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揚州少年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伯符,我要走了,這本《三國演義》還與你罷。”
話說當初曹操兵敗滎陽,將自己從譙縣老家拉來的本部兵馬折損殆盡後,不得不便離開了酸棗大營,遠赴揚州募兵。
途經九江郡壽春縣,聽說孫堅的家眷在此居住,曹操於是讓長子曹昂在族侄曹休的陪同下前去拜訪,曹昂一迴來就說孫堅的長子孫策非同凡響,很值得結交,自己打算在壽春停留一段時間。
曹操同意了,然後帶著大部隊繼續前往丹陽郡募集勇士,留下曹昂曹休和幾名扈從在壽春交友。
曹昂在壽春停留了兩個月,和孫策還有一些本地朋友已是十分熟絡,正好曹操募兵完畢,準備北返,於是曹昂帶著曹休上門歸還從孫策那借來的書,順便道個別。
曹昂比孫策小一歲,繼承父親的遺傳,個子不高,但麵相卻十分親和,讓人討厭不起來。
曹休則與曹昂同年,曹休十歲時喪父,他獨自同一門客抬著其父的靈柩,臨時租借了一塊墳地將其父安葬,然後攜帶著老母,渡江到吳地避難,被吳郡太守收留。等到曹操在譙縣舉起義旗起兵,曹休於是變易姓名從千裏之外的吳地途經荊州北歸中原,投奔曹操,曹操當時對左右說道:“此乃我家千裏駒。”
此後曹操便讓曹休與曹昂同吃同住,順便派人去吳郡接迴了曹休的母親,準備和曹操的家眷安置到一個院子裏。
進到孫策所在的大堂內,曹昂這才發現,堂內有兩名氣宇軒昂的少年人。
“公瑾也在啊,正好省得我一一上門拜訪了。”曹昂笑道。
孫策和周瑜異口同聲道:“子修和子烈要走了?”
“是啊,家父從丹陽募得精兵八千,準備返迴兗州,我也要與之同行了。”曹昂略顯無奈道。
“我真羨慕你啊,曹公打仗還你還能跟著,哪像我孫伯符,隻能枯坐於這淮南的安樂鄉裏,虛度年華不說,還要四處打聽才能知道我阿父的事跡。”孫策笑道,寥寥幾句玩笑話,就將離別的惆悵化解成對壯誌豪情的向往。
“哈哈哈,打仗哪有伯符說的那麽好,能安心待在淮南享福,你可知足吧,多少中原百姓求之不得呢。”曹昂也安慰道。
孫策一挑眉,笑道:“兩個月前子修可不是這樣的,那時你還自吹能當討董先鋒,怎麽在壽春待了兩個月,反到變得厭惡戰爭了?”
曹昂舉起手中的《三國演義》,將其拍在桌案上,說道:“因為這本書,‘皇圖霸業轉頭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裏麵的英雄豪傑如宇文黑瀨、高王、陳主,無一不是視民如子,所有的爭鬥皆是為了終結亂世,讓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
孫策不可思議地看向周瑜,疑惑道:“我們看的是一本書嗎?我怎麽隻記得高敖曹七進七出蒲板津,陳霸先十蕩十決合浦城?”
周瑜則樂道:“伯符不是說什麽劉項從來不讀書嗎?怎麽還讀起三國來了?”
孫策笑著一擺手,說道:“我看的不是這本交州人送來的簡字版,我看的是隔壁淮陰、廣信那邊商人販來的畫冊版,這二者有區別嗎?”
曹昂不了解,但很是好奇,原來《三國》也是有畫冊的,他於是盤算著臨走去集市找幾本帶給弟弟妹妹。
周瑜博聞多識,說道:“區別倒也不大,隻是畫冊將書本裏的高潮之處單獨畫了出來罷,格外吸引人,但瑜也以為,子修讀來的感悟,應當就是著書之人所要表達的內涵。”
“好好好!”
