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曹邦輔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作者:老街胖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博仁對曹邦輔的印象挺好。
曆史上,這五十三個倭寇就是曹邦輔殲滅的。曹邦輔不是泛泛之輩,他在河北幹知縣積累了基層經驗,然後以禦史和巡按身份出察雲南與陝西,之後迴京任都察院左都禦史,也有中央工作的經驗。曹邦輔素有知兵之名,嘉靖三十四年做右僉都禦史巡撫南京時,正遇上53名倭寇來犯。
曹邦輔決心將這股囂張的倭寇解決,布置了層層包圍圈,不讓其有隙可鑽。為鼓舞士氣,他披上甲胄,親赴一線督戰。有領導在,官兵們的信心和勇氣大增,不但很快尋獲這股倭寇的蹤跡,而且奮勇上前,總算在蘇州吳林廟擒殺其中27人。剩下的26名倭寇雖然殺出重圍,但實在跑不動了,就到蘇州城靈岩山下太湖邊奪了幾隻民船,想走水路逃脫。曹邦輔早有準備,在太湖上布置了重兵,迫使倭寇放棄水路,躲進橫涇前馬橋一間民舍,準備負隅頑抗。曹邦輔不想讓官兵們作無謂犧牲,於是下令施以火攻。倭寇們被燒出來,竟又殺開一條血路。
曹邦輔率部眾一路緊追不舍,不料在滸墅關附近的楊林橋突然追丟了。官兵們搜尋不得,恨恨不已,準備放棄。眼看就要功虧一簣,一個叫車梁的軍官在田禾中搜索時,突然踩到一具倭寇的屍體,一摸還有餘溫。他判斷倭寇沒跑遠,又見“草露微動”,故意讓大家齊聲高喊“賊人躲在田裏”。這招打草驚蛇的心理戰果然奏效,殘寇以為自己暴露,趕緊站起身再逃,最後全部就殲。倭寇當然不會束手待斃,死前還搏殺了太倉指揮使張大綱。史載“大綱手刃數人,力盡死之”。
全殲這53名倭寇,得益於曹邦輔的正確指揮,也離不開另外兩個普通百姓的貢獻。這股倭寇到了無錫,想經北邊的常熟到柘林與另一股300人的倭寇會合,但不知道怎麽走,就抓了兩個當地人帶路。這兩個老百姓十分痛恨倭寇,故意背道而馳,帶著這幫人向南走,一遇到路人就讓他們去告官。等這股倭寇走到蘇州,曹邦輔已布下天羅地網。當倭寇發現自己被包圍,兩名老百姓成為其泄憤的對象,被亂刀分屍,麵目全非。
見到曹邦輔時,曹邦輔確實是身穿甲胄,作為一名文官,曹邦輔嘉靖十年山東鄉試第五十名舉人,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會試第二百三十四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三名進士,刑部觀政,授元城縣知縣,調南和縣知縣,十九年十月選授雲南道試監察禦史,二十年十一月實授,巡視河東鹽政。二十四年巡按陝西,彈劾總督張珩等冒功。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出任湖廣副使,複補河南,平定柘城叛亂,升任山西右參政,三十四年三月遷浙江按察使。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應天巡撫提督軍務,平定柘林叛亂,也就是這個時候見到了周博仁。
周博仁知道曹邦輔今年十一月就會與趙文華產生矛盾,被誣陷謫戍朔州。此時結交,對周博仁來講不知道是好是壞。
溧水縣一家酒樓內,曹邦輔坐在主位,然後請周博仁和申時行入座,接下來就是王崇古和董邦政,文官地位大於武將,後麵坐的才是太倉指揮使張大綱和把總婁宇。
曹邦輔舉起酒杯,向周博仁申時行敬酒:“老夫敬二位英雄一杯!”
周博仁和申時行哪能受巡撫敬酒,馬上站起了身子躬身拱手:“巡撫大人言重了,學生慚愧,應該是學生敬大人。”說罷,一口飲盡杯中之酒。
曹邦輔哈哈大笑,周博仁覺得這巡撫禦史沒有架子,總是笑,不是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怎麽就被趙文華搶功了呢。
曹邦輔捋須問周博仁:“周秀才可有表字?”
