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先觀察觀察再說吧
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作者:火山島祝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笑得前俯後仰。
詹徽和傅友文也在拚命憋笑。
茹太素的臉漲得像熟透的番茄,狠狠地瞪著朱懷。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從笑聲中緩過勁來。
他悠閑地半躺在搖椅上,抱著瓷杯,揭開蓋子,輕輕搖頭吹走熱氣,喝了一口茶。“你們想問什麽,盡管問吧。”
朱元璋的聲音不大,顯然是對詹徽三人說的。
說實話,兵部尚書茹太素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這裏的氣氛實在是太詭異了,而且今天的皇帝也太奇怪了!
他強壓下心中的驚訝,站在一旁靜靜觀察。
剛才來之前,老爺子就交代過他,不該問的不要問,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深意呢?
還是先觀察觀察再說吧。
茹太素謹慎地站著。
詹徽卻先開了口,他對著朱懷拱手說:“朱公子,我這人直來直去,如果問的問題太深入,你別往心裏去。”詹徽這是在打預防針。
以前對朱懷再好都沒關係,但現在公私分明,這涉及到國家大事,他有理由懷疑老爺子是在考驗太子殿下。
所以他得先說清楚,免得一會兒話說重了,讓朱懷記恨。
朱懷有些困惑,到現在他還不清楚這群人來幹什麽。“好的,詹大人你說,我不是小心眼的人。”
在一旁默默看著的茹太素微微點頭,眼前的這位大明吏部尚書,如果是普通人早就嚇得魂飛魄散了。
但這小子不僅不緊張,反而毫不畏懼,說話擲地有聲,嗯,不錯,繼續看看!
詹徽開口了,“朱公子提出的驛站改革方案,老爺子和我們商量過,有一點我不明白,驛站是傳遞國家軍情的大事,如果向民間開放來增加收入,會不會本末倒置?如果到時候泄露了國家機密或延誤了軍情,該怎麽辦呢?”
朱懷這才明白,原來老爺子帶著這些人來是來詢問對策的。
看來關於驛站改革的話題,老爺子已經和洪武皇帝溝通過了,否則洪武皇帝也不會派這些高官前來。
不過這也證明了洪武皇帝對這項改革的重視。
朱懷從容地看著他,不緊不慢地說:“詹大人有沒有想過,軍馬和騾馬的區別?”詹徽愣了一下,旁邊的傅友文連忙開口:“朱公子的意思是,軍馬速度快,可以用於傳遞軍情國事;而騾馬速度慢,通常是給進京官員馱衣物行禮的,這些官員一年難得進京幾次,所以驛站裏肯定會有大量騾馬閑置,用這些閑置的牲畜拉信件行禮,根據牲畜種類區分軍情國事和普通信件嗎?”
朱懷對傅友文豎起大拇指:“傅大人理解得很透徹。”傅友文一臉喜悅,摸著胡子笑道:“多謝誇獎。”我靠!
茹太素瞪大眼睛,有必要這樣嗎?傅友文被人誇一句至於這樣嗎?又不是皇帝誇你?
說實話,茹太素真的太懵了。
茹太素急忙說:“那你有沒有考慮過,讓驛站供百姓使用,會不會擾亂尊卑秩序呢?”這個時代有著明確的尊卑等級,衣食住行不是有錢就能隨便穿戴的。
朱懷微笑著說:“這位老大人多慮了,我們應天驛站占地五十畝,我問你,一兩個官員能住五十畝地嗎?”剛才朱懷又看了老爺子送來的兩本書,對各地驛站有了大致的了解。
“這些驛站裏肯定有空閑的地方吧?比如柴房、行禮房,隻要把它們和官員住的地方隔開,還能亂了尊卑嗎?”
“跑腿的百姓,真的在乎住得有多豪華嗎?他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足夠了,他們隻會感激朝廷,絕不會胡來!”
