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年紀輕輕,但魅力四溢,風采照人。
“武士彠的女兒,武則天,見過晉王爺。”
女子風姿綽約,一舉一動間透露著萬種風情。
“武則天,好名字!”
晉王李治一時語塞,隻是靜靜地注視著她,無法移開視線。
李治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女子,此時,他的目光再也無法從武則天身上挪開。
“王爺,您的看法呢?”老管家突然問。
李治略作遲疑,最終微微點頭道:
“那就留下吧,先讓她進入後宮。”
老管家並非不通世故,既然晉王看中了,他們這些人自然心知肚明。
不過明麵上,武則天還是李世民的人,此刻不宜多想。
上百名候選佳麗,最後唯有武則天脫穎而出。
以往人數肯定更多,但今年形勢變化,無人能料。
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因此沒人指責李治的選擇。
武則天被選中,感到意外。
但她年輕的麵龐下,隱藏著一種連男子都難以解讀的氣質和智慧。
她三步一迴頭,有意看向李治。
李治也被武則天的風韻深深吸引,兩人就這樣久久相望。
“王爺,您還是要謹慎些。”老管家提醒道,“這女子可不簡單。”
宮廷生活長久的老練之人,這位老人曾陪伴過李淵,李世民,如今又隨李承乾。
見過的人多了,一眼就看出武則天並不平凡。
“嗯,本王記下了。”李治心不在焉地迴應,顯然並未放在心上。
老管家不再多言,這不是他這個奴仆該插手的事。
.....
離開洛陽殿,李治隨宮中侍衛前往母後的寢宮,這裏的人他都很熟悉。
“母後,孩兒迴來了!”
李治行禮道。
他發現母後的身體已恢複許多,又有皇姐李秀寧在旁,這裏十分安全。
除了不能隨意外出,長孫皇後並無其他限製。
既然長孫皇後已知外界情況,她不便要求他人為自己打算。
這是李承乾與李世民的問題,作為母親和妻子,就算長孫皇後想管,也無法做什麽。
“為善,你迴來了。”
看到最小的兒子李治歸來,長孫皇後壓抑多日的心情略有舒緩。
李秀寧讓出座位,不想打擾他們母子。
“你們先聊,我去看看。”李秀寧出去前,用眼神暗示李治多安慰母後。
房間裏隻剩長孫皇後和李治。
長孫皇後正值壯年,風華正茂,李治年輕俊逸,也是難得的才俊。
“母後,您有什麽話要對孩兒說嗎?”李治問道。
長孫皇後望著窗外,輕聲道:
“在外麵見到你父皇了嗎?他有什麽交代?”
李治麵色微變,這裏無外人,隻能實話實說。
“父皇讓我迴宮好好照顧您,也囑咐您要照顧好自己。”
停頓一下,李治看著長孫皇後的表情,不想刺激她。
她的情況,作為兒子自然了解。
“父皇在外很擔心您,也叮囑您要保養身體。”
作為李世民的發妻,長孫皇後的地位無人能及。
哪怕後宮佳麗再多,也抵不過一個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聽聞此言,神色如常。這不是她想聽的,她想知道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態度。
那是他們的長子嫡孫,如今叛亂,作為父皇,他會如何處置這個不孝的兒子。
“這....”
李治不知如何迴應。
“你父皇沒說要處置李承乾嗎?”
長孫皇後低聲問,語氣中透著一絲失落,這種心情,李治怎能理解。
見長孫皇後如此,李治忙跪下:
“母後,您一定要保重身體,父皇沒說要對皇兄怎樣,相信父皇不會處置皇兄的。”
“如果父皇真要處置皇兄,為善就算豁出這條命,也要保護皇兄無恙。”
李治給出了堅定的保證,這也是他作為兒子唯一能做的了。
長孫皇後默默垂淚。
“為善,這是母後的錯,是母後沒有教好你們。”
“平日忽略了高明和青雀,如今一個篡位,一個被囚禁在皇宮的地牢裏。”
“如果母後做得更好,或許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
長孫皇後說完,忍不住痛哭,若有外人在場,她不會如此。
但在親生骨肉麵前,她怎能忍住。
見長孫皇後痛哭失聲,李治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母子倆麵對現狀,無能為力。
過了一會兒,長孫皇後似乎下定決心,用絲巾拭去眼淚。
然後神色堅定,突然對李治說:
“為善,你去過印台山嗎?”