周博仁明白這是曹邦輔看上自己了,想給自己起表字,其實周博仁很佩服這位曹大人,隆慶初,起為左副都禦史,累官南京戶部尚書。曹邦輔體恤民間疾苦,敢於抨擊權貴,秉公執法。在雲南道禦史任上,彈擊奸邪,豪強畏服。巡視河東鹽政時,核查鹽丁私人通商,革除占窩營私舞弊,創立經商機製,河東鹽業大興,每年的捐稅收入倍於常年。在陝西巡按任上,他考核吏治,對宗室殺人反誣治於人者極為憤慨,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百姓唿為真禦史。
曹邦輔善領兵,諳兵法。隆慶元年,為左副都禦史,協理院事,進兵部侍郎後,理戎政。京師京營士兵驕豢已久,邦輔在治理宿弊的同時,“又疏城外紮營之失,守城八戰之法”,士卒無不佩服。一生著有《軍機事宜》、《性說》、《樽俎對談》、《說物寓武》、《防秋小議》等書。邦輔從政廉潔,居官40年,家無餘資。邦輔在任河南副使時,曾領兵鎮壓柘城一帶師尚詔為首的農民起義軍。1575年,73歲的邦輔卒於家中。死後贈太子太保。
曹邦輔是愛護人民廉潔奉公的楷模,自己要是因為趙文華的事情疏遠他的結交,可真是小人呐。
打定主意的周博仁搖搖頭:“學生長輩周銘曾是應天府舉人,去世的早,尚未起表字。”
曹邦輔笑道:“既如此,老夫給你起個表字如何?”
周博仁躬身行禮:“長者賜不敢辭,學生謝過。”
曹邦輔捋須想了一會,說道:“你於平定江南倭寇之亂有功,表字就叫振南吧。”
周博仁拱手:“振南謝過曹大人。”
自己竟然有表字了,周振南,聽起來挺霸氣。隻是這個“振南”,怎麽感覺那麽熟悉呢,一時還想不起來為何有如此熟悉的感覺。
王崇古羨慕地說道:“曹大人還沒給別人取過表字呢,振南真是太幸運了。”
曹邦輔道:“本官與振南一見如故,同為讀書人卻披掛上陣與敵周旋,全殲這股倭寇,與本官經曆很像。不知振南接下來是否繼續考功名?”
“振南會參加半個月後的應天府鄉試,希望能中得舉人。”周博仁迴答道。
“如此甚好,今年是潘晟與嚴訥共主應天府鄉試,希望振南高中解元。”曹邦輔故意這麽說,私底下是希望周博仁研究下潘晟與嚴訥的文風。
周博仁知道了曹邦輔的潛台詞,又敬了曹大人酒。
太倉指揮使張大綱卻起身敬周博仁一碗酒:“在下最敬佩戰場殺敵的讀書人,振南文武雙全,實在是吾輩楷模,請了!”
周博仁也從酒杯換了碗,這不是自己家產的高度酒,就這酒精量自己完全沒問題,大聲道:“請了”,也一口悶完。
周博仁確實值得張大綱敬酒,因為如果不是自己,張大綱過幾天就會被這股倭寇殺害。
申時行在桌上卻一言不發,不是不想發,是不敢發,因為自己隻是周博仁的弟子,地位較低,不過還沒等到自己尬場,把總婁宇卻敬了自己一碗酒:“這位公子也是厲害的緊,我看了戰場,你用的箭殺了九個倭寇,請了!”
