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夠了笑話,為老不尊的韓大相公這才悠悠開口:“狀元郎是何時迴來的?這一路南下可還順遂?”
“迴大相公的話,昨夜方至。這不!片刻也不敢耽擱,今日便來吏部銷假了。”
盛長栒恭恭敬敬地迴話,說的隨意。可韓大相公是什麽人,那可是當朝宰輔。聽到他的話後,自然也聽出了這話背後的深意。指著他宛如看著自家調皮的晚輩一般,對英國公打趣說道:“他這個小滑頭,在這裏等著我呢。還給我演起勤政來了,若當真如此,便不會一連歇了好幾個月,打著迴鄉祭祖的名頭,在外麵躲清閑了。”
聽到韓大相公的話,盛長栒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露出一抹小心思被人一眼識破的窘迫。趕忙迴應道:“大相公麵前,小子豈敢放肆?就那點兒小心思也全都被大相公看穿了不是?”一邊說著一邊看向英國公,麵色上頓時顯得更加尷尬了幾分。說到底還是有些心虛的,畢竟人家也是主家不是,正主麵前怎好推脫?
官場上的那套圓滑世故,盛長栒可謂是運用得爐火純青。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倒是真有幾分繼承了他老子盛竑的樣子。
“不過小子剛才見大相公眉間似有愁色,剛剛又提及南下的匪患,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可是再為南下之事發愁?”
“狀元郎一連數月都不在朝,不知這朝中局勢,內憂外患如何不愁?”韓大相公一臉愁容的說道,眉宇間皆是憂色。
“這小子就不得不鬥膽多言幾句了……”隨後盛長栒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大相公,這南邊匪患雖然猖獗,但依小子淺見,並非無解決之道。其一,當地官府吏治或有懈怠之處,當選派清正廉明且果敢堅毅之人前往整頓吏治,使政令暢通,百姓歸心。其二,匪患之所興,必有窮困潦倒者或大多被逼無奈者落草為寇,可撥款賑濟,興修水利農事,讓民眾有生計可謀,則匪類自少根基。其三嘛,對於頑固匪眾,當組織精悍兵力派遣得力武將圍剿,但不可濫殺無辜,以免激起更大民憤。有英國公一家這般的無雙猛將在,韓大相公當不必憂煩。”
韓大相公聽著盛長栒的話,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狀元郎這一番話倒也是頗有見地,隻是實施起來恐怕不易。這官場錯綜複雜,各方利益牽扯其中,選派合適的官員便是一大難題。而撥款之事,朝廷如今也是捉襟見肘。至於南下剿匪,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軍費也是一大難題。”
盛長栒也是微微皺眉,朝廷都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大相公此言差矣,正因為難辦,才需徐徐圖之。先從易處著手,再逐步化解困局。就說這撥款一事吧……”洋洋灑灑又說了一堆
韓大相公撫須大笑,終展笑顏:“哈哈,狀元郎果真是年少有為,此議可再細細斟酌,寫個折子來看看,若是沒有問題便可承報官家。若真能解決南下的事情,我當為狀元郎請功,記你頭功一件。”
“韓大相公若覺小子說的尚可,我這就迴去寫個折子,酌情上報請韓大相公斟酌。”盛長栒的小心機說起來比歐陽旭更甚,見縫插針的表現自己,不過更加高明不著於表麵?說起公務盛長栒侃侃而談,說完還不忘拍一波自己嶽父的馬屁。“這南下的流匪如此這般,便成不了什麽氣候。更有英國公這般的國之柱石,英勇無雙的武將在,料他們那些個宵小之徒,也翻不起什麽風浪。”
盛長栒不傻,英國公對他的不待見,肉眼可見。硬著頭皮尷尬的不得不恭維起來,誰讓人家鬧不好是自己未來的嶽父呢?不過話說迴來,也可以理解。如果一天有人要娶自己的掌上明珠,自己隻怕對那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能給他好臉色才怪。這也是盛長栒和歐陽旭的不同,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不卑不亢進退有度。有能力情商高,巴結圓滑也做得滴水不漏。
英國公像隻驕傲的公雞,梗著脖子一聲不吭,顯然還在鬧脾氣。那看盛長栒的眼神,裏外裏都寫滿了不順眼。不過表情卻比剛剛緩和了不少。對於盛長栒的能力他是認可的,隻是覺得此人的出身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倒是韓大相公嘴角含笑,輕聲開口說道:“平安歸來便好,如今內憂外患,南下之事猶如附骨之疽,而如今朝廷之上汴京之中才真是如芒在背,心腹大患啊。”
“儲君之位猶如霧中看花,懸而未定,陛下又久病纏身,年事已高,近來數日不朝也是稀鬆平常之事。這半年邕王兗王爭得可謂是你死我活,如今更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好在這幾日似乎有了些端倪,邕王隱隱得了聖心,連帶著多了好些趨炎附勢之人。你剛從吏部過來,探花郎歐陽大人可曾遇見?曹大人沒難為你吧?”
