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知否(32)
綜影視:從美過白月光的替身開始 作者:什錦果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曦腦海裏靈光一閃而過,“顧家二郎已經投軍了?你如今在何人麾下?”
顧廷燁老老實實的和盤托出,“臣南下投軍之時,曾經在路上救過禹州團練使趙宗全父子,其人是宗室子弟,其父舒王是陛下的堂兄弟,比不上兗王與邕王這樣的近支宗親。”
“因為長期盤踞在禹州,對京城的事了解不多,所以臣隱姓埋名得他舉薦,如今在軍隊裏做了虞侯。”
沈嫿看出趙曦心有所動,幫著他問道:“聽說南邊出了逆賊,不知這位團練使在平定叛亂上可有過人之處?”
顧廷燁迴答:“趙宗全父子勤勉克己、忠於職守,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前些日子平定了南邊的叛亂,對方還將臣的名字報上去,舉薦臣為朝廷效力,如果不是要來祭奠父親,臣也不會匆匆返迴京城。”
趙曦沉思了一下,“如你所說,這位禹州團練使精明強幹,還不嫉賢妒能,為朝廷舉薦人才,倒是個可用之人。”
這話顧廷燁就不敢接了,趙宗全父子畢竟是宗室,他身為侯府的人本不該過多接觸,以免惹人猜忌。
倒是趙曦看他拘謹的樣子爽朗一笑,“禹州不是兵家要塞,又不是富饒的地方,想幹什麽也沒有本錢呀!哪裏比得上汴京城那幾個樹大招風。”
話裏話外很明顯的指向兗王和邕王,這兩個人野心很大,見太子尚未及束發之齡,官家就已纏綿病榻,私下蠢蠢欲動。
不過今日顧府人多眼雜,不能說的太多,幾人很快就散了,過後太子私下又找了顧家兩兄弟。
有了趙曦從中調解,顧家兩兄弟見麵時不再劍拔弩張,但是汴京城還是傳出兩人鬧翻的消息。
據說顧家二郎跟兄長不和,一氣之下遠走揚州,顧廷燁的生母白氏還有外祖父給他留下了大筆的財產,眾人都猜測他是要淪落到商賈之流了。
不過這些傳聞很快就被另一個更重要的消息蓋了過去。
官家病了一個月,太子因為父皇昏迷不醒而情緒鬱結,也跟著病倒了。
禮部已經暗暗開始皇帝駕崩和新帝登基的準備工作,盛紘和盛長柏都被叫進皇宮裏幫忙。
兩人去之前還特地吩咐家中關門閉戶,不要輕易外出走動。
不過沈嫿已經察覺到風雨欲來的征兆,她心裏暗暗想著,許久沒有出場的沈道長該露麵了。
盛紘與盛長柏在宮中待了數日之後,王若弗聽說宮裏來人要接她和沈嫿入宮,不知該如何是好,主君不在家,她隻能去請教盛老太太。
王若弗:“剛才聽宮裏的內侍說,是皇後娘娘召七丫頭入宮,一起前去的還有不少汴京城官宦家的夫人和她們的女兒,這些姑娘年齡跟七丫頭都差不多。”
盛老太太想了想,“官家身體不好也不是一日兩日了,照你所說,這次去的都是跟太子年齡相仿的官宦家的女兒。”
“難不成官家是想親眼看著太子成婚成家,所以要在這些適齡女子中選一些充入後宮,給新帝為嬪為妃?”
王若弗驚訝的捂住了嘴,臉上有驚喜又有猶豫。
七丫頭的容貌實非凡品,太子若是見了很有可能會選中她,到時整個盛家說不定都能沾光。
就是盛紘可能會不高興,他整天想著維持清流名聲,若是女兒入宮侍奉,別人會說他貪圖富貴。
盛老太太一眼就看出王若弗心裏的想法,“大娘子不必想太多,這種事成不成都不是咱們能做主的,隻有唯君命是從,看天意吧!”