申時行也大為高興,喝光了碗裏的酒,不過他的酒量可不及周博仁,一碗下去還有些暈乎乎。
酒局散了以後,周博仁扶著已經暈了的申時行到客棧裏歇息,自己跟王崇古等人喝了好幾碗,雖然還清醒,但是說話已經大舌頭,自己也匆匆睡下。
夜裏,在搖曳的油燈下,曹邦輔打開了奏折,恭敬的一筆一畫的寫下自己的殺倭之路,以及這個周秀才。
曆史上,這五十三個倭寇就是曹邦輔殲滅的。曹邦輔不是泛泛之輩,他在河北幹知縣積累了基層經驗,然後以禦史和巡按身份出察雲南與陝西,之後迴京任都察院左都禦史,也有中央工作的經驗。曹邦輔素有知兵之名,嘉靖三十四年做右僉都禦史巡撫南京時,正遇上53名倭寇來犯。
曹邦輔決心將這股囂張的倭寇解決,布置了層層包圍圈,不讓其有隙可鑽。為鼓舞士氣,他披上甲胄,親赴一線督戰。有領導在,官兵們的信心和勇氣大增,不但很快尋獲這股倭寇的蹤跡,而且奮勇上前,總算在蘇州吳林廟擒殺其中27人。剩下的26名倭寇雖然殺出重圍,但實在跑不動了,就到蘇州城靈岩山下太湖邊奪了幾隻民船,想走水路逃脫。曹邦輔早有準備,在太湖上布置了重兵,迫使倭寇放棄水路,躲進橫涇前馬橋一間民舍,準備負隅頑抗。曹邦輔不想讓官兵們作無謂犧牲,於是下令施以火攻。倭寇們被燒出來,竟又殺開一條血路。
曹邦輔率部眾一路緊追不舍,不料在滸墅關附近的楊林橋突然追丟了。官兵們搜尋不得,恨恨不已,準備放棄。眼看就要功虧一簣,一個叫車梁的軍官在田禾中搜索時,突然踩到一具倭寇的屍體,一摸還有餘溫。他判斷倭寇沒跑遠,又見“草露微動”,故意讓大家齊聲高喊“賊人躲在田裏”。這招打草驚蛇的心理戰果然奏效,殘寇以為自己暴露,趕緊站起身再逃,最後全部就殲。倭寇當然不會束手待斃,死前還搏殺了太倉指揮使張大綱。史載“大綱手刃數人,力盡死之”。
全殲這53名倭寇,得益於曹邦輔的正確指揮,也離不開另外兩個普通百姓的貢獻。這股倭寇到了無錫,想經北邊的常熟到柘林與另一股300人的倭寇會合,但不知道怎麽走,就抓了兩個當地人帶路。這兩個老百姓十分痛恨倭寇,故意背道而馳,帶著這幫人向南走,一遇到路人就讓他們去告官。等這股倭寇走到蘇州,曹邦輔已布下天羅地網。當倭寇發現自己被包圍,兩名老百姓成為其泄憤的對象,被亂刀分屍,麵目全非。
見到曹邦輔時,曹邦輔確實是身穿甲胄,作為一名文官,曹邦輔嘉靖十年山東鄉試第五十名舉人,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會試第二百三十四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三名進士,刑部觀政,授元城縣知縣,調南和縣知縣,十九年十月選授雲南道試監察禦史,二十年十一月實授,巡視河東鹽政。二十四年巡按陝西,彈劾總督張珩等冒功。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出任湖廣副使,複補河南,平定柘城叛亂,升任山西右參政,三十四年三月遷浙江按察使。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應天巡撫提督軍務,平定柘林叛亂,也就是這個時候見到了周博仁。
周博仁知道曹邦輔今年十一月就會與趙文華產生矛盾,被誣陷謫戍朔州。此時結交,對周博仁來講不知道是好是壞。
溧水縣一家酒樓內,曹邦輔坐在主位,然後請周博仁和申時行入座,接下來就是王崇古和董邦政,文官地位大於武將,後麵坐的才是太倉指揮使張大綱和把總婁宇。
曹邦輔舉起酒杯,向周博仁申時行敬酒:“老夫敬二位英雄一杯!”
周博仁和申時行哪能受巡撫敬酒,馬上站起了身子躬身拱手:“巡撫大人言重了,學生慚愧,應該是學生敬大人。”說罷,一口飲盡杯中之酒。
曹邦輔哈哈大笑,周博仁覺得這巡撫禦史沒有架子,總是笑,不是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怎麽就被趙文華搶功了呢。
曹邦輔捋須問周博仁:“周秀才可有表字?”