李治愣了一下,不明白母後為何提起此事。
“是的,孩兒去過印台山。”
長孫皇後說道。
“那你能否再替母後去一趟,就說長孫無垢想請林將軍下山!”
李治聞言大驚,上次上山他聽說林將軍要參與叛亂,此刻請下山,這...
“這...母後,這不合適,林將軍已歸隱多年,如今父皇在外征戰都沒見他下山,孩兒去請也沒用啊。”
李治一百個不情願,也沒那個膽量。
“不是以你的名義,是以長孫無垢的名義,請林將軍下山。”
“如果林將軍不下山,你皇兄與你父皇必然生死相見,這不是母後想看到的。”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母後也不想驚動林將軍,他為大唐,為你父皇付出的已經夠多了。”
長孫皇後,賢良淑德。
當年因李世民的那個昏庸命令,林將軍的九萬大軍在邊疆隕落。
她和李世民也因此受傷,腹中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但她從未責怪過任何人,畢竟這是李世民的責任。
長孫皇後
李治望向長孫皇後,她一臉堅定,一心要請林帥出山,令他無言以對。
最終,他選擇了坦誠。“母後,林帥不能下山,因為他與朝中老臣計劃政變。”他如實相告,“我親自在印台山聽到的。”
長孫皇後先是驚訝,隨後又恢複平靜。“原來如此,但這不能怪林帥,都是先皇當年的債。”她歎氣,“若非當年先皇忌憚林帥,趁他征戰時斷其糧草,或許大唐如今不會遭受外敵如此侵犯。這真的不怪他。”
長孫皇後迴憶起那些年,那時她還是秦王妃,常見李世民與林帥與老臣暢飲歡談,那是最快樂的日子。
然而隨著李世民登基,她成為皇後,那段快樂便難以複返。如果時光能倒流,李世民或許也不會再做出那樣的昏庸決策。
時間無法倒流,人也無法迴頭。“實在不行,最後隻能請林帥歸來!”長孫皇後堅定地說,“就算要付出整個李唐江山的代價!”
李治震驚於母後的決斷,他問:“母後,這樣做,父王會同意嗎?這江山也有父王的一份。”
“林帥是蓋世英雄,但他真的比父王更適合當皇帝嗎?”長孫皇後洞察李治的心思,“為善,你並非認為林帥不合適,你舍不得的是這李唐江山。即使你不圖天下,但你不願失去屬於李唐的天下。我隻是作為母親,不想看到丈夫和兒子刀兵相見。這天下再重要,也比不上他們的生命。”
李治領會了母後的意思,羞愧地低下頭。他常掛孝道於口,卻還是被母親教誨了一番。再誘人的大唐江山,又怎比皇兄與父王的安危重要?
“我明白了,母後。如果時機合適,到那時,我會出長安去找林帥。”他承諾。
......
