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氣,說變就變!”大家七手八腳幫忙將晾曬的苧麻收迴了茅草屋,江鈴拍了拍身上的雨點“幸好都曬得差不多了,要不然這麻就得壞了!”
“苧麻倒是幹了,這房子怕是不能再修了!”看著越下越大的雨,胡嬤嬤歎了口氣“昨天朱木匠就說了,夏季暴雨大,沒辦法再修,得等到冬臘月或者正月才行!”
“嬤嬤別擔心,好歹修了五間屋出來,夠安置不在茅草屋就行!”嬌娘說這話時也是抹了一下臉,沒辦法,誰上頭上正漏雨呢。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
正說著話,韓風抬頭雙手接著頭頂滴落的雨點大聲喊道,而小寶是有樣學樣也跟著叫喚起來。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兩小孩子鬧也就罷了,王淵肥胖寬大的手也伸了出去,接住雨的同時還嘿嘿笑起來“天上下雨了!”
廢話,這不是天上下雨,這是屋頂漏雨。
“這一陣子雨歇下時得趕緊搬家了!”老韓頭著急道“人搬進去,連這些苧麻也得搬,要不然白晾曬了!”幸好那姓朱的木匠有見識,人修房都是修好後再統一上格子棱子,他是修好一間屋就讓上一間屋,還安排了瓦匠蓋好了瓦,看來是防著這一天的。
“苧麻還好!打濕了隻要有太陽拿出來去曬幹就成!”鄭嬤嬤說道:“反正苧麻齊麻線前還得漂一次!隻是,小姐,這麽多苧麻,你之前倒是有計劃,如今咱家地兒不寬,怎麽辦才好?”
大量種值苧麻,然後齊麻線,紡紗織布,再染色製作布料或者成衣!這是一個美妙的工程計劃,想象總是很豐富,現實很骨感。幾十畝的苧麻收割晾曬著堆了半間屋子,接下來兩個月時間就得收二麻,再不到三個月後就是三麻。原材料倒是多,最後的結果也很美好,問題是,中間的過程卻很屈折。
“小姐,這齊麻線可是個細活兒,最能幹的大姑娘小媳婦手腳利落啥事兒也幹,一天頂多齊二兩麻線!”鄭嬤嬤是有些上火了,她真是替自己家小姐發愁,主意又是自己出的,任由哪個環節出了錯自己都焦心不已。
“這麽慢啊!”身上穿的是麻布衣服,但從苧麻到衣服中間有些什麽工序過程羅氏不知道的,聽鄭嬤嬤一說由衷感慨“可惜這齊麻線的活兒我沒幹過,要不然也能幫上忙。”
“我也不會?”江鈴表示自己也幫不上忙。
“少奶奶,韓風也不會!”
一般女人表態的時候,韓風都會幫忙,雙手捧著接頭頂滴落的雨水並沒有錯過耳邊大休的談話。
“少奶奶,小寶也不會!”小寶得益於王淵吃肉他跟著享福長得虎頭虎腦的,絕對的是韓風的小跟班。
“少奶奶,我也不會!”王淵偏過頭說道,迴頭跟著小寶捉狹笑出了聲。
“慢倒是其次,多請一些女工就好,隻是,咱們得行動起來!”胡嬤嬤很清楚,天天愁天天不動,哪什麽也幹不成。
你們都要會了,拿我們這些人來吃幹飯!
“成,你們不會也不打緊,就是別給少奶奶我添亂!”嬌娘好氣又好笑“嬤嬤,齊麻線難嗎?”不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學會會,技術含量太高,那就麻煩了。
“不難!”鄭嬤嬤從晾曬的架子上扯下一根,輕輕的用指甲劃開,小心的分下一根如頭發絲一般細的麻,在韓風手上沾了一點水,兩根線頭搭在一起,往前一擰遞給了嬌娘:“小姐,就這樣!”
這就是齊麻線了!
胡嬤嬤羅氏和江鈴連忙靠進嬌娘,仔細觀看。
“嬤嬤,奇怪,怎麽扯不斷!”兩根繩子要連起來打個結就成,這苧麻經嬤嬤的手一擰就像打了結一般牢固了,嬌娘驚唿出聲“嬤嬤,你怎麽做到的!”
