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千古遺恨(二)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 作者:清風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鏡頭緩緩轉變,展現出一片繁華與安寧並存的景象,這是朱元璋打下的江山,也是他為朱標精心準備的舞台。
旁白響起,聲音溫和而深沉:“朱標出生後,朱元璋四處征戰,但他對朱標十分重視。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下睦州,特地邀請浙東大儒宋濂來做朱標的老師,當時,朱標還不滿4周歲。”
畫麵一轉,年輕的朱標在宋濂的教導下,一字一句地誦讀著經典,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敦厚與溫和。
宋濂的言傳身教,讓朱標逐漸形成了謙遜有禮、溫文爾雅的性格。
旁白繼續:“朱元璋不僅要培養朱標讀書習武,還要引導他體驗生活,了解民生維艱。”】
坐在後宮涼亭中,朱元璋開懷大笑:“哈哈哈,咱標兒就是這麽優秀。”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被推舉為吳王,立長子朱標為世子。
三年後,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即將登基。
特地讓朱標從南京迴到濠州,去祭拜祖陵。
畫麵如波浪般蕩漾開來,緩緩展現新的場景。
天幕之上,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兒生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曆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
朱標聽後恭敬地點點頭,他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肩負著重任。
在經過太平時,他特地拜訪了陳迪家,因為這是他的出生地,他感激地賜給陳迪家白金五十兩。
當年底朱標迴到南京,朱元璋特地帶他到郊外視察農家生活。
《明史》雲:“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服食器具。”
朱元璋讓人把朱標帶到農家,讓他了解農民的生活器具和艱辛。
在迴來的路上,朱元璋看著道路旁邊的荊棘,他還不忘給兒子上了一課:“古用此為撲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朱標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旁白音變得也有些激昂:“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性格剛猛,而朱標性格敦厚,朱元璋難道不嫌棄兒子太過仁慈嗎?其實不然,朱標的仁厚,從一開始就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鏡頭最後定格在洪武元年正月初四的盛景上,朱元璋正式登基建立大明。
封妻馬氏為皇後,封長子朱標為太子。
《明史》雲:“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
在朱元璋悉心安排下,朱標也是能文能武。
旁白響起,聲音溫和而莊重:“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很多想法都比較複古,他力排眾議,堅決重拾封藩製度。在朱元璋的骨子裏,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也根深蒂固。在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從來沒有想過要更換皇儲。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謂煞費苦心。”】
秦朝,嬴政滿臉不悅地看著天幕:“這後世君王腦子裏裝的都是什麽?這明朝距離大秦都一千多年了吧,怎麽還想開曆史倒車,竟然還想封藩?真是愚蠢。”
【畫麵一轉,朱元璋給朱標的輔政團隊徐達、李善長、常遇春等明初的精英人物紛紛亮相,他們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職,共同培養這位未來的儲君。
旁白繼續道:“朱元璋把最能征善戰的徐達任命為太子少傅,把明初第一文臣李善長任命為太子少師,把猛將常遇春任命為太子太保。
另外,像馮勝、劉基(劉伯溫)、廖永忠、楊憲等人,統統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職。
朱元璋幾乎把明朝最精銳的團隊,都塞到東宮去。”】
曆朝曆代的太子們再次口水直流:‘看看都看看,看看人家的太子,再看看咱?真是人比人得死。’
【朱標從小便勤奮學習,手不釋卷,每日聞雞起舞,廣泛參與朝政。
朱元璋每每問及他政務,他都能對答如流。
“朱標也不負朱元璋所望,在這些精英的培養和熏陶下,朱標變得非常幹練。
他像父親一樣勤政,每天聞雞而起,書不離手。”
