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族故事
一條路要走多遠才會是盡頭 作者:昆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是劉福生,出生在山東省一個默默無名的小鄉村。
出生之時,義和團已經鬧過,慈禧老佛爺也已經出賣了這幫腦袋一根筋的農民兄弟。這都不是我所要講的事情,曹丕曾經說過:世上無不亡之國。大清國的的事與我無關,我隻是被裹挾著往前走。
我出生的地方叫劉家窪,這地之所以叫劉家窪,是因為地勢偏低。比正常的土地地勢偏低,也就注定了碰上水災的時候會不可避免的被泡在水裏。聽村裏的老人講,有一年下大雨,連續下了有一個月之久,村裏的水到了齊腰深。就這還都當做風水寶地,說是能聚財。
我家是當地的地主。看這個村子的名字就知道了----劉家窪。絕大多數人都姓劉,其實不止都姓劉,如果往上追溯五代以上都是一家人。
地主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就是做官發財了,然後迴家置房子置地。不敢說中國幾千年的曆史都是如此,至少從大明朝老朱家開始就是這樣。當了官,吃拿卡要搜刮地皮,攢上幾輩子吃不完的財寶。然後迴老家置房子置地。俗話說得好: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就是千百年來帝王統治的根基所在,給文化人一個發財的出路。文化人耕讀傳家又去效忠帝王家,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當然我老劉家不是這一種,從我讀書的那點機靈勁就能看出來,祖上恐怕不可能有什麽讀書的好材料。滿家族連一個秀才都沒出過。
第二種,在外得了橫財。比如說出門做買賣,賺了錢了。古時候講究士農工商,商人是末流。雖說商人可以與官府相互攀扯關係,但是終究不是傳家的玩意。也迴老家置房子置地。還有的就是倒賣私鹽,販運煙土等等,或者是當了土匪強盜謀得了一批財寶。迴鄉置房子置地,之後老實本分的靠吃地租過日子。
我老劉家也不是這一種,族裏這麽多年也沒在城裏開一間鋪子,就指望著地裏那點糧食賣了換點物什,根本沒有經商的頭腦。更別說出去販私鹽販煙土了,縣裏來了征糧的小吏都嚇得腿肚子轉筋,點頭哈腰生怕伺候不好。更別說當強人去搶去偷了,有那個膽子的話,這一大家子就不可能窩在這劉家窪超過五代了。
第三種,就是靠開荒種田。就是說無主之田仗著自己家人多勞力多,拚了命的幹。現有一隻雞,然後雞變成了鵝,鵝又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牛,牛又變成了馬。最後成了小地主。
我老劉家屬於這第三種,聽家裏人講。早年間山東這個地方並不太平,也沒有像現在的人一樣畏畏縮縮,見了當官的腿肚子發軟就想跪下。這地方是個多民族的混居地,什麽女真,東夷、蒙古、迴族、漢族、雜七雜八的住在這裏,械鬥都是家常便飯。後來官府就派軍隊鎮壓,把這些刺頭斬殺。結果一不留神,十室九空,到處都是荒地。
就從邊關往這裏遷人。比如明朝的時候山西靠近韃靼,經常被燒殺搶掠,老百姓民不聊生。苦於明太祖的戶籍製度又不敢擅離土地。後來不知道朝中哪位大臣建議把邊關百姓遷往內地,斷絕韃靼人的劫掠對象。兩下一拍即合,老百姓也樂於離開這個兵荒馬亂的地界。
也就有了從山西大槐樹下啟程遷往山東。
家裏人也說不清楚是從哪年間到了這裏落了腳。老百姓的曆史就是這樣,就靠口口相傳,記起來就說一嘴,記不起來就胡編兩句,到最後自己也分不清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了。隻要不說祖上人的不是,祭祖的時候多說兩句好話,看在都是祖宗的子孫的份上應該不會太計較,還得保佑自己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就說兄弟五個,老大劉大柱,老二劉二柱,老三劉三柱,老四劉四柱,老五劉老五,為啥到了老五就不叫劉五柱了呢?這我也不清楚,據我推測,老祖宗生了五個兒子之後實在是累了,折騰不動了,可能一命嗚唿了,老五還沒來得及起名字就撒手人寰了。