“我看看!”胡嬤嬤自認為心靈手巧,從嬌娘手中接過細線仔細看了看:“這就是你說的麻線?”
“是的,一根麻線繞成團,成團的麻線紡成紗織成布!”鄭嬤嬤說這話時,猶記得當年的自己和韓風一般大小,奶奶邊擰線邊教她“女孩子得學這些最基本的,省得到婆家時又笨又懶被人嫌棄!”什麽都學會了,但又能如何,婆家的人壓根兒就沒命活著來嫌棄自己,一大家子拖家攜口背井離鄉想找條活路,一路上都是逃荒的人,誰也幫不了誰,最後再沒能等到那一口飯吃連著繈褓著的兒子都被餓沒了。就在自己也快要撐不下去時,來到了昌州境內,也是菩薩保佑遇見了太太找奶娘。麵黃饑瘦的自己當然不合標準,是太太心善說給自己養幾天看情況,實在不行就不給三小姐做奶娘,在外院做個粗使嬤嬤也成。一善之舉,活命之恩,三小姐不僅僅是自己奶大的孩子有親情,更是報恩於太太。
“這也不難!”胡嬤嬤將手中的細線遞給了羅氏,自己也扯了一根苧麻有樣學樣,扯了扯遞給鄭嬤嬤“怎麽樣,八九分像吧?”
“嗯,差不多,就是擰線頭時別將兩根線搭得太老,這樣線頭
就太粗了點兒!”鄭嬤嬤接過麻線看了看指點到。
這邊羅氏和江鈴也有樣學樣,鄭嬤嬤檢查後都說成。
“我也要學?”韓風是個小人精,丟開頭上的漏水跑了過來。
鄭嬤嬤手把手耐心的說教了幾次。
“少奶奶,少奶奶快看,韓風會齊麻線了!”驕傲如她,掂著小腳尖將手中的細線遞給嬌娘。
“好,少奶奶看看!”嬌娘接過線看了一會兒,有些疑惑的看向了鄭嬤嬤。
“小姐,很簡單,差不多都會了!”鄭嬤嬤欣慰的點了點頭,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這東西本來就不難,再加上這幾個都屬於資質不錯的徒弟。
“連韓風也能學會?”嬌娘眼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嗬嗬,不僅老幼婦孺,若是那大老爺們能放下身段也能學會!”鄭嬤嬤笑了笑:“當年老奴的家鄉可是男女老幼齊上陣呢,齊了麻線換交作坊換油錢換口糧,可惜,災荒一來,肚子都填不飽,哪有閑錢買衣穿。”
“我們也試試?”老韓頭聽聞此言,左右看了看韓清和阿生道。
三個大男人學齊麻線,嬌娘是滿懷期盼。
“嗬嗬,韓大哥和韓清不行!”鄭嬤嬤看他們劃麻分線時就搖頭“手太粗,會將麻線帶起絲,成不了氣侯!”
“嬤嬤,你看看我如何?”阿生有些驕傲,看來自己是有資質的人,討好賣乖上前詢問。
“你的手倒細嫩,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鄭嬤嬤看著他前後擰了好幾次也是搖了搖頭:“方法不對,錯了,是這樣、、、”
這樣,那樣,到底是哪樣!
“看來我不是學這個的料!”阿生原以為很簡單,結果每一次齊出來的線疛輕輕一拉就鬆散了,最後無奈的放棄。轉頭看著旁邊不知道什麽時候有樣學樣的王淵和小寶,很不厚道的說:“你們倆別浪費了材料!”我這麽聰明的都學不會,一個頭腦子不夠使,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還學得會。
扯了扯手中的細線,裂著嘴看著鄭嬤嬤。
“姑爺是想讓老奴看你做得對不對?”與可兒相比,鄭嬤嬤是一直將王淵當主子看的,所以很恭敬。
真是哪兒也少不你,哪兒熱鬧哪兒湊,嬌娘搖頭苦笑。
“呀,姑爺,做齊的真好!”鄭嬤嬤突然驚唿出聲“要不是親眼所見,老奴會以為你從前就會的!”這一聲驚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大家都圍上去看王淵的傑作。
“嬤嬤,我呢?”可兒有些不服氣了,連憨姑爺都會了,自己難不成連憨姑爺都不如?擠了進去遞上了自己的細線。
“擰線的力度不夠,結頭有些鬆了!”鄭嬤嬤毫不客氣的說道:“姑爺擰得最好,麻線劃得均勻線也細!”
