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改天換日的氣魄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多虧了紅軍戰士們的主觀能動性強,馬康才能如願以償的見到了紅十一軍的將軍公孫毅。
真正地出了家鄉,開始闖蕩社會以後,馬康才算是第一次知道了什麽叫做茂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當馬康拿這事來指責公孫毅的時候,公孫毅也說自己很冤啊。
拿個所謂的劉備親筆信,再蓋一個花裏胡哨的左將軍章和一個益州牧章,就能證明你馬康是新來的僰道縣長了?
先別說公孫毅從來沒見過這些圖章的式樣,所以不知道真假,但就那個益州牧章,公孫毅看了直接冷笑道:
“劉章不會傻到臨走時把公章也落在益州,你拿這個糊弄誰啊?關起來!”
把馬康從軍營轉移到牢裏之後,公孫毅又給還在處理僰羌問題的軍指導員留了一封信,說明部隊的去向,然後要他伺機而動,隨時做好支援公孫毅的準備。
一切事物準備妥當之後,公孫毅終於出動了,四千步兵和二百餘艘小船兵分三路,向南安縣、漢安縣和江陽縣進發。
首先往漢安縣出發的分隊就戳破了劉備那邊扯起的虎皮,什麽旌旗招展,都是少數士卒設下的疑陣。
真正多的是地方豪強拿了一張左將軍發的委任狀,便開始自領鄉老縣吏,急不可耐地從北遷的世族大豪強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裏攫取屬於自己的那一份。
“批發偽軍洗白證是吧,真有你的劉玄德,三教九流的都往自己麾下收,今天圈地圈的爽,等你以後內部大規模政鬥了,看你還笑不笑得出來。”
公孫毅快速瀏覽了一通委任狀,然後翻到背麵發現是空白的,笑著說道:
“改成紙質辦公了,這點倒是挺進步的。傳我命令,請指導員多派民兵過來,川西南需要來一番大規模的土改。”
已經擺脫人口嚴重稀少危機和外部敵對勢力壓力的華府,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在土改問題上做過多的妥協了,改天換日就應當有改天換日的氣魄:
勸君莫跟我爭辯,不搞土改就勞改。
秦漢以來幾百年,向來都是如此,總不能因為我們華府好說話,你們這些豪強刁民就想坐地起價吧。
漢末的老登們,你們以前靠血統和愚昧來統治一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華府還願意留一張帶你們前往新世紀的車票,你們就偷著樂吧。
荊襄土改是靠曹彬的人頭,江東土改是靠群體記憶,淮南土改現在在靠刀箭大炮,那川南土改就得靠10mm的鉛彈了。
紅十一軍一路前進,槍聲一路就沒停過。
那些本來還想讓紅軍見識一下益州人剽悍民風的豪強頭子,不是身子被打成了篩子,就是正坐立不安的等在俘虜營裏等待審判。
一套強硬式的土改下來,這些地方三年之內都會和華府保持一種貌合神離的狀態,所謂畏威不畏德,正是如此,但是勝在安穩。
就目前天下局勢來看,正是時不我待的是關鍵時期,初步工業化的華府也不需要一個新附農業地區的百姓來全心全意地跟隨,華府更關心的是,之後還要繼續強勢地打破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而融入進工業社會,這一過程能否順利。
融入工業社會的改變,不比土改小,如果連土改都推不動,那工業化隻會付出更多的血淚。
所以說華府現在的強硬也是對川西南的百姓好,畢竟以後更強硬的時刻還多著呢。
聽到紅軍在川西南大搞土改之時,諸葛亮在成都便再也坐不住了,星夜兼程從都江乘船向南趕。
諸葛亮也很疑惑,定策之時他也是信心滿滿的,畢竟說的好聽點,華府向來都是一副講理的、照顧朋友的好盟友,說的難聽點的話,那就是華府向來都是可以君子欺之以方的,怎麽這次在益州如此強硬呢?
諸葛亮在華府待了六年,那時確實是這樣子的,可惜事物總是不會亙古不變的,偏偏諸葛亮走後正好碰上大方針的改變,他又能找上哪找誰說理去呢?