等朱懷說完,躺在搖椅上的老爺子興奮地拍著腿:“說得對!老百姓在乎住得好不好嗎?你們當年還是泥腿子的時候,不都希望能有個遮風擋雨的草屋嗎?”詹徽三人紛紛點頭,表示非常讚同朱懷的話。
朱懷看著眾人,說道:“那麽我試著延伸一下,驛站除了傳遞郵件外,是否還可以為過往的商人提供住宿和飲食,以及貨物儲存呢?”詹徽欣喜地說:“如果能為商人提供住宿,那未嚐不是皇上老爺子的恩德,百姓一定會感恩戴德。”朱元璋眯著眼,笑著點頭。
他就坐在一旁,很少開口。
茹太素沉思了一會兒,說:“可是你考慮過這樣做,會不會讓很多人覺得朝廷在做商業活動呢?”
朱懷搖頭:“一封家書的重要性你應該清楚,平時讓人帶信到遠方,難道不給對方一點賞錢嗎?這種事情,在民間不是司空見慣的嗎?”
“這算做生意嗎?恐怕就算朝廷這麽做,百姓還是會感激朝廷,因為這是大明的民風,是人情世故,是我們老祖宗一直延續下來的情感交易,你覺得呢?”朱懷說完,詹徽和傅友文都笑了。
就連朱元璋也微微一笑。
民間風俗如此,別人幫了忙,總不能讓人空手而歸。這不是貪汙,更不是勒索,而是朱元璋最喜歡的百姓民風。
茹太素微微點頭:“嗯,老夫魯莽了,你說得對。”
看到三位大臣沒有其他疑問了,朱元璋開口說:“行了,孩子,你詳細說說這個怎麽操作。”朱懷迴答說:“其實很簡單。”
“就拿應天府為例,假設每月的第一天是百姓郵寄信件和物品的日子!”
“然後我們可以把地區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驛站的差役分別負責傳遞不同方向的信件。”
“比如說往南,在蘇州府再設立驛站,再把驛站細分為東南西北。”
“一個驛站隻需按類別把信件傳到下一個驛站,再由下一個驛站繼續往外傳遞。”“點連成線,那麽全國的驛站網絡很快就能建起來。”
“此外,每個驛站會有幾個差役互相監督,防止有人從中貪汙或搞鬼。信件到達目的地後,讓當地百姓來認領,收信收貨的人憑錢領取信件,或者發信的人在寄出時付款,都可以。”
“這樣一來,整個流程就算完成了。”
“至於收取的錢是進入稅務司還是驛站,傅大人可以自己考慮。”
在場的人都是朝廷重臣,他們都不傻,相反,每個人都極為聰明。
朱懷的話也不難理解,大多直白易懂,剛剛說了一遍,大家就已經明白了。
聽完後,所有人都忍不住眼中閃爍出光芒。
傅友文說:“朱公子的提議確實可行,但我還有一個問題,怎麽收錢?”這一問,眾人的目光立刻轉向了朱懷。
前麵的問題都是他們關心的,但最重要的還是錢的事!
現在朝廷缺錢,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就連朱元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站起來,抱著瓷杯站在一旁。朱懷想了想說:“兩個步驟,驛站分為住宿和郵寄服務。”“先說住宿,這個價格應該是全國統一的,憑票入住。”“各位稍等一下。”
朱懷走進書房,很快拿著紙筆出來。“老爺子,麻煩你寫個‘住’字。”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後樂嗬嗬地寫了“住”字。
朱懷說:“所以以後想住在驛站,就需要這種‘住’票,價格我暫時定不了,傅大人您看著辦。”這不是重點。
大家也知道這不是重點。
因為重點在於郵寄服務。
朱懷讓朱元璋再寫一個“郵”字。
朱懷拿著寫有“郵”的紙片,對大家說:“這個郵票,我們可以分類,根據路程的遠近分為長途票和短途票。”“嗯,價格別定太高,三五個銅錢,上限不超過十個銅錢。”傅友文皺起眉頭:“這麽少?”
朱元璋看著傅友文,心裏很滿意,傅友文都覺得少了,百姓還能覺得貴嗎?如此親民,就是對百姓好,這就很好!
朱懷灑脫一笑:“傅大人隻考慮了單封信的價格低,那麽傅大人知不知道應天府的基礎量有多大?不說別的,到了春考、秋考的時候,一天的寄信量是以十萬計的,那麽算下來一天多少錢?少數千兩白銀吧?一個月呢?三萬兩吧?大明朝地大物博,那麽多州府呢?一個月要多少?三五十萬兩是少的吧?”
