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
吳文長怒聲道,
“你劍宗雖強,又如何能改變這亂世?”
“而且,我可是聽說,你們劍宗在西域被魔族打的落花流水,連家都丟了,不知道要跑到何處呢!”
周清風抬起頭,目光冷淡:
“劍宗不行,那就由我來行。”
這句話如同一柄利劍,直刺吳文長心底。他愣了片刻,忽然低低笑了起來:
“好,好一個劍宗劍子!”
“那就讓我來試試你的劍,到底有沒有你嘴上說的那麽利!”
“你要與我一戰?”
周清風語氣淡然,青鋒已經翻然握在手中。
這吳文長不過是七境修為,對現在的他來說,根本沒有什麽壓力\/
“戰?劍修之人的腦子裏全是些粗鄙之事!”
“我儒家有一法名為問真!你若是能從破開此法,我便認可你口中先前之言!反之,你便速速離開我儒家秘境,迴到此世之中!”
“當然,你若是能挺過問真法,當為我吳文長座上賓,你想要問什麽我都會知無不言!”
吳文長立於湖心島的藏書閣前,身影挺拔如鬆,周身浩然正氣隱隱流轉,目光如炬地注視著麵前的周清風。他抬起手,手掌在空氣中輕輕一揮,文氣自四周升騰而起,化作一道璀璨金光,凝聚成一行古老的文字。
這文字懸於空中,如同刻在天穹之上,散發著無可撼動的威嚴與聖潔之感。
“何謂正?正心者,何為真?”
那金光閃閃的大字帶著無形的力量,每一個字仿佛都帶著沉重的分量,壓得周圍的天地為之沉寂。湖水波紋微蕩,島上古木的樹葉無風自落,仿佛這一道提問不僅是對周清風的考驗,更是對這片天地的質問。
吳文長的目光深沉,他緩緩說道:
“正心,是儒道的根基,是浩然之氣的源泉。然而,正心之道,是否真理?真與正之間,又有何差別?”
他一步上前,文氣匯聚在他身周,形成了一圈如同浪潮般的漣漪。他聲音低沉,卻帶著極強的力量:“周劍子,你以劍道行走天下,殺伐果斷,求道不止。那麽,你告訴我——何謂正?何謂真?”
周清風站在那片浩然正氣的威壓之下,神色冷靜,。他抬頭望向那懸於空中的金色大字,目光沉靜如古井,無波無瀾,但內心深處卻在緩緩波動。
“何謂正?正心者,何為真?”
這是儒道的問真法,聽起來簡單,卻直指修行的本質。正,是浩然之氣的根基,是儒道千年來傳承的精神;而真,卻是每一位修行者心中對大道最深的追問。
片刻沉思後,周清風緩緩開口,聲音如清泉流過深穀,平靜卻帶著一股穿透力。
“何謂正?”
他抬起頭,雙眼直視那金光文字,語氣沉穩:
“正者,順天而行,存人心之本。”
“天地浩大,自有其規則與秩序。人心之中,亦有正與邪之分。所謂‘正’,便是順應天地之道,保留人心之中最本質的善與純。”
他說到這裏,微微一頓,目光中浮現一抹鋒芒。
“但——天地無常,人心亦多變。天時有盛衰,地勢有起伏,人心更因世事而改變。所謂正,終究隻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一時之理。”
這一句話如同一劍劃過浩然正氣,吳文長的眉頭微微一皺。他沒有打斷,隻是目光越發深沉地注視著周清風。
周清風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繼續說道:
“至於何為真?”
