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勝騎著馬,飛快的趕到,他如約而至。
司馬歆微笑著向他點點頭,放下了馬車的簾幕。
王綏一甩馬鞭,喊道:“出發!”
鄭勝迴頭,看著不遠處的人影,壓住了不舍的情緒,衝他們招手大喊了一句:“我走了!”
萬泉鎮,清流峰附近。
吳雲祿正揮著鋤頭開墾土地。
一旁,文威走了過來:“鄭勝已經走了。不過,在走之前,他還給我們送來了一些鄰居。”
吳雲祿抬起頭,“鄰居?”
“老子不幹!不幹,老子是軍將,卻叫我來種田?不幹!不幹!”一個粗獷的聲音震耳欲聾的傳來。
吳雲祿看過去:“這是黃絹的人?”
“是,這家夥叫紀神超。被鄭勝親手抓住的那個。”
“還有……那個常賓。”吳雲祿皺眉道。
常賓無視紀神超的吵鬧,默默地走到他們麵前:“兩位,今後我們就是鄰居了。”
“好說,好說。”吳雲祿拱手道。
……
鄭勝跟著司馬歆的馬車,一路緩緩而行。經過南陽時,車隊沒有停留,他也不曾進城和親友見麵。
一路無事。
幾天後,他們出了荊州到達了豫州襄城郡。這一天,他們來到了襄城郡襄城縣。
鄭勝皺著眉頭,看著路上絡繹不絕的、麵瘦肌黃的人群。
“今年收成不好啊。”司馬歆輕聲道。
鄭勝點點頭,他的萬泉鎮,收成還算正常。不過那是因為修了水渠和水車。而萬泉、負午等山的地下水源也相當充足。雖然夏秋兩季幹旱嚴重,但有河水灌溉。
可其他的很多地方,完全是要靠山吃飯。天不下雨,百姓們根本無可奈何。
而且,“進入豫州以來,饑荒的人群越來越多了。”王綏說道。
“荊州今年還算好的,豫州、司州、並州,這些地方今年夏天好像沒下過一場雨。”鄭勝迴憶著之前得到的消息。
“王綏,分發些幹糧給孩子、老人吧。你要盯著他們吃完。不要被人搶了去。”司馬歆放下了簾子。
鄭勝心中一歎,麵對天災,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這幾年的時間,他好不容易在萬泉鎮修了能供千戶民眾所耕土地灌溉的水渠。但放眼整個中國,這何其渺小!
數千人與數千萬人的差別!
接下來的旅途,是他們散發食物、糧食的旅途。沿途的官府也動員起來,開始救濟災民。
終於大半個月後,在十一月的初旬,他們到了洛水之畔的晉國國都——洛陽城。
毫無疑問的,這座城是這個時候世界上少有的大城。
望見它的第一眼,鄭勝便被它所震撼。
遠望,仿佛天際邊俯臥著的一隻巨獸。漸漸走近,給人的震撼也越發強烈。
大,實在是太大了。
鄭勝站在船頭向西北方向望著,竟望不到西邊城牆的盡頭。
司馬歆走過來,笑著道:“很快要到太學津。我們從那裏下船,進城吧!”
王綏疑惑地問:“縣公,吏部不是派人在永橋附近接我們了嗎?我們幹嗎要在太學津下船。”
“剛迴洛陽,我還是不那麽張揚行事為好。”司馬歆道,“從永橋下船,勢必要走宣陽門、過銅駝街。我這個小小的縣公還是走開陽門進城吧。”
王綏低下頭不再說話。
鄭勝倒也無所謂,原本他來洛陽的主要目的是避難,結果“仇敵”石崇也到了洛陽。
不出意外,他會在洛陽城再遇到不少的麻煩。不過,鄭勝倒也不用怕石崇再派人來抓他了,天子腳下,石崇應該也不會有那麽大的膽子。
想著心事間,船停在了一處人潮湧動的碼頭。
“這裏就是太學津了?”鄭勝跟著下了船,看著那一條寬闊的、大體還算整潔的街道,一排整齊的房屋、店麵,還有來往不絕的人群。
“這碼頭叫太學津?是因為太學就在附近嗎?”鄭勝問。
司馬歆點點頭,笑語道:“是的,太學在太學津以北的地方。我們要從太學西邊的大街到開陽門去。”
鄭勝看向遠處的城垣,“太學居然在城外的啊!”