一連串的反問,直接讓眾人的臉上開始僵硬地震撼起來!
嘶!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都猛地倒吸一口氣。
大家目瞪口呆地看著朱懷,想說話卻說不出來,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甚至是絕對的惠民之事,居然能賺這麽多錢?
最關鍵的是,朝廷這樣做還是為了惠民啊!
好小子,這腦子是怎麽長的?
竟然能想到這個?
眾人的表情都凝固了,久久沒有說話,正在消化、吸收,平複震撼的心情!
看著眾人震驚的樣子,朱懷不合時宜地說:“既然大家都覺得這個策略可行,那麽我的那份,我想,各位不會吝嗇吧?”
正當眾人還沒從震驚中恢複過來時,朱懷突然開口,這讓幾位大臣有點反應不過來。
詹徽問:“什麽?”
傅友文和茹太素也滿臉疑惑地看著朱懷。
朱懷咧嘴笑,陽光下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朝廷每個月至少省下一百萬兩白銀,給我一萬兩左右,不過分吧?”
“這是我費盡心思,熬過多個日夜想出來的計策,為此我掉了不少頭發,說實話,我為了這個……”
眾人都驚訝地瞪大眼睛,表情像吃了蒼蠅一樣,尤其是詹徽和傅友文。
兩人使勁搖搖頭,不確定地問道:“你是說你要從中賺錢?”
朱懷著急了,“不應該嗎?”
噗!
咳咳!
傅友文和詹徽差點沒喘過氣來,驚愕地看著朱元璋:“老爺子,這,這這這個…”
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說朱懷了。
我的天呐!
你自己家的財富,你老朱家治理國家的錢,你也要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什麽道理啊!
茹太素臉色更紅,恨鐵不成鋼地說:“你!不像話!你這個計劃流傳下去,可以流芳百世,要什麽銅臭的白銀!”
朱懷不滿地說:“我要什麽流芳百世。”
茹太素深吸一口氣,突然無言以對,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麽開口,那目光盯著朱懷,像是在觀察一個智障人士!
剛才還是那個智慧超群、天下無雙的少年英才,怎麽現在,就像個唯利是圖的商人!
這像什麽樣子!...
朱元璋微微一笑,帶著一絲無奈:“他要錢,這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嗎?”
你就盡情地胡鬧吧,反正大明的財富最後都是你的。等你擁有了那麽廣闊的江山,這點小錢可能就不在你眼裏了。
詹徽:“”
傅友文:“”
“理所應當。”
這聲音,聽起來有些顫抖。
傅友文無言以對,隻能漲紅著臉點頭。
朱懷滿意地點點頭,說:“既然傅大人開了口,那我就免費再贈送你們一份賺外快的章程吧。”
“啊?”“還有?”“不會吧?”
三個人呆呆地看著朱懷。
朱元璋也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大孫子快說,還有什麽招數?”朱懷侃侃而談:“這個章程就出在剛才老爺子寫的那個‘郵’字上。”“你們都是朝廷的大官吧?”
“比如詹尚書,你是天下的文人楷模,那麽你寫個‘郵’字,它的價值就不是三五個銅板了吧?至少要十幾兩銀子,對嗎?”“文人雅士都有這個愛好,天下的學子,誰不想得到吏部尚書的墨寶呢?”
詹徽摸著胡子,微笑著,有些洋洋自得。他可不像翰林院那些學士,每隔幾個月就開個書法宴會,說白了,就是變相地把自己的墨寶賣出個好價錢。如果真的像朱懷所說的那樣,自己也能寫個郵票的字,然後被文人雅士收藏,那倒是提高名聲的好機會。
天下文人,誰不珍惜自己的名譽呢?
詹徽想到這裏,臉上露出了傲慢的笑容,但還是謙遜地擺手:“不敢不敢!”然而臉上那掩飾不住的喜悅笑容,卻是顯而易見的。
朱懷繼續說道:“再比如說洪武老爺子,他要是寫了郵票的字,至少也要三五十兩銀子吧?”我的天哪!