也就是說,這一群人就被一個憨子給比下去了?嬌娘看了看嬤嬤遞上來的東西感到真正好笑。同時,心裏有了明確的想法。
“招女工!”這麽簡單的事,隻要有心都能學會“由鄭嬤嬤教給她們技術,然後做工!”
“嗯,可以!”想了想胡嬤嬤補充道“這次工錢不能以天計!”收割的時候請的女工在山上地裏勞用,動作利落勤快與否大家都能看見。但這一次做工是手上的小動作,小動作大家都懂,難免會出現蹭時間混工錢的。
“好,齊一兩麻線咱給她五文錢!”鄭嬤嬤說了,動作利落一些的一天可以齊二兩也就是十文錢,和按天數計工時一樣的。
“那這些婦人可找到長期活幹了!”胡嬤嬤笑道“等我們的作坊開起來時,這些婦人在家裏的地位該上漲不少了!”別的不說,男人才是一家之主經常支柱,但他們是有技術的才有活幹,賣苦力的不會長年累月有工做。而女人一個月可以掙兩三百文錢,一年下來就是兩三兩銀子,當一個普通家庭全家的收入了。
“要不,咱中午再管飯?”一來一去的也耽誤時間,嬌娘甚至想為她們多掙錢,也增加一點福利。
“那咱們都請多少女工啊?”這麽多麻要齊成麻線,一個人一天做的活兒又那麽有限,江鈴忍不住咂舌,甚至想著,要不要捎信迴娘家讓江家那些媳婦婆子們也來掙錢。可惜,少奶奶說隻管一頓午飯,並沒有說全包吃全住,要不然,這事兒還真成“少奶奶,她們在哪做工?”
“這山上可不行!”可兒撅著嘴“這麽多媳婦婆子上山做工是一件麻煩事!”自家姑爺是個憨的,難保那些女人心術不正,要是覺得姑爺家有錢請女工一定很發達,然後就出點什麽事兒,到時候,吃虧的可就是小姐了。像老爺鬧出個什麽納妾娶小的,自家小姐就不用活了。
“山上確實不行!”虧得自己還想著管午飯,山上就幾間茅草屋,新修的五間屋子搬進去住還打擠呢,哪來地兒做作坊。
“就是,小姐!”可兒朝自家小姐甜甜的笑了,瞧自己多聰明,和小姐想的一樣了。
嬌娘要是知
道可兒所想絕對會賞這個聰明的丫點一個葉兒粑將她嘴堵了,你那個憨姑爺連身邊同床共榻的漂亮黃花大閨女正經老婆都不睡,還會去睡那些媳婦婆子,趁早的給閉嘴吧。
“那就去鎮上買鋪子房子院子,反正早晚得買!”昌州出來的胡嬤嬤知道寸土寸金的道理,水口山鎮這個小小的山區小鎮一片院子加鋪子也就幾百兩銀子。
“鋪子院子什麽的都可以買但齊麻線的女工用不上,咱們要做的是接緊著置辦紡紗製布的用具!”嬌娘想起了現代好些人將手工活取迴家做的事兒“讓鄭嬤嬤教會她們,讓其領料迴家做,隔三岔五交迴麻線結算工錢!”