這韓大相公話中有話,幾句關心看似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厚愛。實則短短幾句話中蘊含的信息量,不可謂不大。隻看他提起歐陽旭那可惜失望的神情,就知道這中間相比有事。而這韓大相公想來也是看在自己恩師段侯和英國公張家的麵子上,才有意提點了幾句。
自己不在汴京的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事啊。有些話不能說得太過明白,點到為止自行領悟,盛長栒亦是聰明人一點即透。
在這些久經官場的老狐狸口中,能說出這番話,已是極為難得了。他恭敬地拱手鞠躬行禮,既是示意自己聽懂了,也是在表達感激之情。
韓大相公這是在告誡自己,邕王漸露鋒芒,自己此番歸來要小心行事,之前被邕王和曹倫針對的事可不要忘了。朝中那些見風使舵之人,為了巴結可是什麽都做的出來的,而那歐陽旭便是近來鶴立雞群巴結的最上頭者。如歐陽旭這般,投靠邕王者大有人在,陛下的龍體更是每況愈下,已出現數日未曾上朝的狀況了。
正說著,盛長栒忽地如醍醐灌頂般想起了什麽,背後的冷汗如泉湧般冒出。他暗自懊惱,怎麽險些忘卻,榮飛燕尚未因齊衡而被嘉成縣主邕王妃派人玷汙清白。榮家現今也尚未因無法忍受榮飛燕受辱,而逼死自家女兒。
故而,在榮家尚未與邕王反目的情況下,那位已經初露崢嶸、身份最為顯貴的下一任儲君,又怎能不成為榮家攀附討好的目標呢?
而另一邊,邕王或許對榮家的出身不屑一顧,但他麾下的一眾謀士可就未必如此了。榮貴妃好歹也是當今陛下的寵妃,一個備受恩寵、如日中天的妃子,和一個隻差臨門一腳便可被確立為繼任者的太子合作也不無可能。盛長栒都知道的耳邊風,他邕王會不知道?如此說來倒是盛長栒他自己先入為主了,在這世上,唯有利益永恆不變,其他皆是虛妄之談。
“迴大相公的話,昨夜方至。這不!片刻也不敢耽擱,今日便來吏部銷假了。”
盛長栒恭恭敬敬地迴話,說的隨意。可韓大相公是什麽人,那可是當朝宰輔。聽到他的話後,自然也聽出了這話背後的深意。指著他宛如看著自家調皮的晚輩一般,對英國公打趣說道:“他這個小滑頭,在這裏等著我呢。還給我演起勤政來了,若當真如此,便不會一連歇了好幾個月,打著迴鄉祭祖的名頭,在外麵躲清閑了。”
聽到韓大相公的話,盛長栒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露出一抹小心思被人一眼識破的窘迫。趕忙迴應道:“大相公麵前,小子豈敢放肆?就那點兒小心思也全都被大相公看穿了不是?”一邊說著一邊看向英國公,麵色上頓時顯得更加尷尬了幾分。說到底還是有些心虛的,畢竟人家也是主家不是,正主麵前怎好推脫?
官場上的那套圓滑世故,盛長栒可謂是運用得爐火純青。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倒是真有幾分繼承了他老子盛竑的樣子。
“不過小子剛才見大相公眉間似有愁色,剛剛又提及南下的匪患,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可是再為南下之事發愁?”
