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大將軍衛青與李長一事是否存有私心,真乃無稽之談。


    想那戈壁之上,環境何其艱苦,又有單於大軍壓境,每次排兵布陣均關乎全軍生死。


    一切籌謀皆為了旌旗蔽日、大獲全勝。


    如此情勢之下,他怎會滋生私心?


    說句實話,在那等緊要關頭,即便有私心也無處藏身!倘若有人心生疑慮,不妨在戰鼓隆隆之際一試私心之念能否立足!


    銳利的兵刃是進攻的必需品,而李峰便是這場戰鬥中最為銳利的刀刃。


    從表麵看來,李峰的行為似乎是由於父親之死帶來的衝擊而導致的個人失控,誤傷了他父親生前的上司。


    然而,深入探究其內在動機,我們會發現這是李峰作為世家權貴的代言人,向長期的政敵和眼中釘發起的一次有力打擊。


    他不僅代表了自己,更代表了具有深厚世家背景的皇三子和皇四子,向太子的保護者發起了攻擊!


    選擇讓李峰對權勢日衰的大將軍采取行動,這個決策可謂精準狠辣:傷了你又能怎樣?你盡管去向皇上告狀吧!


    在私人府邸中的爭鬥和推搡導致的傷害,誰又能說得清是故意還是誤傷?


    如果你選擇不報告此事,那就相當於向外界宣告大將軍已經無力自保,遇到如此重大的事件也隻能選擇沉默忍受!


    即便你上報了此事,我們也不一定就會犧牲李峰,他畢竟剛剛經曆了喪父之痛,誰人不知他的悲傷?


    思念亡父、借酒消愁、酒後失態、誤傷他人……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再者說,傷勢輕微,難道還要以命相抵嗎?公眾輿論自然會偏向同情李峰。


    更何況皇上剛剛委以他郎中令的重任,顯然對他青睞有加。因此,無論你如何選擇,吃虧的都是你。


    霍去病心中暗想,倘若他與舅舅的關係依舊如初的緊密無間,這些人或許還會心存忌憚,李峰也不至於如此膽大包天。


    然而這幾個月來,他與舅舅之間的疏離可能演繹得太過逼真,讓這些人誤以為衛霍兩家正在分道揚鑣,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事已至此,過多的糾結已無濟於事。


    霍去病沉思良久,抬眼望向舅舅衛青,“我們是否應該將此事稟報給皇上知曉?”


    衛青輕輕地搖了搖頭,“無需上報。”


    “不上報?”霍去病心中難平,但他也深知舅舅的性情溫厚寬容,不願與人結怨。


    再者說,一旦事情鬧大,他們將麵對的不僅是隴西李氏一族的力量,而是一個龐大的世家聯盟。


    公開對抗對他們來說並無勝算可言,更何況作為大司馬大將軍的舅舅不能在朝堂上製造這種明顯的分裂局麵。


    霍去病憤然踱步幾圈後突然靈光一閃停下腳步說道:“雖然您不打算上報此事給皇上聽,但並不代表皇上就不會得知此事的真相。”


    李峰啊李峰,你亦是從漠北歸來的勇士,理應深知那一戰的艱險。


    即便你對大將軍之為人有所不滿,難道竟連基本的戰術意圖也看不透麽?


    再者說,你父親已離世半年有餘,你若有異議何不早日提出,卻要等到今日才來向大將軍興師問罪?


    更何況李峰你又有何資格質問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大將軍”這六個字豈是輕易能擔得起的?


    它代表的不僅是三軍統帥更是朝廷的頂梁柱!對此等人物行兇豈非兒戲?


    那不僅僅是簡單的冒犯上官更是對國家社稷的不敬!你究竟有何等膽量敢做出此舉?


    諸多謎團在霍去病心中縈繞但終究可歸結為一個問題:李峰為何會做出這等荒唐事來?究竟是酒後失態還是另有緣故……


    衛青左臂受傷雖流血不止但幸未傷及筋骨僅為皮肉之傷不出月餘便可恢複如初。


    霍去病仔細察看傷口因那傷口的位置、角度和深度皆能反映出兇手當時的意圖。


    片刻之後他皺眉問道:“舅父您當時可曾嚐試躲避?”


    “未曾。”


    衛青平靜迴答無需過多解釋因為外甥已然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在那一刻衛青完全措手不及根本沒有機會躲避!


    這也意味著他能夠僥幸逃脫重傷或死亡的命運僅僅是因為對方的劍並未指向他的致命部位而隻是意圖造成輕微的傷害!


    霍去病揮手讓侍從退下親手為舅父重新處理傷口。


    此刻他心中已然明了李峰的武藝如何?


    他可是軍中赫赫有名的猛將!手持利劍麵對毫無防備的舅父如果他真的有意行兇完全可以一擊致命。


    然而這一劍卻精準地避開了所有致命部位僅僅劃傷了左臂的皮膚這足以說明李峰並未因醉酒而失去理智!


    他很清楚如果重傷或殺死大將軍自己也無法逃脫懲罰。


    因此輕微的傷害才是他真正的目的也是讓舅父陷入最為棘手的局麵。


    好一招一石二鳥之計!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此等輕巧卻含深意的傷害,委實耐人尋味。


    簡而言之,李峰所提之父仇,不過是掩人耳目之詞。


    其借酒發泄,亦隻是障眼之法;那滿麵通紅、情緒激昂之狀,更像是在上演一出精心編排的戲劇,而非真正拚命之舉。


    實際上,這更像是一次蓄謀已久的挑釁——“我就是要觸碰爾等之逆鱗,看爾等能奈我何?”


    霍去病,作為李峰昔日的統帥,自以為對其性情有所了解。


    然而,刺傷大將軍之舉,若非醉酒失控所能解釋,李峰怎會有如此魄力?


    他知道李峰勇猛果決,但這樣的行徑,難道僅憑其一己之勇?霍去病心存疑慮,難以信服。


    細思極恐,霍去病逐漸平複了初聞此事時的驚愕與憤怒,開始以更為冷靜的心態去剖析整個事件。


    他逐漸得出了結論:盡管李峰酒後情緒失控、心懷不滿,甚至可能事先已有圖謀,但他絕非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


    作為一名武將,李峰在政治上的心機和城府顯然不夠深厚。


    他並未完全意識到自己在這場錯綜複雜的政治角逐中,已然成為了一枚被人操控的棋子。


    更確切地說,他這把戰場上的利劍,在政治鬥爭中已被人巧妙地利用。


    至於在李峰背後煽風點火之人,盡管目前仍無法確定其身份,但必然與今日前往李府吊唁的親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然而,這個煽動者或許隻是幕後黑手的一個小小棋子而已。


    真正的幕後主使者,其身份和地位可能更加顯赫,甚至可能與丞相李和有著某種關聯,當然也可能牽涉到更為深層次政治勢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