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當時我心急趕路,未及駁斥,但近兩日一想起來便覺不平,待迴去時定要尋他,與他細細論理!”
霍去病道:“夏蟲不可語冰,與彼輩有何理可講?
欲成事者,誰人不遭誹謗?此等人皆心思邪僻,縱你費盡口舌,他們也難入耳。”
“屬下亦知無需與他們論理,但不講又覺不平!”陳東仍顯憤慨。
見陳東如此放不下,霍去病笑道:“既然如此,你便也以歪理迴敬他!他不是說項羽最厲害嗎?
你便說,最後項羽未能戰勝高祖吧?高祖又未能戰勝匈奴吧?而匈奴又未能戰勝衛霍吧?”
對麵兩人聞此言,皆大笑起來。
霍去病亦笑了一陣,他真覺得自己在心性上有了長進,或許是因為這一年經曆了諸多波折。
以往聞聽他人攻擊詆毀,他雖高傲不予理睬,但內心仍免不了惱怒;而今他已能淡然處之,再被人挑剔,他雖未能心生歡喜,但至少已能不生煩惱。
其實那些專門挑剔之人,他們也有他們的立場,在他們看來,事情本就如此!因此根本不必指望能說服他們,與他們講理是行不通的。
挑剔者或許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觀點吸引人,然而他們除了挑剔他人,往往難以真正成就何事,因為他們的心光並不明亮。
真正做事的人無需理會他們,除非你特別通透而慈悲,能以慈悲來攝受他們,但霍去病覺得自己既沒有那麽通透,也生不起那份慈悲之心。
片刻之後,霍去病斂起笑容,陷入沉思,緩緩言道:“此人一番胡言,倒是提醒了我。
自哉國以來,以斬首數計軍功之製,確有弊端,亟待改良。
別的不論,此製易引人陷入纏鬥,隻為斬首記功,實非兵法之道。
想來李長將軍生前,或許正是受此誤導,方未能盡展其才。”
陳東聞此言,亦感慨萬分:“是啊,越想斬首記功,卻越難達成,征戰沙場數十載,斬首數卻總難滿足。”
霍去病聞言,立刻反駁道:“其實未必是真不夠。
李將軍勇猛無雙,且其麾下亦不乏勇猛之士,怎會斬首數不足?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未能取得最後勝利,無緣清掃戰場。
我軍之打法,斬首數即是實際殲敵數。
而李將軍之打法,斬首數卻常少於實際殲敵。
或許他殲敵已足,卻無緣清點帶走,故無法算入軍功。匈奴人對此心知肚明,故而尊他為‘飛將軍’。”
陳強、陳東光聞此言,皆默默點頭。
是啊,一個被匈奴人尊稱為“飛將軍”的英勇將領,竟因軍功製度之弊,一生未能達到斬首記功之標準,這背後之原因,豈能不令人深思?
匈奴人彪悍尚武,他們口中的“飛將軍”,豈是輕易可稱?
然而,李長之打法確有不當之處,每逢大戰常敗北,無緣清掃戰場,故終身未得封侯。
然其曆任七郡太守,數十年為國戍邊,功勞之大、精神之可貴,亦不容忽視。看
待李長這等優缺點皆鮮明之人物,必須全麵審視,否則易失之偏頗。
霍去病一邊繼續思考軍功爵賞之問題,一邊在院中悠然踱步。
忽聞陳強壓低聲音問鄭光:“最近可曾迴家探望?兩家可都安好?”
陳東亦低聲迴應:“都好著呢。”
霍去病聞此,心中了然。
他知曉陳強所言之兩家,一指陳東自家,另一指其鄰居。
陳東身為北地郡世家兵之後,其同村亦有一戶世家兵。
當年兩家之子一同從軍,曆經風雨戰鬥無數,情誼深厚。
此情此景,讓霍去病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暗自思量:我定要改良這軍功製度,讓英勇之士如李長者,不再因製度之弊而埋沒沙場!
隨大將軍衛青征戰漠南之時,我那位同鄉英勇戰死沙場,更令人痛惜的是,他留在家鄉務農的弟弟也早早離世。
自此以後,陳東便如同照顧自家老人一般,一直悉心照料著那位同鄉的父母,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慨萬分,這便是深厚的袍澤之情啊!
