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刻的心情,充滿了無盡的慶幸。
幸運的是,建華擁有一位道家師父,這位師父不僅智慧深邃,更有著超脫世俗的境界。
在皇權的重壓之下,人們往往不得不做出違心的選擇,或是在痛苦中掙紮反抗。
然而,陳老先生卻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既不盲目順從,也不激烈反抗,他的智慧與從容,正是道家精神的體現。
然而,當這位道家高人接下來的話語,卻意外地顯露出儒家的風範。
“難得年輕人能將‘禮’視為學問,我看你的悟性比建華還要高一些。
不過,你也不要過分誇讚我,我之所以了解這些,是因為去年恰好參與了葉青的婚禮。”
建華接過話頭,帶著一絲戲謔:“我錯過了師哥的婚禮,沒想到這報應來得這麽快!”話音剛落,便引得在場眾人哄堂大笑。
在笑聲中,建華不經意間抬頭,發現師父正以一種嚴肅而深邃的目光注視著自己。
她心中不由得一緊,暗自思忖:“難道是我言辭有失?”
師父並未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她。
隨著夜色的降臨,建華陪伴師父起身迴房。
終於,她忍不住帶著一絲嬌嗔:“師父,您怎麽不早點告訴我,害我白白擔心了這麽多天!”
陳老先生微微一笑,“不隻是擔心,恐怕你還動過一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吧!”
“師父!”建華急忙迴頭,生怕別人聽到。
陳老先生收起笑容,認真地對徒弟說:“之所以不告訴你,是想讓你經曆一些磨難。
事情怎麽會到那種地步呢?看你那麽心神不寧,還敢自稱是張良的後學?你自己說說,這次你學到了什麽教訓?”
建華低下頭,輕聲引用孔子的話:“不知禮,無以立。”
師父點頭,接著嚴肅地教導:“你的心雖然在天上,但別忘了你的腳還在地麵上。
不把每一步走穩,怎麽可能一步登天?‘禮’是什麽?‘禮’就是‘履’,‘履’就是行走。它教導你如何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建華認真地聽著,師父繼續嚴厲地告誡:“還說什麽不合心性?說這種話就應該去反省!
過去在山裏生活,確實對你管教不嚴,讓你養成了一些壞習慣。
現在你既然迴到了人間,就應該好好遵守人間的禮法,不能再縱容自己,你馬上就要出嫁了,好好思考這個道理。”
隨著師父的離去,建華環顧四周,卻未尋得一處合適的牆壁以供她反省。
於是,她便在原地靜立,將師父的教誨反複咀嚼,細細思量。
忽然間,她恍然大悟:師父今日之言,何其嚴厲?
“不可縱容自己,必須遵循世間禮法!”師父的憂慮,莫非是擔心她任性而為,不守禮節?
那麽,哪些禮法在她看來最為“不合心性”呢?師父雖未明言,但她心中已有答案,比如那些宮廷中的姬妾們……
淚水不自覺地湧出眼眶,她迅速拭去,心中輕輕歎息:“師父,您多慮了。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我自會承擔一切。”
經過一番深刻的“麵壁思過”,建華終於轉身返迴。
霍去病仍在原地等候,他自然也聽到了師父的訓誡,但未能完全領會其中的深意。
他隻是覺得,陳老先生平日裏慈祥和藹,卻沒想到在教導徒弟時如此嚴厲。
而建華素來嚴謹端莊,竟也需受此重責,不禁讓她在心中為她感到不平。
然而,此刻是屬於他們兩人的時光。
今日,他們剛剛得知了喜訊,驚喜之餘,都需要一些時間來慢慢消化。
他們依偎在火盆前,靜靜地,不發一言。
空氣中彌漫著寧靜與喜悅,隻有炭火偶爾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
過了許久,霍去病終於開口:“告訴我,你曾想做什麽傻事了?”
果然,他聽到了!建華不由得臉頰微紅,這如何說得出口?猶豫再三,她隻好說道:“法不誅心。我隻是想過,並未真的去做。”
聽到對方爽朗的笑聲,她不服氣地反問:“你說實話,難道你就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嗎?”
霍去病搖了搖頭,正色道:“從戰場歸來的人,許多會覺得自己能活著迴來不易,因此格外珍惜當下,有酒便飲,有女人便要。
但也有的人,正因為知道生命寶貴,所以更不願隨意苟且。”
這番話雖然嚴肅,但建華聽後卻未置可否,一邊忍著笑意,一邊靜靜地望著他。
霍去病隻好繼續說道:“怎麽,不愛聽這個?不信我有這般境界?