離開長孫皇後,李治帶著沉思走向他通常不會涉足之地。這裏是才人休憩之所,後宮中並不顯眼的角落。
成為秀女、入宮、晉升才人,並非人生終點,未來的路更漫長,也更艱險。才人眾多,但真正成為妃嬪的屈指可數。今年隻有一個才人,以往不少,但今年是李治選拔的。
“殿下,怎麽會來這裏?”遠處傳來嬌柔的唿喚。
春風如詩,微涼又溫暖,沁人心扉。女孩的聲音悅耳,既不尖銳,也不柔膩,卻格外親切。
李治抬頭,看見遠處站著剛才遇見的紅衣少女。她叫……對,是武則天。
這個名字……像是男孩的,而且充滿英氣,不適合這個美麗的小姑娘。李治心想。
這時的武則天比李治小一兩歲,年紀雖輕,卻美得令人驚豔。
“原來是你,沒想到在這裏遇見你。”李治對武則天說,盡管內心驚訝,卻不敢表露,畢竟兩人地位懸殊,不宜深談。
武則天目光流轉,小小年紀,心思卻細膩驚人。如今李承乾為帝,作為李世民的才人,卷入這複雜的時局,處境必然不佳。偏偏選中她的是晉王李治,這個殿下名聲在外。
“殿下是否心事重重,我們換個地方聊聊吧。”武則天倚仗年紀小,初入宮廷,故意表現出毫無規矩的樣子。
李治剛要拒絕,已被她拉到無人的宮殿角落。
“瞧,這裏沒人,殿下有什麽心事都可以對我說。”她道,“別看我小,我父親是荊州都督武士彠,從小我就聽聞很多外麵的傳言,或許能幫殿下解決問題。”
武則天年紀雖輕,言語間卻透出莫名的信任感。
李治心中對這位名叫武則天的才人頗有好感,但因身份之故,表現得頗為疏離。武則天盯著李治,等待他的迴應。
李治凝視武則天許久,本不想說,但不知為何竟吐露了自己的憂慮,而她的身世他並未多聽。
“母後說,若局勢失控,便請林帥出山,化解危機。”李治說完大吃一驚,背後冒出冷汗,怎能泄露此事?
“什麽,千萬不可請林帥,林帥出山,李唐江山危矣!”武則天激動地說。
兩人沉默兩秒,同時驚駭地看著彼此!
......
“好了,這裏是我的房間,沒人會來的!”
武則天帶李治來到她的住處。才人的房間雖樸素,但後宮之地廣大,倒也不必擔心人多。
李治環顧四周,果然無人,也顧不上其他了。這個剛認識不久的小女孩,為何如此聰慧,竟能輕易猜中他心中最不願透露的秘密。
“你剛才的話是什麽意思?為何說李唐江山不保?”李治握著武則天的手問。
武則天麵無表情,但她清楚,迴答得好,將是飛黃騰達的契機。
“殿下,這裏的談話僅限於此,你怎麽想,那是你的事。”
“武士彠的女兒,武則天,見過晉王爺。”
女子風姿綽約,一舉一動間透露著萬種風情。
“武則天,好名字!”
晉王李治一時語塞,隻是靜靜地注視著她,無法移開視線。
李治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女子,此時,他的目光再也無法從武則天身上挪開。
“王爺,您的看法呢?”老管家突然問。
李治略作遲疑,最終微微點頭道:
“那就留下吧,先讓她進入後宮。”
老管家並非不通世故,既然晉王看中了,他們這些人自然心知肚明。
不過明麵上,武則天還是李世民的人,此刻不宜多想。
上百名候選佳麗,最後唯有武則天脫穎而出。
以往人數肯定更多,但今年形勢變化,無人能料。
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因此沒人指責李治的選擇。
武則天被選中,感到意外。
但她年輕的麵龐下,隱藏著一種連男子都難以解讀的氣質和智慧。
她三步一迴頭,有意看向李治。
李治也被武則天的風韻深深吸引,兩人就這樣久久相望。
“王爺,您還是要謹慎些。”老管家提醒道,“這女子可不簡單。”
宮廷生活長久的老練之人,這位老人曾陪伴過李淵,李世民,如今又隨李承乾。
見過的人多了,一眼就看出武則天並不平凡。
“嗯,本王記下了。”李治心不在焉地迴應,顯然並未放在心上。
老管家不再多言,這不是他這個奴仆該插手的事。
.....
離開洛陽殿,李治隨宮中侍衛前往母後的寢宮,這裏的人他都很熟悉。
“母後,孩兒迴來了!”
