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伐齊以來,齊國實行了鎖國政策,除了官鹽交易,對外貿易幾乎完全斷絕。
而趙國攻打齊國這番舉動,又讓六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駙馬看來,這是一個向外出擊的好機會,這將給齊國壯大帶來大量機會。
他首先來到楚國。
楚王很清楚駙馬的來意,楚國的情報機構早已經把秦國的動向摸得一清二楚。
秦國雖然在上黨地區一直有些小動作,但勢頭擺明了是要東進,函穀關易守難攻,秦國一旦坐大,對楚國百害而無一利。
考慮到秦楚的敵對關係,駙馬並沒提借糧,而是出了以鹽換糧的政策,但楚國不為所動,拒不交換一粒糧。
於是,駙馬提出另一個方案,一百萬兩黃金低價收購五十萬石明年的夏收的糧食,訂金十萬兩黃金,如果楚國不能交付,無需賠付,隻需要退迴十萬兩黃金即可。
駙馬很清楚,五十萬石糧食對楚國來說小case,單是徐州就能輕輕鬆鬆拿出十萬石後,尚有餘糧,何況廣葇的華中平原,那可都是華夏大地上的大糧倉。
隻要楚國同意出糧,他可以拿著合約請齊王先借糧給秦國,然後他們等第二年夏天楚國把糧食送過來。
眼下齊國雖然付出了十萬兩黃金和五萬石兩糧食,但是低價收購了大量優質的糧食,還結交了秦國這個盟友,並不虧。
果然,楚國對這個期貨方案很心動,希望駙馬能出個合約。
駙馬表示,他這次來並沒有帶這麽多黃金,能不能用鹽利來抵?
黃金還要一步步審批,但現成的鹽磚一個月內就能送到楚國,內部優惠價,六折供貨。
這對楚國百利而無一害,但是楚國並不想馬上簽訂合約,他們並不想便宜秦國。
於是,駙馬又跟楚國談了談銅礦供應,以楚國精湛的鑄造技術,他希望每年能向楚國購買一定數量的精煉銅。
每年楚國有大量優質銅礦供給韓國,這是韓國成為全大陸最大的軍火商的關鍵。
駙馬真實目的是希望能限製楚國對韓國的銅礦供應,來降低韓國的出貨量,以此削弱趙國的軍事實力。
而在楚國看來大宗的銅交易,無非是鑄幣,或是製造武器。
齊國自己也有豐富的銅礦,突然想要購進大量的銅,一定有別的目的。
但是這筆交易並不單單是金屬原料供應身問題,它牽涉到冶煉,貨運等多項產業,長期合作這將帶來比五十萬石糧食更豐厚的利益。
於是為表誠意,楚國當場簽定了糧食合約,銅礦供應雙方再考慮考慮。
不過,糧食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但駙馬並沒有覺得萬事大吉,他又去了魏國。
魏國很清楚駙馬來意,魏國雖然橫跨富饒的華中和華北平原,但他們並不願意借糧。
事實明擺著,萬一秦國打完韓國一路東進,你齊國連趙國都打不過,有能力抗擊秦國的虎狼之師?
於是,魏昭王很客氣地接待了駙馬1??行,然後直言春汛黃河決堤,造成了糧食大規模緊缺,對於齊國的要求實在有心無力。
這個情況早已經在駙馬的預料之中,因此他向魏王談黃河出口權。
他希望魏國能在黃河上出租幾個碼頭,每個一年十萬兩黃金,就看魏國能給他們幾個。
魏昭王看著眼前這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有些佩服他的謀略。
這表麵上是個租賃碼頭的生意,但實際上是是黃河使用權的問題。
一旦讓齊國得到了黃河使用權,趙魏韓楚的另一道門戶將向他們打開,陸地間相互牽製的優勢不複存在。
而且黃河對麵就是秦國,這是赤裸裸想要與秦國合作。
駙馬看出了魏昭國的猶豫,知道他洞察了自己的心思,於是坦言道:“秦國使者正在齊國盤桓,如果大王不同意,我也可以請他們一起過來談,畢竟有了碼頭,魏國與秦國也能開展商貿往來,也能互惠互利。”
魏昭王氣得在心中冷笑一聲,小子談不攏就拿秦國威脅他?
什麽商貿往來?什麽互惠互利?不就是方便秦國想打過來就打過來?
