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戰役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 作者:清風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緩緩穿過公園,秦淩雪在樹蔭中坐下。
【秦將軍的事跡我已說完,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戰。】
將軍們瞬間屏氣凝神,到底是何戰役能被稱為巔峰?
唐之後的人們隱隱有些猜測。
朱棣深深歎了口氣,望向天幕的目光閃爍些許向往。
【香積寺之戰,對陣雙方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
唐軍十五萬,叛軍十一萬,沒有奇謀,沒有埋伏,沒有偷襲,這是一場完完全全的正麵戰,刺刀戰,是最真實的用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勝利。
這場血腥的戰爭,為唐王朝帶來了什麽樣的後果?是誰在背後推動了這場戰爭?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香積寺之戰——古代曆史上陣斬巔峰戰役。
香積寺之戰,這場曆史上最血腥最殘忍的陣斬巔峰戰役,能打起來,很大原因就是李亨和李隆基之間的政治鬥爭。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倉皇出逃長安城,李亨也想跑,但他不想跟著李隆基一起跑。
因為李隆基的身邊有楊國忠,李隆基也不是很滿意他這個太子,要是老頭子又聽信楊國忠的讒言,在半路上把他這個太子殺了,他找誰說理去?
而且殺兒子這種事,李隆基又不是沒做過。
總而言之,李亨很怕,怕得厲害。
而且,皇帝跑了,總得有個人留下來料理這爛攤子?老頭子不在乎江山,是因為他已經七老八十沒幾年好活了。可自己還年輕,這江山以後都是自己的,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李亨看在眼裏,很是心痛。
太子黨也很希望李亨能夠站出來主持大局。李隆基明顯已經靠不住了,就讓老頭子一個人在蜀中慢慢折騰去吧,恕他們這些人不奉陪了。
因此,當“馬嵬坡事變”發生後,李亨火速帶著自己的班底跑到了寧夏靈武,在那登基繼位,是為唐肅宗。
唐玄宗也就“被動”成了太上皇。
李亨從太子升級為皇帝,他自己高興,身邊的太子黨也高興。這麽多年在那個老頭子手底下忍氣吞聲伏低做小,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新皇登基,必須做出幾件大事,彰顯功德,順應人心。
眼下局麵,還有什麽比平定安史之亂更大的功勞?老頭子不敢打,是他老了、怕了。不就是區區幾十萬叛軍,我大唐有的是兵,有的是人!
李亨等了又等,等得望眼欲穿,在接連經曆了兩次收複長安的失敗之後,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沒那個能力。李亨放權給郭子儀,並命令他第三次無論如何,也要拿下長安。
為了確保勝利,他還花了重金從迴紇請來四千騎兵,允諾他們攻下長安之後他們可以隨意洗劫百姓。
說句實話,這長安,不收複也罷。
公元757年8月27日,李亨之子廣平王,與副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率領十五萬唐軍精銳,集結香積寺外,預備與叛軍決一死戰。
安守忠也知道,這迴唐軍是來真的,所以他也不準備留後手了。
贏了就生,輸了就死。戰爭,就是如此簡單。
唐軍人數十五萬,大唐軍隊十一萬,以安西軍和北庭軍為主力,輔助軍隊四萬。
叛軍人數十一萬,均為叛軍核心主力,河東軍。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場西北邊防軍vs東北邊防軍的戰爭,都是唐帝國第一戰鬥梯隊,都是精銳。
雖然從數據上來看,叛軍不占優勢,但裝備精良,而且內部鐵板一塊,團結異常。比起散裝的唐軍,居然更像正規軍。
第一迴合,叛軍率先發起進攻。
李守仁出陣挑戰,但被擊退。唐軍順勢追了上去,殺到叛軍陣前。眼看雙方就要分出勝負,忽然叛軍全軍出擊,不僅將唐軍殺了迴去,而且直接殺入唐軍陣中。
原來剛剛叛軍乃是詐敗,隻是為了引誘唐軍放鬆警惕上鉤。