然而,一念及自己曾親手取了同袍的性命,我的心中不免又是一陣痛楚。
我趕緊轉移思緒,抬頭仰望那深邃幽暗的夜空,雲朵在其中漂浮,宛如往事浮上心頭。
我幽幽地說道:“你們這一撥人,在河西第一戰中犧牲得最多,少了八個兄弟。”
提及河西第一戰,陳東和陳強都感到意外,不知我為何突然提起那場久遠的戰役。
對他們而言,那場戰鬥的慘烈早已成為模糊的迴憶,仿佛與自己無關。
然而,對於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來說,死亡早已麻木,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活好每一天。
對於戰死的兄弟,他們並沒有太多愁善感,但並不意味著遺忘。
在喝酒時,他們仍會提起那些戰友,仿佛他們還在身邊,這或許就是他們懷念的方式。
我又感慨道:“說起來,你們都救過我好多次,為我擋了無數箭矢。
若非你們,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聽到這裏,陳東和陳強這兩位硬漢也不禁眼眶發熱,他們的情感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陳東說道:“那是將軍你自己英勇善戰,我們也不是總能跟在你身邊……”
他頓了頓,又繼續道,“以後,將軍你更要多加小心,時刻提防匈奴人的詭計!”
我微微點頭,表示自己會小心謹慎。
我繼續站在院中,並沒有迴屋休息的意思。
陳強和陳東對視一眼,心中納悶:“將軍今天怎麽了?怎麽跟我們有這麽多話?”
他們自然無法理解我內心的苦悶。
作為驃騎將軍,我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半年,心情一直不佳,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而且,原本這個月是我的婚期……這種處境讓我倍感煎熬,我之所以找老親兵聊天,隻是想傾訴心中的苦悶和孤獨。
我望著夜空,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我暗自思量:我定要打破這種憋悶的處境,讓自己的心情重新好起來!我霍去病,怎能被區區困境所束縛?
我要像那夜空中的雲朵一般,自由飄蕩,無拘無束!
於是,我轉而與陳東、陳強暢談起來,聊起了往日的戰鬥、家鄉的風景,還有那些已經逝去的戰友。
在談話中,我仿佛找到了久違的激情與活力,心中的憋悶也一掃而空。這一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暢快與自由!
霍去病道:“夏蟲不可語冰,與彼輩有何理可講?
欲成事者,誰人不遭誹謗?此等人皆心思邪僻,縱你費盡口舌,他們也難入耳。”
“屬下亦知無需與他們論理,但不講又覺不平!”陳東仍顯憤慨。
見陳東如此放不下,霍去病笑道:“既然如此,你便也以歪理迴敬他!他不是說項羽最厲害嗎?
你便說,最後項羽未能戰勝高祖吧?高祖又未能戰勝匈奴吧?而匈奴又未能戰勝衛霍吧?”
對麵兩人聞此言,皆大笑起來。
霍去病亦笑了一陣,他真覺得自己在心性上有了長進,或許是因為這一年經曆了諸多波折。
以往聞聽他人攻擊詆毀,他雖高傲不予理睬,但內心仍免不了惱怒;而今他已能淡然處之,再被人挑剔,他雖未能心生歡喜,但至少已能不生煩惱。
其實那些專門挑剔之人,他們也有他們的立場,在他們看來,事情本就如此!因此根本不必指望能說服他們,與他們講理是行不通的。
挑剔者或許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觀點吸引人,然而他們除了挑剔他人,往往難以真正成就何事,因為他們的心光並不明亮。
真正做事的人無需理會他們,除非你特別通透而慈悲,能以慈悲來攝受他們,但霍去病覺得自己既沒有那麽通透,也生不起那份慈悲之心。
片刻之後,霍去病斂起笑容,陷入沉思,緩緩言道:“此人一番胡言,倒是提醒了我。
自哉國以來,以斬首數計軍功之製,確有弊端,亟待改良。
別的不論,此製易引人陷入纏鬥,隻為斬首記功,實非兵法之道。
想來李長將軍生前,或許正是受此誤導,方未能盡展其才。”
陳東聞此言,亦感慨萬分:“是啊,越想斬首記功,卻越難達成,征戰沙場數十載,斬首數卻總難滿足。”
霍去病聞言,立刻反駁道:“其實未必是真不夠。
李將軍勇猛無雙,且其麾下亦不乏勇猛之士,怎會斬首數不足?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未能取得最後勝利,無緣清掃戰場。
我軍之打法,斬首數即是實際殲敵數。
而李將軍之打法,斬首數卻常少於實際殲敵。
或許他殲敵已足,卻無緣清點帶走,故無法算入軍功。匈奴人對此心知肚明,故而尊他為‘飛將軍’。”
陳強、陳東光聞此言,皆默默點頭。
是啊,一個被匈奴人尊稱為“飛將軍”的英勇將領,竟因軍功製度之弊,一生未能達到斬首記功之標準,這背後之原因,豈能不令人深思?
