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千萬黎民百姓
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作者:火山島祝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我像他這麽大的時候,別說見過這麽多大領導,就算是在老家多見幾位長輩,和他們說話都會緊張得結巴。
真棒!
這小夥子將來的發展潛力真是難以估量啊!
不過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外麵那些風流債難道是指老爺子的?
不太可能吧?
傅友文並非東宮的舊部,對朱標一係的後代也不熟悉,所以他當然想不到那個坐在裏麵的人竟然是朱標的嫡長子,畢竟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正常人都不會往這方麵去想。“嗬,不管他是誰,這小夥子將來肯定前程似錦啊!我得跟他打好關係才行。”傅友文考慮了一番,隨即邁步離開。
房間裏隻剩下了朱元璋和另外兩人。
趙檀兒見人都走了,立刻跳起來問道:“老爺子,剛才他說什麽呢?說什麽名垂青史,又說什麽解救萬民的?幾句就能讓人那麽恭敬地給他行禮?”
她疑惑地看著朱懷,向朱元璋詢問道。
朱元璋笑容溫和,滿臉春風地道:“確實啊,這其中可是蘊含著大學問呢,你要是聽不懂也沒關係,總之你要記住,你家男人可是救了千萬黎民百姓!別說那些朝廷高官對他行禮,就算是皇帝,也應該感謝你家男人!”
趙檀兒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原來自家男人這麽牛啊?
朱元璋笑了笑:“好了,你去做點飯菜吧,一會兒中午我們爺倆喝兩杯。”
趙檀兒自然明白老爺子還有話要跟朱懷單獨談,否則也不會讓她親自做飯,於是她甜甜一笑:“好的。”
趙檀兒離開後。
朱元璋滿意地看著朱懷,略帶得意地笑著說:“臭小子!你倒是有兩手啊!”
朱懷撓撓頭:“老爺子,都是您教得好。”
朱元璋笑了:“可別抬舉老頭子我了,我比不上你,我就認輸!”
接著,朱元璋嚴肅了一些,問道:“壽州的危急局麵如果解決了,那些商人們該如何處置呢?”
朱懷此刻內心頗為憤怒。
商人也好,平民也罷,人總是可以劃分等級的,但人心卻不可以一概而論。
商人中也有善良之輩,平民中也有作惡之人。
壽州府的大糧商、大地主,在國家遭遇困難時不但沒有伸出援手,反而發起了國難財。
他們就是利用法律不會追究多數人的心理,來對抗朝廷。
這雖無可厚非。
但是,壽州府那麽多百姓,在他們眼裏,就這麽一文不值嗎?
這些黑心商人為了錢財,真是什麽事都做得出來!
“殺!”朱懷從牙縫裏擠出了一個字,“一定要找出帶頭的商人,將他們的罪行公之於眾,嚴懲示眾!”
“雖然法律不追究眾人,但如果這種風氣蔓延開來,往後不知會有多少人跟著效仿,不殺不足以儆效尤!”
朱元璋微笑著問:“就這樣定了?”
朱懷困惑地看著朱元璋:“啊?這樣還不夠妥當嗎?”
在他看來,這樣做足以起到震懾作用,以彰顯國法。
然而朱元璋看著朱懷,寵溺地說了聲“傻孩子”。
他眯著眼睛:“殺,當然是要殺的,但殺人也要講藝術!”
他的臉色陡然一沉,冷笑一聲:“這幾個賤商首領,光是殺了幾個領頭的,未免太過便宜他們了。殺一個也是殺,殺一群也是殺!壽州府這些商人想利用法不責眾的心理對抗朝廷,但他們顯然打錯算盤了!
如今是國難時期!這是大明每一個百姓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他們在太平年景時賺取大明子民的錢,在大明子民受難時還想繼續賺取大明子民的錢,這般貪婪無度,朝廷若是退讓,又怎能治理天下?
