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軋鋼廠年產百萬噸不是夢
四合院:開局西跨院,不差錢! 作者:仰望星空的青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鄭副廠長強壓下心中的不悅,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
“你繼續說,我聽著呢。
這兩年,廠裏確實做出了不少成績,人員精簡了,產量提高了,工人心氣也提高了。
歌功頌德之聲多了,領導幹部也大多聽不進意見了。
這樣不好,成績麵前容易讓人懈怠,反而少了些居安思危的警醒。
警鍾需長鳴,是該有人出來潑潑冷水,讓大家清醒清醒了。”
陳安聞言,心中對鄭副廠長的胸襟愈加敬佩。
大家都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的,又有幾個呢?
陳安接著說道:
“鄭叔,咱們廠子,現在算起來有3套半連續式熱軋生產線。
一套是五年前配備的300熱連軋機,另兩套是解放前的老舊小型軋機升級的生產線。
去年廠裏能有13萬噸產量,300軋機功不可沒,它獨挑大梁,貢獻了10.5萬噸的產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300軋機的設計產能可是30萬噸啊。
可咱們現在,就已經在滿負荷運轉了!
按照目前的生產情況來看,全年的產量不會超過14萬噸!
還達不到設計產能的一半!
而那兩套老舊的軋機,更是隻能勉強維持去年的水平,總共2.5萬噸,說起來都讓人心酸。”
說到這裏,陳安的眼神變得凝重起來:
“這樣算下了,咱們今年也能勉強完成,部委要求的年產16萬噸的指標。
但這成績,比起去年的一枝獨秀,實在是黯淡了許多。
更別提未來了,如果明年部委繼續加碼,我們拿什麽去應對?”
鄭副廠長聽後,長歎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
“你說的這些,我又何嚐不知?不過這個主要是曆史原因造成的。
當年,300軋機的整體設備都是毛熊提供的,但是後來雙方關係緊張,毛熊那邊撤了專家,後續設備也斷了。
在各個兄弟單位的幫助和支持下,咱們能把它組裝起來,順利投產,就已經是奇跡了。
設備不全、技術支持中斷、工藝差距……
這些都是橫在我們麵前的大山啊,全靠我們自己摸索前行。
它能有今天的產量,已經是極限了。”
鄭副廠長話音落下,辦公室內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寧靜。
陳安輕咳一聲,打破了這份沉寂,繼續說道:
“所以,鄭叔,基於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我們軋鋼廠要想突破現狀,在技術層麵,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加強技術能力。
這一步,技術科的日常工作主要有技術創新、工藝優化、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等。
第二步,是設備改造。
那些老舊的軋機,產能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如果能進行全麵改造,其潛力不可小覷。
保守估計,改造後的舊軋機產量將提升一倍,達到年產5萬噸。
而300軋機,作為生產的主力軍,采取逐步改造的方法,預計今年內能提高一成的產量。
如果一切順利,職工技能也跟得上,那麽兩年內達到其設計產能,並非遙不可及。
這些設備改造方案,我都已經有草稿了,這將是技術科未來兩年的重點工作計劃。
第三步,就是新建生產線。
山鋼計劃援建的500軋機+冷軋生產線,將是我們軋鋼廠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這條生產線的設計產能高達50萬噸,一旦建成投產,我們軋鋼廠的產量將會再次翻番。
技術科可以提前介入,儲備技術力量。
如此,三步走下來,軋鋼廠的年產量達到100萬噸,將不再是夢想。”
對於陳安的計劃,剛開始,鄭副廠長還以為是老生常談。
不過,聽到第二步,鄭副廠長的眼睛就亮了起來,他迅速在心裏算了一筆賬:
舊軋機翻倍就是2.5萬噸,300軋機再增一成,那就是近1.5萬噸的增量,加起來將近4萬噸,這樣軋鋼廠的年產量就可以衝擊20萬噸了!
對於300軋機達到設計的30萬噸產能,鄭副廠長現在還不報希望。
至於,第三步提到的新生產線,他的態度則顯得更為複雜。
這不是他能決定的,甚至整個軋鋼廠的話語權都有限,這是部委的活兒!
年產100萬噸,更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現在整個四九城的鋼材年產量,都還不足40萬噸!
一個的軋鋼廠,要想達到那樣的規模,談何容易啊!
良久,鄭副廠長繼續鼓勵道:“還有嗎?你繼續說,不要有任何顧慮。”
陳安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情緒,謹慎地說道:
“還有精神建設方麵,我發現廠裏對上級文件的執行力度有待加強,很多工作都浮於表麵、流於形式,沒有落到實處。”
陳安見鄭副廠長臉色一變,卻沒有阻止,於是繼續說了下去:
“就拿那份《關於厲行增產節約和反對貪汙盜竊、反對鋪張浪費的指示》來說。
文件下發已經好幾個月了,但是浪費原料、材料、燃料等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還有設備維護不善,產品次品率、廢品率居高不下,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這不僅是對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對我們工人階級榮譽的玷汙。
還有那些假公濟私、打埋伏、耍手段、沉迷個人享受,多吃多占、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濫用國家資財、走後門等現象頻發。
這些現象更助長了不正之風,不僅破壞了公平正義,還嚴重影響了我們廠的風氣和凝聚力。
再比如,三年前,上級明確指示,學習並推廣的“山鋼經驗”。
然而,在我們軋鋼廠,雖然政治掛帥和黨的領導得到了加強,但在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上,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幹部是否真正下沉到生產一線,了解生產實際?
工人是否真正參加了企業管理,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不合理的規章製度是否得到了改革?
幹部、技術人員與工人之間是否建立了緊密的結合機製?
