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的刺史徐孝德,曾經是孔穎達的學生!這次他來長安處理事務,當然要邀請孔穎達到他在長安的府邸作客。在宴請期間,徐孝德打算將女兒徐慧當作炫耀的資本。


    “慧兒,快來拜見孔老師,他是當今士人中的大儒!我曾有幸成為他的學生,感到非常自豪!”


    徐孝德將女兒徐慧帶到自己身邊。


    孔穎達坐在主位,看到這位已在湖州名聲鵲起的天才少女,微笑著迴應。


    “徐慧拜見孔大師!”


    徐慧按照父親的吩咐,恭敬地向孔穎達行禮。


    孔穎達立刻伸手扶起徐慧,同時笑道:


    “哈哈,慧兒的才華早已傳遍湖州了!我在長安雖然久居,但也聽說過慧兒的才名!聽說那首《擬小山篇》是你八歲時的作品,我看過之後,也驚歎不已!”


    孔穎達的讚美讓徐孝德十分滿意。徐孝德在官場上久居,卻隻是個湖州刺史,這讓他內心頗感鬱悶。每當他感到沮喪時,他總會拿自己天才的女兒來安慰自己。


    所以每當談起女兒的才智,徐孝德心中都會充滿喜悅。而徐慧因為長期被譽為天才,聽到讚美之詞,特別是來自大儒的讚美,她感到無比飄飄然。


    “那首詩隻是模仿漢代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所作,還需磨練。”


    徐孝德笑著連連擺手,假裝謙虛。


    “哪裏!在我看來,那首詩文筆流暢,用多種意象表達了才女無法實現誌向的孤獨,非常美妙!八歲就能寫出這樣的詩,真是非凡!”


    孔穎達再次評價道。


    看到孔穎達的評論充滿了讚美,徐孝德更加開心。


    “我這裏還有一首詩,可以請你點評點評。”


    孔穎達說完後,沉思片刻,接著說。


    “請孔老師指教!”


    徐孝德連忙拱手表示敬意。


    徐慧也非常恭敬地給孔穎達奉上茶水。


    孔穎達把手放在矮幾上,輕輕地敲打節奏,然後慢慢開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首詩出口,徐孝德和徐慧眼中都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對父女都是有學問的人,這首勸學詩又很容易理解,所以詩句一出,他們立刻領會了其含義。


    這是在勸人不要辜負好時光!


    那麽,這首詩是勸誰呢?


    徐孝德已近中年,自然不是勸他,那就隻剩下一個人了——徐慧!


    顯然,這首勸學詩是給徐慧的忠告!


    徐孝德心中大喜,趕忙說:


    “徐慧,快,快拜見師父!孔老師要收你為徒!”


    徐慧見狀,正準備行禮。


    要知道,在唐朝初期,雖然女性的地位還沒到程朱理學時期那麽低,但一個女子想要拜孔穎達為師,也是非常困難的!


    徐孝德從未想過要讓徐慧拜入孔穎達門下。畢竟孔穎達是當代的大儒,就算要收皇子、國公之子為徒,可能都收不完,哪會關心一個小小刺史的女兒呢!


    但徐孝德萬萬沒想到孔穎達竟然用勸學詩來暗示。


    在徐孝德看來,孔穎達說這首勸學詩,就是要鼓勵徐慧積極進取!如何進取呢?當然是拜孔穎達為師啊!


    畢竟,能夠鼓勵人進取的,必然是老師。


    見徐慧要行禮,孔穎達雖已年近古稀,但動作卻毫不遲鈍,連忙扶住她,沒讓她真的跪下。


    “慧兒,這可不行啊!”


    孔穎達連忙說道。


    “行的!行的!”


    徐慧也堅持道。


    徐慧一直以來都有上進心,否則也不會成為中國千年來的首位女童詩人。


    “孔師,您念出這首勸學詩,不就是想收慧兒為徒嗎?既然慧兒已經同意了,您何必阻止呢,就讓她拜您為師吧!”