等壽州危機解決後,公開宣布他們的罪行,沒收家產,妻子女兒罰入教坊司充當奴婢。地方官府要記錄在案,家中子孫世代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得從事農業勞動,不得做工。”
朱元璋的表情變得猙獰,“這些人不是貪婪無度嗎?不是以為朝廷會服軟嗎?我們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咱們大明,對外決不屈服,對內同樣強硬!我們要把他們的子孫打入十八層地獄,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世世代代從事卑賤職業,連人都算不上!”
朱懷不由得麵部抽搐了一下。在他看來,隻要抓住帶頭的,嚴懲示眾,這件事情就應該結束了。但他實在沒想到,在老黃頭這樣的執政者眼中,自己的處置辦法竟然還是過於輕了。
這就是朱懷後世思維與封建社會思維的最大差異。
“你覺得我的處置手段是不是太狠了?”朱元璋看到朱懷有些愕然,笑著問道。
朱懷點點頭:“這樣一來,會不會落下話柄?大明的文官們會不會同意?會不會在民間激起輿論風波?”
朱元璋大笑:“孩子,你還真是不了解咱們大明的老百姓啊!”
“如果你曾經見過百姓們饑餓無助,哭喊無門,最終淒慘餓死的場景,你就明白其實我對他們的處理,還是太輕了。‘民心’,得多去看看,多去聽聽,沒人會對這些為富不仁的商人表示同情!”
“這是目前大明的現實狀況,現在如此,將來依然會如此!”
老爺子邊說邊用手指敲打著桌子,認真地說:“孩子,你要記住一個道理,我們大明朝廷和大明天子是要替天下人主持公道的,作為天子,心腸必須要硬!”
最近幾天,南直隸的雨水少了一些。
到了中秋節那天,雨終於停了下來。
八月十五這一天,大明洪武二十四年的秋季鄉試圓滿結束。
同樣也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占城國的使者來到了應天府,請求成為明朝的屬國,並呈上了國書。
朱元璋命令吏部尚書詹徽負責接待使者的工作。
到了八月十六日晚上,應天府的街頭巷尾燈火通明,一片歡慶景象。
朱懷有些無可奈何,原本計劃在家裏過中秋節的,卻被家中長輩硬生生拽出來逛起了街。
都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這位長輩還跟小孩子一樣充滿活力,這讓朱懷不禁啞然失笑。
老人樂嗬嗬地向朱懷解釋,說這不是簡單的逛街,而是在觀察世間百態,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
“小子,好好看看,用心學學,這對你的將來肯定有好處。”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朱懷隻得應付地點點頭:“嗯嗯,好的。”
趙檀兒在一旁,臉上滿是激動和興奮的表情,尤其是看到這熙熙攘攘的人群,高興得幾乎像個孩子一樣瘋狂。“瞧瞧,咱們女兒就比你厲害多了。”
趙檀兒笑意盈盈地挽著老人的手臂,開心地說道:“我爹很快就要來應天府了。”接著,她又悄悄地瞥了朱懷一眼。
朱元璋的笑容更加燦爛:“沒錯,你爹就要來應天了,壽州府的危機已經過去了,你這個男人有能力吧?”趙檀兒的臉頰瞬間泛起紅暈,“老爺子,你說什麽呢!哎哎,那邊有燈謎會,我們去看看吧!”朱元璋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丫頭,轉移話題真是夠生硬的!
朱懷隻好無奈地跟著朱元璋和趙檀兒來到了一個猜燈謎的地方。
朱元璋雙手背在身後,穿著普通的布衣,趿拉著布鞋,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老翁一樣,走到燈謎攤販前,隨口問道:“姑娘,猜燈謎怎麽玩兒?”
擺攤的婦女看起來大約四十歲左右,乍一聽別人喊她姑娘,有點不太習慣,但看到朱元璋的年齡也就釋然了。她笑著迴答:“老爺子,我們這裏很實惠,猜一次隻要三個銅板。”“還實惠呢?”朱元璋瞪大眼睛說,“一個大肉包子才一個銅板!”
