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有文人的風骨,武將有武將的勇武,而我華夏人民,更有不屈的脊梁。】


    秦淩雪微微坐直身子,笑容漸漸斂去,換上的是一抹略帶傷痛的凝重。


    還在為陽明心學爭論的朝堂刹那間安靜下來,從來秦姑娘都是嬉笑怒罵,上次露出這種表情是什麽時候呢?


    ‘睢陽!’有人驚唿出聲,說完忍不住捂著嘴,心頭的駭然開始肆虐。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已步入暮年,風雨飄搖。】


    隻一句話,洪武、永樂兩位大帝感到心底一寒,從史書和直播中他們知道‘睢陽’是如何慘烈,他大明雖亡,但他們不希望出現如‘睢陽’般的地獄。


    【李自成的大順軍勢如破竹,攻陷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宣告大明皇朝的終結。


    隨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改元弘光,試圖延續大明血脈,但南明的統治基礎薄弱,內憂外患不斷。


    此時清軍在多爾袞的率領下趁勢南下,意圖一統中原。】


    【江陰,這座江南小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為了清軍南下途中的一塊硬骨頭。】


    嗡嗡嗡~~~~果然又是守城,又是江南。


    天幕之下鏡頭一轉,初夏的江陰,陽光明媚,卻難掩城內的緊張氣氛。


    清軍逼近的消息如野火般迅速傳開,大街上百姓們人心惶惶,議論紛紛。


    鏡頭漸漸轉到縣衙中,典史陳明遇、訓導馮厚敦等地方士紳緊急召集會議,商討對策。


    “清軍勢大,我江陰孤城難守,諸位有何良策?”陳明遇眉頭緊鎖,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個人。


    “典史大人,我等雖為文弱書生,但豈能坐視家園淪陷?當組織鄉勇,誓死守城!”馮厚敦慷慨陳詞,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馮先生所言極是,但僅憑我等之力,恐難持久。需號召全城百姓,共同抵禦外敵!”都司周瑞瓏補充道。


    目不轉睛看著天幕之上身穿大明服飾的官員和士紳,本對士紳沒甚好感的朱元璋忍不住雙拳緊握,但想到‘睢陽’的境遇,那一聲‘好’始終說不出口。


    天幕定格,秦淩雪繼續講述。


    【經過一番商議,眾人決定立即行動,招募鄉勇,加固城牆,準備迎戰清軍。


    他們派遣快馬前往周邊州縣求援,希望能得到援軍的支持。


    消息很快傳遍了江陰城,百姓們紛紛響應號召,拿起鋤頭、鐮刀等簡陋武器,加入到守城的行列中來。


    一時間,江陰城內軍民一心,同仇敵愾,誓死保衛家園。】


    秦淩雪粉拳緊握,眼中帶著些許晶瑩。


    【就在江陰軍民緊鑼密鼓地準備守城之時,一個傳奇人物的出現,為這座小城帶來了新的希望。


    他就是原江陰典史閻應元,因故離職後隱居鄉間。得知江陰危急的消息後,他毅然決定出山,帶領江陰軍民抗擊清軍。】


    天幕畫麵再次轉變。


    閻應元身著布衣,腳踏草鞋,風塵仆仆地來到縣衙。


    陳明遇等人聞訊趕來迎接,隻見這位中年漢子身材魁梧,目光如炬,渾身散發著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閻大人,您終於來了!江陰危在旦夕,請大人主持大局!”陳明遇激動地上前握住閻應元的手。


    閻應元微微點頭,沉聲道:“明遇兄放心,我閻應元雖已離職,但江陰乃我故鄉,豈能坐視不管?我願與全城百姓共赴國難!”


    【在閻應元的帶領下,江陰軍民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守城準備中。


    他親自巡視城牆,指揮加固工事,製定嚴密的防守計劃,確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防守。


    他還親自訓練鄉勇,提高他們的戰鬥技能。


    在閻應元的感召下,江陰軍民士氣大振,他們夜以繼日地忙碌著,誓要將這座小城打造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清軍終於兵臨城下,他們仗著人多勢眾,對江陰城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大炮轟鳴,箭矢如雨,江陰城牆在清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


    哼,漢奸、敗類、走狗,這幫投降滿清的畜生,對著自己同胞揮起屠刀的王八蛋。


    李永芳、孔有德、洪承疇、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唉,說起來就生氣。】


    崇禎雙眼微眯,現在他已完全放權不再上朝理政,但此刻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拿起筆開始寫信。


    過了許久,放下微酸的手:“大伴,派心腹之人將此信交予孫承宗,讓他務必答應朕,這是朕的請求,記住,這是請求不是命令。”


    王承恩有些哽咽,看著這個曾背負江山重任、為了華夏放棄皇權的男人,一句話都沒說出口,默默接過信轉身而去。


    【江陰軍民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清軍的進攻。】


    在城牆上,閻應元身先士卒,親自指揮作戰。


    他手持長槍,身披鎧甲,在炮火中穿梭往來,猶如戰神附體。


    每當清軍攻勢猛烈之時,他總能及時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鼓舞士氣,穩定軍心。


    “堅守陣地!決不能讓清軍踏入江陰一步!”閻應元的聲音穿透炮火,響徹全城。


    在他的激勵下,江陰軍民士氣如虹,他們前赴後繼地與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城下的清軍被江陰軍民的英勇所震撼,他們沒想到這座小城竟有如此頑強的抵抗力。