朱元璋瞪大眼睛,說:“這麽貴?百姓哪裏買得起?不行不行!”朱元璋瘋狂搖頭,不能因為這些黑心的錢,就坑害百姓。
詹徽和傅友文也在拚命憋笑。
茹太素的臉漲得像熟透的番茄,狠狠地瞪著朱懷。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從笑聲中緩過勁來。
他悠閑地半躺在搖椅上,抱著瓷杯,揭開蓋子,輕輕搖頭吹走熱氣,喝了一口茶。“你們想問什麽,盡管問吧。”
朱元璋的聲音不大,顯然是對詹徽三人說的。
說實話,兵部尚書茹太素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這裏的氣氛實在是太詭異了,而且今天的皇帝也太奇怪了!
他強壓下心中的驚訝,站在一旁靜靜觀察。
剛才來之前,老爺子就交代過他,不該問的不要問,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深意呢?
還是先觀察觀察再說吧。
茹太素謹慎地站著。
詹徽卻先開了口,他對著朱懷拱手說:“朱公子,我這人直來直去,如果問的問題太深入,你別往心裏去。”詹徽這是在打預防針。
以前對朱懷再好都沒關係,但現在公私分明,這涉及到國家大事,他有理由懷疑老爺子是在考驗太子殿下。
所以他得先說清楚,免得一會兒話說重了,讓朱懷記恨。
朱懷有些困惑,到現在他還不清楚這群人來幹什麽。“好的,詹大人你說,我不是小心眼的人。”
在一旁默默看著的茹太素微微點頭,眼前的這位大明吏部尚書,如果是普通人早就嚇得魂飛魄散了。
但這小子不僅不緊張,反而毫不畏懼,說話擲地有聲,嗯,不錯,繼續看看!
詹徽開口了,“朱公子提出的驛站改革方案,老爺子和我們商量過,有一點我不明白,驛站是傳遞國家軍情的大事,如果向民間開放來增加收入,會不會本末倒置?如果到時候泄露了國家機密或延誤了軍情,該怎麽辦呢?”
朱懷這才明白,原來老爺子帶著這些人來是來詢問對策的。
看來關於驛站改革的話題,老爺子已經和洪武皇帝溝通過了,否則洪武皇帝也不會派這些高官前來。
不過這也證明了洪武皇帝對這項改革的重視。
朱懷從容地看著他,不緊不慢地說:“詹大人有沒有想過,軍馬和騾馬的區別?”詹徽愣了一下,旁邊的傅友文連忙開口:“朱公子的意思是,軍馬速度快,可以用於傳遞軍情國事;而騾馬速度慢,通常是給進京官員馱衣物行禮的,這些官員一年難得進京幾次,所以驛站裏肯定會有大量騾馬閑置,用這些閑置的牲畜拉信件行禮,根據牲畜種類區分軍情國事和普通信件嗎?”
朱懷對傅友文豎起大拇指:“傅大人理解得很透徹。”傅友文一臉喜悅,摸著胡子笑道:“多謝誇獎。”我靠!
茹太素瞪大眼睛,有必要這樣嗎?傅友文被人誇一句至於這樣嗎?又不是皇帝誇你?
說實話,茹太素真的太懵了。
茹太素急忙說:“那你有沒有考慮過,讓驛站供百姓使用,會不會擾亂尊卑秩序呢?”這個時代有著明確的尊卑等級,衣食住行不是有錢就能隨便穿戴的。
朱懷微笑著說:“這位老大人多慮了,我們應天驛站占地五十畝,我問你,一兩個官員能住五十畝地嗎?”剛才朱懷又看了老爺子送來的兩本書,對各地驛站有了大致的了解。
“這些驛站裏肯定有空閑的地方吧?比如柴房、行禮房,隻要把它們和官員住的地方隔開,還能亂了尊卑嗎?”
“跑腿的百姓,真的在乎住得有多豪華嗎?他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足夠了,他們隻會感激朝廷,絕不會胡來!”