朱懷無奈地拉住朱元璋:“爺爺,這可是文化活動,都挺值錢的,都挺貴重的!”
說著,朱懷趕緊對著攤販說:“別跟我爺爺計較哈,老人家都挺看重錢的。”攤販微笑著說:“沒關係的。”
朱元璋仍然覺得猜燈謎的價格太高,連連搖頭:“不猜了不猜了,白白浪費三個銅板。”
攤販笑著說:“老爺子您誤會了,您要是猜中了,我們這裏有獎品的,其實並不會損失多少。”
朱元璋突然來了興致:“原來是這樣規定的,那有什麽獎品?”
攤販婦女迴答:“這些都是布偶娃娃、盤子碗筷還有肉類菜肴什麽的,您猜對一次,就可以任選一件作為獎品。”朱元璋又問:“那您的燈謎難猜嗎?”
攤販婦女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思考了一會兒說:“這個……”
周圍圍觀的一群讀書人有些不滿起來,紛紛催促道:“老爺子,您到底猜不猜啊?”“就是啊,我們在後麵看著都替您著急呢。”
朱懷趕忙轉身安撫那些才子們:“我們會玩,我們會玩,抱歉抱歉,老人家不舍得花錢。”說著,他還悄悄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好了好了,別再問了。”然後便給了攤販三十個銅板。
朱元璋心疼地說:“花那麽多錢幹什麽?不都是浪費了嗎?”攤販笑著迴應:“沒準您家孫子都能猜出來呢,嗬嗬。”
“胡說八道,如果都猜出來了,你還賺什麽錢呢?你幹這一行,肯定是會讓人猜不出答案的。”朱元璋瞪圓了眼睛。
朱懷趕緊拉住朱元璋,以免他砸了人家的生意招牌。
“老爺子你就別說了,人家也是中秋期間出來掙倆錢,我們就虧一點算了。”朱元璋白了朱懷一眼:“就你小子心腸軟!”朱懷笑了笑,對攤販說:“快出燈謎吧。”
說著,朱懷指向其中一盞花燈,攤販便把花燈背麵轉了過來,上麵寫著七個字:“欲上月宮折桂枝。”
花燈上並未說明具體的方向。
朱元璋閉目沉思,身後的才子們也在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這連個方向都沒給啊。”
“這亂猜不就跟大海撈針一樣嗎?怎麽猜啊?”大家搖頭歎息。
朱懷想了想,給出了答案:“高不可攀?”
攤販婦女愣了一下,隨後笑容滿麵地道:“公子真是大才,答對了!”朱元璋難以置信地看著朱懷:“這也行?”趙檀兒興奮地說:“我要那個布娃娃!”周圍的才子們都驚訝地看著朱懷,心想居然有這樣的好運?
朱懷繼續對攤販說:“再來一個。”
攤販婦女笑眯眯地再次翻開另一盞花燈,上麵寫著:“皇帝從不上早朝。”朱元璋雙眼一亮:“這個我知道答案,是昏君沒錯吧?”老頭嘴裏抱怨著別人賺錢不易,心裏卻比誰都要積極。
或許是因為自家大孫子出了錢,或許這樣的和睦人間百態正是他所喜歡的場景。攤販婦女搖搖頭說:“不對哦,老爺子。”
朱元璋焦急地說:“不對?都不上早朝了,還算什麽不是昏君呢?”朱懷笑著說:“爺爺,人家皇帝不上早朝,也不一定就是昏君呢?”說完後,朱懷又猜測道:“難道是臥龍?”
“啊?為什麽會是臥龍?”朱元璋瞪大眼睛,隨即笑嘻嘻地說:“哈哈,哦哦,對啊,不上朝了,不就是躺著的龍嘛,閨女快看看謎底,是不是?”攤販婦女再次笑著迴答:“恭喜公子,又答對了。”朱懷也跟著笑了起來:“再來一個!”