司馬歆道:“自前漢以來,太學之址便一直是此地,不過我朝以來,有了國子學和太學兩座國學。太學在這裏,國子學在內城銅駝街上。”
鄭勝點點頭,關於西晉的兩所國學學校,他也很清楚。太學是六品以下官員子弟可以入學的國學,國子監則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子弟可以入學的學校。
鄭勝依舊騎馬而行。很快到了太學所在的位置。
鄭勝好奇的望過去,可是在外麵隻能見到一堵高牆,牆上則是青瓦落光了葉子的枯樹相間,顯得幽靜典雅。
這條路也極為寬闊,有二三十米寬,且分左中右三條路,左右兩條路約有六七米寬,中間那條官道則更加寬闊。
他們所走的就是右手邊的這條路,而往南走的人們則走了另一邊的路。在三條道路之間及兩旁都種著柳、槐等樹木。
鄭勝有些驚訝。因為他之前還從未見過這樣的進城規則。江陵、襄陽、宛城,人們都是隨意的從城門通過,最多接受郡兵的檢查罷了。
天子國都,就是不一樣啊!
鄭勝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
“鄭世子,這裏是辟雍了。”王綏湊近,對他介紹道。
“辟雍?”鄭勝有些疑惑,他的腦海裏沒有對這個詞匯的存儲記憶。鄭勝迴頭看著院牆,感覺這辟雍似乎和太學是同一個地方。
“哦,現在這辟雍其實就是為弱冠少年行冠禮、以及舉行一些儒家典儀的地方。”
“哦。”鄭勝點點頭,沒再說什麽。
王綏有些苦惱的抓抓腦袋,他覺得鄭勝作為一個能寫出桃花源記、俠客行的士子,應該會對這辟雍很感興趣才對啊!
但是鄭勝明顯不是!
“鄭世子,對辟雍不感興趣?那麽路左邊便是明堂了,那裏可是每年天子祭天的地方。”
“皇上祭祀的場所原來就是那裏嗎?”鄭勝饒有興致的看了過去。不過,依舊隻能看到一堵牆而已,和層層疊疊的建築而已。
他不免有些失望。但鄭勝眼睛又稍稍往遠處眺望了下,卻意外的發現不遠處又一座高出不少的高台建築。
鄭勝指著那裏問道:“那是什麽地方?”
“那裏?應該是靈台吧。是太史令治下的靈台,用作觀察天象的。”王綏隨口道。
“觀天象的靈台?”是西晉的天文台啊!鄭勝有些好奇,但遠遠看去,也隻能模糊的看到那高台的大概樣子。
“以後有機會了,可以到那邊逛逛。”鄭勝心想道。
司馬歆微笑著向他點點頭,放下了馬車的簾幕。
王綏一甩馬鞭,喊道:“出發!”
鄭勝迴頭,看著不遠處的人影,壓住了不舍的情緒,衝他們招手大喊了一句:“我走了!”
萬泉鎮,清流峰附近。
吳雲祿正揮著鋤頭開墾土地。
一旁,文威走了過來:“鄭勝已經走了。不過,在走之前,他還給我們送來了一些鄰居。”
吳雲祿抬起頭,“鄰居?”
“老子不幹!不幹,老子是軍將,卻叫我來種田?不幹!不幹!”一個粗獷的聲音震耳欲聾的傳來。
吳雲祿看過去:“這是黃絹的人?”
“是,這家夥叫紀神超。被鄭勝親手抓住的那個。”
“還有……那個常賓。”吳雲祿皺眉道。
常賓無視紀神超的吵鬧,默默地走到他們麵前:“兩位,今後我們就是鄰居了。”
“好說,好說。”吳雲祿拱手道。
……
鄭勝跟著司馬歆的馬車,一路緩緩而行。經過南陽時,車隊沒有停留,他也不曾進城和親友見麵。
一路無事。
幾天後,他們出了荊州到達了豫州襄城郡。這一天,他們來到了襄城郡襄城縣。
鄭勝皺著眉頭,看著路上絡繹不絕的、麵瘦肌黃的人群。
“今年收成不好啊。”司馬歆輕聲道。
鄭勝點點頭,他的萬泉鎮,收成還算正常。不過那是因為修了水渠和水車。而萬泉、負午等山的地下水源也相當充足。雖然夏秋兩季幹旱嚴重,但有河水灌溉。
可其他的很多地方,完全是要靠山吃飯。天不下雨,百姓們根本無可奈何。
而且,“進入豫州以來,饑荒的人群越來越多了。”王綏說道。
“荊州今年還算好的,豫州、司州、並州,這些地方今年夏天好像沒下過一場雨。”鄭勝迴憶著之前得到的消息。
“王綏,分發些幹糧給孩子、老人吧。你要盯著他們吃完。不要被人搶了去。”司馬歆放下了簾子。
鄭勝心中一歎,麵對天災,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這幾年的時間,他好不容易在萬泉鎮修了能供千戶民眾所耕土地灌溉的水渠。但放眼整個中國,這何其渺小!
