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土木堡疑雲(五)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 作者:清風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祁鎮沒有發現這些問題嗎?不,他當然發現了。
初掌權後準備動手。
正統六年,戶部尚書劉中敷,直接被下獄,王佐不久也被下獄。
至於之下的侍郎更是抓了一大堆,就連於謙也被下獄。
此時朱祁鎮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他要查糧食問題。
不過還是太年輕啊,從上層動手無不就是打草驚蛇,不僅難以徹底厘清,還讓底下的蛀蟲毀屍滅跡,而且那時朱祁鎮剛掌權,根基還不牢靠。】
漢文帝年間,劉恆搖搖頭:“這小皇帝太心急了,而且手段太稚嫩,對付那些在官場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實在不夠看。”
【文官集團自然不能放任王佐等人被審訊,真要問出個什麽豈不集體完蛋。
在群臣的壓力下,朱祁鎮隻能釋放眾人。
作為第一個請求發糧的於謙,直接被關押三個月!
就算被放出來後,朱祁鎮卻隻同意對他降職使用,直接從侍郎降到大理寺少卿,然後又在山西抓住他,給丟進監獄。
年輕的朱祁鎮想法很簡單:京師無法動手?就讓錦衣衛去地方審訊!
但於謙在河南、山西大發國糧……收盡民心!
在晉豫兩地巡撫期間,采取許多與糧草、軍械和兵卒有關的舉措,減免稅糧、將罪贖糧改路、收繳藩王超額的軍械、更改兩省衛所兵丁輪換受訓駐邊的規定。
在當地他名聲很好,就在一瞬間於謙被抓的消息,就傳遍河南、山西。
老百姓不遠千裏,趕到山西監獄紛紛求情,眼見百姓越聚越多,朱祁鎮撐不住了。
他不能因此鬧出民變!朱祁鎮隻得再次放了他,並恢複了他兩省巡撫的職位。
正統八年,朱祁鎮再次動手!
吏部尚書郭璡,革職,廷推換上王直,還是給下獄……但很遺憾,最後朱祁鎮——隻能再次將人放了出來。】
洪武年間,朱元璋氣的一拍桌子:“這個軟蛋,要是讓朕來............”
心中吸了口冷氣,洪武臣子不敢想象放給朱元璋來那是什麽場景,朝堂上多少人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接連兩次動手失敗,朱祁鎮終於明白中央肯定是無法下手,隻能從地方著手。
正統十年,朱祁鎮開始查糧倉。
於是大明特色場麵開始上演。
十年,羽林前衛、忠義後衛,糧倉著火。
十一年,京都、太倉、大寧中衛、彭城衛、南京新倉,糧倉著火。
十二年,景陵衛糧倉著火。
十三年,忠義前衛糧倉失火……
……
這都是慣例了,隻要查糧倉豈能不失火?】
文人:老子們好不容易才搶來的好處,你還想查?你查一座,老子們就燒一座!讓你查無可查!你再查,老子連你的皇宮都給燒嘍。
【如果你們是朱祁鎮,你南征北戰無敵手,連蒙古都給幹趴下。
偏偏內政上處處碰壁,每當查到一點東西就莫名奇妙斷了聯係。
你豈會善罷甘休?肯定要繼續查下去吧。
而就在土木堡之變前三個月,福建叛亂的頭目鄧茂七、麓川叛亂的頭目思機發被抓了迴來。
不知道他們的嘴有沒有被錦衣衛撬開,畢竟錦衣衛那些刑罰能扛得住的沒幾個人。
朱祁鎮是不是知道了什麽消息?會不會繼續查下去?】
曆朝曆代的人們迴憶起之前鋪墊的兩次叛亂:難道這之間還真有什麽聯係不成,不會的吧,要是真的那也太可怕了。
【正統十四年五月,朱祁鎮令錦衣衛抓捕前福建巡按禦史柳華,而現任山東按察使副使的柳華立刻服毒自盡,錦衣緹騎都追不上.....】
‘哦~~~’仿佛發現了什麽秘密,天幕之下人們嗡嗡一片。
【還有一個人也開始害怕,時任浙江巡按禦史留下這麽幾個字:恐得罪,具白澄止兵狀。
這裏的‘澄’到底是誰?難道是福建禦史汪澄?要是真的那就很有意思了,汪澄竟然曾經要求地方不得抵抗叛軍,這裏麵的瓜好大。】
【錦衣衛又開始出動,這次估計是在福建平叛的靖難功臣陳懋出手了,汪澄被抓,又咬出一個人,前一任的福建禦史柴文顯。
瓜是不是很大,連續三任福建巡按禦史,這還是個窩案。
《明史》記載:遂俱下吏,獄成。
但他們招供了什麽,以《明史》的尿性是肯定不會記載的,文人的春秋筆法真的很討厭,讓我們後人使勁揣摩。
但結局卻是記載了:柴文顯,磔刑,籍其家,本人千刀萬剮全族誅殺。汪澄,腰斬棄市。宋新、方冊等十人俱斬!