攤販再次翻開一盞花燈:“充耳不聞無話講。”
真棒!
這小夥子將來的發展潛力真是難以估量啊!
不過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外麵那些風流債難道是指老爺子的?
不太可能吧?
傅友文並非東宮的舊部,對朱標一係的後代也不熟悉,所以他當然想不到那個坐在裏麵的人竟然是朱標的嫡長子,畢竟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正常人都不會往這方麵去想。“嗬,不管他是誰,這小夥子將來肯定前程似錦啊!我得跟他打好關係才行。”傅友文考慮了一番,隨即邁步離開。
房間裏隻剩下了朱元璋和另外兩人。
趙檀兒見人都走了,立刻跳起來問道:“老爺子,剛才他說什麽呢?說什麽名垂青史,又說什麽解救萬民的?幾句就能讓人那麽恭敬地給他行禮?”
她疑惑地看著朱懷,向朱元璋詢問道。
朱元璋笑容溫和,滿臉春風地道:“確實啊,這其中可是蘊含著大學問呢,你要是聽不懂也沒關係,總之你要記住,你家男人可是救了千萬黎民百姓!別說那些朝廷高官對他行禮,就算是皇帝,也應該感謝你家男人!”
趙檀兒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原來自家男人這麽牛啊?
朱元璋笑了笑:“好了,你去做點飯菜吧,一會兒中午我們爺倆喝兩杯。”
趙檀兒自然明白老爺子還有話要跟朱懷單獨談,否則也不會讓她親自做飯,於是她甜甜一笑:“好的。”
趙檀兒離開後。
朱元璋滿意地看著朱懷,略帶得意地笑著說:“臭小子!你倒是有兩手啊!”
朱懷撓撓頭:“老爺子,都是您教得好。”
朱元璋笑了:“可別抬舉老頭子我了,我比不上你,我就認輸!”
接著,朱元璋嚴肅了一些,問道:“壽州的危急局麵如果解決了,那些商人們該如何處置呢?”
朱懷此刻內心頗為憤怒。
商人也好,平民也罷,人總是可以劃分等級的,但人心卻不可以一概而論。
商人中也有善良之輩,平民中也有作惡之人。
壽州府的大糧商、大地主,在國家遭遇困難時不但沒有伸出援手,反而發起了國難財。
他們就是利用法律不會追究多數人的心理,來對抗朝廷。
這雖無可厚非。
但是,壽州府那麽多百姓,在他們眼裏,就這麽一文不值嗎?
這些黑心商人為了錢財,真是什麽事都做得出來!
“殺!”朱懷從牙縫裏擠出了一個字,“一定要找出帶頭的商人,將他們的罪行公之於眾,嚴懲示眾!”
“雖然法律不追究眾人,但如果這種風氣蔓延開來,往後不知會有多少人跟著效仿,不殺不足以儆效尤!”
朱元璋微笑著問:“就這樣定了?”
朱懷困惑地看著朱元璋:“啊?這樣還不夠妥當嗎?”
在他看來,這樣做足以起到震懾作用,以彰顯國法。
然而朱元璋看著朱懷,寵溺地說了聲“傻孩子”。
他眯著眼睛:“殺,當然是要殺的,但殺人也要講藝術!”
他的臉色陡然一沉,冷笑一聲:“這幾個賤商首領,光是殺了幾個領頭的,未免太過便宜他們了。殺一個也是殺,殺一群也是殺!壽州府這些商人想利用法不責眾的心理對抗朝廷,但他們顯然打錯算盤了!
如今是國難時期!這是大明每一個百姓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他們在太平年景時賺取大明子民的錢,在大明子民受難時還想繼續賺取大明子民的錢,這般貪婪無度,朝廷若是退讓,又怎能治理天下?
