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這位王爺真是窮怕了
抗旨他都敢,還有什麽不敢做? 作者:灰鼠鬆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晨曦微露。
“王爺,那些人又來了。”
“什麽人?”
“方將軍他們。”
王鼎猶在夢中,便被呂方這廝吵醒。
他滿腹怨氣,對著門外怒喝一聲:“不見!不見!讓他們哪兒來的迴哪兒去!”
呂方被王鼎的吼聲嚇得渾身戰栗,抖了三抖,忙不迭地跑到門口。
“各位大人,王爺說不見你們,讓你們從哪裏來迴哪裏去。”
今日前來的隻有方達、左時宜,以及境州刺史宋連雲。
其餘人等則坐鎮天臨城。
此前,寧遠城那邊傳來消息,稱那裏也出現了北戎大軍的蹤跡,雙方還進行了一場規模不大的交鋒。
由於寧遠城有三萬大軍鎮守,且有所防備,並未出現大的問題。
北戎人損失了數十人後,便結束了這次來得快去得也快的交鋒。
這一情況令左時宜等人心急如焚。
照此形勢發展下去,很可能引發大規模交戰。
因此,天剛拂曉,左時宜便心急如焚地拉著方達趕來找王鼎,希望他能出麵,與北戎右賢王多爾頓好好商談一番。
方達作為主戰派,其實對於目前的局勢他還是很滿意。
但是燕帝的意思是和平為主。
作為臣子,自然要遵從帝令。
如今局勢已經漸漸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如果不是為了以後燕帝秋後算賬有個人頂在前頭。
他不會來找王鼎。
昨日的失敗,並沒有把他們打倒。
他們本以為王鼎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急需做出一番功績從而獲得燕帝的認可。
誰知王鼎這迴竟如此機智,絲毫沒有落入他們的圈套。
這些人未曾深思,如果王鼎真的想靠表現讓燕帝認可他的能力,又怎會違抗聖旨呢?
隻能說,他們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昨日悻悻而歸後,這行人商討了許久,也未能想出妙計。
更讓他們焦慮的是,北戎送來書信,揚言大燕若一日不給出滿意答複,他們便一日殺一個使節團的人。
按常理,遇到這般大事,他們應即刻將消息以八百裏加急的形式呈報京城。
然而,他們卻並未如此行事。
想必是還心存僥幸,盼望著王鼎能出麵平息多爾頓的怒火。
如此,他們即便無功,也不會有過。
王鼎趕走呂方後,本想再小憩一會兒。
可惜,今天似乎並非他的幸運日。
尚未等他入眠,門外又傳來了呂方的聲音。
“王爺,方將軍他們不肯離去,說若是見不到王爺,他們就長跪不起。”
“他們喜歡跪,那就讓他們跪著吧!”
“去告訴他們,中午飯管飽!”
“遵命,小的這就去轉達王爺您的話!”呂方嘴角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憨厚的笑容,他也不曉得自己為何會笑。
然而,這詭異的笑容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他臉上。
“這可不能怪我吧!”呂方輕聲嘟囔了一句,隨即加快了腳步。
他要看看方達他們是選擇迴去,還是選擇跪在門口。
門口!
方達三人一副心緒不寧的樣子,等呂方走後方達看著左時宜問道:“左侍郎,你說王爺會不會見我們?”
“這個,下官覺得應該會。王爺雖然有點任性和暴躁,但是心地還是很善良的。我們把話說得這麽狠,而且還都是大燕重臣。王爺多少給些麵子,不會讓我們下不來台。”
左時宜的話讓方達和宋連雲心中稍緩,他們也認可了左時宜的觀點。
三人信心滿滿的站在門口,等待王鼎的迴複。
此時,工人們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工。
看到他們三人都遠遠的避開。
雖然這些百姓不認識方達和左時宜,但是宋連雲還是有一些人認得出來。
宋連雲一個境州刺史,境州最大的官員都要跟在前麵兩人身後。
由此可見,這兩人的身份比宋連雲隻高不低。
大燕的百姓對於官吏,都有著一種本能上的畏懼。
能避則避。
要不然很可能遭受一些無妄之災。
“兩位大人,你們可有看出什麽端倪?可知王爺修築此處有何用意?”方達看著繁忙的工人們,心中的好奇之火再一次被點燃。
此時正閑著無事,便與身旁二人閑聊起來。
“宋大人,你貴為境州刺史,對此可有高見?”