數萬精銳叛軍,在開闊的平原上一齊衝鋒,這種氣勢,想想都令人膽寒。
唐軍這邊,更是被這一往無前的氣勢嚇到了。怎麽對麵那幫人比自己還像唐軍呢?不少士兵都陷入了迷茫和混亂。
隻要叛軍一鼓作氣,攻破中軍樞紐,這場戰爭就能結束。郭子儀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挽不迴這局麵了。
關鍵時刻,陌刀隊站了出來。就在叛軍不斷接近中軍大營時,李嗣業展現出了非凡的鎮定和冷靜。他脫下身上厚重的鎧甲,赤著膀子殺入叛軍,一口氣連殺了十幾人。
長官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士兵們全被李嗣業這駭人的殺法鎮住了,士氣大受鼓舞,紛紛以李嗣業為榜樣,死戰不退。
這場戰鬥到此發展成了雙方互砍,李嗣業帶著他的陌刀隊,排成一道牆,齊頭並進,一路砍殺。據史書記載:李嗣業陌刀所過之處,人馬俱碎。
叛軍被李嗣業的陌刀隊壓了迴去,唐軍扭轉局勢,戰鬥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現在,雙方都停不下來了。除了以命相搏,再無他路。所有人的情緒都到了最高漲的時刻,他們忘記了恐懼,把自己當成最無情的戰爭機器,活在這世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殺人。
唐軍第一梯隊幹翻叛軍第一梯隊,叛軍第二梯隊馬上補上,幹翻唐軍第一梯隊,唐軍第二梯隊迅速補上……就這樣,雙方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單純拿人命拚,誰先撐不住誰就輸了。
在雙方互砍了四個時辰之後,雙方均死傷過半之後,叛軍終於撐不住了,鳴金收兵。
最讓人傻眼的是,叛軍被打得隻剩下幾千人,依舊能夠列起陣型有序撤退,其戰鬥力和軍事素養可見一斑。
這場戰鬥,雙方的戰損比是1:1,唐軍付出了7萬人的慘烈代價,帝國最精銳的安西軍、北庭軍幾乎損失殆盡。
殺紅了眼的仆固懷恩,甚至想要直接殺入長安,洗劫百姓——戰爭之後屠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幸虧廣平王為人謹慎小心,知道放他進去長安城內定然生靈塗炭,一番好言相勸,這才把他攔下。
但這導致唐軍錯失了追擊叛軍的時機,叛軍大軍連夜撤出長安。
第二日,長安收複,但平叛之路,依舊道阻且長,無數的黎民百姓,仍然生活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
公元757年8月28日,在廣平王李豫的哭求下,迴紇人放棄洗劫了長安的計劃。
取而代之遭殃的,是洛陽的百姓。
公元757年10月18日,郭子儀率軍攻破洛陽,迴紇騎兵將之洗劫一空。
兩京收複之後,唐肅宗不再執著於平定叛亂,而是專心與太上皇李隆基展開了政治鬥爭。
郭子儀與李光弼兩位功臣,因為唐肅宗的疑心和不信任,數次幾上幾下,平叛之事幾度出現變故,洛陽再度落入叛軍手中。
公元761年,叛軍內訌,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害。
公元762年,唐肅宗駕崩,太子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仆固懷恩擊敗史朝義,收複洛陽。
公元763年,叛軍內部內訌擴大,史朝義自縊於範陽,其餘叛將紛紛投降。
安史之亂結束,獨剩滿地瘡痍。大唐早已輝煌不再。
同年,長安被吐蕃攻破,代宗東逃。
什麽,你問吐蕃怎麽敢的?
因為那些曾經英勇抵禦外族入侵的大唐好兒郎,已經盡數死在了香積寺之戰——這場因為李亨的政治野心而造就的血腥戰爭中。
二鳳老爺守護了一輩子的大唐、那個華夏兒女永遠向往的盛唐,隨著八年“安史之亂”再也無力迴天。】
感懷的眼淚瞬間變得悲傷而熱烈,李世民一腳踹翻眼前的書案,咆哮之聲響徹大殿:“混賬!混賬!這都是朕的子民,這是朕的大唐!!”
再次受到一萬倍暴擊的李隆基迎著群臣發紅的雙眼隱隱感覺後背發麻,“朕~朕~朕發誓,朕絕不會再怠惰政務,朕絕不允許此等事情再次發生。”
【老祖宗們,上午的直播就到這裏,下午我要趕路直播暫停哈!】
【秦將軍的事跡我已說完,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戰。】
將軍們瞬間屏氣凝神,到底是何戰役能被稱為巔峰?