李治行禮道。
他發現母後的身體已恢複許多,又有皇姐李秀寧在旁,這裏十分安全。
除了不能隨意外出,長孫皇後並無其他限製。
既然長孫皇後已知外界情況,她不便要求他人為自己打算。
這是李承乾與李世民的問題,作為母親和妻子,就算長孫皇後想管,也無法做什麽。
“為善,你迴來了。”
看到最小的兒子李治歸來,長孫皇後壓抑多日的心情略有舒緩。
李秀寧讓出座位,不想打擾他們母子。
“你們先聊,我去看看。”李秀寧出去前,用眼神暗示李治多安慰母後。
房間裏隻剩長孫皇後和李治。
長孫皇後正值壯年,風華正茂,李治年輕俊逸,也是難得的才俊。
“母後,您有什麽話要對孩兒說嗎?”李治問道。
長孫皇後望著窗外,輕聲道:
“在外麵見到你父皇了嗎?他有什麽交代?”
李治麵色微變,這裏無外人,隻能實話實說。
“父皇讓我迴宮好好照顧您,也囑咐您要照顧好自己。”
停頓一下,李治看著長孫皇後的表情,不想刺激她。
她的情況,作為兒子自然了解。
“父皇在外很擔心您,也叮囑您要保養身體。”
作為李世民的發妻,長孫皇後的地位無人能及。
哪怕後宮佳麗再多,也抵不過一個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聽聞此言,神色如常。這不是她想聽的,她想知道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態度。
那是他們的長子嫡孫,如今叛亂,作為父皇,他會如何處置這個不孝的兒子。
“這....”
李治不知如何迴應。
“你父皇沒說要處置李承乾嗎?”
長孫皇後低聲問,語氣中透著一絲失落,這種心情,李治怎能理解。
見長孫皇後如此,李治忙跪下:
“母後,您一定要保重身體,父皇沒說要對皇兄怎樣,相信父皇不會處置皇兄的。”
“如果父皇真要處置皇兄,為善就算豁出這條命,也要保護皇兄無恙。”
李治給出了堅定的保證,這也是他作為兒子唯一能做的了。
長孫皇後默默垂淚。
“為善,這是母後的錯,是母後沒有教好你們。”
“平日忽略了高明和青雀,如今一個篡位,一個被囚禁在皇宮的地牢裏。”
“如果母後做得更好,或許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
長孫皇後說完,忍不住痛哭,若有外人在場,她不會如此。
但在親生骨肉麵前,她怎能忍住。
見長孫皇後痛哭失聲,李治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母子倆麵對現狀,無能為力。
過了一會兒,長孫皇後似乎下定決心,用絲巾拭去眼淚。
然後神色堅定,突然對李治說:
“為善,你去過印台山嗎?”
李治愣了一下,不明白母後為何提起此事。
“是的,孩兒去過印台山。”
長孫皇後說道。
“那你能否再替母後去一趟,就說長孫無垢想請林將軍下山!”
李治聞言大驚,上次上山他聽說林將軍要參與叛亂,此刻請下山,這...
“這...母後,這不合適,林將軍已歸隱多年,如今父皇在外征戰都沒見他下山,孩兒去請也沒用啊。”
李治一百個不情願,也沒那個膽量。
“不是以你的名義,是以長孫無垢的名義,請林將軍下山。”
“如果林將軍不下山,你皇兄與你父皇必然生死相見,這不是母後想看到的。”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母後也不想驚動林將軍,他為大唐,為你父皇付出的已經夠多了。”
長孫皇後,賢良淑德。
當年因李世民的那個昏庸命令,林將軍的九萬大軍在邊疆隕落。
她和李世民也因此受傷,腹中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但她從未責怪過任何人,畢竟這是李世民的責任。
長孫皇後
李治望向長孫皇後,她一臉堅定,一心要請林帥出山,令他無言以對。
最終,他選擇了坦誠。“母後,林帥不能下山,因為他與朝中老臣計劃政變。”他如實相告,“我親自在印台山聽到的。”
長孫皇後先是驚訝,隨後又恢複平靜。“原來如此,但這不能怪林帥,都是先皇當年的債。”她歎氣,“若非當年先皇忌憚林帥,趁他征戰時斷其糧草,或許大唐如今不會遭受外敵如此侵犯。這真的不怪他。”
長孫皇後迴憶起那些年,那時她還是秦王妃,常見李世民與林帥與老臣暢飲歡談,那是最快樂的日子。
然而隨著李世民登基,她成為皇後,那段快樂便難以複返。如果時光能倒流,李世民或許也不會再做出那樣的昏庸決策。
時間無法倒流,人也無法迴頭。“實在不行,最後隻能請林帥歸來!”長孫皇後堅定地說,“就算要付出整個李唐江山的代價!”