他手中的青鋒劍微微一顫,劍意隨之流轉,宛如空間中的漣漪。他的聲音變得更加清冷,卻帶著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
“真者,不隨天地變遷,不因人心浮沉。”
“正者可變,而真,不可變。所謂‘真’,便是不論天地如何變化,萬物如何更迭,唯心中不動,唯大道不改。心中存本,便是真。”
周清風的話音剛落,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顆巨石一般,瞬間在這片天地之間掀起了一陣肉眼難以察覺卻又真實存在的無形震動。隻見那原本靜靜懸浮在空中、散發著耀眼光芒的金色文字,此時竟也像是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影響般微微顫抖起來。
隨著這些文字的顫動,絲絲縷縷的文氣開始從它們身上流淌而出,並如同輕煙一般緩緩地融入到下方清澈見底的湖水之中。
當文氣與湖水接觸的一刹那,整個湖麵頓時像是被驚擾的鏡麵一樣泛起了一圈又一圈層層疊疊的漣漪。這些漣漪相互交織碰撞,形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景象。
然而此刻的吳文長卻全然沒有心思去欣賞這番美景,他呆呆地站立在原地,身體僵硬得宛如一尊雕塑。聽到周清風的迴答後,他隻覺得自己的心頭猛地一顫,一股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湧上心頭。
他並不是因為一時之間無法理解周清風所說的話才會如此失態,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聽懂了周清風的意思,所以那份答案才猶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地刺入了他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是最為隱秘的角落。
尤其是那句“正者可變,而真不可變......”更是讓吳文長感到如芒在背。
要知道,儒家之道向來強調“正心”,認為隻有秉持著浩然正氣才能守護住這世間萬物以及天地間的正道。但此時此刻,周清風的這番言論無疑對這種傳統觀念提出了質疑——如果連所謂的“正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麽一直以來儒道所堅守的那些信念和原則究竟還能否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呢?
天地變幻無常,人心亦是如此容易改變,那麽所謂的“正心”難道僅僅隻是儒道內部的一種自我安慰或者說固執己見嗎?
想到這裏,吳文長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吳閣主。。。”
劉洞斌也是頗為揪心的望著眼前的一幕,張開了嘴卻又不知道說些什麽。
吳文長沉默了許久,才緩緩出聲道:
“存本心,便是真。。。。”
他抬頭看向那逐漸消散的金光文字,目光中帶著落寞,歎息道:
“或許,我們儒道,真的已失去了那份純粹。”
吳文長怒聲道,
“你劍宗雖強,又如何能改變這亂世?”
“而且,我可是聽說,你們劍宗在西域被魔族打的落花流水,連家都丟了,不知道要跑到何處呢!”
周清風抬起頭,目光冷淡:
“劍宗不行,那就由我來行。”
這句話如同一柄利劍,直刺吳文長心底。他愣了片刻,忽然低低笑了起來:
“好,好一個劍宗劍子!”
“那就讓我來試試你的劍,到底有沒有你嘴上說的那麽利!”
“你要與我一戰?”
周清風語氣淡然,青鋒已經翻然握在手中。
這吳文長不過是七境修為,對現在的他來說,根本沒有什麽壓力\/
“戰?劍修之人的腦子裏全是些粗鄙之事!”
“我儒家有一法名為問真!你若是能從破開此法,我便認可你口中先前之言!反之,你便速速離開我儒家秘境,迴到此世之中!”
“當然,你若是能挺過問真法,當為我吳文長座上賓,你想要問什麽我都會知無不言!”
吳文長立於湖心島的藏書閣前,身影挺拔如鬆,周身浩然正氣隱隱流轉,目光如炬地注視著麵前的周清風。他抬起手,手掌在空氣中輕輕一揮,文氣自四周升騰而起,化作一道璀璨金光,凝聚成一行古老的文字。
這文字懸於空中,如同刻在天穹之上,散發著無可撼動的威嚴與聖潔之感。
“何謂正?正心者,何為真?”
那金光閃閃的大字帶著無形的力量,每一個字仿佛都帶著沉重的分量,壓得周圍的天地為之沉寂。湖水波紋微蕩,島上古木的樹葉無風自落,仿佛這一道提問不僅是對周清風的考驗,更是對這片天地的質問。
吳文長的目光深沉,他緩緩說道:
“正心,是儒道的根基,是浩然之氣的源泉。然而,正心之道,是否真理?真與正之間,又有何差別?”