    徐孝德在一旁勸說道。


    孔穎達還是連連搖頭。


    孔穎達對詩詞極其挑剔,收徒更是慎重。


    “不行!老夫不會再收徒了,如果再收,也隻會再收一位!而那位絕不是眼前的慧兒!”


    孔穎達誠懇地說。


    見孔穎達如此堅決,徐孝德也不好再強迫,隻好拉著徐慧起來。


    “還請孔大師說明,您要收的徒弟是誰?”


    徐慧站好後,再次恭敬地詢問。


    盡管未能成功成為孔穎達的弟子,但徐慧仍想知道到底是什麽樣的才子才能得到孔穎達的青睞。


    在徐慧看來,能成為孔穎達的弟子,那絕對是無上的榮耀。


    “那個人是……”


    孔穎達悠然地說著。


    \"李滄浪!\"


    孔穎達緩緩念出了這個名字!


    李滄浪!


    徐孝德和徐慧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們曾在茶館中與它的主人共度一段時光!


    徐孝德對李滄浪的印象不錯,而徐慧對他的態度則是矛盾的!


    她一方麵欣賞李滄浪的才華,另一方麵又因為他的名氣超過了自己而感到不快。


    看到徐孝德和徐慧恍然的表情,孔穎達微笑著問:


    \"怎麽?你們認識?\"


    \"曾經見過一麵!確實是個人才!孔師想收他為徒,也屬正常。\"


    徐孝德笑著點頭表示讚同。他對李滄浪的評價頗高。再說,李滄浪在長安城聲名鵲起,連帝後都非常喜歡他,孔穎達想收他為徒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了,剛才那首勸君詩就是李滄浪所作。\"


    孔穎達接著說。


    剛剛平複的徐孝德和徐慧臉色又變了!


    \"剛才那首勸君詩不是您的大作,而是李滄浪寫的?\"


    徐孝德驚訝不已,連胡子都差點翹起來!


    \"李滄浪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徐慧更為驚訝!她本以為自己已經算是天才了,盡管李滄浪也有才華,但兩人的差距顯然不是一點半點!


    起初,孔穎達也不相信那首勸君詩出自七歲的李滄浪之手。但在了解了他的事跡之後,孔穎達漸漸理解了。


    畢竟甘羅十二歲就能做宰相,曹衝九歲就名揚天下,現在有李滄浪七歲就能寫出流傳千古的詩篇,也不是什麽怪事。


    孔穎達離開徐家後,徐孝德恢複了常態,但對那位少年統帥李滄浪多了幾分好奇。然而,徐慧卻無法平靜,腦海裏總是浮現出李滄浪當日西市的翩翩君子形象。


    ......


    前一天,孔穎達給了徐慧一次進入弘文館學習的機會。作為當世的大儒,安排人進入弘文館學習幾天的權利,孔穎達還是有的。


    於是清晨,徐孝德叫醒徐慧。


    \"慧兒,一會兒會有家仆陪你去弘文館,我就不再送你了!去了弘文館,切記不可和那些國公王侯的兒子們胡鬧,我們惹不起他們!\"


    徐孝德有公務在身,無法陪伴。


    \"爹,你放心吧!慧兒不是小孩子了!\"


    徐慧撇了撇嘴。


    看著這個母親去世後努力成熟的女兒,徐孝德苦笑了,笑中帶著一絲心疼。


    在家仆的引領下,徐慧安全抵達弘文館。


    弘文館位於太極宮西邊,緊鄰太極宮,方便了住在附近的皇家子弟。


    徐慧到達後,必須與家仆分開,因為家仆不能進入。


    徐慧獨自走進弘文館。


    雖然她表現出大膽成熟的樣子,但畢竟隻是一個八歲的女孩,突然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心中難免有些害怕和擔憂。


    她的繡花鞋在青石板上快速行走,輕快的步伐反而突顯出內心的不安。


    \"慧姐!\"


    忽然,一個清冷的聲音響起。


    聽到有人叫她,徐慧不由迴頭。


    剛一迴頭,她的眼睛就亮了起來!