左時宜把問題拋給了宋連雲。
宋連雲微微拱手,表達敬意後,方才開口說道:“兩位大人請看!此山荒蕪,寸草不生,皆因土壤中鹽分過高。這便是鹽山之名的由來。”
“依下官之見,王爺想必是打算從這土壤中提取鹽分,進而販賣。”
“從土壤中提取鹽巴?這是否有些匪夷所思?”方達一臉驚愕,海水曬鹽他倒是聽說過,可這從土壤中取鹽,能吃嗎?
左時宜則若有所思,似乎對宋連雲的話另有看法。
宋連雲見方達如此驚訝,繼續說道:“方將軍難道不曾聽聞蜀地井鹽?”
“井鹽?那是何物?”
方達連井鹽都不知,宋連雲有些詫異。
不過轉念一想,這些武將終日與軍事為伍,對政務自然知之甚少。
整日舞刀弄槍,尤其討厭讀書。
見識淺薄,也是情理之中。
於是,宋連雲詳細地解釋了井鹽的由來以及獲取方法。
聽了他的解釋,方達這才恍然大悟。
“宋大人的意思是,王爺欲效仿井鹽之法,從這些土壤中分離出鹽與土,從而得到純淨的鹽巴?”
“這隻是下官的猜測,是否如此尚未可知。況且,這土壤中的鹽分含量並不高,否則他人怎會對這座鹽山視而不見,任其荒廢於此?”
宋連雲的話猶如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左時宜原本有些意動的心,他無奈地苦笑道:“看來咱們王爺真是窮怕了,才會作出如此糊塗的決定。”
方達也不禁感慨一句:“是啊,這北境王的一生相較其他皇子,著實有些淒涼,怕是真的窮怕了。”
三人對視一眼,彼此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絲幸災樂禍。
隨後話題戛然而止,不多時,便看到呂方步履匆忙地朝他們走來。
他們心中暗自篤定,王鼎這次必定會讓他們進去,見上一麵。
同時也下定決心,此次無論如何都要遊說王鼎成功。
“王爺,那些人又來了。”
“什麽人?”
“方將軍他們。”
王鼎猶在夢中,便被呂方這廝吵醒。
他滿腹怨氣,對著門外怒喝一聲:“不見!不見!讓他們哪兒來的迴哪兒去!”
呂方被王鼎的吼聲嚇得渾身戰栗,抖了三抖,忙不迭地跑到門口。
“各位大人,王爺說不見你們,讓你們從哪裏來迴哪裏去。”
今日前來的隻有方達、左時宜,以及境州刺史宋連雲。
其餘人等則坐鎮天臨城。
此前,寧遠城那邊傳來消息,稱那裏也出現了北戎大軍的蹤跡,雙方還進行了一場規模不大的交鋒。
由於寧遠城有三萬大軍鎮守,且有所防備,並未出現大的問題。
北戎人損失了數十人後,便結束了這次來得快去得也快的交鋒。
這一情況令左時宜等人心急如焚。
照此形勢發展下去,很可能引發大規模交戰。
因此,天剛拂曉,左時宜便心急如焚地拉著方達趕來找王鼎,希望他能出麵,與北戎右賢王多爾頓好好商談一番。
方達作為主戰派,其實對於目前的局勢他還是很滿意。
但是燕帝的意思是和平為主。
作為臣子,自然要遵從帝令。
如今局勢已經漸漸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如果不是為了以後燕帝秋後算賬有個人頂在前頭。
他不會來找王鼎。
昨日的失敗,並沒有把他們打倒。
他們本以為王鼎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急需做出一番功績從而獲得燕帝的認可。
誰知王鼎這迴竟如此機智,絲毫沒有落入他們的圈套。
這些人未曾深思,如果王鼎真的想靠表現讓燕帝認可他的能力,又怎會違抗聖旨呢?