《明史》記載:‘十年,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從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就把政務全部交給太子來處理,朝中大事皆由太子決斷,然後上報給朱元璋即可。
這一年,朱標23歲,史載他‘戴星而朝,夜分而寢’。
朱元璋和大臣每每看到太子,都讚不絕口。】
這次太子們不再眼饞,換成帝王們開始垂涎,‘老朱家真是祖墳冒煙,這麽好的太子給咱一個啊。’
尤其像嬴政、劉徹、李世民這樣,太子都出事的帝王。
【《明史》曰:‘太子為人友愛。’
也許是沒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朱標和朱元璋最大的不同,朱標的治國理念裏,始終有‘人性本善’的思維,而朱元璋則是典型的‘人性本惡’思維。
在外人看來,朱標比朱元璋要寬厚得多。
朱標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太子,他還是一位合格的兄長。
他的胸襟之寬廣,為明朝諸皇之最。】
【朱元璋一直有個夙願,那就是遷都。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曾親自到宋朝舊都開封巡查,但他發現開封早已是破壁殘垣,便打消了遷都開封的想法。
畫麵一轉,胡子祺手持地圖,神情嚴肅,向朱元璋分析明朝的地形,力薦西安作為都城。
洪武二十四年,禦史胡子祺給朱元璋分析了明朝的地形,認為西安自古就是漢唐故都,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是最佳的都城。
朱元璋於是心動不已,當年八月,他派太子朱標代自己去陝西考察。
朱標奉命巡查陝西,迴京後病倒。
朱元璋起初以為太子太過勞累,但朱標的病卻越來越重。
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大明朝的日月仍在,但天下卻少了一位太子。】
雖早知結果,朱元璋心裏還是一陣抽痛,‘標兒,咱的好標兒。就算付出一切,咱這次也不讓你走在咱的前麵。’
【淒美的女聲再次響起:花開又花謝花漫天,是你忽隱又忽現,朝朝又暮暮朝暮間,卻難勾勒你的臉..............】
秦淩雪差點一口水噴出去,又是這首歌,作者是有毒吧。
【朱元璋的白發在風中飄動,眼中滿是悲痛和無奈。
旁白因也變得低沉、悲歎:“朱標病逝那年,年僅38歲,朱元璋已經65歲。
白發人送黑發人,朱元璋悉心培養朱標多年,對朱標抱有太大的期望,朱標的戛然而逝,讓朱元璋肝腸寸斷。”
鏡頭最後定格在朱元璋的淚水上,他的淚水不僅僅是對失去兒子的心痛,更是對大明朝未來的擔憂和憂慮。
明太祖一掬淚,不僅僅是心痛失去了一個兒子,更是在為大明朝的未來擔憂。
朱標去世後,大明朝的未來略顯暗淡,朱元璋仿佛老了二十歲。
他諡朱標為‘懿文太子’。
6年後,朱標之子建文帝登基,尊朱標為‘孝康皇帝’。
朱標也因此成為明朝276年間,僅有的兩個沒有當過皇帝,卻擁有皇帝名號的人之一。
朱標,這位明朝的懿文太子,活了38歲,當了25年的皇太子。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在明朝的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太子之位因為太過矚目,往往是眾矢之的。
但朱標不同,他自始至終,都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
三十八年,不失父愛。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朱標沒失去父愛,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視頻到此漸漸到達尾聲,畫麵定格在那一片哀婉的白色之上。
【咳咳,朱元璋先生、朱標先生,接下來的事情還請不要發火哈,畢竟你們那個時空這事還沒有發生。】
永樂年間,朱棣沒來由打了個冷戰,仿佛什麽人在背後陰森森盯著他。
【朱棣入主南京後,廢黜了朱標‘孝康皇帝’的稱號,恢複他為‘懿文太子’。
為了塑造自己的正統地位,朱棣逐漸降低朱標的影響力,甚至在某些史書中故意抹黑朱標。
《明太祖實錄》記載:懿文太子以柔弱牽製文義,不稱太祖意。
無獨有偶,永樂朝成書的《奉天靖難記》中評價: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嚐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於宮中行呪詛。
朱標文韜武略,處事溫和,他若繼位,明朝或許能提前迎來另一個盛世。
永樂皇帝也很偉大,但真的不需要踩著兄長的拾階而上,你這不是在抹黑朱標,而是抹黑你自己。】
秦淩雪嘿嘿一笑,‘燕王衝啊,去挨揍吧。’
永樂朱棣有些尷尬,腳趾頭都快將地板摳出個窟窿,好嘛!這下子自己的名聲可是臭到曆朝曆代了,‘萬幸、萬幸啊,自己還沒修改《明太祖實錄》,這勞什子《奉天靖難記》誰愛修誰修,老子肯定不修了,反正天下都知道自己這皇位是咋來的。’
洪武年間,朱元璋臉色黑的可怕,‘好個小兔崽子,造反奪了侄子皇位咱不說啥,那時允炆自找的,竟然還抹黑咱的標兒,我看老四屁股癢了。’
“毛驤,將朱棣那小兔崽子給咱抓過來。”
