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趙胤乾聞言,一股怒意湧上心頭,反駁道:“金陵知州楊江水膽大包天,為了一己私欲,竟幹出毀堤淹田的滔天惡行。我身為禦史台之長,如何斬他不得?”
“可笑,縱使楊江水真的觸犯了國法,也應先由我大理寺進行審理。”十一皇子趙弘翎輕蔑地迴應道。
兩人劍拔弩張,互不相讓。
此時,刑部尚書王守仁也出列說道,“啟稟陛下,天下之奏案,必斷於大理,詳議於刑部,最終決於天子。禦史台向來隻有彈劾百官之權,卻無審理之權,更無掌刑之權。”
他頓了頓,繼續說,“鎮北王未奏先斬,豈不是將朝廷的法度視為無物?這還把陛下放在眼裏嗎?”
趙胤乾聞言,哈哈一笑,“皇家春獵時,陛下曾親賜我龍淵劍,如遇貪官汙吏,奸佞讒臣,可行先斬後奏之權!”
隨後他轉身銳利地看向王守仁,“王大人這般誹謗我,莫非是想試試我這尚方寶劍鋒利否?”
王守仁被趙胤乾的話嚇得臉色一白,他急忙退到一旁,不敢再出聲。
五皇子趙頤政冷笑道,“九弟此話言重了,王大人作為刑部尚書,對國家司法公正一事向來很重視。皇兄倒覺得,王尚書的話並無不妥。”
趙皇看到他們爭吵不休,心中不禁有些煩躁。
他揮了揮手,沉聲說道,“好了,別吵了。此事朕自有定奪。”
話音剛落,殿內立刻變得寂靜無聲。
趙皇鷹目掃視道,“金陵知州楊江水罪大惡極,不斬不足以平民憤,鎮北王的做法並無不妥,此事就此作罷,無需再議。”
輔國公夏言站了出來,“陛下,微臣聽聞鎮北王為了穩定金陵的糧價,不惜自掏腰包從鄰近州縣購糧,這份仁愛之心,實乃趙國之福,百姓之幸。”
趙皇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說:“朕也聽說了此事。若朝廷中能多一些像鎮北王這樣為民著想的人,我們趙國何愁不強盛?”
“陛下聖明!”百官附和道。
這時,趙胤乾上前一步,“父皇,兒臣想要在禦前彈劾一人!”
趙皇微微側目,“誰?”
趙胤乾繼續說:“金銀司的範尹玩忽職守,怠慢賑災,他故意拖延運送賑災黃金的時日,險些激起金陵民變。請父皇明察。”
趙皇沉聲問:“範尹,鎮北王所言是否屬實?”
金銀使範尹跪在地上,急切地說:“陛下恕罪,微臣深知金陵賑災茲事體大,豈敢怠慢?押金車隊延期出發,這實際上是文宣王殿下的意思。”
二皇子趙元稷趁機煽風點火,“八弟,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九弟在前方盡心賑災,你卻在背後釜底抽薪。”
八皇子趙奕哲聽到此言,也立即跪下,聲音顫抖地說:“父皇明察,此事與兒臣無關。肯定是範尹在陷害兒臣。”
趙皇怒道,“哼,還在狡辯。朕自從把金銀司交給你管理,結果國庫日漸空虛。你既然管不好,那以後就不用再管了。”
趙奕哲聽到趙皇要罷免他的職務,聲音顫抖地說:“父皇息怒,兒臣知罪。”
趙皇繼續說:“即日起,革去範尹的金銀使一職。”
“朕向來賞罰分明,既然有罰,就會有賞!”
他隨即將目光轉向趙胤乾,“老九,你想要什麽賞賜?”
趙胤乾毫不猶豫地迴答:“父皇,兒臣不敢貪功。若您真要賞賜,兒臣希望為金陵的百姓謀求一個真正的安寧。”
趙皇略顯好奇地問:“哦?你所說的安寧是怎樣的?”
趙胤乾自信地說:“金陵的水患問題由來已久,但兒臣有一策,或許能夠根治這一難題。”
他的話音剛落,十一皇子趙弘翎便輕蔑地笑道:“皇兄,多年來金陵的水患問題一直未能解決,你去了金陵一趟,難道就能想出根治的辦法了?”
四皇子趙元霸也跟著附和道:“是啊,九弟,治水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趙皇微微傾身,眉頭微挑,“老九,是怎樣的計策,說來聽聽。”
趙胤乾指出,“縱觀曆代治河之策,隻局限於堤防建設,可兒臣認為,僅僅通過加高加固堤壩來防止河水泛濫,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患問題。隨著泥沙在遇龍河下遊水域的不斷淤積,河道會逐漸抬高,水積成勢,一旦堤壩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趙皇輕輕點頭,他覺得九皇子分析得確實有幾分道理。
趙胤乾稍微頓了頓,繼續說道,“父皇,兒臣認為洪水就如同饕餮猛獸,既然我們攔不住它,何不改道引水,分洪泄流?”
