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前的這場鬧劇,雖然沒多少人目睹,但卻給房遺愛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與李滄浪之間的巨大差距!無論是在武藝還是文才上,他都遠遠落後於李滄浪!原本,房遺愛對高陽公主還存有一些非分之想,希望能娶她為妻,以此來光大門楣。但現在,他不再考慮這件事了!因為他已認清,自己確實配不上大唐公主!李滄浪隻有七歲,而他房遺愛已經十五歲,一個七歲的孩子在文武兩方麵都能輕易擊敗十五歲的他!他房遺愛還有什麽顏麵去追求堂堂公主呢!房遺愛雖然智商不高,但至少還有自知之明!


    好吧,歸根結底,房遺愛陷入了自我封閉!被李滄浪的一首詩和一首詞弄得十分沮喪!


    在梁國公府門前,房遺直翹首以待,直到宵禁時刻,才看到房遺愛的身影!房遺直是房遺愛的大哥,因為房遺愛從小就顯得愚笨,所以他一直以大哥的身份照顧弟弟。“遺愛,你去哪兒了?怎麽這麽晚才迴來!”房遺直快步上前,扶住房遺愛,直接朝府門內走去。房遺愛沉浸在自我封閉中,甚至沒理會房遺直!房遺直依舊快速地說著:“再不迴來,宵禁就開始了!如果宵禁期間還在街上閑逛,那些禁衛可能會把你抓起來!就算你是國公的兒子,宰相的次子,也得在牢裏吃一個月牢飯!”房遺直嚇唬著房遺愛,但房遺愛仍毫無反應。這下,房遺直有些著急,搖晃著房遺愛的肩膀:“遺愛,你怎麽了?別嚇唬大哥啊?”“大哥,我沒事!隻是有點累,我先迴房間睡覺,你告訴爹一聲,明天我會準時去崇文館學習,以後每天都會準時去!”房遺愛深深地歎了口氣,仿佛把長久以來的鬱悶都吐出來了!“你說什麽?”房遺直被房遺愛的話震驚了!如果房遺愛現在說要喝酒或傷人,房遺直都覺得正常!但現在他說要學習,那肯定是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而且這個刺激不小!“遺愛!你受到了什麽刺激,就跟大哥說啊!千萬不要想不開啊!有什麽事,別憋在心裏!”房遺直好言相勸。房遺愛再次歎了口氣,沒理會大哥,直接進了屋。房遺愛幾乎快要崩潰了,沒想到自己想學習,連親哥哥都不信!看到房遺愛進屋後,房遺直急忙跑向房玄齡的書房。


    進入書房,房遺直大聲喊道:“爹,不好了!遺愛出事了!”房玄齡瞥了一眼房遺直,他對大兒子很滿意!房遺直飽讀詩書,做事穩重,是個做大事的人!所以房玄齡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悉心培養。房玄齡也知道房遺直一向懂得輕重緩急,做事穩重,絕不會做出如此魯莽的行為!“慌什麽?”盡管可能發生了大事,但房玄齡還是冷冷地斥責道!“遺愛怎麽了?”坐在一旁捧著書的盧氏也低聲問道!盧氏在房家中有很高的地位,就連房玄齡都非常敬畏這位盧氏!房玄齡敬畏盧氏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盧氏是範陽盧氏的人,雖不是嫡係,但畢竟是範陽盧氏家族的一員,房玄齡總得給點麵子。二是房玄齡曾患重病,讓他改嫁。盧氏不願,直接刺傷左眼,表示絕不改嫁。後來房玄齡的重病逐漸好轉,對盧氏也越來越尊重。看到盧氏在場,房遺直連忙向母親行禮。“快說,遺愛怎麽了?”盧氏已經有些著急了!“遺愛說他明天要去崇文館學習!並且說以後每天都去!”房遺直如實報告。“什麽?他要學習?”房玄齡和盧氏都大吃一驚,立刻站了起來!房玄齡的驚訝中帶著恐懼,而盧氏的驚訝中更多的是喜悅!“他怎麽會想學習呢?一定是受到了什麽刺激吧?快,快請醫生!不行,我明天進宮向陛下求來太醫!”房玄齡連忙說道。盧氏瞪了房玄齡一眼,“你這是什麽意思?遺愛想學習,這不是好事嗎?為什麽要請太醫?”“夫人,你還不夠了解遺愛啊!遺愛哪是那種熱愛學習的人,他現在竟然主動要求學習,肯定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這是病,得治啊!”房玄齡一本正經地說。“哼!我看你是老糊塗了!我家遺愛隻是還沒開竅,現在開竅了,當然要學習啦!”盧氏臉上露出憤怒的表情。看到盧氏生氣,房玄齡和房遺直對視一眼,明智地閉上了嘴。


    第二天!


