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府
“父親昨晚迴來後,便對這幅字端詳許久,現今更是叫人裱起來,此中難道有何深意?”張家大姑娘滿心疑惑,忍不住向父親問道。
“哈哈!這可是為父向新科狀元求來的墨寶,真是好詩啊!我要將它高懸正廳,讓我張家子孫將其作為誌向,有朝一日定要北伐成功,收複失地啊。”英國公輕撫著胡須,滿意地欣賞著眼前的詩,不禁慨歎道。
“為父年事漸高!不知此生能否實現年少時的雄心壯誌。若不能!便隻能寄希望於你的哥哥和侄兒們了。將此詩掛在正廳,就是為了時刻警醒張家兒郎,國仇家恨尚未得報。若有一日,能收複失地,報得家仇,一定要在我墳前焚書告知。”
“爹爹莫要亂說,您哪裏老了?前幾日您還與三哥哥比試武藝,三哥哥都不是您的對手呢。”張家姑娘摟著英國公的胳膊,撒嬌般地說道。
“哈哈……”英國公被女兒逗得哈哈大笑。
看著那高高掛起的字,張家姑娘不禁出了神,狀元?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那個雨夜的背影,還有那日在街頭縱馬而過的俊秀男子。真想不到,那個風度翩翩、氣宇軒昂、英姿颯爽的男子,竟然能寫出如此豪邁的詩句。他可真是與眾不同!
數日來,宴請不斷,應接不暇。盛長栒難以推辭,縱然赴宴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索然無味。然而,汴京城的閑言碎語已嶄露頭角。
蜚短流長在部分學子、士子和官員中暗自傳播,甚至形成派係,爭論不休,有愈演愈烈之勢。
譬如那日,盛長栒應邀參加進士們舉辦的所謂慶賀宴,實則是交流心得。席間,眾人阿諛奉承,此類話語,他近日已耳聞甚多。
他強顏歡笑,帶著盛家祖傳的職業笑容,疲憊不堪地應對著一場又一場的宴席,笑得臉都僵硬了。不論見誰,都要躬身行禮,維持著風度翩翩的公子形象,真是腰酸背痛。
好不容易尋得借口脫身,覓得一處僻靜之地歇息,豈料聽到諸多私下的議論。
“我聽說瓊林宴上,禦史延大人指名道姓罵狀元郎有辱斯文、窮兵黷武。”
“一首詩作至於如此大驚小怪嘛?要我說就是那些禦史大夫們大驚小怪,無事生非,嫉賢妒能。”
“禦史們說的並無過錯,監督上諫本就是言官職責。糾察百官,職責所在。難不成堂堂狀元還要成為第二個活閻羅不成?”
“說的沒錯!活閻羅就是例子,想當年他顧千帆不也是進士出身。不曾想為了仕途前程,竟然自降身份,巴結獻媚,與宦官為伍,最後成了皇城司使。而今狀元竟然尚武棄文,巴結武將若人人都如此,我讀書人的氣節風骨何在?
“就是此理!我等寒窗苦讀,為的不就是登閣拜相?若人人如此,我等士族不都成了官宦鷹犬爪牙嗎?”
“堂堂狀元竟然出言諷刺,淩煙閣上皆是賢明齊老。難不成天下有誌男兒們,都要帶著兵器,去戰場上收複河山?簡直豈有此理!”
“我等堂堂清流文士,怎可與粗鄙武將相提並論?”
“說的沒錯!更何況這話竟然出自堂堂狀元之口,簡直是我等天下文人學子的叛徒,清流官宦的恥辱。”
“就是此理!任此以往,天下人還不都以為我們這些個進士,都如活閻羅一般。是些個不學無術、隻知道讒言獻媚、不擇手段、陰險狡詐的狠辣之徒嘛?”
“我不這麽讚同,我認為狀元郎此詩,意在表雄心壯誌,詞在說男兒誌向。是不可多得的名詩佳作,其誌高遠,我等應該讚服才對。”
“嗬!你怕是也與其一般,隻知道讒言獻媚與權勢吧。狀元巴結英國公,你便巴結狀元。怕是也想他日飛黃騰達吧,哈哈……而今他青雲直上,入仕便是五品,想來還不知道是怎麽般的阿諛奉承,巴結來的。哈哈……我等飽學之士最瞧不上的就是這些個奸詐佞臣,哼…”
“話不投機半句多,爾等自以清高,卻不為國為民著想。讀再多書,也不過是腐朽酸儒。”
“你說什麽!”