“不行啊,少奶奶,萬一這些人將苧麻拿迴家搓了麻繩什麽的咱們不就虧了!”在羅氏的眼中,苧麻就是用來搓繩索用的。
“咱們收取一定金額的押金!”這個很簡單“取一天料的收取十文錢的押金,以次類推,誰還會舍得費了原料呢!”也就是說,你的原料若是沒了那工錢沒了不說,還得貼上一大筆。
“嗯,這是一個好主意!”胡嬤嬤差點拍案叫絕,看了嬌娘一眼,林氏那個毒婦以為少奶奶沒長大不懂事就任意搓圓捏扁,她哪會知道,這是一個給了點陽光就可以燦爛敢做敢為的精明女子。老夫人留下的錢給她鋪了路,相信不久的將來,定然能成就一片好的基業,王家又何愁不發達起來。愁啊愁,才剛想到這兒,胡嬤嬤還是多了心病,少奶奶日益長大起來了,少爺好像什麽也不會,怎麽辦,要不然,讓韓清教教他。可是,他是分不出個好歹的人,要是當著人的麵要學做那些事惹惱火了少奶奶就不好了。算了,緩緩吧。
暴雨停下後,嬌娘指揮了大家搬進了新修的屋子。而屋子的地麵還是新鮮的泥土,還不耐踩踏。
“沒辦法,這天公不作美!”現代的城裏的房子不是地磚就是木板,自己倒好是那麽的接地氣,一腳跳踩下去有時候都會是一個腳印。好吧,這才叫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一腳一個窩。
“要不,我和清兒去山上打些碎石墊一下?”韓老伯是見慣了風雨的人,見嬌娘看著腳下的泥土苦笑連忙說道。
“對了,韓老伯,不要碎石!”這兒倒有一個好主意“阿生,你去將給咱家砌牆腳石的石匠請來,讓他們去山上開片石,用一張張的大石塊墊地!”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頭,給點工錢,地磚就用天然的石塊代替了。
不到五天,五間屋就煥然一新了。
“這個還方
便!”在外麵踩了一腳的泥,進屋前就在外麵的石塊上擦幾腳,在晚上睡覺前在山溪裏挑了水衝一下,早上又是幹幹淨淨的了。阿生是主動攬下了挑水衝門前石板的活兒,衝洗後清清爽爽的,這感覺很好。
韓風和小寶別提多高興了,每次姐弟倆坐在地上玩時娘都會叫著說把褲子弄髒了要打屁股,這樣一來,再不怕褲子髒了,家裏每個屋子一坐下去都幹淨。
而隨著石匠們的歸家,山上王家招女工消息也傳遍了,這些天上山的絡繹不絕。可是,怎麽又有不少人下山呢,有人手中拿著苧麻,有人空手而歸!
“這手藝容易學,但一定要心細眼尖,還有啊,隻要大家做好了,我們王家的活兒肯定是長年累月的都有!”鄭嬤嬤輕聲指點著“這兒也不能耍心眼,更不能偷懶,咱齊了多少麻線從頭到屋就是一根線!”
“嬤嬤,齊好了咱們怎麽送貨上山呢?”陸繼的有不少婦人學會了站起身問道。
“齊麻線隻是一件活,還要挽麻線!”鄭嬤嬤取了她自己早早齊好的二兩麻線邊繞邊教“挽麻線手上不用帶力,輕輕的纏繞上去就成,呶,就像這樣,每一圈繞上去都有一個空隙,二兩麻線挽一個麻團,一個真正成型的麻團就像一個鳥巢一般!”指了指旁邊藍子的成品說道。
“好巧的人啊!”有婦人由衷讚歎。
“嗬嗬,這些都不算什麽,我們王家齊了麻線,以後還會招女工紡紗織布,那可是有含量的工種了,到時候,有興趣都可以學!”鄭嬤嬤故意打下埋伏,好好做,總有你們的好處。這裏的婦人們對齊麻擰線紡紗織布都一無所知,自己也算是她們的宗師了。
“嗯,不錯不錯!”有婦人輕聲交頭接耳“這活兒安逸,拿迴家做,可以照看家務帶孩子伺侯公婆,閑了或者晚上抓緊時間還可以掙錢,完全可以做!”
“可是,她們會不會趁機斂財收了咱們的押金就跑路了呢?”有婦人擔心的問“我還看到不少空手的人下山?”
“傻了你吧,聽我們當家的說,這王家原本想要修大院子大房子的,隻是天氣不適改在冬臘月或明年正月才修了,人家麽有錢能看得上咱們那點,我可看了那些人,空手下山的都是身上沒帶押金的人!”