唐之後的人們隱隱有些猜測。
朱棣深深歎了口氣,望向天幕的目光閃爍些許向往。
【香積寺之戰,對陣雙方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
唐軍十五萬,叛軍十一萬,沒有奇謀,沒有埋伏,沒有偷襲,這是一場完完全全的正麵戰,刺刀戰,是最真實的用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勝利。
這場血腥的戰爭,為唐王朝帶來了什麽樣的後果?是誰在背後推動了這場戰爭?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香積寺之戰——古代曆史上陣斬巔峰戰役。
香積寺之戰,這場曆史上最血腥最殘忍的陣斬巔峰戰役,能打起來,很大原因就是李亨和李隆基之間的政治鬥爭。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倉皇出逃長安城,李亨也想跑,但他不想跟著李隆基一起跑。
因為李隆基的身邊有楊國忠,李隆基也不是很滿意他這個太子,要是老頭子又聽信楊國忠的讒言,在半路上把他這個太子殺了,他找誰說理去?
而且殺兒子這種事,李隆基又不是沒做過。
總而言之,李亨很怕,怕得厲害。
而且,皇帝跑了,總得有個人留下來料理這爛攤子?老頭子不在乎江山,是因為他已經七老八十沒幾年好活了。可自己還年輕,這江山以後都是自己的,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李亨看在眼裏,很是心痛。
太子黨也很希望李亨能夠站出來主持大局。李隆基明顯已經靠不住了,就讓老頭子一個人在蜀中慢慢折騰去吧,恕他們這些人不奉陪了。
因此,當“馬嵬坡事變”發生後,李亨火速帶著自己的班底跑到了寧夏靈武,在那登基繼位,是為唐肅宗。
唐玄宗也就“被動”成了太上皇。
李亨從太子升級為皇帝,他自己高興,身邊的太子黨也高興。這麽多年在那個老頭子手底下忍氣吞聲伏低做小,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新皇登基,必須做出幾件大事,彰顯功德,順應人心。
眼下局麵,還有什麽比平定安史之亂更大的功勞?老頭子不敢打,是他老了、怕了。不就是區區幾十萬叛軍,我大唐有的是兵,有的是人!
李亨等了又等,等得望眼欲穿,在接連經曆了兩次收複長安的失敗之後,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沒那個能力。李亨放權給郭子儀,並命令他第三次無論如何,也要拿下長安。
為了確保勝利,他還花了重金從迴紇請來四千騎兵,允諾他們攻下長安之後他們可以隨意洗劫百姓。
說句實話,這長安,不收複也罷。
公元757年8月27日,李亨之子廣平王,與副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率領十五萬唐軍精銳,集結香積寺外,預備與叛軍決一死戰。
安守忠也知道,這迴唐軍是來真的,所以他也不準備留後手了。
贏了就生,輸了就死。戰爭,就是如此簡單。
唐軍人數十五萬,大唐軍隊十一萬,以安西軍和北庭軍為主力,輔助軍隊四萬。
叛軍人數十一萬,均為叛軍核心主力,河東軍。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場西北邊防軍vs東北邊防軍的戰爭,都是唐帝國第一戰鬥梯隊,都是精銳。
雖然從數據上來看,叛軍不占優勢,但裝備精良,而且內部鐵板一塊,團結異常。比起散裝的唐軍,居然更像正規軍。
第一迴合,叛軍率先發起進攻。
李守仁出陣挑戰,但被擊退。唐軍順勢追了上去,殺到叛軍陣前。眼看雙方就要分出勝負,忽然叛軍全軍出擊,不僅將唐軍殺了迴去,而且直接殺入唐軍陣中。
原來剛剛叛軍乃是詐敗,隻是為了引誘唐軍放鬆警惕上鉤。
數萬精銳叛軍,在開闊的平原上一齊衝鋒,這種氣勢,想想都令人膽寒。
唐軍這邊,更是被這一往無前的氣勢嚇到了。怎麽對麵那幫人比自己還像唐軍呢?不少士兵都陷入了迷茫和混亂。