    在甘露殿內,李世民拿出那張寫著勸君詩的字帖,遞給房玄齡,“玄齡,看看這首詩!”房玄齡接過字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瘦金體,這種書法讓他眼前一亮,眼中甚至流露出羨慕的神色。但當他看到字帖中的詩句時,眼中的羨慕立即變成了驚訝!房玄齡不由自主地跟著念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這兩句,妙啊!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兩句,更妙!簡單的語言,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勸人珍惜美好時光的意境!這應該是大家之作吧!詩詞最忌諱堆砌華麗的辭藻,像這樣用簡單的句子表達最深刻的意義,這才是難能可貴的!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和身為宰相的房玄齡,最能體會其中的意味!“聽說你兒子房遺愛今天主動去了崇文館?”李世民再次笑著問。“正是,我正想向陛下求位太醫……”房玄齡還沒說完,看到李世民嘴角的笑容,立刻明白了!心中暗道:難道說房遺愛看到這首勸君詩後,恍然大悟,準備痛改前非,努力進取了?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前的字帖,房玄齡心中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房玄齡怎能不驚訝!要知道,他以前也曾竭力讓房遺愛認真學習,積極進取,但房遺愛的心思從不在學業上!他每天隻知道舞槍弄棒!因此,房玄齡不知教訓過他多少次,然而房遺愛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從未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如今,房遺愛卻因這首詩有了極大的轉變!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陛下,請問這首詩是誰的作品?\"


    房玄齡拱手向李世民詢問。


    \"李滄浪!\"


    李世民沒有隱瞞,直接迴答。實際上,這首詩是高陽告訴李世民的,高陽這麽做,自然是想讓李世民知道房遺愛有多愚蠢。李世民了解了整個事情經過後,也微微一笑,心中認定房遺愛確實是朽木難雕。


    \"少帥!\"


    房玄齡內心一震,\"少帥果然非尋常人,年僅七歲,竟能寫出這般富有生活經驗的勸誡詩,讓大唐的萬千青年學子受益,實屬難得!\"


    按理說,這樣的勸誡詩應該出自四五十歲的人之手,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能反映出人生的種種滋味。然而,這首詩卻是出自七歲的李滄浪!房玄齡心中五味雜陳,同時也明白不能把李滄浪當作普通人看待。


    \"看來房相對這首詩讚不絕口啊!\"


    李世民微笑著說。


    \"自然,這樣的佳作,含義深遠,值得稱讚!\"


    房玄齡點頭。作為大唐宰相,對萬事萬物有獨到見解是必須的。


    \"如今大唐正值貞觀二年,還需要更多人才來振興國家。房相覺得這首勸誡詩推廣出去如何?\"


    李世民繼續問道。


    \"很好!就連我那愚蠢的兒子房遺愛聽了這首詩,都有明顯改變!如果真的大力推廣,必定能讓許多不思進取的人迷途知返。臣建議最好在長安城的國公王侯公子中推廣,這些公子受到前輩庇護,生活富裕,但不思進取,實在可惡!\"


    房玄齡見李世民有意推廣這首詩,自然樂見其成。他首先想到的那些國公王侯的公子,因為上一代打下的基礎,生活奢侈,不求上進。未來的大唐必須交給這些人,隻有讓他們進取,大唐才有希望!


    \"好!說得對!不僅國公王侯的公子,我的那些皇子們也應時常誦讀這首勸誡詩!既然要推廣,就從弘文館開始吧!\"


    李世民揮揮手,隨即說道。


    唐武德四年在門下省設立修文館,九年,李世民即位,改為弘文館,藏書二十多萬卷。設學士,負責校正圖書,教授學生;遇朝廷製度沿革、禮儀輕重,參與商議。設校書郎,負責校對典籍,糾正錯誤。設館主一人,全麵管理館務。學生數十人,均選自皇族貴戚和高級京官子弟,師從學士學習經史書法。


    能在弘文館學習的學生,要麽是皇族親戚,要麽是京城高官子弟!京城高官子弟至少也是國公之子。


    ……


    確定了主意,李世民和房玄齡來到弘文館。陸德明、虞世南等人正在授課,孔穎達則手持聖賢書翻閱。


    見李世民到來,孔穎達連忙起身,拱手拜見。


    \"哈哈,孔師不必多禮!\"


    李世民連忙扶起孔穎達。孔穎達年近古稀,卻精神矍鑠,身體健康,儒學造詣深厚。


    孔穎達是聖人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孫,現任職國子監祭酒,輔助弘文館講學,是當代大儒。


    房玄齡拱手,說明此行的目的。


    \"七歲的孩子能寫出讓皇帝和宰相驚歎的詩詞?我孔穎達為何不信!況且,不是任何詩詞都可以在弘文館講授的吧?\"


    孔穎達雖在大唐為官,但畢竟是曲阜孔家之人,在士林中也有很高威望,說話自然毫不客氣。他對七歲的李滄浪寫的詩並不看好。


    房玄齡和李世民相視一笑,主動遞上手中的字帖。


    \"穎達兄,不如先看看!\"


    接過勸誡詩的字帖,孔穎達一翻開,就被瘦金體震撼,喃喃道:\"好漂亮的字,老夫似乎從未見過,難道是自創的字體嗎?\"


    但想到李滄浪隻有七歲,怎可能自創字體,孔穎達連忙搖頭苦笑。然而,看到詩的內容,孔穎達愣住,過了許久,他連連喝彩:\"妙!妙!妙啊!\"


    聽到孔穎達連讚三個妙字,李世民和房玄齡知道事情能辦成了。


    \"穎達兄,你看如何?\"


    房玄齡笑著問。


    \"房相可別欺騙我孔穎達!這樣的詩詞,會是七歲孩童所作?我孔穎達第一個不信!\"


    孔穎達振振有詞地說。他承認這首詩的確出色,卻不肯承認七歲的李滄浪有這樣的才華。


    \"哈哈……\"


    李世民和房玄齡隻能搖頭大笑,不再追究詩詞的作者是誰。


    \"此詩極好,可作為我們弘文館的館訓!\"


    館訓相當於後世的校訓。


    見孔穎達要把這首詩立為弘文館的館訓,李世民和房玄齡略感驚訝。他們一直知道孔穎達對學問專注,對詩詞挑剔,沒想到他對這首勸誡詩評價如此之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室的棄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9並收藏王室的棄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