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之親兵隊伍,人員更迭頻繁,猶如浮雲聚散,蓋因戰場前線,生死無常,傷亡難免。
如陳東、陳強等人,昔日同袍,今已半數凋零。
然能從刀山劍林中歸來者,皆累積軍功,榮耀加身,多數人因此得升軍官,陳東尤為出眾,以其機智過人,升遷之速,如旭日東升,今已位居軍司馬之高位。
亦有自願留下者,如今夜院門口之鮮卑勇士,曾射中銅錢,立下赫赫戰功。
漠北之戰後,其功勞亦不可小覷,然其言辭笨拙,漢語亦不流利,且心係驃騎將軍,願隨其左右,故選擇繼續擔任親兵之職。
陳強則多年如一日,堅守親兵之職,未曾動搖。
非未嚐給其外放之機,然其作戰雖勇猛無比,為人雖嚴謹認真,然溝通與處事之能力實有欠缺,且脾氣暴躁如火,難以駕馭。
曾兩次外放為官,皆因瑣事而挫敗歸來。
霍去病無奈之餘,隻得令其繼續擔任親兵之職,然待遇則與軍官同等。
此等親兵之士,日夜侍奉於霍去病左右,對其習慣了解甚深。
雖未必能洞悉其內心之微妙變化,然在情義與忠心方麵,則皆如磐石般堅定無移。
當霍去病步出之時,陳強與陳東正言談甚歡。
觀其大半夜被喚醒而雙眸卻熠熠生輝、神采飛揚之態,陳強未曾察覺異樣之情狀;而陳東則心中暗笑不已,知其將軍必有非凡之事欲行也。
霍去病察覺到陳東的尷尬,盡管心中有些不安,還是用平常的語氣問道:“嗯,還有別的情況嗎?”
他本意是想知道陳東是否親眼見到了建華,但出於某種原因,他選擇了迂迴的表達方式。
陳東立刻領會了霍去病的意圖,迴答說:“那封信,是劉府轉交給我的。”
霍去病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陳東見狀,急切地想要轉移話題。
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話語,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對了,我在劉府時聽說,葉雲姑娘去世了。”
霍去病一愣,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她是怎麽去世的?”
“真是不吉利!”陳東心中後悔不已,但仍然迴答道:“似乎是因病去世。”
“因病去世……”霍去病感到一陣心痛和自責。
當初,葉雲被關押時曾苦苦哀求再見他一麵,但他當時感到厭惡,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雖然按照漢律,通奸是有罪的,但他並不是真的想懲罰她,隻是不願麵對這件事。
後來,隨著一係列事件的發生,他又被流放到朔方,這件事也就被他遺忘了。
如果早知道會有今天,當初就應該放她離開,畢竟那是一條生命啊!
過了一會兒,霍去病漸漸迴過神來,對陳東說:“我們好久沒見了,你吃過飯了嗎?去前麵找點吃的,吃完後我們再聊聊。”
陳東領命去吃飯,霍去病抬頭望著月亮,不禁歎了口氣:“我又背上了一條人命……”
陳強卻不理解霍去病的不安,心想,那個惡人是自己親手解決的,罪有應得,自己並不覺得有什麽負擔。
於是他粗聲粗氣地說:“將軍,我們在戰場上背的人命還少嗎?每次戰鬥,不都是血流成河嗎?”
霍去病迴答說:“我指的不是戰場。
戰場上的殺戮,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是為了殺戮本身,所以我心中不會有不安。”
陳強表示讚同:“沒錯,我們殺的都是該殺之人。”
霍去病接著說:“這樣說也有些絕對了,我們射出的箭雨,誰能保證沒有誤傷?
但很多時候也是無奈之舉,戰場上的事情無法細算……總之,”他的話沒有說完,但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
“奪敬我之命,吾心並無波瀾。
葉雲之事,乃於禁閉中因病而終,吾雖感憾意,然亦非深陷憂擾之境。”
陳強聞此言,麵露讚許之色,霍去病則陷入沉思,唯餘凝視明月之態。
雖身旁有最可信賴之親兵,然其心中之真憂,卻難以言表。真正令他內心難安者,實為李峰之離世。
畢竟,那條性命乃是他親手所取,且李峰曾為其麾下之將,戰友之情誼深重!他對於自己當時之舉動並無悔意,然內心卻實難安。
“汝為何遲遲未能籌謀萬全之策?為何直至形勢危急,方才行動?”他多次自問,然已無法改變過往。
近日來,他腦海中總是迴響著李峰最後衝向樹叢之景,當時李峰正興奮地高唿:“吾箭已中乎?”