等朱懷說完,躺在搖椅上的老爺子興奮地拍著腿:“說得對!老百姓在乎住得好不好嗎?你們當年還是泥腿子的時候,不都希望能有個遮風擋雨的草屋嗎?”詹徽三人紛紛點頭,表示非常讚同朱懷的話。
朱懷看著眾人,說道:“那麽我試著延伸一下,驛站除了傳遞郵件外,是否還可以為過往的商人提供住宿和飲食,以及貨物儲存呢?”詹徽欣喜地說:“如果能為商人提供住宿,那未嚐不是皇上老爺子的恩德,百姓一定會感恩戴德。”朱元璋眯著眼,笑著點頭。
他就坐在一旁,很少開口。
茹太素沉思了一會兒,說:“可是你考慮過這樣做,會不會讓很多人覺得朝廷在做商業活動呢?”
朱懷搖頭:“一封家書的重要性你應該清楚,平時讓人帶信到遠方,難道不給對方一點賞錢嗎?這種事情,在民間不是司空見慣的嗎?”
“這算做生意嗎?恐怕就算朝廷這麽做,百姓還是會感激朝廷,因為這是大明的民風,是人情世故,是我們老祖宗一直延續下來的情感交易,你覺得呢?”朱懷說完,詹徽和傅友文都笑了。
就連朱元璋也微微一笑。
民間風俗如此,別人幫了忙,總不能讓人空手而歸。這不是貪汙,更不是勒索,而是朱元璋最喜歡的百姓民風。
茹太素微微點頭:“嗯,老夫魯莽了,你說得對。”
看到三位大臣沒有其他疑問了,朱元璋開口說:“行了,孩子,你詳細說說這個怎麽操作。”朱懷迴答說:“其實很簡單。”
“就拿應天府為例,假設每月的第一天是百姓郵寄信件和物品的日子!”
“然後我們可以把地區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驛站的差役分別負責傳遞不同方向的信件。”
“比如說往南,在蘇州府再設立驛站,再把驛站細分為東南西北。”
“一個驛站隻需按類別把信件傳到下一個驛站,再由下一個驛站繼續往外傳遞。”“點連成線,那麽全國的驛站網絡很快就能建起來。”
“此外,每個驛站會有幾個差役互相監督,防止有人從中貪汙或搞鬼。信件到達目的地後,讓當地百姓來認領,收信收貨的人憑錢領取信件,或者發信的人在寄出時付款,都可以。”
“這樣一來,整個流程就算完成了。”
“至於收取的錢是進入稅務司還是驛站,傅大人可以自己考慮。”
在場的人都是朝廷重臣,他們都不傻,相反,每個人都極為聰明。
朱懷的話也不難理解,大多直白易懂,剛剛說了一遍,大家就已經明白了。
聽完後,所有人都忍不住眼中閃爍出光芒。
傅友文說:“朱公子的提議確實可行,但我還有一個問題,怎麽收錢?”這一問,眾人的目光立刻轉向了朱懷。
前麵的問題都是他們關心的,但最重要的還是錢的事!
現在朝廷缺錢,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就連朱元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站起來,抱著瓷杯站在一旁。朱懷想了想說:“兩個步驟,驛站分為住宿和郵寄服務。”“先說住宿,這個價格應該是全國統一的,憑票入住。”“各位稍等一下。”
朱懷走進書房,很快拿著紙筆出來。“老爺子,麻煩你寫個‘住’字。”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後樂嗬嗬地寫了“住”字。
朱懷說:“所以以後想住在驛站,就需要這種‘住’票,價格我暫時定不了,傅大人您看著辦。”這不是重點。
大家也知道這不是重點。
因為重點在於郵寄服務。
朱懷讓朱元璋再寫一個“郵”字。
朱懷拿著寫有“郵”的紙片,對大家說:“這個郵票,我們可以分類,根據路程的遠近分為長途票和短途票。”“嗯,價格別定太高,三五個銅錢,上限不超過十個銅錢。”傅友文皺起眉頭:“這麽少?”
朱元璋看著傅友文,心裏很滿意,傅友文都覺得少了,百姓還能覺得貴嗎?如此親民,就是對百姓好,這就很好!
朱懷灑脫一笑:“傅大人隻考慮了單封信的價格低,那麽傅大人知不知道應天府的基礎量有多大?不說別的,到了春考、秋考的時候,一天的寄信量是以十萬計的,那麽算下來一天多少錢?少數千兩白銀吧?一個月呢?三萬兩吧?大明朝地大物博,那麽多州府呢?一個月要多少?三五十萬兩是少的吧?”