等壽州危機解決後,公開宣布他們的罪行,沒收家產,妻子女兒罰入教坊司充當奴婢。地方官府要記錄在案,家中子孫世代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得從事農業勞動,不得做工。”
朱元璋的表情變得猙獰,“這些人不是貪婪無度嗎?不是以為朝廷會服軟嗎?我們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咱們大明,對外決不屈服,對內同樣強硬!我們要把他們的子孫打入十八層地獄,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世世代代從事卑賤職業,連人都算不上!”
朱懷不由得麵部抽搐了一下。在他看來,隻要抓住帶頭的,嚴懲示眾,這件事情就應該結束了。但他實在沒想到,在老黃頭這樣的執政者眼中,自己的處置辦法竟然還是過於輕了。
這就是朱懷後世思維與封建社會思維的最大差異。
“你覺得我的處置手段是不是太狠了?”朱元璋看到朱懷有些愕然,笑著問道。
朱懷點點頭:“這樣一來,會不會落下話柄?大明的文官們會不會同意?會不會在民間激起輿論風波?”
朱元璋大笑:“孩子,你還真是不了解咱們大明的老百姓啊!”
“如果你曾經見過百姓們饑餓無助,哭喊無門,最終淒慘餓死的場景,你就明白其實我對他們的處理,還是太輕了。‘民心’,得多去看看,多去聽聽,沒人會對這些為富不仁的商人表示同情!”
“這是目前大明的現實狀況,現在如此,將來依然會如此!”
老爺子邊說邊用手指敲打著桌子,認真地說:“孩子,你要記住一個道理,我們大明朝廷和大明天子是要替天下人主持公道的,作為天子,心腸必須要硬!”
最近幾天,南直隸的雨水少了一些。
到了中秋節那天,雨終於停了下來。
八月十五這一天,大明洪武二十四年的秋季鄉試圓滿結束。
同樣也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占城國的使者來到了應天府,請求成為明朝的屬國,並呈上了國書。
朱元璋命令吏部尚書詹徽負責接待使者的工作。
到了八月十六日晚上,應天府的街頭巷尾燈火通明,一片歡慶景象。
朱懷有些無可奈何,原本計劃在家裏過中秋節的,卻被家中長輩硬生生拽出來逛起了街。
都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這位長輩還跟小孩子一樣充滿活力,這讓朱懷不禁啞然失笑。
老人樂嗬嗬地向朱懷解釋,說這不是簡單的逛街,而是在觀察世間百態,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
“小子,好好看看,用心學學,這對你的將來肯定有好處。”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朱懷隻得應付地點點頭:“嗯嗯,好的。”
趙檀兒在一旁,臉上滿是激動和興奮的表情,尤其是看到這熙熙攘攘的人群,高興得幾乎像個孩子一樣瘋狂。“瞧瞧,咱們女兒就比你厲害多了。”
趙檀兒笑意盈盈地挽著老人的手臂,開心地說道:“我爹很快就要來應天府了。”接著,她又悄悄地瞥了朱懷一眼。
朱元璋的笑容更加燦爛:“沒錯,你爹就要來應天了,壽州府的危機已經過去了,你這個男人有能力吧?”趙檀兒的臉頰瞬間泛起紅暈,“老爺子,你說什麽呢!哎哎,那邊有燈謎會,我們去看看吧!”朱元璋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丫頭,轉移話題真是夠生硬的!
朱懷隻好無奈地跟著朱元璋和趙檀兒來到了一個猜燈謎的地方。
朱元璋雙手背在身後,穿著普通的布衣,趿拉著布鞋,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老翁一樣,走到燈謎攤販前,隨口問道:“姑娘,猜燈謎怎麽玩兒?”
擺攤的婦女看起來大約四十歲左右,乍一聽別人喊她姑娘,有點不太習慣,但看到朱元璋的年齡也就釋然了。她笑著迴答:“老爺子,我們這裏很實惠,猜一次隻要三個銅板。”“還實惠呢?”朱元璋瞪大眼睛說,“一個大肉包子才一個銅板!”