……
兩邊的人爭論不休,最終不歡而散。
例如此等的閑言碎語自瓊林宴後,愈演愈烈,越傳越離譜。盛長栒心裏明白這恐怕便是邕王的手段,當然除了邕王,兗王在這背後也沒少出力。於兗王而言隻有將盛長栒的路全部堵死,讓他窮途末路無路可走,那麽兗王就是他盛長栒唯一的活路。
被清流、文官所棄?亦或者成為奸佞奸臣?掃掃自己的衣袖,他盛長栒還真不在乎。
與此同時,就在盛長栒忙於奔波各種應酬宴會,燈紅酒綠的時候。
詹事府少詹事王旭家中,暗中聚集了不少曾經的東宮屬官,太子舊臣。
他們都是黑衣夜行,喬裝改扮,聚集在王旭的書房之中。
“事情查了怎麽樣了?可有什麽眉目?”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隻見王旭王大人和眾人坐在一起。
其中一個人低著頭,失落的搖了搖頭“當初侍奉太子的近仕,要麽陪葬要麽下落不明。如今還活著的少之又少,難啊!”話沒有說下去,但是在座的眾人都知道他什麽意思。
眾人皆是麵色凝重,各個垂頭喪氣。突然一個人想到了什麽,抬起頭來試探的說道“我倒是聽到了一些傳聞”說完更是小心翼翼的看看四周,然後繼續低聲說道。
“我聽說當年的太醫令自戕之前,曾寫過一份手書,或許這份手書中記載了事情的真相。”
“你是如何得知?這份手書現在何處?”王旭一把抓住此人急切的問道
“這些話是我在宮中,無意間聽到的。我就聽了那麽一耳朵,也不並不真切。等我出去想要抓住說話的兩人,問個清楚的時候,可惜並沒有看到人影。”
眾人皆是歎息,本來燃起的希望又一次破滅。隻有一個男子沉思著,隻見他緩緩抬頭“或許還有機會!”
眾人抬頭盯著他,幾人對視,隻見男子繼續說道“太醫令自戕的時候,他的屍體是被太子中舍李牧第一個發現的。或許他應該知道什麽……亦或者和他有關也說不準。”
“我等查了這麽多年,東宮曾經的屬官近仕,不知道查了多少遍。可曾查到了什麽?”
“傳聞是真是假,重要嗎?這些天汴京學子們都在傳,狀元郎是天下清流的恥辱。他是與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個清流名士怎麽看!因為這個傳聞,清流都會與之為敵。如此一來,散播謠言的人目的就達到了。”
“於我們而言也是如此,有沒有這份手書都不重要。真亦假實,假亦真!我們隻要放出消息,讓大家都知道這份手書的存在,讓所有人都相信。”
“你是想打草驚蛇?”
“有用嗎?”
“當年或許沒用,但是在這個時候。邕王兗王皆是背水一戰,行差踏錯一步就等於將大位拱手相讓,反而可以一試。”
燭火映照著五個人的臉龐,五人對視而望堅定的點了點頭,達成了共識。
“父親昨晚迴來後,便對這幅字端詳許久,現今更是叫人裱起來,此中難道有何深意?”張家大姑娘滿心疑惑,忍不住向父親問道。
“哈哈!這可是為父向新科狀元求來的墨寶,真是好詩啊!我要將它高懸正廳,讓我張家子孫將其作為誌向,有朝一日定要北伐成功,收複失地啊。”英國公輕撫著胡須,滿意地欣賞著眼前的詩,不禁慨歎道。
“為父年事漸高!不知此生能否實現年少時的雄心壯誌。若不能!便隻能寄希望於你的哥哥和侄兒們了。將此詩掛在正廳,就是為了時刻警醒張家兒郎,國仇家恨尚未得報。若有一日,能收複失地,報得家仇,一定要在我墳前焚書告知。”
“爹爹莫要亂說,您哪裏老了?前幾日您還與三哥哥比試武藝,三哥哥都不是您的對手呢。”張家姑娘摟著英國公的胳膊,撒嬌般地說道。
“哈哈……”英國公被女兒逗得哈哈大笑。
看著那高高掛起的字,張家姑娘不禁出了神,狀元?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那個雨夜的背影,還有那日在街頭縱馬而過的俊秀男子。真想不到,那個風度翩翩、氣宇軒昂、英姿颯爽的男子,竟然能寫出如此豪邁的詩句。他可真是與眾不同!
數日來,宴請不斷,應接不暇。盛長栒難以推辭,縱然赴宴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索然無味。然而,汴京城的閑言碎語已嶄露頭角。
蜚短流長在部分學子、士子和官員中暗自傳播,甚至形成派係,爭論不休,有愈演愈烈之勢。
譬如那日,盛長栒應邀參加進士們舉辦的所謂慶賀宴,實則是交流心得。席間,眾人阿諛奉承,此類話語,他近日已耳聞甚多。
他強顏歡笑,帶著盛家祖傳的職業笑容,疲憊不堪地應對著一場又一場的宴席,笑得臉都僵硬了。不論見誰,都要躬身行禮,維持著風度翩翩的公子形象,真是腰酸背痛。
好不容易尋得借口脫身,覓得一處僻靜之地歇息,豈料聽到諸多私下的議論。
“我聽說瓊林宴上,禦史延大人指名道姓罵狀元郎有辱斯文、窮兵黷武。”
“一首詩作至於如此大驚小怪嘛?要我說就是那些禦史大夫們大驚小怪,無事生非,嫉賢妒能。”
“禦史們說的並無過錯,監督上諫本就是言官職責。糾察百官,職責所在。難不成堂堂狀元還要成為第二個活閻羅不成?”