王若弗帶著沈嫿一入宮就到了皇後跟前,跟她一同入座的還有各個府裏的夫人和小姐。
王若弗的眼神在其他女孩身上快速掃了一遍,臉上的笑容加深了不少,心裏想的是在場沒有女子容貌超過他們家七丫頭。
但是她不知道,想要被皇帝和太子選中,最需要的並不是容貌,而是一個道士的認可。
沈嫿在入宮的時候就見到了沈清河,他穿著侍衛的衣服站立在宮門口,隻是今日入宮的其他人,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個普通的侍衛。
等到所有該入宮的人都聚集在皇後宮中,陪著皇後與榮貴妃說話,皇帝卻跟沈清河待在書房裏,焦急的詢問著:“今天來的女子之中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沈清河手中則是拿著各位候選人的生辰八字,裝模作樣的掐算了一下,然後將寫有沈嫿名字的那張紙抽出來。
“這批女子中就屬此女命格最好,且八字與太子相合,麵相也是富貴榮華,惠及子嗣,若被太子納入後院,能幫助太子子孫繁茂。”
沈清河沒有將沈嫿的命格說得過於貴重,更不會讓皇帝和太子覺得非她不可。
畢竟皇帝這種生物從來都是多疑的,如果是皇帝自發的愛到非你不可也就罷了,若是被逼著認可一個“唯一”,恐怕更多的是會引發他的逆反和忌憚,行事的時候也會更多的偏向利用與算計。
皇帝聽到沈清河的話非常高興,他年事已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幼的太子。
皇帝自己就子嗣不豐,如今膝下僅有太子一個兒子,偏偏太子從出生時就體弱,好不容易養到這麽大。
所以皇帝在臨死之前還要拉著沈清河,讓他算這些女子的生辰八字,希望能夠幫助皇室延續血脈。
如今找到了合適的人選,皇帝直接就將太子叫到麵前,將這件事告訴他。
趙曦聽了很高興,沈嫿本就是他中意的人,八字又與他相合,入宮陪伴他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至於盛家門第太低的問題,皇帝表示:太子可以在登基之後先封沈嫿為妃子。
沈清河主動請纓,等到太子弱冠之齡,他可以再入宮為皇室測算一次,從門第高貴的勳爵人家挑選合適的皇後人選。
這也是沈嫿早就想好的應對之策,沈清河說可以在太子弱冠之齡再次測算,可沒承諾一定就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有一句話她覺得很有道理:當皇後不算贏,能當太後,當未來皇帝的生母,那才是有福氣。
不過皇帝和太子高興了沒一會兒,門外就有內侍衝進來,跪在地上滿臉驚慌的說道:
“啟稟陛下,方才不知何人打開了西華門,有人闖宮,前去探聽情況的人沒有一個迴來的。”
皇帝臉上不可抑製的浮現出憤怒的神情,“朕就知道他們一個個狼子野心,如今終於逮到機會了!”
趙曦安靜的站在皇帝跟前,對這個消息並不驚訝,因為這本就是他和皇帝聯手做的一出戲。
皇帝已經五十多歲了,早年生下的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夭折,這些野心甚大的宗室不知道在背後使了多少手段。
如果不是有沈清河的藥,再加上皇帝越發緊密的保護,太子早不知中了多少暗算,哪裏能活到現在。
太子之所以到現在還頂著個病弱的名頭,正是暗地裏謀劃著想要將這些人一網打盡,以免他們威脅到皇權。
而兗王和邕王未必就不知道他是裝的,但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隻要太子死了,他們登上了皇位,史書就隻會記載太子是病死的。
皇帝招來了貼身侍衛,詢問道:“那些藥都已經撒下去了嗎?”