李治震驚於母後的決斷,他問:“母後,這樣做,父王會同意嗎?這江山也有父王的一份。”
“林帥是蓋世英雄,但他真的比父王更適合當皇帝嗎?”長孫皇後洞察李治的心思,“為善,你並非認為林帥不合適,你舍不得的是這李唐江山。即使你不圖天下,但你不願失去屬於李唐的天下。我隻是作為母親,不想看到丈夫和兒子刀兵相見。這天下再重要,也比不上他們的生命。”
李治領會了母後的意思,羞愧地低下頭。他常掛孝道於口,卻還是被母親教誨了一番。再誘人的大唐江山,又怎比皇兄與父王的安危重要?
“我明白了,母後。如果時機合適,到那時,我會出長安去找林帥。”他承諾。
......
離開長孫皇後,李治帶著沉思走向他通常不會涉足之地。這裏是才人休憩之所,後宮中並不顯眼的角落。
成為秀女、入宮、晉升才人,並非人生終點,未來的路更漫長,也更艱險。才人眾多,但真正成為妃嬪的屈指可數。今年隻有一個才人,以往不少,但今年是李治選拔的。
“殿下,怎麽會來這裏?”遠處傳來嬌柔的唿喚。
春風如詩,微涼又溫暖,沁人心扉。女孩的聲音悅耳,既不尖銳,也不柔膩,卻格外親切。
李治抬頭,看見遠處站著剛才遇見的紅衣少女。她叫……對,是武則天。
這個名字……像是男孩的,而且充滿英氣,不適合這個美麗的小姑娘。李治心想。
這時的武則天比李治小一兩歲,年紀雖輕,卻美得令人驚豔。
“原來是你,沒想到在這裏遇見你。”李治對武則天說,盡管內心驚訝,卻不敢表露,畢竟兩人地位懸殊,不宜深談。
武則天目光流轉,小小年紀,心思卻細膩驚人。如今李承乾為帝,作為李世民的才人,卷入這複雜的時局,處境必然不佳。偏偏選中她的是晉王李治,這個殿下名聲在外。
“殿下是否心事重重,我們換個地方聊聊吧。”武則天倚仗年紀小,初入宮廷,故意表現出毫無規矩的樣子。
李治剛要拒絕,已被她拉到無人的宮殿角落。
“瞧,這裏沒人,殿下有什麽心事都可以對我說。”她道,“別看我小,我父親是荊州都督武士彠,從小我就聽聞很多外麵的傳言,或許能幫殿下解決問題。”
武則天年紀雖輕,言語間卻透出莫名的信任感。
李治心中對這位名叫武則天的才人頗有好感,但因身份之故,表現得頗為疏離。武則天盯著李治,等待他的迴應。
李治凝視武則天許久,本不想說,但不知為何竟吐露了自己的憂慮,而她的身世他並未多聽。
“母後說,若局勢失控,便請林帥出山,化解危機。”李治說完大吃一驚,背後冒出冷汗,怎能泄露此事?
“什麽,千萬不可請林帥,林帥出山,李唐江山危矣!”武則天激動地說。
兩人沉默兩秒,同時驚駭地看著彼此!
......
“好了,這裏是我的房間,沒人會來的!”
武則天帶李治來到她的住處。才人的房間雖樸素,但後宮之地廣大,倒也不必擔心人多。
李治環顧四周,果然無人,也顧不上其他了。這個剛認識不久的小女孩,為何如此聰慧,竟能輕易猜中他心中最不願透露的秘密。
“你剛才的話是什麽意思?為何說李唐江山不保?”李治握著武則天的手問。
武則天麵無表情,但她清楚,迴答得好,將是飛黃騰達的契機。
“殿下,這裏的談話僅限於此,你怎麽想,那是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