好吧,我承認,我確實想過,而且是我心中壓倒一切的渴望!這你總該滿意了吧。”
建華抑製著笑意,仍舊沉默不語。
他隻得繼續說道:“或許更準確地說,這兩者我都考慮過。
然而,理性告訴我,隻能選擇前者。
匈奴尚未平定,我們怎能輕易遠離?既然我不能離開,你便隻能隨我迴去。
屆時,若你無適當的身份,如何與家人相見、如何相處?
生活將變得舉步維艱!我知道你曾有過種種考慮,對此我深感感激,但感激歸感激,我們不能過於天真。
這個問題,不是僅靠委屈和犧牲就能解決的。”
這次,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情感和邏輯,建華終於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霍去病卻忽然長歎一聲,“等到下一場戰役結束,匈奴徹底被平定,我們就真的遠離塵囂吧!
找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隻有我們兩個人。”
“為何?”建華問道,“你已經有了歸隱的念頭嗎?”
“是的,我感到疲憊。你或許不知,在處理李峰的事情上,我付出的心力,比在河西和漠北的戰鬥還要多!
他是我的部下,我的戰友。殺了他,仿佛我也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這是他心中積壓了十個月的話,一直無人可以傾訴,今日終於在建華麵前傾吐出來。
建華聽到他語氣中的沉痛與無奈,心中不禁湧起同情,靜靜地聽他繼續說道:“雖然我能控製自己的初心,但每一件事的抉擇,都讓我痛苦不堪!
陛下竟然在我與舅父之間權衡,一想到這,我便感到意氣消沉。你說,為何君主非得如此行事呢?”
然而,這個問題似乎無解,建華也不知如何安慰他。
兩人靜靜地待了許久,霍去病終於說道:“去休息吧,明日還需早起趕路。”
建華一時未動,隻聽他輕聲說:“不想走?再不走就真的走不成了……”
她被這突如其來的話語驚得急忙起身,剛邁出半步,卻又停了下來,帶著笑意說:“我不信,你剛剛不是還自誇光明磊落,不肯苟且嗎?”
對方一時語塞,在她做出反應之前,她已經笑著跑開了。
當夜幕低垂,霍去病並未選擇即刻休息。
相反,他提筆沉思,開始書寫一封家書。
筆尖在紙上輕輕舞動,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對父親的深情與敬意。
他將心中的憂慮、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家族的牽掛,都融入了這封信中。
幸運的是,建華擁有一位道家師父,這位師父不僅智慧深邃,更有著超脫世俗的境界。
在皇權的重壓之下,人們往往不得不做出違心的選擇,或是在痛苦中掙紮反抗。
然而,陳老先生卻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既不盲目順從,也不激烈反抗,他的智慧與從容,正是道家精神的體現。
然而,當這位道家高人接下來的話語,卻意外地顯露出儒家的風範。
“難得年輕人能將‘禮’視為學問,我看你的悟性比建華還要高一些。
不過,你也不要過分誇讚我,我之所以了解這些,是因為去年恰好參與了葉青的婚禮。”
建華接過話頭,帶著一絲戲謔:“我錯過了師哥的婚禮,沒想到這報應來得這麽快!”話音剛落,便引得在場眾人哄堂大笑。
在笑聲中,建華不經意間抬頭,發現師父正以一種嚴肅而深邃的目光注視著自己。
她心中不由得一緊,暗自思忖:“難道是我言辭有失?”
師父並未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她。
隨著夜色的降臨,建華陪伴師父起身迴房。
終於,她忍不住帶著一絲嬌嗔:“師父,您怎麽不早點告訴我,害我白白擔心了這麽多天!”
陳老先生微微一笑,“不隻是擔心,恐怕你還動過一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吧!”
“師父!”建華急忙迴頭,生怕別人聽到。
陳老先生收起笑容,認真地對徒弟說:“之所以不告訴你,是想讓你經曆一些磨難。
事情怎麽會到那種地步呢?看你那麽心神不寧,還敢自稱是張良的後學?你自己說說,這次你學到了什麽教訓?”
建華低下頭,輕聲引用孔子的話:“不知禮,無以立。”
師父點頭,接著嚴肅地教導:“你的心雖然在天上,但別忘了你的腳還在地麵上。
不把每一步走穩,怎麽可能一步登天?‘禮’是什麽?‘禮’就是‘履’,‘履’就是行走。它教導你如何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建華認真地聽著,師父繼續嚴厲地告誡:“還說什麽不合心性?說這種話就應該去反省!