“老四,趕緊去找娘,快點別磨蹭了!”朱標起身拉著朱棣就往外跑。
至於四弟抹黑自己什麽的,那不就是為了穩固皇位嘛!可以理解,但是再不去娘那裏,老四的屁股今天非開花不可。
旁白響起,聲音溫和而深沉:“朱標出生後,朱元璋四處征戰,但他對朱標十分重視。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下睦州,特地邀請浙東大儒宋濂來做朱標的老師,當時,朱標還不滿4周歲。”
畫麵一轉,年輕的朱標在宋濂的教導下,一字一句地誦讀著經典,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敦厚與溫和。
宋濂的言傳身教,讓朱標逐漸形成了謙遜有禮、溫文爾雅的性格。
旁白繼續:“朱元璋不僅要培養朱標讀書習武,還要引導他體驗生活,了解民生維艱。”】
坐在後宮涼亭中,朱元璋開懷大笑:“哈哈哈,咱標兒就是這麽優秀。”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被推舉為吳王,立長子朱標為世子。
三年後,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即將登基。
特地讓朱標從南京迴到濠州,去祭拜祖陵。
畫麵如波浪般蕩漾開來,緩緩展現新的場景。
天幕之上,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兒生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曆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
朱標聽後恭敬地點點頭,他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肩負著重任。
在經過太平時,他特地拜訪了陳迪家,因為這是他的出生地,他感激地賜給陳迪家白金五十兩。
當年底朱標迴到南京,朱元璋特地帶他到郊外視察農家生活。
《明史》雲:“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服食器具。”
朱元璋讓人把朱標帶到農家,讓他了解農民的生活器具和艱辛。
在迴來的路上,朱元璋看著道路旁邊的荊棘,他還不忘給兒子上了一課:“古用此為撲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朱標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旁白音變得也有些激昂:“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性格剛猛,而朱標性格敦厚,朱元璋難道不嫌棄兒子太過仁慈嗎?其實不然,朱標的仁厚,從一開始就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鏡頭最後定格在洪武元年正月初四的盛景上,朱元璋正式登基建立大明。
封妻馬氏為皇後,封長子朱標為太子。
《明史》雲:“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
在朱元璋悉心安排下,朱標也是能文能武。
旁白響起,聲音溫和而莊重:“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很多想法都比較複古,他力排眾議,堅決重拾封藩製度。在朱元璋的骨子裏,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也根深蒂固。在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從來沒有想過要更換皇儲。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謂煞費苦心。”】
秦朝,嬴政滿臉不悅地看著天幕:“這後世君王腦子裏裝的都是什麽?這明朝距離大秦都一千多年了吧,怎麽還想開曆史倒車,竟然還想封藩?真是愚蠢。”
【畫麵一轉,朱元璋給朱標的輔政團隊徐達、李善長、常遇春等明初的精英人物紛紛亮相,他們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職,共同培養這位未來的儲君。
旁白繼續道:“朱元璋把最能征善戰的徐達任命為太子少傅,把明初第一文臣李善長任命為太子少師,把猛將常遇春任命為太子太保。
另外,像馮勝、劉基(劉伯溫)、廖永忠、楊憲等人,統統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職。
朱元璋幾乎把明朝最精銳的團隊,都塞到東宮去。”】
曆朝曆代的太子們再次口水直流:‘看看都看看,看看人家的太子,再看看咱?真是人比人得死。’
【朱標從小便勤奮學習,手不釋卷,每日聞雞起舞,廣泛參與朝政。
朱元璋每每問及他政務,他都能對答如流。
“朱標也不負朱元璋所望,在這些精英的培養和熏陶下,朱標變得非常幹練。
他像父親一樣勤政,每天聞雞而起,書不離手。”
《明史》記載:‘十年,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從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就把政務全部交給太子來處理,朝中大事皆由太子決斷,然後上報給朱元璋即可。