“狀元郎一連數月都不在朝,不知這朝中局勢,內憂外患如何不愁?”韓大相公一臉愁容的說道,眉宇間皆是憂色。
“這小子就不得不鬥膽多言幾句了……”隨後盛長栒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大相公,這南邊匪患雖然猖獗,但依小子淺見,並非無解決之道。其一,當地官府吏治或有懈怠之處,當選派清正廉明且果敢堅毅之人前往整頓吏治,使政令暢通,百姓歸心。其二,匪患之所興,必有窮困潦倒者或大多被逼無奈者落草為寇,可撥款賑濟,興修水利農事,讓民眾有生計可謀,則匪類自少根基。其三嘛,對於頑固匪眾,當組織精悍兵力派遣得力武將圍剿,但不可濫殺無辜,以免激起更大民憤。有英國公一家這般的無雙猛將在,韓大相公當不必憂煩。”
韓大相公聽著盛長栒的話,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狀元郎這一番話倒也是頗有見地,隻是實施起來恐怕不易。這官場錯綜複雜,各方利益牽扯其中,選派合適的官員便是一大難題。而撥款之事,朝廷如今也是捉襟見肘。至於南下剿匪,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軍費也是一大難題。”
盛長栒也是微微皺眉,朝廷都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大相公此言差矣,正因為難辦,才需徐徐圖之。先從易處著手,再逐步化解困局。就說這撥款一事吧……”洋洋灑灑又說了一堆
韓大相公撫須大笑,終展笑顏:“哈哈,狀元郎果真是年少有為,此議可再細細斟酌,寫個折子來看看,若是沒有問題便可承報官家。若真能解決南下的事情,我當為狀元郎請功,記你頭功一件。”
“韓大相公若覺小子說的尚可,我這就迴去寫個折子,酌情上報請韓大相公斟酌。”盛長栒的小心機說起來比歐陽旭更甚,見縫插針的表現自己,不過更加高明不著於表麵?說起公務盛長栒侃侃而談,說完還不忘拍一波自己嶽父的馬屁。“這南下的流匪如此這般,便成不了什麽氣候。更有英國公這般的國之柱石,英勇無雙的武將在,料他們那些個宵小之徒,也翻不起什麽風浪。”
盛長栒不傻,英國公對他的不待見,肉眼可見。硬著頭皮尷尬的不得不恭維起來,誰讓人家鬧不好是自己未來的嶽父呢?不過話說迴來,也可以理解。如果一天有人要娶自己的掌上明珠,自己隻怕對那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能給他好臉色才怪。這也是盛長栒和歐陽旭的不同,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不卑不亢進退有度。有能力情商高,巴結圓滑也做得滴水不漏。
英國公像隻驕傲的公雞,梗著脖子一聲不吭,顯然還在鬧脾氣。那看盛長栒的眼神,裏外裏都寫滿了不順眼。不過表情卻比剛剛緩和了不少。對於盛長栒的能力他是認可的,隻是覺得此人的出身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倒是韓大相公嘴角含笑,輕聲開口說道:“平安歸來便好,如今內憂外患,南下之事猶如附骨之疽,而如今朝廷之上汴京之中才真是如芒在背,心腹大患啊。”
“儲君之位猶如霧中看花,懸而未定,陛下又久病纏身,年事已高,近來數日不朝也是稀鬆平常之事。這半年邕王兗王爭得可謂是你死我活,如今更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好在這幾日似乎有了些端倪,邕王隱隱得了聖心,連帶著多了好些趨炎附勢之人。你剛從吏部過來,探花郎歐陽大人可曾遇見?曹大人沒難為你吧?”
這韓大相公話中有話,幾句關心看似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厚愛。實則短短幾句話中蘊含的信息量,不可謂不大。隻看他提起歐陽旭那可惜失望的神情,就知道這中間相比有事。而這韓大相公想來也是看在自己恩師段侯和英國公張家的麵子上,才有意提點了幾句。
自己不在汴京的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事啊。有些話不能說得太過明白,點到為止自行領悟,盛長栒亦是聰明人一點即透。
在這些久經官場的老狐狸口中,能說出這番話,已是極為難得了。他恭敬地拱手鞠躬行禮,既是示意自己聽懂了,也是在表達感激之情。
韓大相公這是在告誡自己,邕王漸露鋒芒,自己此番歸來要小心行事,之前被邕王和曹倫針對的事可不要忘了。朝中那些見風使舵之人,為了巴結可是什麽都做的出來的,而那歐陽旭便是近來鶴立雞群巴結的最上頭者。如歐陽旭這般,投靠邕王者大有人在,陛下的龍體更是每況愈下,已出現數日未曾上朝的狀況了。
正說著,盛長栒忽地如醍醐灌頂般想起了什麽,背後的冷汗如泉湧般冒出。他暗自懊惱,怎麽險些忘卻,榮飛燕尚未因齊衡而被嘉成縣主邕王妃派人玷汙清白。榮家現今也尚未因無法忍受榮飛燕受辱,而逼死自家女兒。
故而,在榮家尚未與邕王反目的情況下,那位已經初露崢嶸、身份最為顯貴的下一任儲君,又怎能不成為榮家攀附討好的目標呢?
而另一邊,邕王或許對榮家的出身不屑一顧,但他麾下的一眾謀士可就未必如此了。榮貴妃好歹也是當今陛下的寵妃,一個備受恩寵、如日中天的妃子,和一個隻差臨門一腳便可被確立為繼任者的太子合作也不無可能。盛長栒都知道的耳邊風,他邕王會不知道?如此說來倒是盛長栒他自己先入為主了,在這世上,唯有利益永恆不變,其他皆是虛妄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