侍衛恭敬的迴道:“按照皇上的吩咐,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沈道長剛剛也檢查過,然後才來麵見陛下的。”
沈清河認真的點了點頭,畢竟宿主還在宮裏,他自然要親自看過,確保萬無一失。
而他們口中的藥正是由沈嫿提供,從曼陀羅花中提煉而來,有迷幻效果,然後以沈清河的名義交到皇帝手裏。
在異能的加持下,那些曼陀羅花迷幻效果加強了數倍,提煉出來的藥粉散發到空氣中會讓人產生幻覺。
皇帝先將守衛都撤迴來保護自己與皇後的宮殿,然後讓人將藥粉撒了一大圈,暫時擋住那些闖入宮的士兵。
不過這個藥粉畢竟是從植物提煉而來,有一定的時效,而且濃度過低就不管用了,隻能用來拖延時間。
沈清河還特意提醒皇帝,“若是那些謀逆之人清醒過來用火攻,或者圍而不攻,等彈盡糧絕,咱們在這裏也堅持不了多久。”
趙曦安慰了一下沈清河,“兗王和邕王不得人心,做的又是叛亂之事,很快就會有勤王救駕的人趕過來,再怎麽樣,我們也不會被圍困而死。”
“至於先生提到的火攻,如果沒有陛下的傳位聖旨,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之人皆可以對逆王進行討伐,他們短時間內不敢做這麽極端的事。”
皇帝心裏想的很清楚,逆王需要他留下傳位詔書,不會一上來就殺了他,太子作為國之儲君,反而是處境最危險的那個人。
皇帝不肯讓太子輕易涉險,逼著他趕緊出宮去,等跟救駕的人會合,到時候再迴來也不遲。
就連沈嫿也被帶了過來,這個被沈清河算出能延續皇室血脈的女人,如今在皇帝眼裏也成了香餑餑。
皇帝讓太子帶著沈嫿出宮逃命,但是太子堅決不肯。
此時正是表達他忠君愛父的時候,若是就這樣做個逃兵,將來到了朝堂之上說不定會被大臣詬病,說他軟弱無能。
沈嫿看準了機會主動提出願意跟救駕的人接頭,請皇帝給予她一封親筆密函。
皇帝等人倒不懷疑她想獨自逃跑,因為此時局勢危急,叛軍已經快要衝進宮,在這裏還有侍衛保護,隨便亂跑更危險。
沈清河在皇帝耳邊輕聲說道:“貧道剛才算出這位女子福運在身,皇上何不借此機會檢驗一下,看看她是否真有這麽好的運氣。”
“若她真能安全把信送出去,還能找來救駕的軍隊,就說明她確實是太子的貴人。”
皇帝沒怎麽猶豫就點頭了,他心裏想的是:能成功當然最好,就算沈嫿為此事丟掉了小命,但是此女忠君愛國,也算死得其所了。
而且他真的很想知道,沈清河的測算究竟靈不靈驗。
如果這不是沈嫿提前計劃好的,換做旁人肯定會覺得皇帝的想法太過無情,拿人命來進行實驗。
不過她並不驚訝於皇帝此時表現出來的冷酷,今日皇後宮裏那些官眷大多跟皇位不沾邊,卻被無辜卷入了皇權的鬥爭,成為了皇帝布局的棋子。
今天這個局可以說是皇帝以身做餌,引誘那些有野心的人主動跳出來。
皇帝既然敢做這個局,就不會想不到,萬一失敗,這些人全部都要死,可他還是這麽做了。
雖然一直頂著一個仁慈的名頭,但是作為皇帝,為了血脈延續,一樣可以做到不把別人的命當命。
又或者在皇帝眼裏,能夠拿命來盡忠,這是她們的榮耀。
沈嫿拿到密函就從後門鑽了出去,當她獨自一人的時候,偷偷摸摸的使用異能,很快就跑到宮外。
當沈嫿騎上提前就準備好的快馬,匆匆的向城外跑去,她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這是她第一次以身犯險,也是她做過的最冒險的事。
但這都是為了讓皇帝更加相信沈清河,也是為了讓她以後能更多地影響到皇帝的決策。
駿馬一路奔馳,當她來到城外的時候,就見到顧廷燁帶著一幫人已經等在了此處。
沈嫿把密函交給對方,上麵蓋有皇帝的玉璽,顧廷燁等人不再等探子迴報,即刻就出發前去平亂。
而且顧廷燁知道沈嫿是太子的心上人,特意安排心腹手下來保護她,沈嫿才終於覺得自己安全了。
此前皇帝裝作病弱,將很多官員都召進了宮裏,做出一副即將駕崩的樣子,引誘兗王和邕王趕緊動手。
在過去的這些年,兩位親王身邊都聚攏了一大批勢力,這些人代表了太多的利益,他們已經注定迴不了頭了。
而皇帝和太子一起病倒,這樣的消息傳到兩人的耳中,就像是一個衝鋒的號角,讓他們控製不住自己的野心,鋌而走險。
宮外傳來了陣陣廝殺之聲,皇後和宮中的女眷都嚇壞了,榮貴妃也在此處,心裏十分的恐慌害怕。
顧廷燁老老實實的和盤托出,“臣南下投軍之時,曾經在路上救過禹州團練使趙宗全父子,其人是宗室子弟,其父舒王是陛下的堂兄弟,比不上兗王與邕王這樣的近支宗親。”
“因為長期盤踞在禹州,對京城的事了解不多,所以臣隱姓埋名得他舉薦,如今在軍隊裏做了虞侯。”
沈嫿看出趙曦心有所動,幫著他問道:“聽說南邊出了逆賊,不知這位團練使在平定叛亂上可有過人之處?”