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劉家窪,這地方原來有一家地主,據說姓崔,叫崔家寨。但是等到劉家五兄弟到了這的時候,這地方已經隻剩下累累白骨了。也不曉得是兵災還是匪患。這地方就成了無主之地。兄弟五個就住在原來崔家寨剩下的破房子裏。靠著打獵抓魚砍柴攢了點錢,購置農具,開始了創業之路。
官府對於開荒是有優待的,凡是開荒十年免租。經過這十年的休養生息。兄弟幾個靠著沒日沒夜的拚命勞作,蓋起了院落,也開了上千畝農田。不過這農田頂多有100多畝算是良田,其他的都是貧瘠的土地。但是不管怎樣,也算是有了一定的資財。
飽暖思淫欲,這時候傳宗接代就提上了日程。
劉大柱這時候已經40多歲了,在那個年月這年紀早就當爺爺了。就算是最小的劉老五也已經18歲了。兄弟幾個就合計如果給每個兄弟娶媳婦,現在這點錢恐怕是不夠。隻能先緊著一個來。老五正當年,兄弟們幫扶著先把家給撐起來。
就這樣劉老五娶了何家屯賣豆腐的閨女,婚後算是撒了歡,一個家十多年沒有過女人了。老五也不懂得節製,再說了那時候鬥大的字不識一個,哪懂得什麽道理。幾乎天天膩歪著何家閨女尋歡,何家女的肚子就像充了氣的皮球,就沒閑著,幾乎是一年一個的下崽。5-6年間就生了三男兩女。老五的身體也是就這麽垮了。
白天跟著哥哥們去田裏出大力,晚上迴了家又迫不急的行事。就算是鐵打的也不行啊。也就是婚後的第六年一命嗚唿了。
那時候感覺死個人沒什麽大不了。人都活的明白,日子是給活人過的,人死了就死了,但是活著的人日子還得過。
這時候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老五媳婦,如果這女的改嫁了,豈不是留下這幾個小崽子全要兄弟幾個照看。這幾年家裏有個女人也確實有個家的樣子了。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屋裏屋外都幹幹淨淨。誰看了都誇幾句。
劉大柱就把兄弟幾個叫在一起商量對策。
“這老五媳婦說啥也不能讓她走了,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安生日子,不能就這麽把這個家給散了。叫你們幾個來是商量一下怎麽辦。老五已經入了土了,咱們兄弟也算對得起他了。死了就一了百了了,活著的人還得往前奔,還得掙把。你們也都說說怎麽辦?”
其他幾兄弟一向聽大哥的,哪有什麽主意。一個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搓手的搓手,摳手指甲的摳手指甲。一個扁屁都沒有。
“既然你們不說話,那我就說了。我覺得你們兄弟三個要有一個人出來娶了你們兄弟媳婦兒。”
“這不合適吧,老五才剛死沒多久,咱們當哥哥的不能這麽不地道。”三柱平日裏跟老五最好。
“我說老三,你長了倆眼是管著喘氣的嗎?沒看賣豆腐的老何這些天來了多少趟了?還帶著說媒的王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咱們不抓點緊,說不定哪天老五媳婦改嫁去哪裏咱們都不知道。到時候人也找不到,那才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哭也找不到調門。”
“那大哥你說這事怎麽辦吧,我們全聽你的。”
“我老了,娶媳婦不娶媳婦沒那麽重要了,老五留下的男娃我要一個,也算是給我留個香火。你們仨商量商量誰娶,甭抹不開麵子。咱們家的情況你們也知道,想要挨個給你們娶上媳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辦到的,最起碼要收三個秋才能娶一個媳婦。這還是風調雨順的前提下。這老五媳婦現成的還不用花錢,你們想想吧。”
“大哥,讓二哥和四柱選吧。我實在是接受不了。”三柱先退出了。
老大看看老二和老四,這倆簡直就是三腳踹不出個屁,直愣愣的戳在那裏,偷看著腳尖,腳在地上搓呀搓的。
“老二老四,老三不跟你們倆搶了,快表個態吧。”
半晌還是沒出聲。
“你們倆啊,簡直就是一點都不長進。老二也三十好幾了,快四十的人了。也算老實穩重,就你娶吧。老四還年輕,咱們再攢兩年也給你尋個媳婦。”