    清軍並沒有放棄攻城的打算,他們不斷增兵加炮,企圖一舉攻下江陰城。


    【麵對清軍的猛烈攻勢,江陰軍民毫不退縮。


    他們利用城內的有限資源,製造火藥、火銃等武器;


    同時還挖掘地道、設置陷阱等戰術手段來對付清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江陰城內的糧草和彈藥逐漸耗盡,江陰軍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抵抗。


    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對家園的熱愛繼續與清軍展開生死較量。


    有的將士在戰鬥中英勇犧牲,有的百姓在清軍屠城時寧死不屈選擇自盡以保全名節;


    還有的婦女和孩子也積極參與到守城中來她們縫製軍衣、包紮傷口、傳遞消息為守城將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閻應元更是以身作則他始終堅守在城牆上與將士們同生共死,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他不幸負傷,強忍傷痛繼續指揮作戰直到最後一刻。


    盡管江陰軍民英勇抵抗但終究難以抵擋清軍的強大攻勢。


    經過八十一天的艱苦奮戰江陰城終於淪陷,清軍入城後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江陰城變成了一片人間地獄。


    江陰城破,其慘烈程度超乎想象,浸透著華夏兒女的血淚。


    城中巷戰還未終止,老百姓慷慨赴死,都以先死為幸,沒有一人順從。


    清軍下令從東門出去的不殺,又下令十三歲以下的童子不殺。


    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縊的不計其數。內外城河、絆河、孫郎中池、玉帶河、通塔奄河、裹教場河處處填滿了屍體,疊了有好幾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四百多人。


    滿城都被殺光後,清兵這才封刀。


    午後清軍出榜安民,城中的人已所剩無幾。


    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以及和尚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


    這場戰役,守城八十一天,城裏死了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了七萬五千餘人。】


    “混賬、混賬”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朱元璋一腳踹翻禦案,大殿中滿地狼藉,“女真安敢害我漢家兒郎,徐達你要加緊背兵,等來年你為副將,咱要禦駕親征。”


    徐達滿頭問號,不是,這是什麽情況,咱不是主將嗎?


    眾臣大驚失色,這可不是造反那會,現在都當皇帝了怎麽還能禦駕親征,他們集體跪拜諫言:“陛下萬萬不可,您龍體貴重,出兵之事,自當是臣子的責任。”


    朱元璋沒有迴應,走到殿中彎腰拿起躺在地板上的毛筆。


    “都不用勸咱,咱是大明的皇帝,皇帝是什麽,不隻是無上的權力更是責任,那都是我大明子民、我華夏兒郎。”


    說話間將毛筆舉過頭頂,聲音帶上幾分鄭重:“皇天後土在上,天地神祗為證,朕大明皇帝朱元璋,必將為後世兒女報此血仇。


    山河共鑒,日月同輝,若有違背,願受天譴地罰,永墜輪迴!”


    ‘啪’的一聲,毛筆應聲而斷。


    群臣無不震撼,但什麽都沒說,武將們更是雙眼含淚,此刻哪怕讓他們單槍匹馬衝進百萬敵軍也毫不畏懼。


    天幕之上出現新的畫麵。


    身穿白衣的女子披頭散發,咬破手指在牆上開始書寫: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裏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寫完後轉頭深深看一眼熟悉的小院,依然跳入井中。


    鏡頭逐漸拉高,時間開始緩緩倒退,城樓之上,滿身傷痕、披頭散發的男人在門上寫下絕命詩,字如重錘般落在大明天空之下,帝王將相、平民百姓無不熱淚盈眶: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大明,永樂年間,小黃門倉皇跑進大殿,使勁喘了口大氣稟報:“陛....陛下,皇宮外聚集萬數百姓,有的提著糧食、有的拿著衣物,還有許多人說....說.....”


    “說什麽”,威嚴的聲音從龍椅上傳出。


    小黃門咽了咽口水,迎著帝王越發陰沉的目光,定定神繼續說道:“說不要糧餉,隻願能上陣殺敵。那些老弱婦孺也願捐獻些錢糧衣物,隻願大明殺光異族畜生。”


    朱棣眼中飽含熱淚,這就是他大明的子民,低頭間抹去快要兜不住的淚水,輕聲說道:“老大你去,好好安撫百姓,將所有人的名字記下,既然百姓有心,東西就收下吧,待來年殺光這幫畜生,再給百姓記功。”


    朱高熾艱難站起身,帶著幾個文官朝外麵走去。


    【唉,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江陰三公不愧為我華夏好兒郎、我華夏的民族英雄。


    此役,10萬江陰百姓麵對24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衣大炮,血戰孤城,抗敵81日,擊斃清軍7萬5千餘人,其中親王3名,大將軍18名。


    最後城破無一人降,清兵屠城,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被後世稱為“江陰抗清三公”。


    傳記雲:“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


    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麵乞降為得意;


    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


    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


    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


    直播結束,秦淩雪去洗手間洗把臉,有時候翻開曆史,總讓她心情很沉重。


    天幕之下,各個位麵的帝王紛紛開始動作。


    尤其像嬴政、劉徹、李世民等強勢帝王,紛紛下旨厲兵秣馬,既然異族在後世如此欺辱華夏,那他們的祖宗也沒必要再存於世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風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風刀客並收藏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