顧廷燁迴答:“趙宗全父子勤勉克己、忠於職守,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前些日子平定了南邊的叛亂,對方還將臣的名字報上去,舉薦臣為朝廷效力,如果不是要來祭奠父親,臣也不會匆匆返迴京城。”
趙曦沉思了一下,“如你所說,這位禹州團練使精明強幹,還不嫉賢妒能,為朝廷舉薦人才,倒是個可用之人。”
這話顧廷燁就不敢接了,趙宗全父子畢竟是宗室,他身為侯府的人本不該過多接觸,以免惹人猜忌。
倒是趙曦看他拘謹的樣子爽朗一笑,“禹州不是兵家要塞,又不是富饒的地方,想幹什麽也沒有本錢呀!哪裏比得上汴京城那幾個樹大招風。”
話裏話外很明顯的指向兗王和邕王,這兩個人野心很大,見太子尚未及束發之齡,官家就已纏綿病榻,私下蠢蠢欲動。
不過今日顧府人多眼雜,不能說的太多,幾人很快就散了,過後太子私下又找了顧家兩兄弟。
有了趙曦從中調解,顧家兩兄弟見麵時不再劍拔弩張,但是汴京城還是傳出兩人鬧翻的消息。
據說顧家二郎跟兄長不和,一氣之下遠走揚州,顧廷燁的生母白氏還有外祖父給他留下了大筆的財產,眾人都猜測他是要淪落到商賈之流了。
不過這些傳聞很快就被另一個更重要的消息蓋了過去。
官家病了一個月,太子因為父皇昏迷不醒而情緒鬱結,也跟著病倒了。
禮部已經暗暗開始皇帝駕崩和新帝登基的準備工作,盛紘和盛長柏都被叫進皇宮裏幫忙。
兩人去之前還特地吩咐家中關門閉戶,不要輕易外出走動。
不過沈嫿已經察覺到風雨欲來的征兆,她心裏暗暗想著,許久沒有出場的沈道長該露麵了。
盛紘與盛長柏在宮中待了數日之後,王若弗聽說宮裏來人要接她和沈嫿入宮,不知該如何是好,主君不在家,她隻能去請教盛老太太。
王若弗:“剛才聽宮裏的內侍說,是皇後娘娘召七丫頭入宮,一起前去的還有不少汴京城官宦家的夫人和她們的女兒,這些姑娘年齡跟七丫頭都差不多。”
盛老太太想了想,“官家身體不好也不是一日兩日了,照你所說,這次去的都是跟太子年齡相仿的官宦家的女兒。”
“難不成官家是想親眼看著太子成婚成家,所以要在這些適齡女子中選一些充入後宮,給新帝為嬪為妃?”
王若弗驚訝的捂住了嘴,臉上有驚喜又有猶豫。
七丫頭的容貌實非凡品,太子若是見了很有可能會選中她,到時整個盛家說不定都能沾光。
就是盛紘可能會不高興,他整天想著維持清流名聲,若是女兒入宮侍奉,別人會說他貪圖富貴。
盛老太太一眼就看出王若弗心裏的想法,“大娘子不必想太多,這種事成不成都不是咱們能做主的,隻有唯君命是從,看天意吧!”