那樣一位英勇之將領,當時卻毫無防備之心!弦響三聲,箭矢已穿心而過。
他雖已慣見生死之事,然一箭穿心之痛,卻令他難以忘懷,那畫麵總是在他眼前浮現。
一夜,他正在沉睡之中,忽感一陣劇痛自後背直透前胸!他被痛醒,猛然坐起,於黑暗中緊握被褥,一時之間幾乎無法唿吸。
他不知此為何意,亦無法唿救,隻能拚盡全力忍受,全身顫抖、冷汗直流。
然而瞬息之間,痛感又消失無蹤!仿佛一切未曾發生,以至於他都難以分辨剛才之感是真是幻。
他未燃燈火,於黑暗中疑惑地躺迴枕上,貼身之衣物已濕透。
此次痛感之印象深刻而清晰,於他腦海中久久不散。
數日之後,他忽有所感,那是一種貫穿之痛,一箭穿心,應即是那種感覺……
陳東進食歸來,見將軍麵色凝重地沉思,便悄然立於一旁,不敢打擾。
霍去病又沉思片刻,方開口問道:“此次旅途耗時幾何?”
“共曆八日。”陳東並未能體會對方心情之沉重與複雜,此刻提及路上之事,倒想起一事,“將軍,吾於途中聞一聽聞,實令人氣憤難平!”
“所言何事,令你如此憤慨?”霍去病詢問道。
陳東答道:“前兩日,在驛站歇腳時,有一文官坐於我對麵,滿口胡言。
他竟妄稱衛霍二位將軍被譽為名將實屬虛名,不過是僥幸獲勝,若論軍事才能,與往昔名將相去甚遠。
他言道,衛霍二位將軍合力方殲滅十七萬敵軍,而昔日白起在長平一戰即殲敵四十萬!廉頗破燕,亦是數十萬之眾。
更有甚者,項羽於彭城一戰,竟滅高祖五十六萬大軍!”
霍去病聞此言,本已不佳的心情竟轉而笑出,他說道:“此事何足掛齒?根本無需辯駁。
依他之言,豈非殺敵越多戰功越顯?以殺敵數論功,此乃士卒之見,看來他之見識不過如此!
對於名將而言,軍事才能應體現在戰爭之勝,軍威之強應體現在國家之安寧,與殺敵之數實乃兩迴事!”
如陳東、陳強等人,昔日同袍,今已半數凋零。
然能從刀山劍林中歸來者,皆累積軍功,榮耀加身,多數人因此得升軍官,陳東尤為出眾,以其機智過人,升遷之速,如旭日東升,今已位居軍司馬之高位。
亦有自願留下者,如今夜院門口之鮮卑勇士,曾射中銅錢,立下赫赫戰功。
漠北之戰後,其功勞亦不可小覷,然其言辭笨拙,漢語亦不流利,且心係驃騎將軍,願隨其左右,故選擇繼續擔任親兵之職。
陳強則多年如一日,堅守親兵之職,未曾動搖。
非未嚐給其外放之機,然其作戰雖勇猛無比,為人雖嚴謹認真,然溝通與處事之能力實有欠缺,且脾氣暴躁如火,難以駕馭。
曾兩次外放為官,皆因瑣事而挫敗歸來。
霍去病無奈之餘,隻得令其繼續擔任親兵之職,然待遇則與軍官同等。
此等親兵之士,日夜侍奉於霍去病左右,對其習慣了解甚深。
雖未必能洞悉其內心之微妙變化,然在情義與忠心方麵,則皆如磐石般堅定無移。
當霍去病步出之時,陳強與陳東正言談甚歡。
觀其大半夜被喚醒而雙眸卻熠熠生輝、神采飛揚之態,陳強未曾察覺異樣之情狀;而陳東則心中暗笑不已,知其將軍必有非凡之事欲行也。
霍去病察覺到陳東的尷尬,盡管心中有些不安,還是用平常的語氣問道:“嗯,還有別的情況嗎?”
他本意是想知道陳東是否親眼見到了建華,但出於某種原因,他選擇了迂迴的表達方式。
陳東立刻領會了霍去病的意圖,迴答說:“那封信,是劉府轉交給我的。”
霍去病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陳東見狀,急切地想要轉移話題。
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話語,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對了,我在劉府時聽說,葉雲姑娘去世了。”
霍去病一愣,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她是怎麽去世的?”