好在諸葛亮在南安縣魚涪津見到公孫毅後,雙方劍拔弩張的對峙局麵總算緩和了下來。
公孫毅也不會弄錯人,諸葛亮這個身高八尺,俊朗壯碩的儒雅文士,行為舉止之間雜糅著漢家士族的風度和華府的幹淨爽利,在當今天下應該找不出第二個。
麵對諸葛亮的質詢,公孫易不慌不忙地說道:
“諸葛使君自稱南安縣、漢安縣和江陽縣這幾個地方都已經被你們解放,可根據紅十一軍這一路的戰況來看,上述三地之中,左將軍的士卒沒見著幾個,似乎都是潛伏進來的斥候,他們已經被我們救下,目前正在我軍營地裏修整。
而跟著劉璋一起投降曹昂的豪強地主武裝,我們倒是消滅了不少。如果貴軍沒有能力肅清這些漢賊,我們紅軍非常樂意代勞。”
聽說自己派去的人被公孫毅“解救”了,諸葛亮隻能暗道一句無恥,然後隻得退一步說道:
“多謝公孫將軍的幫助,既然三縣地方的漢賊已經被消滅了,還請貴軍返迴自己的駐地。”
盡管被打了還得說一句謝謝,但諸葛亮也有著自己的堅持,那就是把紅軍擋在南中的山裏。
“沒問題。”
公孫毅爽朗的迴答讓諸葛亮猝不及防,諸葛亮原以為還得有一番利益交涉才能讓紅十一軍退兵,卻沒想到這個軍中之狐居然答應的如此爽快,可下一秒諸葛亮就發現自己錯了。
公孫毅接著說道:
“這一來一迴,還有在這三個縣打益州漢賊的軍費都得結了,要等我軍算好再動身,還請諸葛使君放心,我們兩家都是十幾年的老盟友了,定然不會叫你們吃虧,隻是我們華府人才有限,算錢算的慢,這時間寧可要等得耐心一點啊。”
嗬嗬,你們華府都人才有限,那哪裏人才不有限呢?論計算,當今世界的其餘人才加在一起都難以望華府的項背。
但是沒辦法,一切以反曹為先,諸葛亮隻能先忍耐:
“可以,這很合理,不過我也有個合理要求需要公孫將軍答應。”
真正地出了家鄉,開始闖蕩社會以後,馬康才算是第一次知道了什麽叫做茂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當馬康拿這事來指責公孫毅的時候,公孫毅也說自己很冤啊。
拿個所謂的劉備親筆信,再蓋一個花裏胡哨的左將軍章和一個益州牧章,就能證明你馬康是新來的僰道縣長了?
先別說公孫毅從來沒見過這些圖章的式樣,所以不知道真假,但就那個益州牧章,公孫毅看了直接冷笑道:
“劉章不會傻到臨走時把公章也落在益州,你拿這個糊弄誰啊?關起來!”
把馬康從軍營轉移到牢裏之後,公孫毅又給還在處理僰羌問題的軍指導員留了一封信,說明部隊的去向,然後要他伺機而動,隨時做好支援公孫毅的準備。
一切事物準備妥當之後,公孫毅終於出動了,四千步兵和二百餘艘小船兵分三路,向南安縣、漢安縣和江陽縣進發。
首先往漢安縣出發的分隊就戳破了劉備那邊扯起的虎皮,什麽旌旗招展,都是少數士卒設下的疑陣。
真正多的是地方豪強拿了一張左將軍發的委任狀,便開始自領鄉老縣吏,急不可耐地從北遷的世族大豪強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裏攫取屬於自己的那一份。
“批發偽軍洗白證是吧,真有你的劉玄德,三教九流的都往自己麾下收,今天圈地圈的爽,等你以後內部大規模政鬥了,看你還笑不笑得出來。”
公孫毅快速瀏覽了一通委任狀,然後翻到背麵發現是空白的,笑著說道:
“改成紙質辦公了,這點倒是挺進步的。傳我命令,請指導員多派民兵過來,川西南需要來一番大規模的土改。”
已經擺脫人口嚴重稀少危機和外部敵對勢力壓力的華府,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在土改問題上做過多的妥協了,改天換日就應當有改天換日的氣魄:
勸君莫跟我爭辯,不搞土改就勞改。