王若弗帶著沈嫿一入宮就到了皇後跟前,跟她一同入座的還有各個府裏的夫人和小姐。
王若弗的眼神在其他女孩身上快速掃了一遍,臉上的笑容加深了不少,心裏想的是在場沒有女子容貌超過他們家七丫頭。
但是她不知道,想要被皇帝和太子選中,最需要的並不是容貌,而是一個道士的認可。
沈嫿在入宮的時候就見到了沈清河,他穿著侍衛的衣服站立在宮門口,隻是今日入宮的其他人,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個普通的侍衛。
等到所有該入宮的人都聚集在皇後宮中,陪著皇後與榮貴妃說話,皇帝卻跟沈清河待在書房裏,焦急的詢問著:“今天來的女子之中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沈清河手中則是拿著各位候選人的生辰八字,裝模作樣的掐算了一下,然後將寫有沈嫿名字的那張紙抽出來。
“這批女子中就屬此女命格最好,且八字與太子相合,麵相也是富貴榮華,惠及子嗣,若被太子納入後院,能幫助太子子孫繁茂。”
沈清河沒有將沈嫿的命格說得過於貴重,更不會讓皇帝和太子覺得非她不可。
畢竟皇帝這種生物從來都是多疑的,如果是皇帝自發的愛到非你不可也就罷了,若是被逼著認可一個“唯一”,恐怕更多的是會引發他的逆反和忌憚,行事的時候也會更多的偏向利用與算計。
皇帝聽到沈清河的話非常高興,他年事已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幼的太子。
皇帝自己就子嗣不豐,如今膝下僅有太子一個兒子,偏偏太子從出生時就體弱,好不容易養到這麽大。
所以皇帝在臨死之前還要拉著沈清河,讓他算這些女子的生辰八字,希望能夠幫助皇室延續血脈。
如今找到了合適的人選,皇帝直接就將太子叫到麵前,將這件事告訴他。
趙曦聽了很高興,沈嫿本就是他中意的人,八字又與他相合,入宮陪伴他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至於盛家門第太低的問題,皇帝表示:太子可以在登基之後先封沈嫿為妃子。
沈清河主動請纓,等到太子弱冠之齡,他可以再入宮為皇室測算一次,從門第高貴的勳爵人家挑選合適的皇後人選。
這也是沈嫿早就想好的應對之策,沈清河說可以在太子弱冠之齡再次測算,可沒承諾一定就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有一句話她覺得很有道理:當皇後不算贏,能當太後,當未來皇帝的生母,那才是有福氣。
不過皇帝和太子高興了沒一會兒,門外就有內侍衝進來,跪在地上滿臉驚慌的說道:
“啟稟陛下,方才不知何人打開了西華門,有人闖宮,前去探聽情況的人沒有一個迴來的。”
皇帝臉上不可抑製的浮現出憤怒的神情,“朕就知道他們一個個狼子野心,如今終於逮到機會了!”
趙曦安靜的站在皇帝跟前,對這個消息並不驚訝,因為這本就是他和皇帝聯手做的一出戲。
皇帝已經五十多歲了,早年生下的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夭折,這些野心甚大的宗室不知道在背後使了多少手段。
如果不是有沈清河的藥,再加上皇帝越發緊密的保護,太子早不知中了多少暗算,哪裏能活到現在。
太子之所以到現在還頂著個病弱的名頭,正是暗地裏謀劃著想要將這些人一網打盡,以免他們威脅到皇權。
而兗王和邕王未必就不知道他是裝的,但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隻要太子死了,他們登上了皇位,史書就隻會記載太子是病死的。
皇帝招來了貼身侍衛,詢問道:“那些藥都已經撒下去了嗎?”