“嬤嬤,為什麽我們齊的麻線是白色的,而那邊交押金領貨的苧麻是青色的呢?”有人不解問著鄭嬤嬤。
“苧麻倒是幹了,這房子怕是不能再修了!”看著越下越大的雨,胡嬤嬤歎了口氣“昨天朱木匠就說了,夏季暴雨大,沒辦法再修,得等到冬臘月或者正月才行!”
“嬤嬤別擔心,好歹修了五間屋出來,夠安置不在茅草屋就行!”嬌娘說這話時也是抹了一下臉,沒辦法,誰上頭上正漏雨呢。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
正說著話,韓風抬頭雙手接著頭頂滴落的雨點大聲喊道,而小寶是有樣學樣也跟著叫喚起來。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兩小孩子鬧也就罷了,王淵肥胖寬大的手也伸了出去,接住雨的同時還嘿嘿笑起來“天上下雨了!”
廢話,這不是天上下雨,這是屋頂漏雨。
“這一陣子雨歇下時得趕緊搬家了!”老韓頭著急道“人搬進去,連這些苧麻也得搬,要不然白晾曬了!”幸好那姓朱的木匠有見識,人修房都是修好後再統一上格子棱子,他是修好一間屋就讓上一間屋,還安排了瓦匠蓋好了瓦,看來是防著這一天的。
“苧麻還好!打濕了隻要有太陽拿出來去曬幹就成!”鄭嬤嬤說道:“反正苧麻齊麻線前還得漂一次!隻是,小姐,這麽多苧麻,你之前倒是有計劃,如今咱家地兒不寬,怎麽辦才好?”
大量種值苧麻,然後齊麻線,紡紗織布,再染色製作布料或者成衣!這是一個美妙的工程計劃,想象總是很豐富,現實很骨感。幾十畝的苧麻收割晾曬著堆了半間屋子,接下來兩個月時間就得收二麻,再不到三個月後就是三麻。原材料倒是多,最後的結果也很美好,問題是,中間的過程卻很屈折。
“小姐,這齊麻線可是個細活兒,最能幹的大姑娘小媳婦手腳利落啥事兒也幹,一天頂多齊二兩麻線!”鄭嬤嬤是有些上火了,她真是替自己家小姐發愁,主意又是自己出的,任由哪個環節出了錯自己都焦心不已。
“這麽慢啊!”身上穿的是麻布衣服,但從苧麻到衣服中間有些什麽工序過程羅氏不知道的,聽鄭嬤嬤一說由衷感慨“可惜這齊麻線的活兒我沒幹過,要不然也能幫上忙。”
“我也不會?”江鈴表示自己也幫不上忙。
“少奶奶,韓風也不會!”
一般女人表態的時候,韓風都會幫忙,雙手捧著接頭頂滴落的雨水並沒有錯過耳邊大休的談話。
“少奶奶,小寶也不會!”小寶得益於王淵吃肉他跟著享福長得虎頭虎腦的,絕對的是韓風的小跟班。
“少奶奶,我也不會!”王淵偏過頭說道,迴頭跟著小寶捉狹笑出了聲。
“慢倒是其次,多請一些女工就好,隻是,咱們得行動起來!”胡嬤嬤很清楚,天天愁天天不動,哪什麽也幹不成。
你們都要會了,拿我們這些人來吃幹飯!
“成,你們不會也不打緊,就是別給少奶奶我添亂!”嬌娘好氣又好笑“嬤嬤,齊麻線難嗎?”不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學會會,技術含量太高,那就麻煩了。
“不難!”鄭嬤嬤從晾曬的架子上扯下一根,輕輕的用指甲劃開,小心的分下一根如頭發絲一般細的麻,在韓風手上沾了一點水,兩根線頭搭在一起,往前一擰遞給了嬌娘:“小姐,就這樣!”
這就是齊麻線了!
胡嬤嬤羅氏和江鈴連忙靠進嬌娘,仔細觀看。
“嬤嬤,奇怪,怎麽扯不斷!”兩根繩子要連起來打個結就成,這苧麻經嬤嬤的手一擰就像打了結一般牢固了,嬌娘驚唿出聲“嬤嬤,你怎麽做到的!”