他一步上前,文氣匯聚在他身周,形成了一圈如同浪潮般的漣漪。他聲音低沉,卻帶著極強的力量:“周劍子,你以劍道行走天下,殺伐果斷,求道不止。那麽,你告訴我——何謂正?何謂真?”
周清風站在那片浩然正氣的威壓之下,神色冷靜,。他抬頭望向那懸於空中的金色大字,目光沉靜如古井,無波無瀾,但內心深處卻在緩緩波動。
“何謂正?正心者,何為真?”
這是儒道的問真法,聽起來簡單,卻直指修行的本質。正,是浩然之氣的根基,是儒道千年來傳承的精神;而真,卻是每一位修行者心中對大道最深的追問。
片刻沉思後,周清風緩緩開口,聲音如清泉流過深穀,平靜卻帶著一股穿透力。
“何謂正?”
他抬起頭,雙眼直視那金光文字,語氣沉穩:
“正者,順天而行,存人心之本。”
“天地浩大,自有其規則與秩序。人心之中,亦有正與邪之分。所謂‘正’,便是順應天地之道,保留人心之中最本質的善與純。”
他說到這裏,微微一頓,目光中浮現一抹鋒芒。
“但——天地無常,人心亦多變。天時有盛衰,地勢有起伏,人心更因世事而改變。所謂正,終究隻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一時之理。”
這一句話如同一劍劃過浩然正氣,吳文長的眉頭微微一皺。他沒有打斷,隻是目光越發深沉地注視著周清風。
周清風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繼續說道:
“至於何為真?”
他手中的青鋒劍微微一顫,劍意隨之流轉,宛如空間中的漣漪。他的聲音變得更加清冷,卻帶著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
“真者,不隨天地變遷,不因人心浮沉。”
“正者可變,而真,不可變。所謂‘真’,便是不論天地如何變化,萬物如何更迭,唯心中不動,唯大道不改。心中存本,便是真。”
周清風的話音剛落,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顆巨石一般,瞬間在這片天地之間掀起了一陣肉眼難以察覺卻又真實存在的無形震動。隻見那原本靜靜懸浮在空中、散發著耀眼光芒的金色文字,此時竟也像是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影響般微微顫抖起來。
隨著這些文字的顫動,絲絲縷縷的文氣開始從它們身上流淌而出,並如同輕煙一般緩緩地融入到下方清澈見底的湖水之中。
當文氣與湖水接觸的一刹那,整個湖麵頓時像是被驚擾的鏡麵一樣泛起了一圈又一圈層層疊疊的漣漪。這些漣漪相互交織碰撞,形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景象。
然而此刻的吳文長卻全然沒有心思去欣賞這番美景,他呆呆地站立在原地,身體僵硬得宛如一尊雕塑。聽到周清風的迴答後,他隻覺得自己的心頭猛地一顫,一股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湧上心頭。
他並不是因為一時之間無法理解周清風所說的話才會如此失態,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聽懂了周清風的意思,所以那份答案才猶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地刺入了他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是最為隱秘的角落。
尤其是那句“正者可變,而真不可變......”更是讓吳文長感到如芒在背。
要知道,儒家之道向來強調“正心”,認為隻有秉持著浩然正氣才能守護住這世間萬物以及天地間的正道。但此時此刻,周清風的這番言論無疑對這種傳統觀念提出了質疑——如果連所謂的“正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麽一直以來儒道所堅守的那些信念和原則究竟還能否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呢?
天地變幻無常,人心亦是如此容易改變,那麽所謂的“正心”難道僅僅隻是儒道內部的一種自我安慰或者說固執己見嗎?
想到這裏,吳文長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吳閣主。。。”
劉洞斌也是頗為揪心的望著眼前的一幕,張開了嘴卻又不知道說些什麽。
吳文長沉默了許久,才緩緩出聲道:
“存本心,便是真。。。。”
他抬頭看向那逐漸消散的金光文字,目光中帶著落寞,歎息道:
“或許,我們儒道,真的已失去了那份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