一連串的反問,直接讓眾人的臉上開始僵硬地震撼起來!
嘶!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都猛地倒吸一口氣。
大家目瞪口呆地看著朱懷,想說話卻說不出來,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甚至是絕對的惠民之事,居然能賺這麽多錢?
最關鍵的是,朝廷這樣做還是為了惠民啊!
好小子,這腦子是怎麽長的?
竟然能想到這個?
眾人的表情都凝固了,久久沒有說話,正在消化、吸收,平複震撼的心情!
看著眾人震驚的樣子,朱懷不合時宜地說:“既然大家都覺得這個策略可行,那麽我的那份,我想,各位不會吝嗇吧?”
正當眾人還沒從震驚中恢複過來時,朱懷突然開口,這讓幾位大臣有點反應不過來。
詹徽問:“什麽?”
傅友文和茹太素也滿臉疑惑地看著朱懷。
朱懷咧嘴笑,陽光下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朝廷每個月至少省下一百萬兩白銀,給我一萬兩左右,不過分吧?”
“這是我費盡心思,熬過多個日夜想出來的計策,為此我掉了不少頭發,說實話,我為了這個……”
眾人都驚訝地瞪大眼睛,表情像吃了蒼蠅一樣,尤其是詹徽和傅友文。
兩人使勁搖搖頭,不確定地問道:“你是說你要從中賺錢?”
朱懷著急了,“不應該嗎?”
噗!
咳咳!
傅友文和詹徽差點沒喘過氣來,驚愕地看著朱元璋:“老爺子,這,這這這個…”
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說朱懷了。
我的天呐!
你自己家的財富,你老朱家治理國家的錢,你也要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什麽道理啊!
茹太素臉色更紅,恨鐵不成鋼地說:“你!不像話!你這個計劃流傳下去,可以流芳百世,要什麽銅臭的白銀!”
朱懷不滿地說:“我要什麽流芳百世。”
茹太素深吸一口氣,突然無言以對,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麽開口,那目光盯著朱懷,像是在觀察一個智障人士!
剛才還是那個智慧超群、天下無雙的少年英才,怎麽現在,就像個唯利是圖的商人!
這像什麽樣子!...
朱元璋微微一笑,帶著一絲無奈:“他要錢,這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嗎?”
你就盡情地胡鬧吧,反正大明的財富最後都是你的。等你擁有了那麽廣闊的江山,這點小錢可能就不在你眼裏了。
詹徽:“”
傅友文:“”
“理所應當。”
這聲音,聽起來有些顫抖。
傅友文無言以對,隻能漲紅著臉點頭。
朱懷滿意地點點頭,說:“既然傅大人開了口,那我就免費再贈送你們一份賺外快的章程吧。”
“啊?”“還有?”“不會吧?”
三個人呆呆地看著朱懷。
朱元璋也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大孫子快說,還有什麽招數?”朱懷侃侃而談:“這個章程就出在剛才老爺子寫的那個‘郵’字上。”“你們都是朝廷的大官吧?”
“比如詹尚書,你是天下的文人楷模,那麽你寫個‘郵’字,它的價值就不是三五個銅板了吧?至少要十幾兩銀子,對嗎?”“文人雅士都有這個愛好,天下的學子,誰不想得到吏部尚書的墨寶呢?”
詹徽摸著胡子,微笑著,有些洋洋自得。他可不像翰林院那些學士,每隔幾個月就開個書法宴會,說白了,就是變相地把自己的墨寶賣出個好價錢。如果真的像朱懷所說的那樣,自己也能寫個郵票的字,然後被文人雅士收藏,那倒是提高名聲的好機會。
天下文人,誰不珍惜自己的名譽呢?
詹徽想到這裏,臉上露出了傲慢的笑容,但還是謙遜地擺手:“不敢不敢!”然而臉上那掩飾不住的喜悅笑容,卻是顯而易見的。
朱懷繼續說道:“再比如說洪武老爺子,他要是寫了郵票的字,至少也要三五十兩銀子吧?”我的天哪!
朱元璋瞪大眼睛,說:“這麽貴?百姓哪裏買得起?不行不行!”朱元璋瘋狂搖頭,不能因為這些黑心的錢,就坑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