數千人與數千萬人的差別!
接下來的旅途,是他們散發食物、糧食的旅途。沿途的官府也動員起來,開始救濟災民。
終於大半個月後,在十一月的初旬,他們到了洛水之畔的晉國國都——洛陽城。
毫無疑問的,這座城是這個時候世界上少有的大城。
望見它的第一眼,鄭勝便被它所震撼。
遠望,仿佛天際邊俯臥著的一隻巨獸。漸漸走近,給人的震撼也越發強烈。
大,實在是太大了。
鄭勝站在船頭向西北方向望著,竟望不到西邊城牆的盡頭。
司馬歆走過來,笑著道:“很快要到太學津。我們從那裏下船,進城吧!”
王綏疑惑地問:“縣公,吏部不是派人在永橋附近接我們了嗎?我們幹嗎要在太學津下船。”
“剛迴洛陽,我還是不那麽張揚行事為好。”司馬歆道,“從永橋下船,勢必要走宣陽門、過銅駝街。我這個小小的縣公還是走開陽門進城吧。”
王綏低下頭不再說話。
鄭勝倒也無所謂,原本他來洛陽的主要目的是避難,結果“仇敵”石崇也到了洛陽。
不出意外,他會在洛陽城再遇到不少的麻煩。不過,鄭勝倒也不用怕石崇再派人來抓他了,天子腳下,石崇應該也不會有那麽大的膽子。
想著心事間,船停在了一處人潮湧動的碼頭。
“這裏就是太學津了?”鄭勝跟著下了船,看著那一條寬闊的、大體還算整潔的街道,一排整齊的房屋、店麵,還有來往不絕的人群。
“這碼頭叫太學津?是因為太學就在附近嗎?”鄭勝問。
司馬歆點點頭,笑語道:“是的,太學在太學津以北的地方。我們要從太學西邊的大街到開陽門去。”
鄭勝看向遠處的城垣,“太學居然在城外的啊!”
司馬歆道:“自前漢以來,太學之址便一直是此地,不過我朝以來,有了國子學和太學兩座國學。太學在這裏,國子學在內城銅駝街上。”
鄭勝點點頭,關於西晉的兩所國學學校,他也很清楚。太學是六品以下官員子弟可以入學的國學,國子監則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子弟可以入學的學校。
鄭勝依舊騎馬而行。很快到了太學所在的位置。
鄭勝好奇的望過去,可是在外麵隻能見到一堵高牆,牆上則是青瓦落光了葉子的枯樹相間,顯得幽靜典雅。
這條路也極為寬闊,有二三十米寬,且分左中右三條路,左右兩條路約有六七米寬,中間那條官道則更加寬闊。
他們所走的就是右手邊的這條路,而往南走的人們則走了另一邊的路。在三條道路之間及兩旁都種著柳、槐等樹木。
鄭勝有些驚訝。因為他之前還從未見過這樣的進城規則。江陵、襄陽、宛城,人們都是隨意的從城門通過,最多接受郡兵的檢查罷了。
天子國都,就是不一樣啊!
鄭勝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
“鄭世子,這裏是辟雍了。”王綏湊近,對他介紹道。
“辟雍?”鄭勝有些疑惑,他的腦海裏沒有對這個詞匯的存儲記憶。鄭勝迴頭看著院牆,感覺這辟雍似乎和太學是同一個地方。
“哦,現在這辟雍其實就是為弱冠少年行冠禮、以及舉行一些儒家典儀的地方。”
“哦。”鄭勝點點頭,沒再說什麽。
王綏有些苦惱的抓抓腦袋,他覺得鄭勝作為一個能寫出桃花源記、俠客行的士子,應該會對這辟雍很感興趣才對啊!
但是鄭勝明顯不是!
“鄭世子,對辟雍不感興趣?那麽路左邊便是明堂了,那裏可是每年天子祭天的地方。”
“皇上祭祀的場所原來就是那裏嗎?”鄭勝饒有興致的看了過去。不過,依舊隻能看到一堵牆而已,和層層疊疊的建築而已。
他不免有些失望。但鄭勝眼睛又稍稍往遠處眺望了下,卻意外的發現不遠處又一座高出不少的高台建築。
鄭勝指著那裏問道:“那是什麽地方?”
“那裏?應該是靈台吧。是太史令治下的靈台,用作觀察天象的。”王綏隨口道。
“觀天象的靈台?”是西晉的天文台啊!鄭勝有些好奇,但遠遠看去,也隻能模糊的看到那高台的大概樣子。
“以後有機會了,可以到那邊逛逛。”鄭勝心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