眾人聞言,紛紛將好奇的目光投向趙胤乾。
趙皇不解的問道,“怎麽個改道引水?”
趙胤乾解釋道:“遇龍河止於甕城,距離東海不過幾十裏。兒臣想,我們可以在金陵和甕城之間開挖一條新的河渠,將遇龍河下遊的水流一分為二,支流之水則引入東海中。”
趙皇轉頭看向工部尚書李世賢,“李愛卿,若讓工部開挖河渠引水入海,預計需要多少銀兩?”
工部尚書李尚賢沉思片刻,迴答道:“迴稟陛下,從甕城到東海大約有二十裏的距離,挖渠若募集十萬民夫,再加上征收河渠所經過之田地,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微臣估算,預計需要大約二十萬兩黃金。”
李尚賢的話音剛落,殿內就響起了竊竊私語。
“哎呀!耗費二十萬兩黃金挖一條河,這不值當啊!”
“確實不值當!”
“可不是嘛...江河自古以來就存在,未曾聽過有人去挖河的!”
二皇子趙元稷瞥了一眼丞相楊德清,楊德清立刻領會了他的意思,站出來對趙皇說:“陛下,鎮北王之言雖有一定道理,但開挖河渠勞民傷財。眼下國庫空虛,還請陛下三思!”
看到丞相開口表態,一些官員也紛紛附和,“請陛下三思!”
趙皇並沒有理會他們,而是望向戶部尚書錢道衡,“錢愛卿,國庫中還有多少銀兩?”
錢道衡躬身道,“陛下,由於前些日子春雨連綿,各地的稅銀未能及時進京,目前國庫中尚有三十多萬兩黃金。”
趙皇聽到這個數字後,眉頭緊皺,顯得有些為難。
他略作沉思,目光轉向趙弘曆,“老七,朕已決定,今年的六十大壽一切從簡,將節省下來的銀兩用於開挖新渠。”
七皇子趙弘曆聞言,立刻站出來反對:“父皇,此事萬萬不可。兒臣已邀請魏國和趙國的使臣參加您的壽宴,若是壽宴過於簡樸,恐怕會讓他們以為我們國庫空虛,國力不濟。”
五皇子趙頤政也緊隨其後,他肅然說道:“兒臣也認為賢王所言很有道理,請父皇再三斟酌。”
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齊聲說道:“茲事體大,請陛下三思!”
“可笑,縱使楊江水真的觸犯了國法,也應先由我大理寺進行審理。”十一皇子趙弘翎輕蔑地迴應道。
兩人劍拔弩張,互不相讓。
此時,刑部尚書王守仁也出列說道,“啟稟陛下,天下之奏案,必斷於大理,詳議於刑部,最終決於天子。禦史台向來隻有彈劾百官之權,卻無審理之權,更無掌刑之權。”
他頓了頓,繼續說,“鎮北王未奏先斬,豈不是將朝廷的法度視為無物?這還把陛下放在眼裏嗎?”
趙胤乾聞言,哈哈一笑,“皇家春獵時,陛下曾親賜我龍淵劍,如遇貪官汙吏,奸佞讒臣,可行先斬後奏之權!”
隨後他轉身銳利地看向王守仁,“王大人這般誹謗我,莫非是想試試我這尚方寶劍鋒利否?”
王守仁被趙胤乾的話嚇得臉色一白,他急忙退到一旁,不敢再出聲。
五皇子趙頤政冷笑道,“九弟此話言重了,王大人作為刑部尚書,對國家司法公正一事向來很重視。皇兄倒覺得,王尚書的話並無不妥。”
趙皇看到他們爭吵不休,心中不禁有些煩躁。
他揮了揮手,沉聲說道,“好了,別吵了。此事朕自有定奪。”
話音剛落,殿內立刻變得寂靜無聲。
趙皇鷹目掃視道,“金陵知州楊江水罪大惡極,不斬不足以平民憤,鎮北王的做法並無不妥,此事就此作罷,無需再議。”
輔國公夏言站了出來,“陛下,微臣聽聞鎮北王為了穩定金陵的糧價,不惜自掏腰包從鄰近州縣購糧,這份仁愛之心,實乃趙國之福,百姓之幸。”
趙皇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說:“朕也聽說了此事。若朝廷中能多一些像鎮北王這樣為民著想的人,我們趙國何愁不強盛?”
“陛下聖明!”百官附和道。
這時,趙胤乾上前一步,“父皇,兒臣想要在禦前彈劾一人!”
趙皇微微側目,“誰?”
趙胤乾繼續說:“金銀司的範尹玩忽職守,怠慢賑災,他故意拖延運送賑災黃金的時日,險些激起金陵民變。請父皇明察。”
趙皇沉聲問:“範尹,鎮北王所言是否屬實?”