就這麽著老五媳婦又嫁給了老二。繼續開枝散葉。
那年冬天,一個逃荒的女子到了劉家窪,眼看就要餓死了,何家女給喝了米粥,在被窩裏捂了兩天算是緩上來。原來這女子是河南的,家裏遭了土匪,一家人跑散了。她毫無目的的跑了好幾個月,到了這劉家窪。本家姓王,因為老爹盼兒子,取名叫招弟。在家的時候學過字,算是個識文斷字能持家的女子。
何家女見這女子生的白淨,條子也好。又識文斷字,就盤算著把她留下來。就天天給她洗腦,說什麽兵荒馬亂的,說什麽人活著就為了口吃食,說什麽哪裏黃土不埋人,總而言之就是想讓女子留下來。
王招弟見三柱生的人高馬大,鼻闊口方一身正氣,常年田間勞作一副黝黑健碩的麵孔。也早已春心蕩漾。俗話說得好哪個少女不懷春?對三柱平日裏也噓寒問暖。
就這樣三柱也娶了家室。因為王招弟識文斷字,家裏家外安排的妥妥當當。自然而然的承擔起管家的角色。家裏的男人就如同驢子一樣悶著頭幹活,剩下的事就讓妯娌兩個處理。
後來老四娶了賣布的朱家的閨女,也開枝散葉。
隻有老大始終未娶。
一個家族的興起,總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其實犧牲利益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認為理所應當。
劉姓兄弟就算在這劉家窪紮住了根。中國人就這樣,就如同一棵樹,紮住了根,就開始開枝散葉,慢慢的形成一片樹林。隻要沒有額外的傷害,短短的幾十年就可以形成一個人丁興旺,欣欣向榮的局麵。
並不是所有的原始積累都是血腥的,隻是血腥總會充斥著整個時空。
根一旦紮下去,就會深入泥土,汲取這土地的養分,就會出現衝突。
我不曉得自己是哪一個樹枝上結出來的果。
就算是昨天的事情,講出來也是千奇百怪,更何況一個家族經過了上百年的繁衍。再加上這個家族還不識字,沒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靠口口相傳就更加撲朔迷離。就算是有文字記載又如何?還不是一樣的道理。
接下來該說說我的故事,荒誕迷茫的一生。
一條路要走多久才能夠看到盡頭?
這一生,這一路,究竟有多遠,究竟有多久。
出生之時,義和團已經鬧過,慈禧老佛爺也已經出賣了這幫腦袋一根筋的農民兄弟。這都不是我所要講的事情,曹丕曾經說過:世上無不亡之國。大清國的的事與我無關,我隻是被裹挾著往前走。
我出生的地方叫劉家窪,這地之所以叫劉家窪,是因為地勢偏低。比正常的土地地勢偏低,也就注定了碰上水災的時候會不可避免的被泡在水裏。聽村裏的老人講,有一年下大雨,連續下了有一個月之久,村裏的水到了齊腰深。就這還都當做風水寶地,說是能聚財。
我家是當地的地主。看這個村子的名字就知道了----劉家窪。絕大多數人都姓劉,其實不止都姓劉,如果往上追溯五代以上都是一家人。
地主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就是做官發財了,然後迴家置房子置地。不敢說中國幾千年的曆史都是如此,至少從大明朝老朱家開始就是這樣。當了官,吃拿卡要搜刮地皮,攢上幾輩子吃不完的財寶。然後迴老家置房子置地。俗話說得好: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就是千百年來帝王統治的根基所在,給文化人一個發財的出路。文化人耕讀傳家又去效忠帝王家,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當然我老劉家不是這一種,從我讀書的那點機靈勁就能看出來,祖上恐怕不可能有什麽讀書的好材料。滿家族連一個秀才都沒出過。
第二種,在外得了橫財。比如說出門做買賣,賺了錢了。古時候講究士農工商,商人是末流。雖說商人可以與官府相互攀扯關係,但是終究不是傳家的玩意。也迴老家置房子置地。還有的就是倒賣私鹽,販運煙土等等,或者是當了土匪強盜謀得了一批財寶。迴鄉置房子置地,之後老實本分的靠吃地租過日子。
我老劉家也不是這一種,族裏這麽多年也沒在城裏開一間鋪子,就指望著地裏那點糧食賣了換點物什,根本沒有經商的頭腦。更別說出去販私鹽販煙土了,縣裏來了征糧的小吏都嚇得腿肚子轉筋,點頭哈腰生怕伺候不好。更別說當強人去搶去偷了,有那個膽子的話,這一大家子就不可能窩在這劉家窪超過五代了。