還有工業七十條,那是我們國營工業企業工作的基本準則,但遺憾的是,許多內容都沒有很好的落實。
……
這些都是我們在精神層麵,亟待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你繼續說,我聽著呢。
這兩年,廠裏確實做出了不少成績,人員精簡了,產量提高了,工人心氣也提高了。
歌功頌德之聲多了,領導幹部也大多聽不進意見了。
這樣不好,成績麵前容易讓人懈怠,反而少了些居安思危的警醒。
警鍾需長鳴,是該有人出來潑潑冷水,讓大家清醒清醒了。”
陳安聞言,心中對鄭副廠長的胸襟愈加敬佩。
大家都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的,又有幾個呢?
陳安接著說道:
“鄭叔,咱們廠子,現在算起來有3套半連續式熱軋生產線。
一套是五年前配備的300熱連軋機,另兩套是解放前的老舊小型軋機升級的生產線。
去年廠裏能有13萬噸產量,300軋機功不可沒,它獨挑大梁,貢獻了10.5萬噸的產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300軋機的設計產能可是30萬噸啊。
可咱們現在,就已經在滿負荷運轉了!
按照目前的生產情況來看,全年的產量不會超過14萬噸!
還達不到設計產能的一半!
而那兩套老舊的軋機,更是隻能勉強維持去年的水平,總共2.5萬噸,說起來都讓人心酸。”
說到這裏,陳安的眼神變得凝重起來:
“這樣算下了,咱們今年也能勉強完成,部委要求的年產16萬噸的指標。
但這成績,比起去年的一枝獨秀,實在是黯淡了許多。
更別提未來了,如果明年部委繼續加碼,我們拿什麽去應對?”
鄭副廠長聽後,長歎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
“你說的這些,我又何嚐不知?不過這個主要是曆史原因造成的。
當年,300軋機的整體設備都是毛熊提供的,但是後來雙方關係緊張,毛熊那邊撤了專家,後續設備也斷了。
在各個兄弟單位的幫助和支持下,咱們能把它組裝起來,順利投產,就已經是奇跡了。
設備不全、技術支持中斷、工藝差距……
這些都是橫在我們麵前的大山啊,全靠我們自己摸索前行。
它能有今天的產量,已經是極限了。”
鄭副廠長話音落下,辦公室內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寧靜。
陳安輕咳一聲,打破了這份沉寂,繼續說道:
“所以,鄭叔,基於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我們軋鋼廠要想突破現狀,在技術層麵,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加強技術能力。
這一步,技術科的日常工作主要有技術創新、工藝優化、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等。
第二步,是設備改造。
那些老舊的軋機,產能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如果能進行全麵改造,其潛力不可小覷。
保守估計,改造後的舊軋機產量將提升一倍,達到年產5萬噸。
而300軋機,作為生產的主力軍,采取逐步改造的方法,預計今年內能提高一成的產量。
如果一切順利,職工技能也跟得上,那麽兩年內達到其設計產能,並非遙不可及。
這些設備改造方案,我都已經有草稿了,這將是技術科未來兩年的重點工作計劃。
第三步,就是新建生產線。
山鋼計劃援建的500軋機+冷軋生產線,將是我們軋鋼廠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這條生產線的設計產能高達50萬噸,一旦建成投產,我們軋鋼廠的產量將會再次翻番。
技術科可以提前介入,儲備技術力量。
如此,三步走下來,軋鋼廠的年產量達到100萬噸,將不再是夢想。”
對於陳安的計劃,剛開始,鄭副廠長還以為是老生常談。
不過,聽到第二步,鄭副廠長的眼睛就亮了起來,他迅速在心裏算了一筆賬:
舊軋機翻倍就是2.5萬噸,300軋機再增一成,那就是近1.5萬噸的增量,加起來將近4萬噸,這樣軋鋼廠的年產量就可以衝擊20萬噸了!
對於300軋機達到設計的30萬噸產能,鄭副廠長現在還不報希望。
至於,第三步提到的新生產線,他的態度則顯得更為複雜。
這不是他能決定的,甚至整個軋鋼廠的話語權都有限,這是部委的活兒!
年產100萬噸,更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現在整個四九城的鋼材年產量,都還不足40萬噸!
一個的軋鋼廠,要想達到那樣的規模,談何容易啊!
良久,鄭副廠長繼續鼓勵道:“還有嗎?你繼續說,不要有任何顧慮。”
陳安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情緒,謹慎地說道:
“還有精神建設方麵,我發現廠裏對上級文件的執行力度有待加強,很多工作都浮於表麵、流於形式,沒有落到實處。”
陳安見鄭副廠長臉色一變,卻沒有阻止,於是繼續說了下去:
“就拿那份《關於厲行增產節約和反對貪汙盜竊、反對鋪張浪費的指示》來說。
文件下發已經好幾個月了,但是浪費原料、材料、燃料等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還有設備維護不善,產品次品率、廢品率居高不下,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這不僅是對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對我們工人階級榮譽的玷汙。
還有那些假公濟私、打埋伏、耍手段、沉迷個人享受,多吃多占、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濫用國家資財、走後門等現象頻發。
這些現象更助長了不正之風,不僅破壞了公平正義,還嚴重影響了我們廠的風氣和凝聚力。
再比如,三年前,上級明確指示,學習並推廣的“山鋼經驗”。
然而,在我們軋鋼廠,雖然政治掛帥和黨的領導得到了加強,但在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上,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幹部是否真正下沉到生產一線,了解生產實際?
工人是否真正參加了企業管理,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不合理的規章製度是否得到了改革?
幹部、技術人員與工人之間是否建立了緊密的結合機製?
還有工業七十條,那是我們國營工業企業工作的基本準則,但遺憾的是,許多內容都沒有很好的落實。
……
這些都是我們在精神層麵,亟待反思和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