過去在山裏生活,確實對你管教不嚴,讓你養成了一些壞習慣。
現在你既然迴到了人間,就應該好好遵守人間的禮法,不能再縱容自己,你馬上就要出嫁了,好好思考這個道理。”
隨著師父的離去,建華環顧四周,卻未尋得一處合適的牆壁以供她反省。
於是,她便在原地靜立,將師父的教誨反複咀嚼,細細思量。
忽然間,她恍然大悟:師父今日之言,何其嚴厲?
“不可縱容自己,必須遵循世間禮法!”師父的憂慮,莫非是擔心她任性而為,不守禮節?
那麽,哪些禮法在她看來最為“不合心性”呢?師父雖未明言,但她心中已有答案,比如那些宮廷中的姬妾們……
淚水不自覺地湧出眼眶,她迅速拭去,心中輕輕歎息:“師父,您多慮了。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我自會承擔一切。”
經過一番深刻的“麵壁思過”,建華終於轉身返迴。
霍去病仍在原地等候,他自然也聽到了師父的訓誡,但未能完全領會其中的深意。
他隻是覺得,陳老先生平日裏慈祥和藹,卻沒想到在教導徒弟時如此嚴厲。
而建華素來嚴謹端莊,竟也需受此重責,不禁讓她在心中為她感到不平。
然而,此刻是屬於他們兩人的時光。
今日,他們剛剛得知了喜訊,驚喜之餘,都需要一些時間來慢慢消化。
他們依偎在火盆前,靜靜地,不發一言。
空氣中彌漫著寧靜與喜悅,隻有炭火偶爾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
過了許久,霍去病終於開口:“告訴我,你曾想做什麽傻事了?”
果然,他聽到了!建華不由得臉頰微紅,這如何說得出口?猶豫再三,她隻好說道:“法不誅心。我隻是想過,並未真的去做。”
聽到對方爽朗的笑聲,她不服氣地反問:“你說實話,難道你就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嗎?”
霍去病搖了搖頭,正色道:“從戰場歸來的人,許多會覺得自己能活著迴來不易,因此格外珍惜當下,有酒便飲,有女人便要。
但也有的人,正因為知道生命寶貴,所以更不願隨意苟且。”
這番話雖然嚴肅,但建華聽後卻未置可否,一邊忍著笑意,一邊靜靜地望著他。
霍去病隻好繼續說道:“怎麽,不愛聽這個?不信我有這般境界?
好吧,我承認,我確實想過,而且是我心中壓倒一切的渴望!這你總該滿意了吧。”
建華抑製著笑意,仍舊沉默不語。
他隻得繼續說道:“或許更準確地說,這兩者我都考慮過。
然而,理性告訴我,隻能選擇前者。
匈奴尚未平定,我們怎能輕易遠離?既然我不能離開,你便隻能隨我迴去。
屆時,若你無適當的身份,如何與家人相見、如何相處?
生活將變得舉步維艱!我知道你曾有過種種考慮,對此我深感感激,但感激歸感激,我們不能過於天真。
這個問題,不是僅靠委屈和犧牲就能解決的。”
這次,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情感和邏輯,建華終於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霍去病卻忽然長歎一聲,“等到下一場戰役結束,匈奴徹底被平定,我們就真的遠離塵囂吧!
找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隻有我們兩個人。”
“為何?”建華問道,“你已經有了歸隱的念頭嗎?”
“是的,我感到疲憊。你或許不知,在處理李峰的事情上,我付出的心力,比在河西和漠北的戰鬥還要多!
他是我的部下,我的戰友。殺了他,仿佛我也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這是他心中積壓了十個月的話,一直無人可以傾訴,今日終於在建華麵前傾吐出來。
建華聽到他語氣中的沉痛與無奈,心中不禁湧起同情,靜靜地聽他繼續說道:“雖然我能控製自己的初心,但每一件事的抉擇,都讓我痛苦不堪!
陛下竟然在我與舅父之間權衡,一想到這,我便感到意氣消沉。你說,為何君主非得如此行事呢?”
然而,這個問題似乎無解,建華也不知如何安慰他。
兩人靜靜地待了許久,霍去病終於說道:“去休息吧,明日還需早起趕路。”
建華一時未動,隻聽他輕聲說:“不想走?再不走就真的走不成了……”
她被這突如其來的話語驚得急忙起身,剛邁出半步,卻又停了下來,帶著笑意說:“我不信,你剛剛不是還自誇光明磊落,不肯苟且嗎?”
對方一時語塞,在她做出反應之前,她已經笑著跑開了。
當夜幕低垂,霍去病並未選擇即刻休息。
相反,他提筆沉思,開始書寫一封家書。
筆尖在紙上輕輕舞動,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對父親的深情與敬意。
他將心中的憂慮、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家族的牽掛,都融入了這封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