隻能說,他們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昨日悻悻而歸後,這行人商討了許久,也未能想出妙計。
更讓他們焦慮的是,北戎送來書信,揚言大燕若一日不給出滿意答複,他們便一日殺一個使節團的人。
按常理,遇到這般大事,他們應即刻將消息以八百裏加急的形式呈報京城。
然而,他們卻並未如此行事。
想必是還心存僥幸,盼望著王鼎能出麵平息多爾頓的怒火。
如此,他們即便無功,也不會有過。
王鼎趕走呂方後,本想再小憩一會兒。
可惜,今天似乎並非他的幸運日。
尚未等他入眠,門外又傳來了呂方的聲音。
“王爺,方將軍他們不肯離去,說若是見不到王爺,他們就長跪不起。”
“他們喜歡跪,那就讓他們跪著吧!”
“去告訴他們,中午飯管飽!”
“遵命,小的這就去轉達王爺您的話!”呂方嘴角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憨厚的笑容,他也不曉得自己為何會笑。
然而,這詭異的笑容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他臉上。
“這可不能怪我吧!”呂方輕聲嘟囔了一句,隨即加快了腳步。
他要看看方達他們是選擇迴去,還是選擇跪在門口。
門口!
方達三人一副心緒不寧的樣子,等呂方走後方達看著左時宜問道:“左侍郎,你說王爺會不會見我們?”
“這個,下官覺得應該會。王爺雖然有點任性和暴躁,但是心地還是很善良的。我們把話說得這麽狠,而且還都是大燕重臣。王爺多少給些麵子,不會讓我們下不來台。”
左時宜的話讓方達和宋連雲心中稍緩,他們也認可了左時宜的觀點。
三人信心滿滿的站在門口,等待王鼎的迴複。
此時,工人們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工。
看到他們三人都遠遠的避開。
雖然這些百姓不認識方達和左時宜,但是宋連雲還是有一些人認得出來。
宋連雲一個境州刺史,境州最大的官員都要跟在前麵兩人身後。
由此可見,這兩人的身份比宋連雲隻高不低。
大燕的百姓對於官吏,都有著一種本能上的畏懼。
能避則避。
要不然很可能遭受一些無妄之災。
“兩位大人,你們可有看出什麽端倪?可知王爺修築此處有何用意?”方達看著繁忙的工人們,心中的好奇之火再一次被點燃。
此時正閑著無事,便與身旁二人閑聊起來。
“宋大人,你貴為境州刺史,對此可有高見?”
左時宜把問題拋給了宋連雲。
宋連雲微微拱手,表達敬意後,方才開口說道:“兩位大人請看!此山荒蕪,寸草不生,皆因土壤中鹽分過高。這便是鹽山之名的由來。”
“依下官之見,王爺想必是打算從這土壤中提取鹽分,進而販賣。”
“從土壤中提取鹽巴?這是否有些匪夷所思?”方達一臉驚愕,海水曬鹽他倒是聽說過,可這從土壤中取鹽,能吃嗎?
左時宜則若有所思,似乎對宋連雲的話另有看法。
宋連雲見方達如此驚訝,繼續說道:“方將軍難道不曾聽聞蜀地井鹽?”
“井鹽?那是何物?”
方達連井鹽都不知,宋連雲有些詫異。
不過轉念一想,這些武將終日與軍事為伍,對政務自然知之甚少。
整日舞刀弄槍,尤其討厭讀書。
見識淺薄,也是情理之中。
於是,宋連雲詳細地解釋了井鹽的由來以及獲取方法。
聽了他的解釋,方達這才恍然大悟。
“宋大人的意思是,王爺欲效仿井鹽之法,從這些土壤中分離出鹽與土,從而得到純淨的鹽巴?”
“這隻是下官的猜測,是否如此尚未可知。況且,這土壤中的鹽分含量並不高,否則他人怎會對這座鹽山視而不見,任其荒廢於此?”
宋連雲的話猶如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左時宜原本有些意動的心,他無奈地苦笑道:“看來咱們王爺真是窮怕了,才會作出如此糊塗的決定。”
方達也不禁感慨一句:“是啊,這北境王的一生相較其他皇子,著實有些淒涼,怕是真的窮怕了。”
三人對視一眼,彼此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絲幸災樂禍。
隨後話題戛然而止,不多時,便看到呂方步履匆忙地朝他們走來。
他們心中暗自篤定,王鼎這次必定會讓他們進去,見上一麵。
同時也下定決心,此次無論如何都要遊說王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