“我看看!”胡嬤嬤自認為心靈手巧,從嬌娘手中接過細線仔細看了看:“這就是你說的麻線?”
“是的,一根麻線繞成團,成團的麻線紡成紗織成布!”鄭嬤嬤說這話時,猶記得當年的自己和韓風一般大小,奶奶邊擰線邊教她“女孩子得學這些最基本的,省得到婆家時又笨又懶被人嫌棄!”什麽都學會了,但又能如何,婆家的人壓根兒就沒命活著來嫌棄自己,一大家子拖家攜口背井離鄉想找條活路,一路上都是逃荒的人,誰也幫不了誰,最後再沒能等到那一口飯吃連著繈褓著的兒子都被餓沒了。就在自己也快要撐不下去時,來到了昌州境內,也是菩薩保佑遇見了太太找奶娘。麵黃饑瘦的自己當然不合標準,是太太心善說給自己養幾天看情況,實在不行就不給三小姐做奶娘,在外院做個粗使嬤嬤也成。一善之舉,活命之恩,三小姐不僅僅是自己奶大的孩子有親情,更是報恩於太太。
“這也不難!”胡嬤嬤將手中的細線遞給了羅氏,自己也扯了一根苧麻有樣學樣,扯了扯遞給鄭嬤嬤“怎麽樣,八九分像吧?”
“嗯,差不多,就是擰線頭時別將兩根線搭得太老,這樣線頭
就太粗了點兒!”鄭嬤嬤接過麻線看了看指點到。
這邊羅氏和江鈴也有樣學樣,鄭嬤嬤檢查後都說成。
“我也要學?”韓風是個小人精,丟開頭上的漏水跑了過來。
鄭嬤嬤手把手耐心的說教了幾次。
“少奶奶,少奶奶快看,韓風會齊麻線了!”驕傲如她,掂著小腳尖將手中的細線遞給嬌娘。
“好,少奶奶看看!”嬌娘接過線看了一會兒,有些疑惑的看向了鄭嬤嬤。
“小姐,很簡單,差不多都會了!”鄭嬤嬤欣慰的點了點頭,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這東西本來就不難,再加上這幾個都屬於資質不錯的徒弟。
“連韓風也能學會?”嬌娘眼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嗬嗬,不僅老幼婦孺,若是那大老爺們能放下身段也能學會!”鄭嬤嬤笑了笑:“當年老奴的家鄉可是男女老幼齊上陣呢,齊了麻線換交作坊換油錢換口糧,可惜,災荒一來,肚子都填不飽,哪有閑錢買衣穿。”
“我們也試試?”老韓頭聽聞此言,左右看了看韓清和阿生道。
三個大男人學齊麻線,嬌娘是滿懷期盼。
“嗬嗬,韓大哥和韓清不行!”鄭嬤嬤看他們劃麻分線時就搖頭“手太粗,會將麻線帶起絲,成不了氣侯!”
“嬤嬤,你看看我如何?”阿生有些驕傲,看來自己是有資質的人,討好賣乖上前詢問。
“你的手倒細嫩,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鄭嬤嬤看著他前後擰了好幾次也是搖了搖頭:“方法不對,錯了,是這樣、、、”
這樣,那樣,到底是哪樣!
“看來我不是學這個的料!”阿生原以為很簡單,結果每一次齊出來的線疛輕輕一拉就鬆散了,最後無奈的放棄。轉頭看著旁邊不知道什麽時候有樣學樣的王淵和小寶,很不厚道的說:“你們倆別浪費了材料!”我這麽聰明的都學不會,一個頭腦子不夠使,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還學得會。
扯了扯手中的細線,裂著嘴看著鄭嬤嬤。
“姑爺是想讓老奴看你做得對不對?”與可兒相比,鄭嬤嬤是一直將王淵當主子看的,所以很恭敬。
真是哪兒也少不你,哪兒熱鬧哪兒湊,嬌娘搖頭苦笑。
“呀,姑爺,做齊的真好!”鄭嬤嬤突然驚唿出聲“要不是親眼所見,老奴會以為你從前就會的!”這一聲驚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大家都圍上去看王淵的傑作。
“嬤嬤,我呢?”可兒有些不服氣了,連憨姑爺都會了,自己難不成連憨姑爺都不如?擠了進去遞上了自己的細線。
“擰線的力度不夠,結頭有些鬆了!”鄭嬤嬤毫不客氣的說道:“姑爺擰得最好,麻線劃得均勻線也細!”