通過這件事,朱祁鎮一次性斬殺十幾個省級高官,而且刑罰不可謂不重,都淩遲了看來其中的事情肯定不小。
此案規模可見一斑,那份淹沒在曆史中的供詞是如何讓少年天子震怒。
這時,浙江巡撫張驥,設計誘捕已經自稱為王建國號太平,建年號恭定的反賊大頭領陳鑒湖。
但張驥一個非江南籍的官員,如此大功那還了得。
朱祁鎮出事的第一時間,於謙令正在平叛的張驥迴京,就在迴京的路上暴斃。作為一省巡撫就這樣莫名死亡,朝廷連查一下的表現都懶得。
反觀陳鑒湖,朱祁玉監國後,於謙主政時期直接被赦免,並充當皇城護衛。
但不知為何陳鑒湖忽然逃跑被宮衛當場斬殺,依照大明律,造反稱王,匪首一律斬殺,脅從充軍,稱王的陳鑒湖充軍,嗬嗬噠。
其實他們早就想動手的,陳鑒湖剛被抓時,刑部給出的結論是斬立決,好嘛!造反大案前腳抓人後腳就直接殺?
還是朱祁鎮親自幹預下,錦衣衛才將人詔獄。
於是名場麵又來了。
不久皇宮失火,華蓋殿、謹身殿燒毀。
大明一朝,皇宮失火都見怪不怪了,朱棣剛蓋好的皇宮,轉身三大殿就被燒毀。
嘉靖皇帝更是差點被燒死,要不是被人拚死相救,嘉靖就成了第一個火化的明朝皇帝,嗯,也是趕後世的時髦了!】
朱厚璁:c!大可不必!
【天啟在位七年,皇宮著火三次..................
大明皇帝易溶於水、大明皇宮易著於火。】
初掌權後準備動手。
正統六年,戶部尚書劉中敷,直接被下獄,王佐不久也被下獄。
至於之下的侍郎更是抓了一大堆,就連於謙也被下獄。
此時朱祁鎮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他要查糧食問題。
不過還是太年輕啊,從上層動手無不就是打草驚蛇,不僅難以徹底厘清,還讓底下的蛀蟲毀屍滅跡,而且那時朱祁鎮剛掌權,根基還不牢靠。】
漢文帝年間,劉恆搖搖頭:“這小皇帝太心急了,而且手段太稚嫩,對付那些在官場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實在不夠看。”
【文官集團自然不能放任王佐等人被審訊,真要問出個什麽豈不集體完蛋。
在群臣的壓力下,朱祁鎮隻能釋放眾人。
作為第一個請求發糧的於謙,直接被關押三個月!
就算被放出來後,朱祁鎮卻隻同意對他降職使用,直接從侍郎降到大理寺少卿,然後又在山西抓住他,給丟進監獄。
年輕的朱祁鎮想法很簡單:京師無法動手?就讓錦衣衛去地方審訊!
但於謙在河南、山西大發國糧……收盡民心!
在晉豫兩地巡撫期間,采取許多與糧草、軍械和兵卒有關的舉措,減免稅糧、將罪贖糧改路、收繳藩王超額的軍械、更改兩省衛所兵丁輪換受訓駐邊的規定。
在當地他名聲很好,就在一瞬間於謙被抓的消息,就傳遍河南、山西。
老百姓不遠千裏,趕到山西監獄紛紛求情,眼見百姓越聚越多,朱祁鎮撐不住了。
他不能因此鬧出民變!朱祁鎮隻得再次放了他,並恢複了他兩省巡撫的職位。
正統八年,朱祁鎮再次動手!
吏部尚書郭璡,革職,廷推換上王直,還是給下獄……但很遺憾,最後朱祁鎮——隻能再次將人放了出來。】
洪武年間,朱元璋氣的一拍桌子:“這個軟蛋,要是讓朕來............”
