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匆匆地趕迴未央宮,沒有去其他地方,而是直接進入了王夫人的寢宮。


    這些天來,王夫人基本上一直處於昏迷狀態,但在聖駕匆匆趕來的這一刻,她似乎突然清醒了過來。


    她的眼中閃爍著微弱的光芒,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劉徹走到她的床邊,輕輕地握住了她的手。


    這一刻,所有的權勢和榮耀都變得微不足道,他的心中隻剩下了對妻子的深深關懷和無盡的愧疚。


    他輕聲說道:“夫人,我來了。”


    王夫人的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她的聲音雖然微弱,卻充滿了力量:“陛下,我一直在等你。”


    這一刻,未央宮中充滿了溫情和寧靜,仿佛所有的紛擾和喧囂都被隔絕在外。劉徹和王夫人的心中,隻有彼此的存在。


    劉徹看著奄奄一息的愛妃,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痛。


    他俯下身,細心地為她整理著散亂的發絲,語氣溫柔而堅定:“行兒馬上就要封王了,你放心吧!”


    王夫人的眼神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仿佛被注入了一絲生機,她想要表達自己的感激,卻因體力不支而無法起身。


    劉徹緊緊握住她的手,繼續柔聲問道:“告訴朕,你想要行兒封在哪裏?”


    王夫人遲疑了一下,聲音微弱卻帶著一絲期盼:“洛陽,可以嗎?”


    洛陽,這個名字在劉徹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


    洛陽不僅是天下的中心,更是曆史上的重鎮。


    周公曾以土圭測量日影,確定洛陽為“天下之中”,並親自營建了這座城市。


    東周五百年的定都,秦漢時期雖然未定都於此,但其戰略地位依舊重要。


    洛陽設有武庫,且臨近敖倉,敖倉是漕運的樞紐,關係到整個關中和北方的糧食安全。


    楚漢爭霸時,高祖正是憑借敖倉的糧草,最終擊敗了項羽。


    王夫人的請求讓劉徹陷入了兩難。


    他知道洛陽的重要性,也知道祖製不允許在此封王。


    他猶豫了一下,最終狠下心來,輕聲說道:“洛陽乃是天下之中,祖製不可以在此封王,你再想一個地方吧,除了洛陽,哪兒都行!”


    王夫人似乎已經沒有力氣再說話,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失望和疲憊。


    劉徹心中不忍,他決定親自為她做出選擇。他撫著她的手,語氣更加柔和:“你是趙地之人,你看關東之地哪裏最好?


    朕看哪裏也比不上齊國!齊國不僅地盤最大,而且也最富庶,東臨大海,可得漁鹽之利。


    四百年前,臨淄就已經是天下最大的都邑了!朕就封行兒為齊王,你喜不喜歡?”


    王夫人的嘴唇微微動了兩下,雖然聲音已經微弱到幾乎聽不見,但她的臉上卻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她用盡全身的力氣,抬起右手,輕輕觸碰了一下自己的額頭。劉徹明白,這是她以最謙卑的方式表達謝意。


    劉徹輕輕地將她的手放迴原處,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淚光,兩滴晶瑩的淚珠終於滾落下來,滴落在王夫人的手背上。


    這一刻,他不僅是一個帝王,更是一個深愛著妻子的丈夫。


    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卻也充滿了對愛妃的深情和不舍。


    幾天後,王夫人的香消玉殞,雖然眾人心中早有準備,但劉徹的哀痛仍舊難以抑製。


    王夫人不僅是他近年來最為寵愛的妃子,更是他心中無法填補的空缺。


    為了表達對她的深切哀思與尊重,劉徹下詔,追封王夫人為齊王太後,以諸侯王大後的禮儀為她發喪。


    從此,她的離世不再是簡單的“死”,而是尊貴的“薨”,這是對她生前榮耀的最好紀念。


    在王夫人的靈柩前,劉徹親自執筆,起草了三封冊立詔書。


    他素來喜愛揮毫潑墨,但這次親自起草詔書,不僅是出於個人愛好,更是因為他深知策立詔書是國家的重要典章。


    他希望通過這些詔書,給每個兒子以單獨的訓誡和期望,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與使命。


    第一封詔書,是策立皇二子劉行為齊王:“封於東土,世為漢藩輔。”


    在書寫了若幹套話之後,劉徹接著寫道:“惟命不於常,人之好德,克明顯光,義之不圖,俾君子怠。”


    這番話不僅文筆典雅,更蘊含著微言大義。


    劉徹希望劉行能夠理解,命運並非一成不變,唯有德行才能顯赫光大,不圖小利,才能使君子不懈怠。


    此時此刻,劉徹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十三個兄弟,也就是自己父皇策立的十三個諸侯王。


    他們中有些人幼時原本端正規矩,如今卻成了驕奢淫逸之徒。


    他希望劉行不要步了那幾個叔王的後塵。


    劉行聰慧有才,若能像他的伯父河間王劉德那樣,好學多問,交遊儒者,也能成為一名不錯的賢王。


    劉徹希望劉行能夠好好體會這份詔書的深意,理解自己這個父皇的一片苦心。


    第二封詔書,是策立皇三子劉文為燕王:“封於北土,世為漢藩輔。”


    後麵也有幾句訓誡之詞:“毋作怨,毋淝德,毋乃廢備,非教士不得從征。”


    這番話正是專門針對劉文的。燕國之地位於北境,與遊牧之族接壤,多年來一直是抗擊匈奴的前沿陣地。


    現在雖然匈奴已然北遁,烏桓也有降附之意,但一定要處理好關係,特別是劉文那個性子,更要教導他以和為責、事事謹慎、千萬莫要激起變故。


    劉徹的這番用心,不僅是對兒子們的期望,更是對國家未來的深思熟慮。


    他希望通過這些詔書,讓兒子們明白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父皇的關愛和期望。


    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將伴隨他們一生,成為他們前行的動力和指引。


    劉徹的筆下,不僅是文字,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和對兒子們的深深祝福。


    劉徹在深思熟慮之後,審視著自己的三兒子劉文。


    他不得不承認,這個兒子確實繼承了李氏外家的風範,不僅騎射技藝出眾,更有著鎮守一方的氣魄。


    這些無疑是他的長處,讓他在北境的位置上顯得尤為合適。


    然而,劉文的性格卻讓劉徹頗感憂慮,他似乎有著睚眥必報的傾向。


    因此,劉徹在詔書中苦口婆心地訓誡他,告誡他不要“作怨”,不要敗德,不要荒棄武備,不要把不習禮義之士招在身邊使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