秦漢以來幾百年,向來都是如此,總不能因為我們華府好說話,你們這些豪強刁民就想坐地起價吧。
漢末的老登們,你們以前靠血統和愚昧來統治一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華府還願意留一張帶你們前往新世紀的車票,你們就偷著樂吧。
荊襄土改是靠曹彬的人頭,江東土改是靠群體記憶,淮南土改現在在靠刀箭大炮,那川南土改就得靠10mm的鉛彈了。
紅十一軍一路前進,槍聲一路就沒停過。
那些本來還想讓紅軍見識一下益州人剽悍民風的豪強頭子,不是身子被打成了篩子,就是正坐立不安的等在俘虜營裏等待審判。
一套強硬式的土改下來,這些地方三年之內都會和華府保持一種貌合神離的狀態,所謂畏威不畏德,正是如此,但是勝在安穩。
就目前天下局勢來看,正是時不我待的是關鍵時期,初步工業化的華府也不需要一個新附農業地區的百姓來全心全意地跟隨,華府更關心的是,之後還要繼續強勢地打破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而融入進工業社會,這一過程能否順利。
融入工業社會的改變,不比土改小,如果連土改都推不動,那工業化隻會付出更多的血淚。
所以說華府現在的強硬也是對川西南的百姓好,畢竟以後更強硬的時刻還多著呢。
聽到紅軍在川西南大搞土改之時,諸葛亮在成都便再也坐不住了,星夜兼程從都江乘船向南趕。
諸葛亮也很疑惑,定策之時他也是信心滿滿的,畢竟說的好聽點,華府向來都是一副講理的、照顧朋友的好盟友,說的難聽點的話,那就是華府向來都是可以君子欺之以方的,怎麽這次在益州如此強硬呢?
諸葛亮在華府待了六年,那時確實是這樣子的,可惜事物總是不會亙古不變的,偏偏諸葛亮走後正好碰上大方針的改變,他又能找上哪找誰說理去呢?
好在諸葛亮在南安縣魚涪津見到公孫毅後,雙方劍拔弩張的對峙局麵總算緩和了下來。
公孫毅也不會弄錯人,諸葛亮這個身高八尺,俊朗壯碩的儒雅文士,行為舉止之間雜糅著漢家士族的風度和華府的幹淨爽利,在當今天下應該找不出第二個。
麵對諸葛亮的質詢,公孫易不慌不忙地說道:
“諸葛使君自稱南安縣、漢安縣和江陽縣這幾個地方都已經被你們解放,可根據紅十一軍這一路的戰況來看,上述三地之中,左將軍的士卒沒見著幾個,似乎都是潛伏進來的斥候,他們已經被我們救下,目前正在我軍營地裏修整。
而跟著劉璋一起投降曹昂的豪強地主武裝,我們倒是消滅了不少。如果貴軍沒有能力肅清這些漢賊,我們紅軍非常樂意代勞。”
聽說自己派去的人被公孫毅“解救”了,諸葛亮隻能暗道一句無恥,然後隻得退一步說道:
“多謝公孫將軍的幫助,既然三縣地方的漢賊已經被消滅了,還請貴軍返迴自己的駐地。”
盡管被打了還得說一句謝謝,但諸葛亮也有著自己的堅持,那就是把紅軍擋在南中的山裏。
“沒問題。”
公孫毅爽朗的迴答讓諸葛亮猝不及防,諸葛亮原以為還得有一番利益交涉才能讓紅十一軍退兵,卻沒想到這個軍中之狐居然答應的如此爽快,可下一秒諸葛亮就發現自己錯了。
公孫毅接著說道:
“這一來一迴,還有在這三個縣打益州漢賊的軍費都得結了,要等我軍算好再動身,還請諸葛使君放心,我們兩家都是十幾年的老盟友了,定然不會叫你們吃虧,隻是我們華府人才有限,算錢算的慢,這時間寧可要等得耐心一點啊。”
嗬嗬,你們華府都人才有限,那哪裏人才不有限呢?論計算,當今世界的其餘人才加在一起都難以望華府的項背。
但是沒辦法,一切以反曹為先,諸葛亮隻能先忍耐:
“可以,這很合理,不過我也有個合理要求需要公孫將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