“真是不吉利!”陳東心中後悔不已,但仍然迴答道:“似乎是因病去世。”
“因病去世……”霍去病感到一陣心痛和自責。
當初,葉雲被關押時曾苦苦哀求再見他一麵,但他當時感到厭惡,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雖然按照漢律,通奸是有罪的,但他並不是真的想懲罰她,隻是不願麵對這件事。
後來,隨著一係列事件的發生,他又被流放到朔方,這件事也就被他遺忘了。
如果早知道會有今天,當初就應該放她離開,畢竟那是一條生命啊!
過了一會兒,霍去病漸漸迴過神來,對陳東說:“我們好久沒見了,你吃過飯了嗎?去前麵找點吃的,吃完後我們再聊聊。”
陳東領命去吃飯,霍去病抬頭望著月亮,不禁歎了口氣:“我又背上了一條人命……”
陳強卻不理解霍去病的不安,心想,那個惡人是自己親手解決的,罪有應得,自己並不覺得有什麽負擔。
於是他粗聲粗氣地說:“將軍,我們在戰場上背的人命還少嗎?每次戰鬥,不都是血流成河嗎?”
霍去病迴答說:“我指的不是戰場。
戰場上的殺戮,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是為了殺戮本身,所以我心中不會有不安。”
陳強表示讚同:“沒錯,我們殺的都是該殺之人。”
霍去病接著說:“這樣說也有些絕對了,我們射出的箭雨,誰能保證沒有誤傷?
但很多時候也是無奈之舉,戰場上的事情無法細算……總之,”他的話沒有說完,但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
“奪敬我之命,吾心並無波瀾。
葉雲之事,乃於禁閉中因病而終,吾雖感憾意,然亦非深陷憂擾之境。”
陳強聞此言,麵露讚許之色,霍去病則陷入沉思,唯餘凝視明月之態。
雖身旁有最可信賴之親兵,然其心中之真憂,卻難以言表。真正令他內心難安者,實為李峰之離世。
畢竟,那條性命乃是他親手所取,且李峰曾為其麾下之將,戰友之情誼深重!他對於自己當時之舉動並無悔意,然內心卻實難安。
“汝為何遲遲未能籌謀萬全之策?為何直至形勢危急,方才行動?”他多次自問,然已無法改變過往。
近日來,他腦海中總是迴響著李峰最後衝向樹叢之景,當時李峰正興奮地高唿:“吾箭已中乎?”
那樣一位英勇之將領,當時卻毫無防備之心!弦響三聲,箭矢已穿心而過。
他雖已慣見生死之事,然一箭穿心之痛,卻令他難以忘懷,那畫麵總是在他眼前浮現。
一夜,他正在沉睡之中,忽感一陣劇痛自後背直透前胸!他被痛醒,猛然坐起,於黑暗中緊握被褥,一時之間幾乎無法唿吸。
他不知此為何意,亦無法唿救,隻能拚盡全力忍受,全身顫抖、冷汗直流。
然而瞬息之間,痛感又消失無蹤!仿佛一切未曾發生,以至於他都難以分辨剛才之感是真是幻。
他未燃燈火,於黑暗中疑惑地躺迴枕上,貼身之衣物已濕透。
此次痛感之印象深刻而清晰,於他腦海中久久不散。
數日之後,他忽有所感,那是一種貫穿之痛,一箭穿心,應即是那種感覺……
陳東進食歸來,見將軍麵色凝重地沉思,便悄然立於一旁,不敢打擾。
霍去病又沉思片刻,方開口問道:“此次旅途耗時幾何?”
“共曆八日。”陳東並未能體會對方心情之沉重與複雜,此刻提及路上之事,倒想起一事,“將軍,吾於途中聞一聽聞,實令人氣憤難平!”
“所言何事,令你如此憤慨?”霍去病詢問道。
陳東答道:“前兩日,在驛站歇腳時,有一文官坐於我對麵,滿口胡言。
他竟妄稱衛霍二位將軍被譽為名將實屬虛名,不過是僥幸獲勝,若論軍事才能,與往昔名將相去甚遠。
他言道,衛霍二位將軍合力方殲滅十七萬敵軍,而昔日白起在長平一戰即殲敵四十萬!廉頗破燕,亦是數十萬之眾。
更有甚者,項羽於彭城一戰,竟滅高祖五十六萬大軍!”
霍去病聞此言,本已不佳的心情竟轉而笑出,他說道:“此事何足掛齒?根本無需辯駁。
依他之言,豈非殺敵越多戰功越顯?以殺敵數論功,此乃士卒之見,看來他之見識不過如此!
對於名將而言,軍事才能應體現在戰爭之勝,軍威之強應體現在國家之安寧,與殺敵之數實乃兩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