他真想掀桌,告訴這小子,想與秦國夾擊魏國?那他就聯合燕趙楚,以後大家都別想好過。
駙馬不緊不慢繼續道:“大王,趙國對齊國的行徑您也看得清清楚楚,萬一哪天趙國順便往您這兒走一趟,也這麽放火燒田給您幹一遭,您是希望有一個盟友能馬上打他一頓給您出口氣,還是您想忍忍就過去了? ”
“行,不過隻有兩個碼頭,不能再多了,”魏昭王立刻說道,“準備好合約,我們下午就簽。”
兩個碼頭畢竟出貨有限,萬一他們想要捅趙國的皮燕兒,隻有兩個碼頭也屯不了多少兵,掀不起什麽風浪。
而這廂,秦國使者在齊國天天吃扒雞和鮁魚餃子,遊山玩水不亦樂乎,但是就是不見齊國提起五萬石糧食,於是他們打算迴去了。
誰知這時,駙馬帶著兩份大合約迴到了齊國。
齊襄王一看,這錢花得值,當場打開某寶給楚王和魏王轉了賬。
魏王收了錢,就開了綠色通道,讓齊國過來挑地方造碼頭。
楚國見齊國如此爽快,也想意思意思,先贈十萬石糧食給齊國。
但他們留了個心眼,打算等秦國使者走了以後再給。
此乃後話。
齊襄王打完錢,就去給秦國使者開倉放糧,他打算從幾個地方,分別調取少量糧食,這樣也不至於影響當地民生。
但一連十日都不見有一地交糧。
於是他派官員前去查訪,這一查把太子加征10%的事抖漏了出來,經過戰後調劑,雖然表麵上各地糧倉都有糧食,但實際各地糧倉均有短缺,有些地方存糧食甚至撐不過半年。
事關民生,他必須要查清到底短缺了多少糧食,但屠家已經下台,太子黨又橫行朝堂,一時他竟無人可用,一氣之下齊襄王病倒了。
眼看著秦國使者的臉色一天天變得不好看,齊襄王思來想去,要想讓駙馬去查這事,就不能讓太子在後麵使壞。
於是把太子叫到跟前,十分簡簡單地說道:“那塊臥龍令你交出來吧。”
太子健正為加征糧食敗露之事,惴惴不安,一聽父王這樣說,他知道父王要對他動手了。
“父王有什麽事,交待兒臣去辦即可,現在滿城都是趙國的細作,萬一他們對兒臣不利怎麽辦?”太子健說道,這塊令牌交出來他就少了一道護身符事小,讓別人知道他失去了王上的信任,這事以後就麻煩了。
齊襄王猛一拍桌子,茶碗掉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他提高聲音道:“你也知道滿城都是趙國細作,也不去查?你當臥龍堂是你的私衛嗎?你既然沒有能力,就把臥龍令交出來,我讓有能力的人去查!”
“有……有能力的人……父王,你想把令牌交給誰?”太子健的臉色一下煞白,牢牢攥緊了時刻放在腰間的令牌,聲音因為憤怒和恐懼變得低沉。
聽起來不像求饒,更像是威脅,隻聽他繼續說道:“你想交給駙馬?你想讓他來查我?!他是個外人,我才是您親兒子!”
齊襄王氣得眼前一陣發黑:“來人,給寡人把這個逆子拿下!”
侍衛們衝了進來,把太子圍在中間,一個個把手放在了腰刀上,氣氛一時劍拔弩張。
而趙國攻打齊國這番舉動,又讓六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駙馬看來,這是一個向外出擊的好機會,這將給齊國壯大帶來大量機會。
他首先來到楚國。
楚王很清楚駙馬的來意,楚國的情報機構早已經把秦國的動向摸得一清二楚。
秦國雖然在上黨地區一直有些小動作,但勢頭擺明了是要東進,函穀關易守難攻,秦國一旦坐大,對楚國百害而無一利。
考慮到秦楚的敵對關係,駙馬並沒提借糧,而是出了以鹽換糧的政策,但楚國不為所動,拒不交換一粒糧。
於是,駙馬提出另一個方案,一百萬兩黃金低價收購五十萬石明年的夏收的糧食,訂金十萬兩黃金,如果楚國不能交付,無需賠付,隻需要退迴十萬兩黃金即可。
駙馬很清楚,五十萬石糧食對楚國來說小case,單是徐州就能輕輕鬆鬆拿出十萬石後,尚有餘糧,何況廣葇的華中平原,那可都是華夏大地上的大糧倉。
隻要楚國同意出糧,他可以拿著合約請齊王先借糧給秦國,然後他們等第二年夏天楚國把糧食送過來。
眼下齊國雖然付出了十萬兩黃金和五萬石兩糧食,但是低價收購了大量優質的糧食,還結交了秦國這個盟友,並不虧。
果然,楚國對這個期貨方案很心動,希望駙馬能出個合約。
駙馬表示,他這次來並沒有帶這麽多黃金,能不能用鹽利來抵?
黃金還要一步步審批,但現成的鹽磚一個月內就能送到楚國,內部優惠價,六折供貨。
這對楚國百利而無一害,但是楚國並不想馬上簽訂合約,他們並不想便宜秦國。
於是,駙馬又跟楚國談了談銅礦供應,以楚國精湛的鑄造技術,他希望每年能向楚國購買一定數量的精煉銅。
每年楚國有大量優質銅礦供給韓國,這是韓國成為全大陸最大的軍火商的關鍵。
駙馬真實目的是希望能限製楚國對韓國的銅礦供應,來降低韓國的出貨量,以此削弱趙國的軍事實力。
而在楚國看來大宗的銅交易,無非是鑄幣,或是製造武器。
齊國自己也有豐富的銅礦,突然想要購進大量的銅,一定有別的目的。
但是這筆交易並不單單是金屬原料供應身問題,它牽涉到冶煉,貨運等多項產業,長期合作這將帶來比五十萬石糧食更豐厚的利益。
於是為表誠意,楚國當場簽定了糧食合約,銅礦供應雙方再考慮考慮。
不過,糧食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但駙馬並沒有覺得萬事大吉,他又去了魏國。
魏國很清楚駙馬來意,魏國雖然橫跨富饒的華中和華北平原,但他們並不願意借糧。
事實明擺著,萬一秦國打完韓國一路東進,你齊國連趙國都打不過,有能力抗擊秦國的虎狼之師?