    因為她看到了一男一女,男子她認識,正是少年統帥李滄浪。


    但她不認識那個女子,隻覺得她莫名眼熟,仿佛在哪裏見過。


    那清冷的聲音顯然不是李滄浪喊的,應該是他旁邊的女子喊的。


    \"慧姐不認識我了嗎?\"


    李麗質笑道。


    站在李滄浪旁邊的女子除了李麗質還能是誰呢?


    原來今天李麗質要去弘文館學習,她嫌那裏無聊,所以特地拉來了李滄浪。


    \"你是?\"


    徐慧仍是一臉迷茫。


    \"那天你是男扮女裝來的。\"


    李滄浪笑著提醒李麗質。


    \"哦,對了!\"


    李麗質猛拍了一下額頭。


    \"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天站在李滄浪旁邊的那位小弟弟!原來你是女孩啊!\"


    徐慧恍然大悟,用纖細的手捂住了小嘴。


    李滄浪在一旁微微搖頭,心想古人的視力果然不行,這麽容易就看出她是女孩,她卻沒認出來。


    \"沒錯!我叫李麗質!\"


    李麗質高興地握住徐慧的小手。


    \"長樂公主?!\"


    徐慧驚愕!她沒想到那天在西市偶遇的人竟有如此高貴的身份!竟然是大唐公主,還是最受寵愛的長樂公主!


    震驚後,徐慧準備行禮。


    \"慧姐,不必多禮!\"


    李麗質一把抱住徐慧,不讓她下跪。


    徐慧看著始終微笑站在李麗質身邊的李滄浪,心中更加驚訝。李滄浪是什麽身份,竟然能跟在李麗質後麵,而且李麗質對他這麽好!


    難道是...


    突然間,徐慧心中有了答案。


    隻是想到這個答案,她原本明亮的眼神瞬間變得黯淡。


    \"慧姐,你也來弘文館嗎?\"


    李麗質拉著徐慧的胳膊,領著她,熟門熟路地向裏走。


    \"嗯!這是我爹特意和孔大師爭取來的機會。\"


    徐慧點頭。


    \"弘文館其實沒什麽,整天就是讀書,煩死了!那個孔穎達更是一個老古董,討厭極了!\"


    李麗質提到孔穎達,咬緊了牙關。


    徐慧隻能尷尬地笑了笑,她當然知道李麗質說的是事實。但這事實僅針對像李麗質這樣的皇族子弟。對於徐慧這樣地位卑微的人來說,能得到孔穎達的教誨,簡直是無上的榮耀。


    除了徐慧,還有許多比她地位更低的農家子弟,他們一輩子也無法接受教育。他們的命運早已注定,就是子承父業,繼續做農民。


    跟隨在李麗質和徐慧身後,李滄浪想到了這些。


    他為徐慧此刻的尷尬感同身受,也為那麽多貧窮的農家子弟感到悲哀。


    如果大唐時期就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該有多好...


    想到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李滄浪連忙搖頭,擺脫這該死的想法。在大唐貞觀年間,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根本不可能。


    如果真的推行,肯定會遇到無數阻力。


    首先,世家大族肯定會阻撓。


    所以當務之急,其實是設立科舉,先讓寒門子弟出頭,再慢慢帶動更多的寒門子弟。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那些先當官的寒門子弟不管後來的寒門,怎麽辦呢?


    畢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比如後世的先富帶後富!那些先富裕起來的人,哪裏還會願意幫助還沒富裕起來的人呢?


    一想到這麽多麻煩事,李滄浪就覺得頭疼!輕輕拍了拍小腦袋,李滄浪加快步伐跟上李麗質的步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室的棄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9並收藏王室的棄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