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木下正淳接到周博仁下達給他的命令時,他的內心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喜與激動。


    木下正淳瞪大了眼睛,滿臉漲得通紅,仿佛全身的血液都湧上了臉龐,雙眼閃爍著明亮的光芒。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從縣衙裏飛奔而出,速度快如閃電一般,仿佛要將這股興奮之情徹底釋放出來。


    與此同時,與他一同辦公的李繼目睹了木下正淳如此激動的表現後,不禁感到十分詫異和困惑。


    他疑惑地望著木下正淳離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究竟是什麽樣的命令能讓一向穩重的木下正淳變得如此失態呢?


    而此時此刻的木下正淳已經無暇顧及他人的目光和想法了,他宛如一陣狂風般迅速衝向了武士團的營地。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盡快執行周博仁的命令,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和忠誠!


    還沒等他踏進營地,便扯著嗓子大吼起來:\"快快快!召集所有人集合!\"


    守在軍營門口的幾個武士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吼聲,不禁麵麵相覷,但當他們看清喊話之人是木下正淳後,便毫不猶豫地衝進營地,敲響了幾口大鍾。


    不一會兒,木下正淳站在了高高的講台上。他深吸幾口氣,讓自己的唿吸逐漸平穩下來。


    而此時,五千名武士團的成員已經迅速集結完畢,整整齊齊地列成方陣,等待著他的指示。


    木下正淳心中暗自感慨,如果不是周博仁嚴格的訓練,以倭國現有的條件,恐怕連一半的人都難以集合起來,更別提站成方陣,肉眼可見的戰鬥力啊。


    木下正淳清了清嗓子,然後高舉手中那張蓋有周博仁印戳的紙,高聲喊道:\"各位英勇的武士們,我們接到了軍令!\"


    聲音如同驚雷般在空中迴蕩,\"我們即將出征攻打安南!\"


    話音剛落,整個武士團瞬間沸騰了起來。歡唿聲、呐喊聲響徹雲霄。


    對於這些武士來說,戰爭就是他們存在的意義,是他們生命的全部。


    每一場戰鬥都是一次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也是發財的機會。


    之前打濟州,讓五千武士團成員發了筆小財,之所以是小財,是因為濟州本身並不富裕,而且金學成貪汙的錢有一部分沒有帶走。


    周博仁不是無腦的仁君,隻要不是搜刮大明,他也不介意武士團發別人的財。


    倭國武士團裏的每一個成員,內心深處都燃燒著戰鬥的渴望,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衝鋒陷陣,與敵人一決高下。


    然而,守護濟州的責任同樣重大,必須有人留下來堅守陣地。


    木下正淳原本打算讓年紀最小的那一千名武士留守此地,畢竟他們相對較為年輕,經驗尚淺。


    可是,這些年輕的武士們卻毫不示弱,他們嗷嗷叫著,表示絕不願意被留下,情緒十分激動。


    麵對這種情況,木下正淳感到十分煩惱,他這些年輕人的鬥誌和勇氣,也理解他們對戰鬥的渴望。


    然而,決策必須公平公正,不能僅憑個人情感來左右。


    最終,木下正淳不得不采取抽簽的方式來決定誰將留守濟州。


    這個決定雖然有些殘酷,但卻是目前最為公平的方法。


    在緊張的氛圍中,抽簽儀式開始了,每一個武士的命運都懸在那一張張紙條之上。


    木下正淳站在一旁,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無論是出征還是留守,都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盡管此刻他麵臨著煩惱,但這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對於每一個軍官來說,擁有一支充滿戰意、鬥誌昂揚的隊伍,永遠都是最值得驕傲和欣慰的事情。


    經過木下正淳一番精心的安排之後,出征的人員名單終於敲定了下來。


    此時夜幕已深,繁星閃爍,木下正淳鬆了口氣,要說這場戰爭誰最累,無疑是自己。


    糧秣雖然可以就敵於糧,但是基本的開拔糧草還是要的,這就需要找李繼,讓濟州好歹支援一點。


    十日後,所有船隻整裝待發,木下正淳意氣風發,這跟打濟州不一樣,這一次,自己是滅國戰的主力。


    至於能不能打下來……開玩笑,自己從來都沒覺得有這麽強大,糧食武器甲胄士氣軍紀樣樣不缺,就現在的樣子,統一倭國都感覺問題不大。


    此時安南的北部,已經在名義上屬於大明。


    嘉靖六年,公元 1527 年,這一年風雲變幻、局勢動蕩。


    就在這一年,前黎朝權臣安興王莫登庸竟然心生歹意,逼迫黎恭皇退位禪讓,他自己則改元明德,並且依然將升龍作為都城,自此建立起了莫朝。


    而當時擔任黎朝右衛殿前將軍一職的阮淦,則在莫登庸篡位之後,率領著自己的族人匆忙逃離至哀牢國。他們在這裏招兵買馬,暗中謀劃著如何複興黎朝。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嘉靖十一年,也就是公元 1532 年。


    阮淦終於在哀牢尋得了黎昭宗的幼子黎維寧,並擁立其為帝,這位新皇帝便是後來的黎莊宗。


    此後,黎朝便在南方的清化地區與北方的莫朝形成對峙之勢,整個越南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再說迴莫朝這邊,嘉靖八年年末的時候,莫登庸決定將皇位傳給太子莫登瀛。


    第二年的正月,莫登瀛正式登基稱帝,成為了莫太宗,同時改年號為大正。而莫登庸則自稱為太上皇,退居二線。


    嘉靖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1537 年的時候,當時的安南國王黎莊宗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向明朝政府陳述了一件大事,莫氏一族篡奪王位、奪取政權。


    黎莊宗請求明朝出兵征討莫氏,恢複他的統治地位。


    第二年,嘉靖皇帝任命仇鸞擔任都督,同時讓毛伯溫參與軍事謀劃,率領大軍駐紮在鎮南關。


    他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隨時可以攻入安南,攻打莫氏。


    麵對如此強大的壓力,莫登庸終於坐不住了。


    在嘉靖十八年,也就是公元 1539 年的三月,他派出使節來到鎮南關,表示願意投降,並將安南的土地冊子和戶籍都獻給了大明王朝。


    嘉靖十九年,即公元 1540 年,時值仲冬,十一月初三這一天,陽光明媚,寒風凜冽。


    在鎮南關前,莫登庸率領著數十位大臣,他們雙手被縛,神情謙卑地跪在地上。


    這些人前來向明朝的官員表示投降,並獻出土地和黃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街胖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街胖橘並收藏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