“說的沒錯!活閻羅就是例子,想當年他顧千帆不也是進士出身。不曾想為了仕途前程,竟然自降身份,巴結獻媚,與宦官為伍,最後成了皇城司使。而今狀元竟然尚武棄文,巴結武將若人人都如此,我讀書人的氣節風骨何在?
“就是此理!我等寒窗苦讀,為的不就是登閣拜相?若人人如此,我等士族不都成了官宦鷹犬爪牙嗎?”
“堂堂狀元竟然出言諷刺,淩煙閣上皆是賢明齊老。難不成天下有誌男兒們,都要帶著兵器,去戰場上收複河山?簡直豈有此理!”
“我等堂堂清流文士,怎可與粗鄙武將相提並論?”
“說的沒錯!更何況這話竟然出自堂堂狀元之口,簡直是我等天下文人學子的叛徒,清流官宦的恥辱。”
“就是此理!任此以往,天下人還不都以為我們這些個進士,都如活閻羅一般。是些個不學無術、隻知道讒言獻媚、不擇手段、陰險狡詐的狠辣之徒嘛?”
“我不這麽讚同,我認為狀元郎此詩,意在表雄心壯誌,詞在說男兒誌向。是不可多得的名詩佳作,其誌高遠,我等應該讚服才對。”
“嗬!你怕是也與其一般,隻知道讒言獻媚與權勢吧。狀元巴結英國公,你便巴結狀元。怕是也想他日飛黃騰達吧,哈哈……而今他青雲直上,入仕便是五品,想來還不知道是怎麽般的阿諛奉承,巴結來的。哈哈……我等飽學之士最瞧不上的就是這些個奸詐佞臣,哼…”
“話不投機半句多,爾等自以清高,卻不為國為民著想。讀再多書,也不過是腐朽酸儒。”
“你說什麽!”
……
兩邊的人爭論不休,最終不歡而散。
例如此等的閑言碎語自瓊林宴後,愈演愈烈,越傳越離譜。盛長栒心裏明白這恐怕便是邕王的手段,當然除了邕王,兗王在這背後也沒少出力。於兗王而言隻有將盛長栒的路全部堵死,讓他窮途末路無路可走,那麽兗王就是他盛長栒唯一的活路。
被清流、文官所棄?亦或者成為奸佞奸臣?掃掃自己的衣袖,他盛長栒還真不在乎。
與此同時,就在盛長栒忙於奔波各種應酬宴會,燈紅酒綠的時候。
詹事府少詹事王旭家中,暗中聚集了不少曾經的東宮屬官,太子舊臣。
他們都是黑衣夜行,喬裝改扮,聚集在王旭的書房之中。
“事情查了怎麽樣了?可有什麽眉目?”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隻見王旭王大人和眾人坐在一起。
其中一個人低著頭,失落的搖了搖頭“當初侍奉太子的近仕,要麽陪葬要麽下落不明。如今還活著的少之又少,難啊!”話沒有說下去,但是在座的眾人都知道他什麽意思。
眾人皆是麵色凝重,各個垂頭喪氣。突然一個人想到了什麽,抬起頭來試探的說道“我倒是聽到了一些傳聞”說完更是小心翼翼的看看四周,然後繼續低聲說道。
“我聽說當年的太醫令自戕之前,曾寫過一份手書,或許這份手書中記載了事情的真相。”
“你是如何得知?這份手書現在何處?”王旭一把抓住此人急切的問道
“這些話是我在宮中,無意間聽到的。我就聽了那麽一耳朵,也不並不真切。等我出去想要抓住說話的兩人,問個清楚的時候,可惜並沒有看到人影。”
眾人皆是歎息,本來燃起的希望又一次破滅。隻有一個男子沉思著,隻見他緩緩抬頭“或許還有機會!”
眾人抬頭盯著他,幾人對視,隻見男子繼續說道“太醫令自戕的時候,他的屍體是被太子中舍李牧第一個發現的。或許他應該知道什麽……亦或者和他有關也說不準。”
“我等查了這麽多年,東宮曾經的屬官近仕,不知道查了多少遍。可曾查到了什麽?”
“傳聞是真是假,重要嗎?這些天汴京學子們都在傳,狀元郎是天下清流的恥辱。他是與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個清流名士怎麽看!因為這個傳聞,清流都會與之為敵。如此一來,散播謠言的人目的就達到了。”
“於我們而言也是如此,有沒有這份手書都不重要。真亦假實,假亦真!我們隻要放出消息,讓大家都知道這份手書的存在,讓所有人都相信。”
“你是想打草驚蛇?”
“有用嗎?”
“當年或許沒用,但是在這個時候。邕王兗王皆是背水一戰,行差踏錯一步就等於將大位拱手相讓,反而可以一試。”
燭火映照著五個人的臉龐,五人對視而望堅定的點了點頭,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