周博仁明白這是曹邦輔看上自己了,想給自己起表字,其實周博仁很佩服這位曹大人,隆慶初,起為左副都禦史,累官南京戶部尚書。曹邦輔體恤民間疾苦,敢於抨擊權貴,秉公執法。在雲南道禦史任上,彈擊奸邪,豪強畏服。巡視河東鹽政時,核查鹽丁私人通商,革除占窩營私舞弊,創立經商機製,河東鹽業大興,每年的捐稅收入倍於常年。在陝西巡按任上,他考核吏治,對宗室殺人反誣治於人者極為憤慨,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百姓唿為真禦史。
曹邦輔善領兵,諳兵法。隆慶元年,為左副都禦史,協理院事,進兵部侍郎後,理戎政。京師京營士兵驕豢已久,邦輔在治理宿弊的同時,“又疏城外紮營之失,守城八戰之法”,士卒無不佩服。一生著有《軍機事宜》、《性說》、《樽俎對談》、《說物寓武》、《防秋小議》等書。邦輔從政廉潔,居官40年,家無餘資。邦輔在任河南副使時,曾領兵鎮壓柘城一帶師尚詔為首的農民起義軍。1575年,73歲的邦輔卒於家中。死後贈太子太保。
曹邦輔是愛護人民廉潔奉公的楷模,自己要是因為趙文華的事情疏遠他的結交,可真是小人呐。
打定主意的周博仁搖搖頭:“學生長輩周銘曾是應天府舉人,去世的早,尚未起表字。”
曹邦輔笑道:“既如此,老夫給你起個表字如何?”
周博仁躬身行禮:“長者賜不敢辭,學生謝過。”
曹邦輔捋須想了一會,說道:“你於平定江南倭寇之亂有功,表字就叫振南吧。”
周博仁拱手:“振南謝過曹大人。”
自己竟然有表字了,周振南,聽起來挺霸氣。隻是這個“振南”,怎麽感覺那麽熟悉呢,一時還想不起來為何有如此熟悉的感覺。
王崇古羨慕地說道:“曹大人還沒給別人取過表字呢,振南真是太幸運了。”
曹邦輔道:“本官與振南一見如故,同為讀書人卻披掛上陣與敵周旋,全殲這股倭寇,與本官經曆很像。不知振南接下來是否繼續考功名?”
“振南會參加半個月後的應天府鄉試,希望能中得舉人。”周博仁迴答道。
“如此甚好,今年是潘晟與嚴訥共主應天府鄉試,希望振南高中解元。”曹邦輔故意這麽說,私底下是希望周博仁研究下潘晟與嚴訥的文風。
周博仁知道了曹邦輔的潛台詞,又敬了曹大人酒。
太倉指揮使張大綱卻起身敬周博仁一碗酒:“在下最敬佩戰場殺敵的讀書人,振南文武雙全,實在是吾輩楷模,請了!”
周博仁也從酒杯換了碗,這不是自己家產的高度酒,就這酒精量自己完全沒問題,大聲道:“請了”,也一口悶完。
周博仁確實值得張大綱敬酒,因為如果不是自己,張大綱過幾天就會被這股倭寇殺害。
申時行在桌上卻一言不發,不是不想發,是不敢發,因為自己隻是周博仁的弟子,地位較低,不過還沒等到自己尬場,把總婁宇卻敬了自己一碗酒:“這位公子也是厲害的緊,我看了戰場,你用的箭殺了九個倭寇,請了!”
申時行也大為高興,喝光了碗裏的酒,不過他的酒量可不及周博仁,一碗下去還有些暈乎乎。
酒局散了以後,周博仁扶著已經暈了的申時行到客棧裏歇息,自己跟王崇古等人喝了好幾碗,雖然還清醒,但是說話已經大舌頭,自己也匆匆睡下。
夜裏,在搖曳的油燈下,曹邦輔打開了奏折,恭敬的一筆一畫的寫下自己的殺倭之路,以及這個周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