金銀使範尹跪在地上,急切地說:“陛下恕罪,微臣深知金陵賑災茲事體大,豈敢怠慢?押金車隊延期出發,這實際上是文宣王殿下的意思。”
二皇子趙元稷趁機煽風點火,“八弟,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九弟在前方盡心賑災,你卻在背後釜底抽薪。”
八皇子趙奕哲聽到此言,也立即跪下,聲音顫抖地說:“父皇明察,此事與兒臣無關。肯定是範尹在陷害兒臣。”
趙皇怒道,“哼,還在狡辯。朕自從把金銀司交給你管理,結果國庫日漸空虛。你既然管不好,那以後就不用再管了。”
趙奕哲聽到趙皇要罷免他的職務,聲音顫抖地說:“父皇息怒,兒臣知罪。”
趙皇繼續說:“即日起,革去範尹的金銀使一職。”
“朕向來賞罰分明,既然有罰,就會有賞!”
他隨即將目光轉向趙胤乾,“老九,你想要什麽賞賜?”
趙胤乾毫不猶豫地迴答:“父皇,兒臣不敢貪功。若您真要賞賜,兒臣希望為金陵的百姓謀求一個真正的安寧。”
趙皇略顯好奇地問:“哦?你所說的安寧是怎樣的?”
趙胤乾自信地說:“金陵的水患問題由來已久,但兒臣有一策,或許能夠根治這一難題。”
他的話音剛落,十一皇子趙弘翎便輕蔑地笑道:“皇兄,多年來金陵的水患問題一直未能解決,你去了金陵一趟,難道就能想出根治的辦法了?”
四皇子趙元霸也跟著附和道:“是啊,九弟,治水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趙皇微微傾身,眉頭微挑,“老九,是怎樣的計策,說來聽聽。”
趙胤乾指出,“縱觀曆代治河之策,隻局限於堤防建設,可兒臣認為,僅僅通過加高加固堤壩來防止河水泛濫,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患問題。隨著泥沙在遇龍河下遊水域的不斷淤積,河道會逐漸抬高,水積成勢,一旦堤壩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趙皇輕輕點頭,他覺得九皇子分析得確實有幾分道理。
趙胤乾稍微頓了頓,繼續說道,“父皇,兒臣認為洪水就如同饕餮猛獸,既然我們攔不住它,何不改道引水,分洪泄流?”
眾人聞言,紛紛將好奇的目光投向趙胤乾。
趙皇不解的問道,“怎麽個改道引水?”
趙胤乾解釋道:“遇龍河止於甕城,距離東海不過幾十裏。兒臣想,我們可以在金陵和甕城之間開挖一條新的河渠,將遇龍河下遊的水流一分為二,支流之水則引入東海中。”
趙皇轉頭看向工部尚書李世賢,“李愛卿,若讓工部開挖河渠引水入海,預計需要多少銀兩?”
工部尚書李尚賢沉思片刻,迴答道:“迴稟陛下,從甕城到東海大約有二十裏的距離,挖渠若募集十萬民夫,再加上征收河渠所經過之田地,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微臣估算,預計需要大約二十萬兩黃金。”
李尚賢的話音剛落,殿內就響起了竊竊私語。
“哎呀!耗費二十萬兩黃金挖一條河,這不值當啊!”
“確實不值當!”
“可不是嘛...江河自古以來就存在,未曾聽過有人去挖河的!”
二皇子趙元稷瞥了一眼丞相楊德清,楊德清立刻領會了他的意思,站出來對趙皇說:“陛下,鎮北王之言雖有一定道理,但開挖河渠勞民傷財。眼下國庫空虛,還請陛下三思!”
看到丞相開口表態,一些官員也紛紛附和,“請陛下三思!”
趙皇並沒有理會他們,而是望向戶部尚書錢道衡,“錢愛卿,國庫中還有多少銀兩?”
錢道衡躬身道,“陛下,由於前些日子春雨連綿,各地的稅銀未能及時進京,目前國庫中尚有三十多萬兩黃金。”
趙皇聽到這個數字後,眉頭緊皺,顯得有些為難。
他略作沉思,目光轉向趙弘曆,“老七,朕已決定,今年的六十大壽一切從簡,將節省下來的銀兩用於開挖新渠。”
七皇子趙弘曆聞言,立刻站出來反對:“父皇,此事萬萬不可。兒臣已邀請魏國和趙國的使臣參加您的壽宴,若是壽宴過於簡樸,恐怕會讓他們以為我們國庫空虛,國力不濟。”
五皇子趙頤政也緊隨其後,他肅然說道:“兒臣也認為賢王所言很有道理,請父皇再三斟酌。”
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齊聲說道:“茲事體大,請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