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盡釋前嫌!
大明:你這也叫坐牢?老朱羨慕了 作者:奧爾良烤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當時的臣還需要用這種手段招攬人心嗎?”
“浙東那些人已經把臣抬了出來,天下的文人都指著臣和李相對抗,臣還需要招攬誰的人心呢 ?”
“隻有楊憲才有這個動機!”
朱元璋道:“怎麽說?”
劉伯溫解釋說道:“還是法統的問題。”
“小明王繼承的是前宋法統,可皇上,前宋隻有半邊江山啊。”
“假如繼承了前宋的法統,那前宋的政治製度要不要恢複,朝廷又怎麽看待燕雲十六州的百姓?”
“還有地方的一些大族,他們利用蒙元包稅法攬盡天下之財,並且以此排除異己殺了不少人!”
“假如繼承前宋的法統,朝廷會不會秋後算賬?他們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看不起人心,認為兵精糧足之下這些都不是問題。”
“可那會大明正在準備北伐,兵貴神速,假使各地方猶猶豫豫,每過一城就需要攻陷一城,那得耗費多少時間啊?”
“讓山西的王保保,陝西的張良弼緩過神來,北伐還會那麽順利嗎?”
“所以,楊憲有動機殺了小明王,這樣皇上就不能接受禪位,隻能接受蒙元的法統,北地士紳對楊憲的觀感就會很好,他的開中法也正是因此才推廣開來。”
“也正是因此,他才能組建起自己的山西幫,脫離了浙東派。”
“臣,並不需要這麽做。”
朱元璋說道:“那你覺得,咱應該繼承誰的法統呢?”
劉伯溫恭敬說道:“臣給皇上寫的登極詔中已經說明了,皇上受命於天,奉天承運,繼承的,是天的法統!”
“蒙元乃是土德,若是繼承至他,我大明應該是金德;若是繼承至前宋,我大明應該是土德。”
“可皇上最終選擇我大明是火德,這說明並非繼承前宋,也並非繼承蒙元。”
“臣之前聽陳雍說過一句,自古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當今皇上,您繼承的不是任何前朝的法統,而是天!”
“天子有統禦萬民之權,北伐便順理成章;而皇上也並不是繼承的蒙元法統,修改蒙元法度就也是理所當然!”
“小明王也罷,妥妥帖木兒也罷,對於皇上,對於新生的大明王朝,對於寫出登極詔的臣來說,都無關緊要!”
朱元璋悠悠問道:“你晚上為什麽沒有來?”
劉伯溫道:“臣的兒子沒有將宋公公去過這件事告訴微臣,微臣第二日知道後立刻請求入宮,可...”
“皇上並非召見。”
聽到這裏,再和陳雍說的相互對照,朱元璋心結盡散,再沒有任何疑問。
“迴去吧。”
“胡惟庸帶著的王太醫,不過是個庸醫而已,他開的藥也能吃嗎?”
“咱讓戴思恭再去給你看看,風寒而已,一點小病,將養幾天也就好了。”
“把自己弄成那樣。”
劉伯溫當即雙眼一紅,眼淚差點流了下來,再次跪倒在地:“微臣多謝皇上理解。”
朱元璋走到他麵前:“伯溫呐,咱為什麽打壓陳雍,就是怕他有了你的高傲。”
“從今兒起,把你的高傲收起來。”
“有什麽話就對咱說,你不說,在咱心裏就永遠都是個刺。”
“這根刺不拔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拿出來紮一下。”
“明白嗎?”
劉伯溫道:“老臣,汗顏。”
朱元璋拍拍他的肩膀:“迴去吧,好好養病。”
“皇後迴來的時候,你知道該怎麽說吧?”
劉伯溫點點頭:“老臣明白!”
“嗯!”
朱元璋用力將乾清宮大門推開,大殿內的壓抑全部散去。
此時,點點小雨忽然落下,朱元璋給他遞了一把傘過去:“這把傘,可以給你劉家遮風擋雨。”
“把好了,別鬆手!”
“無論什麽時候!”
劉伯溫用力頷首:“老臣遵旨。”
說完之後他把著傘邁步走入風雨當中,步履是那麽的鏗鏘!
宋和抹了一下眼淚,朱元璋問道:“你哭什麽?”
“皇上和誠意伯君臣同心,誠意伯為君謀劃,皇上為他遮風擋雨,奴婢這是高興,高興啊。”
朱元璋反問說道:“你覺得那把傘是咱?”
“啊?不是嗎?”
“哈哈哈,你這老東西,就會裝糊塗討咱開心!”
“走了,傳膳!”
“奴婢遵旨!”
東宮。
朱標很快就從朱棣那裏得到了消息,陳雍被打入了應天府大牢。
他趕忙問道:“為什麽?”
朱棣將自己打聽到了前因後果說了一遍:“他在給劉伯溫求情啊!”