於是,魏昭王很客氣地接待了駙馬1??行,然後直言春汛黃河決堤,造成了糧食大規模緊缺,對於齊國的要求實在有心無力。
這個情況早已經在駙馬的預料之中,因此他向魏王談黃河出口權。
他希望魏國能在黃河上出租幾個碼頭,每個一年十萬兩黃金,就看魏國能給他們幾個。
魏昭王看著眼前這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有些佩服他的謀略。
這表麵上是個租賃碼頭的生意,但實際上是是黃河使用權的問題。
一旦讓齊國得到了黃河使用權,趙魏韓楚的另一道門戶將向他們打開,陸地間相互牽製的優勢不複存在。
而且黃河對麵就是秦國,這是赤裸裸想要與秦國合作。
駙馬看出了魏昭國的猶豫,知道他洞察了自己的心思,於是坦言道:“秦國使者正在齊國盤桓,如果大王不同意,我也可以請他們一起過來談,畢竟有了碼頭,魏國與秦國也能開展商貿往來,也能互惠互利。”
魏昭王氣得在心中冷笑一聲,小子談不攏就拿秦國威脅他?
什麽商貿往來?什麽互惠互利?不就是方便秦國想打過來就打過來?
他真想掀桌,告訴這小子,想與秦國夾擊魏國?那他就聯合燕趙楚,以後大家都別想好過。
駙馬不緊不慢繼續道:“大王,趙國對齊國的行徑您也看得清清楚楚,萬一哪天趙國順便往您這兒走一趟,也這麽放火燒田給您幹一遭,您是希望有一個盟友能馬上打他一頓給您出口氣,還是您想忍忍就過去了? ”
“行,不過隻有兩個碼頭,不能再多了,”魏昭王立刻說道,“準備好合約,我們下午就簽。”
兩個碼頭畢竟出貨有限,萬一他們想要捅趙國的皮燕兒,隻有兩個碼頭也屯不了多少兵,掀不起什麽風浪。
而這廂,秦國使者在齊國天天吃扒雞和鮁魚餃子,遊山玩水不亦樂乎,但是就是不見齊國提起五萬石糧食,於是他們打算迴去了。
誰知這時,駙馬帶著兩份大合約迴到了齊國。
齊襄王一看,這錢花得值,當場打開某寶給楚王和魏王轉了賬。
魏王收了錢,就開了綠色通道,讓齊國過來挑地方造碼頭。
楚國見齊國如此爽快,也想意思意思,先贈十萬石糧食給齊國。
但他們留了個心眼,打算等秦國使者走了以後再給。
此乃後話。
齊襄王打完錢,就去給秦國使者開倉放糧,他打算從幾個地方,分別調取少量糧食,這樣也不至於影響當地民生。
但一連十日都不見有一地交糧。
於是他派官員前去查訪,這一查把太子加征10%的事抖漏了出來,經過戰後調劑,雖然表麵上各地糧倉都有糧食,但實際各地糧倉均有短缺,有些地方存糧食甚至撐不過半年。
事關民生,他必須要查清到底短缺了多少糧食,但屠家已經下台,太子黨又橫行朝堂,一時他竟無人可用,一氣之下齊襄王病倒了。
眼看著秦國使者的臉色一天天變得不好看,齊襄王思來想去,要想讓駙馬去查這事,就不能讓太子在後麵使壞。
於是把太子叫到跟前,十分簡簡單地說道:“那塊臥龍令你交出來吧。”
太子健正為加征糧食敗露之事,惴惴不安,一聽父王這樣說,他知道父王要對他動手了。
“父王有什麽事,交待兒臣去辦即可,現在滿城都是趙國的細作,萬一他們對兒臣不利怎麽辦?”太子健說道,這塊令牌交出來他就少了一道護身符事小,讓別人知道他失去了王上的信任,這事以後就麻煩了。
齊襄王猛一拍桌子,茶碗掉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他提高聲音道:“你也知道滿城都是趙國細作,也不去查?你當臥龍堂是你的私衛嗎?你既然沒有能力,就把臥龍令交出來,我讓有能力的人去查!”
“有……有能力的人……父王,你想把令牌交給誰?”太子健的臉色一下煞白,牢牢攥緊了時刻放在腰間的令牌,聲音因為憤怒和恐懼變得低沉。
聽起來不像求饒,更像是威脅,隻聽他繼續說道:“你想交給駙馬?你想讓他來查我?!他是個外人,我才是您親兒子!”
齊襄王氣得眼前一陣發黑:“來人,給寡人把這個逆子拿下!”
侍衛們衝了進來,把太子圍在中間,一個個把手放在了腰刀上,氣氛一時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