第三種,就是靠開荒種田。就是說無主之田仗著自己家人多勞力多,拚了命的幹。現有一隻雞,然後雞變成了鵝,鵝又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牛,牛又變成了馬。最後成了小地主。
我老劉家屬於這第三種,聽家裏人講。早年間山東這個地方並不太平,也沒有像現在的人一樣畏畏縮縮,見了當官的腿肚子發軟就想跪下。這地方是個多民族的混居地,什麽女真,東夷、蒙古、迴族、漢族、雜七雜八的住在這裏,械鬥都是家常便飯。後來官府就派軍隊鎮壓,把這些刺頭斬殺。結果一不留神,十室九空,到處都是荒地。
就從邊關往這裏遷人。比如明朝的時候山西靠近韃靼,經常被燒殺搶掠,老百姓民不聊生。苦於明太祖的戶籍製度又不敢擅離土地。後來不知道朝中哪位大臣建議把邊關百姓遷往內地,斷絕韃靼人的劫掠對象。兩下一拍即合,老百姓也樂於離開這個兵荒馬亂的地界。
也就有了從山西大槐樹下啟程遷往山東。
家裏人也說不清楚是從哪年間到了這裏落了腳。老百姓的曆史就是這樣,就靠口口相傳,記起來就說一嘴,記不起來就胡編兩句,到最後自己也分不清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了。隻要不說祖上人的不是,祭祖的時候多說兩句好話,看在都是祖宗的子孫的份上應該不會太計較,還得保佑自己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就說兄弟五個,老大劉大柱,老二劉二柱,老三劉三柱,老四劉四柱,老五劉老五,為啥到了老五就不叫劉五柱了呢?這我也不清楚,據我推測,老祖宗生了五個兒子之後實在是累了,折騰不動了,可能一命嗚唿了,老五還沒來得及起名字就撒手人寰了。
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劉家窪,這地方原來有一家地主,據說姓崔,叫崔家寨。但是等到劉家五兄弟到了這的時候,這地方已經隻剩下累累白骨了。也不曉得是兵災還是匪患。這地方就成了無主之地。兄弟五個就住在原來崔家寨剩下的破房子裏。靠著打獵抓魚砍柴攢了點錢,購置農具,開始了創業之路。
官府對於開荒是有優待的,凡是開荒十年免租。經過這十年的休養生息。兄弟幾個靠著沒日沒夜的拚命勞作,蓋起了院落,也開了上千畝農田。不過這農田頂多有100多畝算是良田,其他的都是貧瘠的土地。但是不管怎樣,也算是有了一定的資財。
飽暖思淫欲,這時候傳宗接代就提上了日程。
劉大柱這時候已經40多歲了,在那個年月這年紀早就當爺爺了。就算是最小的劉老五也已經18歲了。兄弟幾個就合計如果給每個兄弟娶媳婦,現在這點錢恐怕是不夠。隻能先緊著一個來。老五正當年,兄弟們幫扶著先把家給撐起來。
就這樣劉老五娶了何家屯賣豆腐的閨女,婚後算是撒了歡,一個家十多年沒有過女人了。老五也不懂得節製,再說了那時候鬥大的字不識一個,哪懂得什麽道理。幾乎天天膩歪著何家閨女尋歡,何家女的肚子就像充了氣的皮球,就沒閑著,幾乎是一年一個的下崽。5-6年間就生了三男兩女。老五的身體也是就這麽垮了。
白天跟著哥哥們去田裏出大力,晚上迴了家又迫不急的行事。就算是鐵打的也不行啊。也就是婚後的第六年一命嗚唿了。
那時候感覺死個人沒什麽大不了。人都活的明白,日子是給活人過的,人死了就死了,但是活著的人日子還得過。
這時候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老五媳婦,如果這女的改嫁了,豈不是留下這幾個小崽子全要兄弟幾個照看。這幾年家裏有個女人也確實有個家的樣子了。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屋裏屋外都幹幹淨淨。誰看了都誇幾句。
劉大柱就把兄弟幾個叫在一起商量對策。
“這老五媳婦說啥也不能讓她走了,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安生日子,不能就這麽把這個家給散了。叫你們幾個來是商量一下怎麽辦。老五已經入了土了,咱們兄弟也算對得起他了。死了就一了百了了,活著的人還得往前奔,還得掙把。你們也都說說怎麽辦?”
