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宋朝的文人,咱再來說一位明朝的文人。】


    朱元璋、朱棣等瞬間坐直身體,心下略顯緊張,知曉大明後期東林黨的齷齪事情,這文人不會是那種遺臭萬年的吧,或者又是辛棄疾一樣被皇帝磋磨之人,哪一種都讓兩位千古一帝覺得丟人。


    【華夏聖人兩個半,第一個當然是至聖先師-孔夫子,那半個不說也罷,而另一個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朱元璋重重一拍龍椅,聲音都有些顫抖:“咱、咱,咱大明出了個聖人??”


    “恭喜陛下,咱大明不僅有赫赫軍威,這文治也當傳揚萬世。”群臣紛紛跪地恭賀。


    【如果說孔子是從理論上教導世人,那他就是從行動上引導世人,現在讓我們走進這位聖人的一生。】


    【他出生於官宦家庭,父親是明成化十七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在他誕生前,其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將它居住的地方取名為‘瑞雲樓’。】


    看著木訥不語的兒子,王華陷入長久沉默?


    【他出生於成化八年,據說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分娩。咳咳,這個說法不咋靠譜,略過。


    他五歲時還不會說話。】


    ‘啥?’天幕之下,嗡嗡議論之聲蔓延,五歲還不會說話,莫不是個傻子?


    【雖不語,但已能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


    ‘哦’,這秦姑娘真是的,說話還大喘氣。


    【十二歲那年,他就讀於私塾,十三歲喪母。


    幼年失恃,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他誌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


    一次與書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之人。


    十五歲時,他聽說石英、王勇、石龍、劉通等起義,就屢次試圖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被父親斥為狂妄。


    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誌。】


    【弘治元年,他十七歲,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這天他閑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裏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述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嶽父才把他找迴。】


    嬴政:???這是個什麽玩意???聖人?就這?


    【十八歲時那年與夫人諸氏返迴餘姚,船過廣信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甚喜。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麽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極大的懷疑。】


    宋明文人眉頭緊皺,甚至有人破口大罵:“先賢之語當為天理,豎子敢爾?”


    但仍有部分人開始思索,既然此人能被稱為‘聖人’,是否與這‘懷疑’有關,難道朱子的學問有瑕疵?


    秦淩雪忍不住鼓掌:【這質疑精神就值得讚揚,不像那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嘴上仁義道德,內裏男盜女娼。


    趴在老百姓頭上吸血的時候,你們的‘微言大義’去哪了;


    堂而皇之地扯起“至聖先師”這麵大旗,以先賢之名行苟且之事,真是好大的嘴臉。


    說什麽‘《論語》微言大義,一字一句皆含天地之心,治國平天下之道。’


    你們故意歪曲的時候可真一點也不手軟,什麽‘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說的就是朱熹那不要臉的貨。】


    朱熹眼前一黑差點栽倒在地,自從上次被罵後,他能明顯感覺周圍人看他那奇怪的眼神,再次被罵讓他怎敢出門見人。


    【弘治五年他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與胡世寧、孫燧同榜中舉,其後,學業大有長進。


    但他越來越喜歡談論軍事,並且很會射箭。


    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他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為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


    他拿起筆一蹴而就,朝堂上的元老們都很驚奇他的天賦才能。


    嫉妒他的人就開始議論說,這個年輕人如狀元及第,必然是目中無人。


    二十五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


    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永樂年間,朱胖胖微笑頷首:“不愧能成為聖人,這心性當真極佳。”


    朱棣撇撇嘴,‘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成績優異,位列南宮第二,賜二甲進士第七名,被派往工部觀政。


    之後他負責治葬前威寧伯王越,迴朝後上疏論述西北邊疆防備等事務,因此被授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審理案件,後因病請辭歸鄉。


    弘治十七年重新被起用,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正德元年冬,宦官劉瑾擅權,逮捕多人。


    他上疏救援,卻觸怒了劉瑾,因此遭受杖責四十,並被謫貶至貴州龍場擔任驛丞。


    在前往龍場的途中,他遭到劉瑾派人的追殺,憑借智慧偽造跳水自盡的假象才得以脫險。


    之後秘密前往南京拜見父親,父親勸他赴任。


    抵達龍場後,麵對未開化的環境和雜居的苗族、僚族,他並未氣餒,而是依據當地風俗教化百姓,因此深受愛戴。


    在此期間,他對《大學》有了新的領悟,並撰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這一事件在曆史上被稱為“龍場悟道”。