朱標瞬間想起戴思恭在銀行和他見麵,想必陳雍就是那會得到的消息,他不告訴自己,就是害怕將自己牽扯進去。
假如他去給父皇求情,劉伯溫能不能活不一定,戴思恭和陳雍肯定活不成。
父皇的脾氣他很清楚。
朱棣心中雖然有被利用的鬱悶,但更多的是,這小子有情有義,可以處啊。
朱標言道:“孤要去應天府大牢見見他。”
正當他要起身之時,宋和走了過來:“參見太子殿下。”
“您是要去見陳雍嗎?”
“正是,怎麽了?”
“皇上有一些東西要托您交給他。”
“什麽東西?”
“都在箱子裏了。”
朱標打開箱子一看,裏麵是一些名臣治國的書籍,還有王景等人治水的書。
宋和說道:“這是文淵閣裏的藏書。”
“皇上不能直接交給他,隻能由你轉交,並且給他的時候不能說皇上一個字。”
“皇上說了,他在刑部大牢幹的很好。”
朱標問道:“伯溫先生怎麽樣了?”
宋和迴道:“隻是偶感風寒而已,皇上派戴思恭去給他診治,估計很快就能恢複,重新上朝。”
朱標立刻明白,陳雍勸說成功了!
把他關入應天府大牢,是父皇要壓一下。
讓他把書轉交,就是讓他出麵收服陳雍的心。
而說他在刑部大牢幹得好,意思是讓應天知府有事也去找他詢問,又給這麽多書籍,就是說別讓這個人沉淪下去。
其中有治河的書籍,暗示的也很明顯,治理京杭大運河工程開啟的那一刻,就是陳雍出獄之時。
他要讓陳雍去治水!
紙上談兵不是朱元璋的作風!
朱標無比感動:“父皇為了我,為了陳雍真是煞費苦心!”
“請宋公公轉告父皇,兒臣明白了。”
宋和躬身行禮:“奴婢遵旨。”
“老四,你也迴去吧,我去應天府一趟。”
“嗯嗯!”朱棣點點頭,黢黑的臉頰滿是紅光,“父皇既然沒有對陳雍發難,那就說明這編纂洪武字典的差使,十有八九還是落到我頭上。”
“父皇那摳搜的性格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這錢從哪兒來,我還得去琢磨琢磨呢!”
朱標說道:“要不問老三借點?”
“絕對不行!!”朱棣斬釘截鐵拒絕,“我就是把王府裏的家具都賣了,餓死,也絕不會向老三借一分錢。”
“大哥,你瞧好吧,我絕對能自己弄來錢的!”
說罷之後他轉身離去。
朱標看著朱棣的背影哈哈一笑,“這小子!”
“來人!”
“準備一些生活必需品,帶上這幾箱子,和孤去應天府大牢一趟!”
“遵旨!”
“浙東那些人已經把臣抬了出來,天下的文人都指著臣和李相對抗,臣還需要招攬誰的人心呢 ?”
“隻有楊憲才有這個動機!”
朱元璋道:“怎麽說?”
劉伯溫解釋說道:“還是法統的問題。”
“小明王繼承的是前宋法統,可皇上,前宋隻有半邊江山啊。”
“假如繼承了前宋的法統,那前宋的政治製度要不要恢複,朝廷又怎麽看待燕雲十六州的百姓?”
“還有地方的一些大族,他們利用蒙元包稅法攬盡天下之財,並且以此排除異己殺了不少人!”
“假如繼承前宋的法統,朝廷會不會秋後算賬?他們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看不起人心,認為兵精糧足之下這些都不是問題。”
“可那會大明正在準備北伐,兵貴神速,假使各地方猶猶豫豫,每過一城就需要攻陷一城,那得耗費多少時間啊?”
“讓山西的王保保,陝西的張良弼緩過神來,北伐還會那麽順利嗎?”
“所以,楊憲有動機殺了小明王,這樣皇上就不能接受禪位,隻能接受蒙元的法統,北地士紳對楊憲的觀感就會很好,他的開中法也正是因此才推廣開來。”
“也正是因此,他才能組建起自己的山西幫,脫離了浙東派。”
“臣,並不需要這麽做。”
朱元璋說道:“那你覺得,咱應該繼承誰的法統呢?”
劉伯溫恭敬說道:“臣給皇上寫的登極詔中已經說明了,皇上受命於天,奉天承運,繼承的,是天的法統!”
“蒙元乃是土德,若是繼承至他,我大明應該是金德;若是繼承至前宋,我大明應該是土德。”
“可皇上最終選擇我大明是火德,這說明並非繼承前宋,也並非繼承蒙元。”
“臣之前聽陳雍說過一句,自古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當今皇上,您繼承的不是任何前朝的法統,而是天!”
“天子有統禦萬民之權,北伐便順理成章;而皇上也並不是繼承的蒙元法統,修改蒙元法度就也是理所當然!”
“小明王也罷,妥妥帖木兒也罷,對於皇上,對於新生的大明王朝,對於寫出登極詔的臣來說,都無關緊要!”
朱元璋悠悠問道:“你晚上為什麽沒有來?”
劉伯溫道:“臣的兒子沒有將宋公公去過這件事告訴微臣,微臣第二日知道後立刻請求入宮,可...”