其他幾兄弟一向聽大哥的,哪有什麽主意。一個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搓手的搓手,摳手指甲的摳手指甲。一個扁屁都沒有。
“既然你們不說話,那我就說了。我覺得你們兄弟三個要有一個人出來娶了你們兄弟媳婦兒。”
“這不合適吧,老五才剛死沒多久,咱們當哥哥的不能這麽不地道。”三柱平日裏跟老五最好。
“我說老三,你長了倆眼是管著喘氣的嗎?沒看賣豆腐的老何這些天來了多少趟了?還帶著說媒的王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咱們不抓點緊,說不定哪天老五媳婦改嫁去哪裏咱們都不知道。到時候人也找不到,那才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哭也找不到調門。”
“那大哥你說這事怎麽辦吧,我們全聽你的。”
“我老了,娶媳婦不娶媳婦沒那麽重要了,老五留下的男娃我要一個,也算是給我留個香火。你們仨商量商量誰娶,甭抹不開麵子。咱們家的情況你們也知道,想要挨個給你們娶上媳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辦到的,最起碼要收三個秋才能娶一個媳婦。這還是風調雨順的前提下。這老五媳婦現成的還不用花錢,你們想想吧。”
“大哥,讓二哥和四柱選吧。我實在是接受不了。”三柱先退出了。
老大看看老二和老四,這倆簡直就是三腳踹不出個屁,直愣愣的戳在那裏,偷看著腳尖,腳在地上搓呀搓的。
“老二老四,老三不跟你們倆搶了,快表個態吧。”
半晌還是沒出聲。
“你們倆啊,簡直就是一點都不長進。老二也三十好幾了,快四十的人了。也算老實穩重,就你娶吧。老四還年輕,咱們再攢兩年也給你尋個媳婦。”
就這麽著老五媳婦又嫁給了老二。繼續開枝散葉。
那年冬天,一個逃荒的女子到了劉家窪,眼看就要餓死了,何家女給喝了米粥,在被窩裏捂了兩天算是緩上來。原來這女子是河南的,家裏遭了土匪,一家人跑散了。她毫無目的的跑了好幾個月,到了這劉家窪。本家姓王,因為老爹盼兒子,取名叫招弟。在家的時候學過字,算是個識文斷字能持家的女子。
何家女見這女子生的白淨,條子也好。又識文斷字,就盤算著把她留下來。就天天給她洗腦,說什麽兵荒馬亂的,說什麽人活著就為了口吃食,說什麽哪裏黃土不埋人,總而言之就是想讓女子留下來。
王招弟見三柱生的人高馬大,鼻闊口方一身正氣,常年田間勞作一副黝黑健碩的麵孔。也早已春心蕩漾。俗話說得好哪個少女不懷春?對三柱平日裏也噓寒問暖。
就這樣三柱也娶了家室。因為王招弟識文斷字,家裏家外安排的妥妥當當。自然而然的承擔起管家的角色。家裏的男人就如同驢子一樣悶著頭幹活,剩下的事就讓妯娌兩個處理。
後來老四娶了賣布的朱家的閨女,也開枝散葉。
隻有老大始終未娶。
一個家族的興起,總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其實犧牲利益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認為理所應當。
劉姓兄弟就算在這劉家窪紮住了根。中國人就這樣,就如同一棵樹,紮住了根,就開始開枝散葉,慢慢的形成一片樹林。隻要沒有額外的傷害,短短的幾十年就可以形成一個人丁興旺,欣欣向榮的局麵。
並不是所有的原始積累都是血腥的,隻是血腥總會充斥著整個時空。
根一旦紮下去,就會深入泥土,汲取這土地的養分,就會出現衝突。
我不曉得自己是哪一個樹枝上結出來的果。
就算是昨天的事情,講出來也是千奇百怪,更何況一個家族經過了上百年的繁衍。再加上這個家族還不識字,沒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靠口口相傳就更加撲朔迷離。就算是有文字記載又如何?還不是一樣的道理。
接下來該說說我的故事,荒誕迷茫的一生。
一條路要走多久才能夠看到盡頭?
這一生,這一路,究竟有多遠,究竟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