匈奴人彪悍尚武,他們口中的“飛將軍”,豈是輕易可稱?
然而,李長之打法確有不當之處,每逢大戰常敗北,無緣清掃戰場,故終身未得封侯。
然其曆任七郡太守,數十年為國戍邊,功勞之大、精神之可貴,亦不容忽視。看
待李長這等優缺點皆鮮明之人物,必須全麵審視,否則易失之偏頗。
霍去病一邊繼續思考軍功爵賞之問題,一邊在院中悠然踱步。
忽聞陳強壓低聲音問鄭光:“最近可曾迴家探望?兩家可都安好?”
陳東亦低聲迴應:“都好著呢。”
霍去病聞此,心中了然。
他知曉陳強所言之兩家,一指陳東自家,另一指其鄰居。
陳東身為北地郡世家兵之後,其同村亦有一戶世家兵。
當年兩家之子一同從軍,曆經風雨戰鬥無數,情誼深厚。
此情此景,讓霍去病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暗自思量:我定要改良這軍功製度,讓英勇之士如李長者,不再因製度之弊而埋沒沙場!
隨大將軍衛青征戰漠南之時,我那位同鄉英勇戰死沙場,更令人痛惜的是,他留在家鄉務農的弟弟也早早離世。
自此以後,陳東便如同照顧自家老人一般,一直悉心照料著那位同鄉的父母,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慨萬分,這便是深厚的袍澤之情啊!
然而,一念及自己曾親手取了同袍的性命,我的心中不免又是一陣痛楚。
我趕緊轉移思緒,抬頭仰望那深邃幽暗的夜空,雲朵在其中漂浮,宛如往事浮上心頭。
我幽幽地說道:“你們這一撥人,在河西第一戰中犧牲得最多,少了八個兄弟。”
提及河西第一戰,陳東和陳強都感到意外,不知我為何突然提起那場久遠的戰役。
對他們而言,那場戰鬥的慘烈早已成為模糊的迴憶,仿佛與自己無關。
然而,對於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來說,死亡早已麻木,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活好每一天。
對於戰死的兄弟,他們並沒有太多愁善感,但並不意味著遺忘。
在喝酒時,他們仍會提起那些戰友,仿佛他們還在身邊,這或許就是他們懷念的方式。
我又感慨道:“說起來,你們都救過我好多次,為我擋了無數箭矢。
若非你們,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聽到這裏,陳東和陳強這兩位硬漢也不禁眼眶發熱,他們的情感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陳東說道:“那是將軍你自己英勇善戰,我們也不是總能跟在你身邊……”
他頓了頓,又繼續道,“以後,將軍你更要多加小心,時刻提防匈奴人的詭計!”
我微微點頭,表示自己會小心謹慎。
我繼續站在院中,並沒有迴屋休息的意思。
陳強和陳東對視一眼,心中納悶:“將軍今天怎麽了?怎麽跟我們有這麽多話?”
他們自然無法理解我內心的苦悶。
作為驃騎將軍,我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半年,心情一直不佳,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而且,原本這個月是我的婚期……這種處境讓我倍感煎熬,我之所以找老親兵聊天,隻是想傾訴心中的苦悶和孤獨。
我望著夜空,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我暗自思量:我定要打破這種憋悶的處境,讓自己的心情重新好起來!我霍去病,怎能被區區困境所束縛?
我要像那夜空中的雲朵一般,自由飄蕩,無拘無束!
於是,我轉而與陳東、陳強暢談起來,聊起了往日的戰鬥、家鄉的風景,還有那些已經逝去的戰友。
在談話中,我仿佛找到了久違的激情與活力,心中的憋悶也一掃而空。這一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暢快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