心中吸了口冷氣,洪武臣子不敢想象放給朱元璋來那是什麽場景,朝堂上多少人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接連兩次動手失敗,朱祁鎮終於明白中央肯定是無法下手,隻能從地方著手。
正統十年,朱祁鎮開始查糧倉。
於是大明特色場麵開始上演。
十年,羽林前衛、忠義後衛,糧倉著火。
十一年,京都、太倉、大寧中衛、彭城衛、南京新倉,糧倉著火。
十二年,景陵衛糧倉著火。
十三年,忠義前衛糧倉失火……
……
這都是慣例了,隻要查糧倉豈能不失火?】
文人:老子們好不容易才搶來的好處,你還想查?你查一座,老子們就燒一座!讓你查無可查!你再查,老子連你的皇宮都給燒嘍。
【如果你們是朱祁鎮,你南征北戰無敵手,連蒙古都給幹趴下。
偏偏內政上處處碰壁,每當查到一點東西就莫名奇妙斷了聯係。
你豈會善罷甘休?肯定要繼續查下去吧。
而就在土木堡之變前三個月,福建叛亂的頭目鄧茂七、麓川叛亂的頭目思機發被抓了迴來。
不知道他們的嘴有沒有被錦衣衛撬開,畢竟錦衣衛那些刑罰能扛得住的沒幾個人。
朱祁鎮是不是知道了什麽消息?會不會繼續查下去?】
曆朝曆代的人們迴憶起之前鋪墊的兩次叛亂:難道這之間還真有什麽聯係不成,不會的吧,要是真的那也太可怕了。
【正統十四年五月,朱祁鎮令錦衣衛抓捕前福建巡按禦史柳華,而現任山東按察使副使的柳華立刻服毒自盡,錦衣緹騎都追不上.....】
‘哦~~~’仿佛發現了什麽秘密,天幕之下人們嗡嗡一片。
【還有一個人也開始害怕,時任浙江巡按禦史留下這麽幾個字:恐得罪,具白澄止兵狀。
這裏的‘澄’到底是誰?難道是福建禦史汪澄?要是真的那就很有意思了,汪澄竟然曾經要求地方不得抵抗叛軍,這裏麵的瓜好大。】
【錦衣衛又開始出動,這次估計是在福建平叛的靖難功臣陳懋出手了,汪澄被抓,又咬出一個人,前一任的福建禦史柴文顯。
瓜是不是很大,連續三任福建巡按禦史,這還是個窩案。
《明史》記載:遂俱下吏,獄成。
但他們招供了什麽,以《明史》的尿性是肯定不會記載的,文人的春秋筆法真的很討厭,讓我們後人使勁揣摩。
但結局卻是記載了:柴文顯,磔刑,籍其家,本人千刀萬剮全族誅殺。汪澄,腰斬棄市。宋新、方冊等十人俱斬!
通過這件事,朱祁鎮一次性斬殺十幾個省級高官,而且刑罰不可謂不重,都淩遲了看來其中的事情肯定不小。
此案規模可見一斑,那份淹沒在曆史中的供詞是如何讓少年天子震怒。
這時,浙江巡撫張驥,設計誘捕已經自稱為王建國號太平,建年號恭定的反賊大頭領陳鑒湖。
但張驥一個非江南籍的官員,如此大功那還了得。
朱祁鎮出事的第一時間,於謙令正在平叛的張驥迴京,就在迴京的路上暴斃。作為一省巡撫就這樣莫名死亡,朝廷連查一下的表現都懶得。
反觀陳鑒湖,朱祁玉監國後,於謙主政時期直接被赦免,並充當皇城護衛。
但不知為何陳鑒湖忽然逃跑被宮衛當場斬殺,依照大明律,造反稱王,匪首一律斬殺,脅從充軍,稱王的陳鑒湖充軍,嗬嗬噠。
其實他們早就想動手的,陳鑒湖剛被抓時,刑部給出的結論是斬立決,好嘛!造反大案前腳抓人後腳就直接殺?
還是朱祁鎮親自幹預下,錦衣衛才將人詔獄。
於是名場麵又來了。
不久皇宮失火,華蓋殿、謹身殿燒毀。
大明一朝,皇宮失火都見怪不怪了,朱棣剛蓋好的皇宮,轉身三大殿就被燒毀。
嘉靖皇帝更是差點被燒死,要不是被人拚死相救,嘉靖就成了第一個火化的明朝皇帝,嗯,也是趕後世的時髦了!】
朱厚璁:c!大可不必!
【天啟在位七年,皇宮著火三次..................
大明皇帝易溶於水、大明皇宮易著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