也就是說,這一群人就被一個憨子給比下去了?嬌娘看了看嬤嬤遞上來的東西感到真正好笑。同時,心裏有了明確的想法。
“招女工!”這麽簡單的事,隻要有心都能學會“由鄭嬤嬤教給她們技術,然後做工!”
“嗯,可以!”想了想胡嬤嬤補充道“這次工錢不能以天計!”收割的時候請的女工在山上地裏勞用,動作利落勤快與否大家都能看見。但這一次做工是手上的小動作,小動作大家都懂,難免會出現蹭時間混工錢的。
“好,齊一兩麻線咱給她五文錢!”鄭嬤嬤說了,動作利落一些的一天可以齊二兩也就是十文錢,和按天數計工時一樣的。
“那這些婦人可找到長期活幹了!”胡嬤嬤笑道“等我們的作坊開起來時,這些婦人在家裏的地位該上漲不少了!”別的不說,男人才是一家之主經常支柱,但他們是有技術的才有活幹,賣苦力的不會長年累月有工做。而女人一個月可以掙兩三百文錢,一年下來就是兩三兩銀子,當一個普通家庭全家的收入了。
“要不,咱中午再管飯?”一來一去的也耽誤時間,嬌娘甚至想為她們多掙錢,也增加一點福利。
“那咱們都請多少女工啊?”這麽多麻要齊成麻線,一個人一天做的活兒又那麽有限,江鈴忍不住咂舌,甚至想著,要不要捎信迴娘家讓江家那些媳婦婆子們也來掙錢。可惜,少奶奶說隻管一頓午飯,並沒有說全包吃全住,要不然,這事兒還真成“少奶奶,她們在哪做工?”
“這山上可不行!”可兒撅著嘴“這麽多媳婦婆子上山做工是一件麻煩事!”自家姑爺是個憨的,難保那些女人心術不正,要是覺得姑爺家有錢請女工一定很發達,然後就出點什麽事兒,到時候,吃虧的可就是小姐了。像老爺鬧出個什麽納妾娶小的,自家小姐就不用活了。
“山上確實不行!”虧得自己還想著管午飯,山上就幾間茅草屋,新修的五間屋子搬進去住還打擠呢,哪來地兒做作坊。
“就是,小姐!”可兒朝自家小姐甜甜的笑了,瞧自己多聰明,和小姐想的一樣了。
嬌娘要是知
道可兒所想絕對會賞這個聰明的丫點一個葉兒粑將她嘴堵了,你那個憨姑爺連身邊同床共榻的漂亮黃花大閨女正經老婆都不睡,還會去睡那些媳婦婆子,趁早的給閉嘴吧。
“那就去鎮上買鋪子房子院子,反正早晚得買!”昌州出來的胡嬤嬤知道寸土寸金的道理,水口山鎮這個小小的山區小鎮一片院子加鋪子也就幾百兩銀子。
“鋪子院子什麽的都可以買但齊麻線的女工用不上,咱們要做的是接緊著置辦紡紗製布的用具!”嬌娘想起了現代好些人將手工活取迴家做的事兒“讓鄭嬤嬤教會她們,讓其領料迴家做,隔三岔五交迴麻線結算工錢!”