隻要叛軍一鼓作氣,攻破中軍樞紐,這場戰爭就能結束。郭子儀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挽不迴這局麵了。
關鍵時刻,陌刀隊站了出來。就在叛軍不斷接近中軍大營時,李嗣業展現出了非凡的鎮定和冷靜。他脫下身上厚重的鎧甲,赤著膀子殺入叛軍,一口氣連殺了十幾人。
長官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士兵們全被李嗣業這駭人的殺法鎮住了,士氣大受鼓舞,紛紛以李嗣業為榜樣,死戰不退。
這場戰鬥到此發展成了雙方互砍,李嗣業帶著他的陌刀隊,排成一道牆,齊頭並進,一路砍殺。據史書記載:李嗣業陌刀所過之處,人馬俱碎。
叛軍被李嗣業的陌刀隊壓了迴去,唐軍扭轉局勢,戰鬥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現在,雙方都停不下來了。除了以命相搏,再無他路。所有人的情緒都到了最高漲的時刻,他們忘記了恐懼,把自己當成最無情的戰爭機器,活在這世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殺人。
唐軍第一梯隊幹翻叛軍第一梯隊,叛軍第二梯隊馬上補上,幹翻唐軍第一梯隊,唐軍第二梯隊迅速補上……就這樣,雙方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單純拿人命拚,誰先撐不住誰就輸了。
在雙方互砍了四個時辰之後,雙方均死傷過半之後,叛軍終於撐不住了,鳴金收兵。
最讓人傻眼的是,叛軍被打得隻剩下幾千人,依舊能夠列起陣型有序撤退,其戰鬥力和軍事素養可見一斑。
這場戰鬥,雙方的戰損比是1:1,唐軍付出了7萬人的慘烈代價,帝國最精銳的安西軍、北庭軍幾乎損失殆盡。
殺紅了眼的仆固懷恩,甚至想要直接殺入長安,洗劫百姓——戰爭之後屠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幸虧廣平王為人謹慎小心,知道放他進去長安城內定然生靈塗炭,一番好言相勸,這才把他攔下。
但這導致唐軍錯失了追擊叛軍的時機,叛軍大軍連夜撤出長安。
第二日,長安收複,但平叛之路,依舊道阻且長,無數的黎民百姓,仍然生活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
公元757年8月28日,在廣平王李豫的哭求下,迴紇人放棄洗劫了長安的計劃。
取而代之遭殃的,是洛陽的百姓。
公元757年10月18日,郭子儀率軍攻破洛陽,迴紇騎兵將之洗劫一空。
兩京收複之後,唐肅宗不再執著於平定叛亂,而是專心與太上皇李隆基展開了政治鬥爭。
郭子儀與李光弼兩位功臣,因為唐肅宗的疑心和不信任,數次幾上幾下,平叛之事幾度出現變故,洛陽再度落入叛軍手中。
公元761年,叛軍內訌,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害。
公元762年,唐肅宗駕崩,太子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仆固懷恩擊敗史朝義,收複洛陽。
公元763年,叛軍內部內訌擴大,史朝義自縊於範陽,其餘叛將紛紛投降。
安史之亂結束,獨剩滿地瘡痍。大唐早已輝煌不再。
同年,長安被吐蕃攻破,代宗東逃。
什麽,你問吐蕃怎麽敢的?
因為那些曾經英勇抵禦外族入侵的大唐好兒郎,已經盡數死在了香積寺之戰——這場因為李亨的政治野心而造就的血腥戰爭中。
二鳳老爺守護了一輩子的大唐、那個華夏兒女永遠向往的盛唐,隨著八年“安史之亂”再也無力迴天。】
感懷的眼淚瞬間變得悲傷而熱烈,李世民一腳踹翻眼前的書案,咆哮之聲響徹大殿:“混賬!混賬!這都是朕的子民,這是朕的大唐!!”
再次受到一萬倍暴擊的李隆基迎著群臣發紅的雙眼隱隱感覺後背發麻,“朕~朕~朕發誓,朕絕不會再怠惰政務,朕絕不允許此等事情再次發生。”
【老祖宗們,上午的直播就到這裏,下午我要趕路直播暫停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