侍衛恭敬的迴道:“按照皇上的吩咐,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沈道長剛剛也檢查過,然後才來麵見陛下的。”
沈清河認真的點了點頭,畢竟宿主還在宮裏,他自然要親自看過,確保萬無一失。
而他們口中的藥正是由沈嫿提供,從曼陀羅花中提煉而來,有迷幻效果,然後以沈清河的名義交到皇帝手裏。
在異能的加持下,那些曼陀羅花迷幻效果加強了數倍,提煉出來的藥粉散發到空氣中會讓人產生幻覺。
皇帝先將守衛都撤迴來保護自己與皇後的宮殿,然後讓人將藥粉撒了一大圈,暫時擋住那些闖入宮的士兵。
不過這個藥粉畢竟是從植物提煉而來,有一定的時效,而且濃度過低就不管用了,隻能用來拖延時間。
沈清河還特意提醒皇帝,“若是那些謀逆之人清醒過來用火攻,或者圍而不攻,等彈盡糧絕,咱們在這裏也堅持不了多久。”
趙曦安慰了一下沈清河,“兗王和邕王不得人心,做的又是叛亂之事,很快就會有勤王救駕的人趕過來,再怎麽樣,我們也不會被圍困而死。”
“至於先生提到的火攻,如果沒有陛下的傳位聖旨,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之人皆可以對逆王進行討伐,他們短時間內不敢做這麽極端的事。”
皇帝心裏想的很清楚,逆王需要他留下傳位詔書,不會一上來就殺了他,太子作為國之儲君,反而是處境最危險的那個人。
皇帝不肯讓太子輕易涉險,逼著他趕緊出宮去,等跟救駕的人會合,到時候再迴來也不遲。
就連沈嫿也被帶了過來,這個被沈清河算出能延續皇室血脈的女人,如今在皇帝眼裏也成了香餑餑。
皇帝讓太子帶著沈嫿出宮逃命,但是太子堅決不肯。
此時正是表達他忠君愛父的時候,若是就這樣做個逃兵,將來到了朝堂之上說不定會被大臣詬病,說他軟弱無能。
沈嫿看準了機會主動提出願意跟救駕的人接頭,請皇帝給予她一封親筆密函。
皇帝等人倒不懷疑她想獨自逃跑,因為此時局勢危急,叛軍已經快要衝進宮,在這裏還有侍衛保護,隨便亂跑更危險。
沈清河在皇帝耳邊輕聲說道:“貧道剛才算出這位女子福運在身,皇上何不借此機會檢驗一下,看看她是否真有這麽好的運氣。”
“若她真能安全把信送出去,還能找來救駕的軍隊,就說明她確實是太子的貴人。”
皇帝沒怎麽猶豫就點頭了,他心裏想的是:能成功當然最好,就算沈嫿為此事丟掉了小命,但是此女忠君愛國,也算死得其所了。
而且他真的很想知道,沈清河的測算究竟靈不靈驗。
如果這不是沈嫿提前計劃好的,換做旁人肯定會覺得皇帝的想法太過無情,拿人命來進行實驗。
不過她並不驚訝於皇帝此時表現出來的冷酷,今日皇後宮裏那些官眷大多跟皇位不沾邊,卻被無辜卷入了皇權的鬥爭,成為了皇帝布局的棋子。
今天這個局可以說是皇帝以身做餌,引誘那些有野心的人主動跳出來。
皇帝既然敢做這個局,就不會想不到,萬一失敗,這些人全部都要死,可他還是這麽做了。
雖然一直頂著一個仁慈的名頭,但是作為皇帝,為了血脈延續,一樣可以做到不把別人的命當命。
又或者在皇帝眼裏,能夠拿命來盡忠,這是她們的榮耀。
沈嫿拿到密函就從後門鑽了出去,當她獨自一人的時候,偷偷摸摸的使用異能,很快就跑到宮外。
當沈嫿騎上提前就準備好的快馬,匆匆的向城外跑去,她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這是她第一次以身犯險,也是她做過的最冒險的事。
但這都是為了讓皇帝更加相信沈清河,也是為了讓她以後能更多地影響到皇帝的決策。
駿馬一路奔馳,當她來到城外的時候,就見到顧廷燁帶著一幫人已經等在了此處。
沈嫿把密函交給對方,上麵蓋有皇帝的玉璽,顧廷燁等人不再等探子迴報,即刻就出發前去平亂。
而且顧廷燁知道沈嫿是太子的心上人,特意安排心腹手下來保護她,沈嫿才終於覺得自己安全了。
此前皇帝裝作病弱,將很多官員都召進了宮裏,做出一副即將駕崩的樣子,引誘兗王和邕王趕緊動手。
在過去的這些年,兩位親王身邊都聚攏了一大批勢力,這些人代表了太多的利益,他們已經注定迴不了頭了。
而皇帝和太子一起病倒,這樣的消息傳到兩人的耳中,就像是一個衝鋒的號角,讓他們控製不住自己的野心,鋌而走險。
宮外傳來了陣陣廝殺之聲,皇後和宮中的女眷都嚇壞了,榮貴妃也在此處,心裏十分的恐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