    正德四年閏九月,他謫戍期滿,複任廬陵縣知縣。


    次年八月,劉瑾被除,十二月他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隨後的幾年裏,他曆任多個職位,包括吏部驗封司主事、署員外郎、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等。


    正德九年升任南京鴻臚卿。】


    【正德十一年八月,他在兵部尚書王瓊的賞識與推薦下,被擢升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等地。


    當時,該地盜賊蜂起,到任後巧施妙計,掌握盜賊的動向。


    他傳檄福建、廣東會兵一處,首先討伐大帽山的盜賊。


    正德十二年率軍屢破盜賊,斬獲頗豐。


    戰後在橫水設置崇義縣,並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被譽為“神”。


    在江西恢複了秦漢唐的保伍製度,建立民兵武裝,重建中國基層的武士製度。


    他頒布文告,興辦學校,推行《十家牌法》和《南贛鄉約》,提高教師待遇,整修書院,改變南贛地區的民風民俗。


    特別是對佘族的教化,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使大量佘民漢化,融入福佬人或客家人中。


    在閩西、贛南、粵東平亂後,留下新縣善後,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他被尊稱為“縣父”。】


    朱元璋撫掌大笑:“好官,是咱大明的好官。”


    李善長偷偷翻個白眼:“官是好官,可是上位你就看不到你那後世子孫都幹了什麽嗎?”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消息傳至北京,朝中大臣震驚。】


    永樂朝,朱棣冷笑兩聲,“老十七啊老十七,看來你的子孫也挺厲害嘛!!!”


    【當時他正欲前往福建平定叛亂,行至江西豐城時得知朱宸濠叛亂,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


    采用疑兵之計,深知若寧王順長江東下,南京必失守,叛軍將占據政治主動,平叛難度大增。


    此時已上交兵符,手中無兵,然江西境內朝廷官吏皆來助,於袁州集結各府縣士兵,征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


    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於南昌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兵十六萬,將攻南昌。


    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攻南京,並故意泄露。


    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疑慮,按兵不動。


    寧王猶豫十餘日,探知朝廷並未派大量軍隊,才沿江東下,攻陷九江、南康城,逼近安慶。


    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之際,他已率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老巢——南昌,迫朱宸濠迴援。


    有人建議王守仁往救安慶,他拒之,分析道:‘若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將乘虛攻我後背,腹背受敵;而直搗南昌,南昌守備空虛,我軍銳氣正足,必可一舉而下;寧王必迴救,屆時迎頭痛擊,定能取勝。’


    事態發展果如王守仁所料,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激戰三日,寧王戰敗被俘,叛亂曆時35天宣告結束。


    事後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卷入更多政治事端。


    因此,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未得朝廷封賞。直至世宗即位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其在在嘉靖六年平定思恩、田州盧蘇、王受造反,嘉靖七年率軍剿滅斷藤峽叛軍。】


    天幕之下,許多人都很糊塗,這不就是一個能臣,哪怕做到極致,也隻是能臣,怎麽和聖人扯上關係?


    仿佛能聽到他們的心聲,秦淩雪緩緩道來。


    【他的名字叫王守仁,號陽明山人,所以他又被尊稱王陽明。


    他一生授道解惑,弟子無數;


    他一生博文昌達,成就冠絕;


    他一生光明磊落,為國為民。


    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縱然功績斐然,卻在朝廷之上屢遭排擠;


    縱然被人誣陷,卻也能自證清白、大節不虧;


    縱然被貶發配,卻能泰然自若、龍場悟道,終成大家。


    他是思想家,是軍事家,是文學家,是教育家,是明朝憑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是與孔子一起被後世稱為“三不朽”的聖人(立功、立德、立言),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聖人,堪稱千古奇人。


    立德方麵,他為官清廉,為人高尚;立功方麵,他智計百出,平叛反盜;立言方麵,他創立學說,弘揚思想。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就是王陽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風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風刀客並收藏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