥庭心裏一動。


    隨著瑞州的發展,他已經準備把現有的鹽場擴大規模,還有造紙和印刷也要搞起來。


    而且,軍隊多了,戰馬的配種和培養都要建立計劃,武器的打造工廠也要籌備。


    這些都需要人力,還必須是信任的。


    還有什麽比烈士家屬更加可靠的呢。


    即便沒有手藝,也可以跟著師父學起來。


    另外一些切草料、印刷書本的活,也適合體力較差的老人和婦女。


    在他看來,隻有真正讓這些人能夠有日常的生活收入的保障,才算是解決了士卒的身後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他現在深受基層將佐不識字的苦。


    很多命令,隻能口述。


    這是很容易造成誤傳的。


    因此,他準備建立學堂,先把都將以上的人強製學習識字,慢慢擴大到隊正一級。


    很多適齡的烈士子女,也可以免費入學,這樣等於提前準備下一代基層官吏和軍官了。


    反正今年開始州府衙門的收入穩定了,也有了積餘,王彥庭就決定把這個辦起來。


    他以為自己還需要費一番口舌,沒有想到所有官吏紛紛叫好。


    這些人現在也看懂了,在瑞州,升遷也好,光宗耀祖也好,第一就是進入王家兄弟的體係。


    沒看見李秉思原來隻是瑞州一個幾百人的營將,現在儼然已經是軍中的第三人了。


    再說了,這些開支本來就要,給烈士家屬還能搏個好名聲。


    至於辦學堂,還能少的了自己家的孩子?


    統一了意見,自然有官員安排去招聘各行業的工匠,這是作為老師傅用的。


    還有的就是招工的人,需要盡快落實。


    那最後的問題就比較棘手了。


    現在瑞州缺什麽?


    糧食、衣甲、兵器、戰馬,什麽都不缺。


    就缺人。


    但是這個人隻能去中原找。


    其實王彥庭想過,最簡單的就是去抓奚人,也就是打草穀。


    反正現在瑞州的實力就是和奚人幹一仗也無所謂。


    但是現在瑞州軍裏已經是大雜燴了,契丹人、突厥人、奚人,最多的是渤海人,整個4000多歸義軍都是。


    再把草原民族的人拉進軍隊,他覺得自己都快成安祿山了。


    必須增加漢人的士兵數量。


    這個就麻煩了。


    要麽去江南找,畢竟現在每周都有商人的船隻往來。


    但是這個成本太高,一船也拉不來幾戶人家,能當兵的青壯更加少。


    要麽就和盧龍軍開戰。


    這個更加麻煩。


    雖然說不是怕盧龍軍。


    以瑞州目前的實力,兩個盧龍軍也不在話下。


    光騎兵就武裝了三萬人,其中還包括了八千名鐵騎,一人雙馬的。


    但是此刻和盧龍開戰,就等於把自己完全暴露了出來。


    而且還容易把李克用給招來。


    劉仁恭目前和李克用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而對於李克用,王彥庭並沒有什麽把握。


    畢竟這個沙陀獨眼龍帶兵還是有一套的。


    無論是“鴉兒軍”,還是更厲害的“橫衝都”、“廳子都”,都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精銳,還都是騎兵。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的臉色都有些慎重起來。


    這可不是剛才那些,屬於內政,想怎麽搞怎麽搞。


    這是對外攻伐,是涉及到瑞州的興亡的大事,不由人不慎重。


    果然,討論了半天,也沒有可以真正操作起來的方案。


    王彥庭也隻好表示迴頭再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鐵騎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霧裏的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霧裏的煙並收藏五代:鐵騎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