“皇上並非召見。”
聽到這裏,再和陳雍說的相互對照,朱元璋心結盡散,再沒有任何疑問。
“迴去吧。”
“胡惟庸帶著的王太醫,不過是個庸醫而已,他開的藥也能吃嗎?”
“咱讓戴思恭再去給你看看,風寒而已,一點小病,將養幾天也就好了。”
“把自己弄成那樣。”
劉伯溫當即雙眼一紅,眼淚差點流了下來,再次跪倒在地:“微臣多謝皇上理解。”
朱元璋走到他麵前:“伯溫呐,咱為什麽打壓陳雍,就是怕他有了你的高傲。”
“從今兒起,把你的高傲收起來。”
“有什麽話就對咱說,你不說,在咱心裏就永遠都是個刺。”
“這根刺不拔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拿出來紮一下。”
“明白嗎?”
劉伯溫道:“老臣,汗顏。”
朱元璋拍拍他的肩膀:“迴去吧,好好養病。”
“皇後迴來的時候,你知道該怎麽說吧?”
劉伯溫點點頭:“老臣明白!”
“嗯!”
朱元璋用力將乾清宮大門推開,大殿內的壓抑全部散去。
此時,點點小雨忽然落下,朱元璋給他遞了一把傘過去:“這把傘,可以給你劉家遮風擋雨。”
“把好了,別鬆手!”
“無論什麽時候!”
劉伯溫用力頷首:“老臣遵旨。”
說完之後他把著傘邁步走入風雨當中,步履是那麽的鏗鏘!
宋和抹了一下眼淚,朱元璋問道:“你哭什麽?”
“皇上和誠意伯君臣同心,誠意伯為君謀劃,皇上為他遮風擋雨,奴婢這是高興,高興啊。”
朱元璋反問說道:“你覺得那把傘是咱?”
“啊?不是嗎?”
“哈哈哈,你這老東西,就會裝糊塗討咱開心!”
“走了,傳膳!”
“奴婢遵旨!”
東宮。
朱標很快就從朱棣那裏得到了消息,陳雍被打入了應天府大牢。
他趕忙問道:“為什麽?”
朱棣將自己打聽到了前因後果說了一遍:“他在給劉伯溫求情啊!”
朱標瞬間想起戴思恭在銀行和他見麵,想必陳雍就是那會得到的消息,他不告訴自己,就是害怕將自己牽扯進去。
假如他去給父皇求情,劉伯溫能不能活不一定,戴思恭和陳雍肯定活不成。
父皇的脾氣他很清楚。
朱棣心中雖然有被利用的鬱悶,但更多的是,這小子有情有義,可以處啊。
朱標言道:“孤要去應天府大牢見見他。”
正當他要起身之時,宋和走了過來:“參見太子殿下。”
“您是要去見陳雍嗎?”
“正是,怎麽了?”
“皇上有一些東西要托您交給他。”
“什麽東西?”
“都在箱子裏了。”
朱標打開箱子一看,裏麵是一些名臣治國的書籍,還有王景等人治水的書。
宋和說道:“這是文淵閣裏的藏書。”
“皇上不能直接交給他,隻能由你轉交,並且給他的時候不能說皇上一個字。”
“皇上說了,他在刑部大牢幹的很好。”
朱標問道:“伯溫先生怎麽樣了?”
宋和迴道:“隻是偶感風寒而已,皇上派戴思恭去給他診治,估計很快就能恢複,重新上朝。”
朱標立刻明白,陳雍勸說成功了!
把他關入應天府大牢,是父皇要壓一下。
讓他把書轉交,就是讓他出麵收服陳雍的心。
而說他在刑部大牢幹得好,意思是讓應天知府有事也去找他詢問,又給這麽多書籍,就是說別讓這個人沉淪下去。
其中有治河的書籍,暗示的也很明顯,治理京杭大運河工程開啟的那一刻,就是陳雍出獄之時。
他要讓陳雍去治水!
紙上談兵不是朱元璋的作風!
朱標無比感動:“父皇為了我,為了陳雍真是煞費苦心!”
“請宋公公轉告父皇,兒臣明白了。”
宋和躬身行禮:“奴婢遵旨。”
“老四,你也迴去吧,我去應天府一趟。”
“嗯嗯!”朱棣點點頭,黢黑的臉頰滿是紅光,“父皇既然沒有對陳雍發難,那就說明這編纂洪武字典的差使,十有八九還是落到我頭上。”
“父皇那摳搜的性格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這錢從哪兒來,我還得去琢磨琢磨呢!”
朱標說道:“要不問老三借點?”
“絕對不行!!”朱棣斬釘截鐵拒絕,“我就是把王府裏的家具都賣了,餓死,也絕不會向老三借一分錢。”
“大哥,你瞧好吧,我絕對能自己弄來錢的!”
說罷之後他轉身離去。
朱標看著朱棣的背影哈哈一笑,“這小子!”
“來人!”
“準備一些生活必需品,帶上這幾箱子,和孤去應天府大牢一趟!”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