這一年,朱標23歲,史載他‘戴星而朝,夜分而寢’。
朱元璋和大臣每每看到太子,都讚不絕口。】
這次太子們不再眼饞,換成帝王們開始垂涎,‘老朱家真是祖墳冒煙,這麽好的太子給咱一個啊。’
尤其像嬴政、劉徹、李世民這樣,太子都出事的帝王。
【《明史》曰:‘太子為人友愛。’
也許是沒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朱標和朱元璋最大的不同,朱標的治國理念裏,始終有‘人性本善’的思維,而朱元璋則是典型的‘人性本惡’思維。
在外人看來,朱標比朱元璋要寬厚得多。
朱標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太子,他還是一位合格的兄長。
他的胸襟之寬廣,為明朝諸皇之最。】
【朱元璋一直有個夙願,那就是遷都。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曾親自到宋朝舊都開封巡查,但他發現開封早已是破壁殘垣,便打消了遷都開封的想法。
畫麵一轉,胡子祺手持地圖,神情嚴肅,向朱元璋分析明朝的地形,力薦西安作為都城。
洪武二十四年,禦史胡子祺給朱元璋分析了明朝的地形,認為西安自古就是漢唐故都,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是最佳的都城。
朱元璋於是心動不已,當年八月,他派太子朱標代自己去陝西考察。
朱標奉命巡查陝西,迴京後病倒。
朱元璋起初以為太子太過勞累,但朱標的病卻越來越重。
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大明朝的日月仍在,但天下卻少了一位太子。】
雖早知結果,朱元璋心裏還是一陣抽痛,‘標兒,咱的好標兒。就算付出一切,咱這次也不讓你走在咱的前麵。’
【淒美的女聲再次響起:花開又花謝花漫天,是你忽隱又忽現,朝朝又暮暮朝暮間,卻難勾勒你的臉..............】
秦淩雪差點一口水噴出去,又是這首歌,作者是有毒吧。
【朱元璋的白發在風中飄動,眼中滿是悲痛和無奈。
旁白因也變得低沉、悲歎:“朱標病逝那年,年僅38歲,朱元璋已經65歲。
白發人送黑發人,朱元璋悉心培養朱標多年,對朱標抱有太大的期望,朱標的戛然而逝,讓朱元璋肝腸寸斷。”
鏡頭最後定格在朱元璋的淚水上,他的淚水不僅僅是對失去兒子的心痛,更是對大明朝未來的擔憂和憂慮。
明太祖一掬淚,不僅僅是心痛失去了一個兒子,更是在為大明朝的未來擔憂。
朱標去世後,大明朝的未來略顯暗淡,朱元璋仿佛老了二十歲。
他諡朱標為‘懿文太子’。
6年後,朱標之子建文帝登基,尊朱標為‘孝康皇帝’。
朱標也因此成為明朝276年間,僅有的兩個沒有當過皇帝,卻擁有皇帝名號的人之一。
朱標,這位明朝的懿文太子,活了38歲,當了25年的皇太子。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在明朝的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太子之位因為太過矚目,往往是眾矢之的。
但朱標不同,他自始至終,都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
三十八年,不失父愛。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朱標沒失去父愛,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視頻到此漸漸到達尾聲,畫麵定格在那一片哀婉的白色之上。
【咳咳,朱元璋先生、朱標先生,接下來的事情還請不要發火哈,畢竟你們那個時空這事還沒有發生。】
永樂年間,朱棣沒來由打了個冷戰,仿佛什麽人在背後陰森森盯著他。
【朱棣入主南京後,廢黜了朱標‘孝康皇帝’的稱號,恢複他為‘懿文太子’。
為了塑造自己的正統地位,朱棣逐漸降低朱標的影響力,甚至在某些史書中故意抹黑朱標。
《明太祖實錄》記載:懿文太子以柔弱牽製文義,不稱太祖意。
無獨有偶,永樂朝成書的《奉天靖難記》中評價: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嚐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於宮中行呪詛。
朱標文韜武略,處事溫和,他若繼位,明朝或許能提前迎來另一個盛世。
永樂皇帝也很偉大,但真的不需要踩著兄長的拾階而上,你這不是在抹黑朱標,而是抹黑你自己。】
秦淩雪嘿嘿一笑,‘燕王衝啊,去挨揍吧。’
永樂朱棣有些尷尬,腳趾頭都快將地板摳出個窟窿,好嘛!這下子自己的名聲可是臭到曆朝曆代了,‘萬幸、萬幸啊,自己還沒修改《明太祖實錄》,這勞什子《奉天靖難記》誰愛修誰修,老子肯定不修了,反正天下都知道自己這皇位是咋來的。’
洪武年間,朱元璋臉色黑的可怕,‘好個小兔崽子,造反奪了侄子皇位咱不說啥,那時允炆自找的,竟然還抹黑咱的標兒,我看老四屁股癢了。’
“毛驤,將朱棣那小兔崽子給咱抓過來。”
“老四,趕緊去找娘,快點別磨蹭了!”朱標起身拉著朱棣就往外跑。
至於四弟抹黑自己什麽的,那不就是為了穩固皇位嘛!可以理解,但是再不去娘那裏,老四的屁股今天非開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