朱懷無奈地拉住朱元璋:“爺爺,這可是文化活動,都挺值錢的,都挺貴重的!”
說著,朱懷趕緊對著攤販說:“別跟我爺爺計較哈,老人家都挺看重錢的。”攤販微笑著說:“沒關係的。”
朱元璋仍然覺得猜燈謎的價格太高,連連搖頭:“不猜了不猜了,白白浪費三個銅板。”
攤販笑著說:“老爺子您誤會了,您要是猜中了,我們這裏有獎品的,其實並不會損失多少。”
朱元璋突然來了興致:“原來是這樣規定的,那有什麽獎品?”
攤販婦女迴答:“這些都是布偶娃娃、盤子碗筷還有肉類菜肴什麽的,您猜對一次,就可以任選一件作為獎品。”朱元璋又問:“那您的燈謎難猜嗎?”
攤販婦女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思考了一會兒說:“這個……”
周圍圍觀的一群讀書人有些不滿起來,紛紛催促道:“老爺子,您到底猜不猜啊?”“就是啊,我們在後麵看著都替您著急呢。”
朱懷趕忙轉身安撫那些才子們:“我們會玩,我們會玩,抱歉抱歉,老人家不舍得花錢。”說著,他還悄悄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好了好了,別再問了。”然後便給了攤販三十個銅板。
朱元璋心疼地說:“花那麽多錢幹什麽?不都是浪費了嗎?”攤販笑著迴應:“沒準您家孫子都能猜出來呢,嗬嗬。”
“胡說八道,如果都猜出來了,你還賺什麽錢呢?你幹這一行,肯定是會讓人猜不出答案的。”朱元璋瞪圓了眼睛。
朱懷趕緊拉住朱元璋,以免他砸了人家的生意招牌。
“老爺子你就別說了,人家也是中秋期間出來掙倆錢,我們就虧一點算了。”朱元璋白了朱懷一眼:“就你小子心腸軟!”朱懷笑了笑,對攤販說:“快出燈謎吧。”
說著,朱懷指向其中一盞花燈,攤販便把花燈背麵轉了過來,上麵寫著七個字:“欲上月宮折桂枝。”
花燈上並未說明具體的方向。
朱元璋閉目沉思,身後的才子們也在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這連個方向都沒給啊。”
“這亂猜不就跟大海撈針一樣嗎?怎麽猜啊?”大家搖頭歎息。
朱懷想了想,給出了答案:“高不可攀?”
攤販婦女愣了一下,隨後笑容滿麵地道:“公子真是大才,答對了!”朱元璋難以置信地看著朱懷:“這也行?”趙檀兒興奮地說:“我要那個布娃娃!”周圍的才子們都驚訝地看著朱懷,心想居然有這樣的好運?
朱懷繼續對攤販說:“再來一個。”
攤販婦女笑眯眯地再次翻開另一盞花燈,上麵寫著:“皇帝從不上早朝。”朱元璋雙眼一亮:“這個我知道答案,是昏君沒錯吧?”老頭嘴裏抱怨著別人賺錢不易,心裏卻比誰都要積極。
或許是因為自家大孫子出了錢,或許這樣的和睦人間百態正是他所喜歡的場景。攤販婦女搖搖頭說:“不對哦,老爺子。”
朱元璋焦急地說:“不對?都不上早朝了,還算什麽不是昏君呢?”朱懷笑著說:“爺爺,人家皇帝不上早朝,也不一定就是昏君呢?”說完後,朱懷又猜測道:“難道是臥龍?”
“啊?為什麽會是臥龍?”朱元璋瞪大眼睛,隨即笑嘻嘻地說:“哈哈,哦哦,對啊,不上朝了,不就是躺著的龍嘛,閨女快看看謎底,是不是?”攤販婦女再次笑著迴答:“恭喜公子,又答對了。”朱懷也跟著笑了起來:“再來一個!”
攤販再次翻開一盞花燈:“充耳不聞無話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