“不行啊,少奶奶,萬一這些人將苧麻拿迴家搓了麻繩什麽的咱們不就虧了!”在羅氏的眼中,苧麻就是用來搓繩索用的。
“咱們收取一定金額的押金!”這個很簡單“取一天料的收取十文錢的押金,以次類推,誰還會舍得費了原料呢!”也就是說,你的原料若是沒了那工錢沒了不說,還得貼上一大筆。
“嗯,這是一個好主意!”胡嬤嬤差點拍案叫絕,看了嬌娘一眼,林氏那個毒婦以為少奶奶沒長大不懂事就任意搓圓捏扁,她哪會知道,這是一個給了點陽光就可以燦爛敢做敢為的精明女子。老夫人留下的錢給她鋪了路,相信不久的將來,定然能成就一片好的基業,王家又何愁不發達起來。愁啊愁,才剛想到這兒,胡嬤嬤還是多了心病,少奶奶日益長大起來了,少爺好像什麽也不會,怎麽辦,要不然,讓韓清教教他。可是,他是分不出個好歹的人,要是當著人的麵要學做那些事惹惱火了少奶奶就不好了。算了,緩緩吧。
暴雨停下後,嬌娘指揮了大家搬進了新修的屋子。而屋子的地麵還是新鮮的泥土,還不耐踩踏。
“沒辦法,這天公不作美!”現代的城裏的房子不是地磚就是木板,自己倒好是那麽的接地氣,一腳跳踩下去有時候都會是一個腳印。好吧,這才叫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一腳一個窩。
“要不,我和清兒去山上打些碎石墊一下?”韓老伯是見慣了風雨的人,見嬌娘看著腳下的泥土苦笑連忙說道。
“對了,韓老伯,不要碎石!”這兒倒有一個好主意“阿生,你去將給咱家砌牆腳石的石匠請來,讓他們去山上開片石,用一張張的大石塊墊地!”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頭,給點工錢,地磚就用天然的石塊代替了。
不到五天,五間屋就煥然一新了。
“這個還方
便!”在外麵踩了一腳的泥,進屋前就在外麵的石塊上擦幾腳,在晚上睡覺前在山溪裏挑了水衝一下,早上又是幹幹淨淨的了。阿生是主動攬下了挑水衝門前石板的活兒,衝洗後清清爽爽的,這感覺很好。
韓風和小寶別提多高興了,每次姐弟倆坐在地上玩時娘都會叫著說把褲子弄髒了要打屁股,這樣一來,再不怕褲子髒了,家裏每個屋子一坐下去都幹淨。
而隨著石匠們的歸家,山上王家招女工消息也傳遍了,這些天上山的絡繹不絕。可是,怎麽又有不少人下山呢,有人手中拿著苧麻,有人空手而歸!
“這手藝容易學,但一定要心細眼尖,還有啊,隻要大家做好了,我們王家的活兒肯定是長年累月的都有!”鄭嬤嬤輕聲指點著“這兒也不能耍心眼,更不能偷懶,咱齊了多少麻線從頭到屋就是一根線!”
“嬤嬤,齊好了咱們怎麽送貨上山呢?”陸繼的有不少婦人學會了站起身問道。
“齊麻線隻是一件活,還要挽麻線!”鄭嬤嬤取了她自己早早齊好的二兩麻線邊繞邊教“挽麻線手上不用帶力,輕輕的纏繞上去就成,呶,就像這樣,每一圈繞上去都有一個空隙,二兩麻線挽一個麻團,一個真正成型的麻團就像一個鳥巢一般!”指了指旁邊藍子的成品說道。
“好巧的人啊!”有婦人由衷讚歎。
“嗬嗬,這些都不算什麽,我們王家齊了麻線,以後還會招女工紡紗織布,那可是有含量的工種了,到時候,有興趣都可以學!”鄭嬤嬤故意打下埋伏,好好做,總有你們的好處。這裏的婦人們對齊麻擰線紡紗織布都一無所知,自己也算是她們的宗師了。
“嗯,不錯不錯!”有婦人輕聲交頭接耳“這活兒安逸,拿迴家做,可以照看家務帶孩子伺侯公婆,閑了或者晚上抓緊時間還可以掙錢,完全可以做!”
“可是,她們會不會趁機斂財收了咱們的押金就跑路了呢?”有婦人擔心的問“我還看到不少空手的人下山?”
“傻了你吧,聽我們當家的說,這王家原本想要修大院子大房子的,隻是天氣不適改在冬臘月或明年正月才修了,人家麽有錢能看得上咱們那點,我可看了那些人,空手下山的都是身上沒帶押金的人!”
“嬤嬤,為什麽我們齊的麻線是白色的,而那邊交押金領貨的苧麻是青色的呢?”有人不解問著鄭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