孫策撫掌大笑,對於自己讀書不求甚解一事壓根就不以為意,樂道:“人各有所長嘛,如今亂世來臨,我孫伯符還有曹子烈這樣的勇士,就效仿雲台二十八將馬上定天下;安撫百姓,治理國家,這些瑣事自然就要麻煩公瑾、子修這樣的文士咯。”
幾人聽聞,笑作一團,孫策卻也沒有料到,周瑜、曹昂二人以後,都和文士這個詞不沾邊。
臨走前,周瑜憂心忡忡地說道:“曹公此去還是要投效袁本初嗎?我觀袁家不善禦下,跟著袁家終歸不是個長久之策。”
曹昂笑著搖搖頭,爽朗道:“家父如何抉擇,我這小兒輩也說不上話,走一步看一步咯。伯符,公瑾,後會有期!”
送走了曹昂和曹休,周瑜沉聲告誡道:“伯符,你家也投效了袁公路,子修他們家投效袁本初,日後多半要兄弟反目啊。”
“哈哈哈,二袁這才叫兄弟反目,我與子修這叫各為其主,不,各為其子,無甚好擔心的,你我且去打獵吧。”孫策早就料到了和曹昂分道揚鑣的這一天,但性情灑脫如他,又怎會在意這些?
曹昂也早有預料,隻是悶在心裏不說罷了,臨走前孫策把那本交州所贈的《三國演義》轉送給了曹昂,曹昂於是興高采烈地離開孫府,前往集市去采買書畫。
“子修,一本小說而已,何故如此開心?”曹休不解地問道。
“在子烈眼裏這是小說?而在我眼裏卻是兵書。”曹昂對此書愛不釋手,不厭其煩地從第一迴《婁昭君城頭捉高郎,爾朱榮獵場立大誌》翻起。
“兵書?你家也有《吳孫子兵法》《六韜》等傳書,這《三國演義》比之何如啊?”曹休好奇地詢問道。
曹昂一麵邊走邊低頭看書,一麵敷衍道:“這不一樣的,二者沒法比。”
曹休依舊不依不饒地追問道:“子修到底從中學來了哪門子兵法,還請不吝告知,如果我也覺得行,我到時向伯父極力舉薦你。”
“哈哈,你這孺子的舉薦能有何用?”曹昂頭也不抬地譏諷道。
曹休為了知道曹昂悟出來的兵法也是豁出去了,拍著胸脯保證道:
“伯父都說我是曹家千裏駒,我曹子烈闖蕩天下數千裏,識人之明還是有的,子修如果能說服我,我必然也可以說服伯父,實在不行,還可以先說服子廉叔,他肯定有辦法。”
曹昂這才抬起頭,狐疑地上下打量了一陣這位比自己略小的老弟,然後同意道:“好說,先去買畫冊,然後我再去獵場教你,為什麽《三國演義》是一本兵書。”
話說當初曹操兵敗滎陽,將自己從譙縣老家拉來的本部兵馬折損殆盡後,不得不便離開了酸棗大營,遠赴揚州募兵。
途經九江郡壽春縣,聽說孫堅的家眷在此居住,曹操於是讓長子曹昂在族侄曹休的陪同下前去拜訪,曹昂一迴來就說孫堅的長子孫策非同凡響,很值得結交,自己打算在壽春停留一段時間。
曹操同意了,然後帶著大部隊繼續前往丹陽郡募集勇士,留下曹昂曹休和幾名扈從在壽春交友。
曹昂在壽春停留了兩個月,和孫策還有一些本地朋友已是十分熟絡,正好曹操募兵完畢,準備北返,於是曹昂帶著曹休上門歸還從孫策那借來的書,順便道個別。
曹昂比孫策小一歲,繼承父親的遺傳,個子不高,但麵相卻十分親和,讓人討厭不起來。
曹休則與曹昂同年,曹休十歲時喪父,他獨自同一門客抬著其父的靈柩,臨時租借了一塊墳地將其父安葬,然後攜帶著老母,渡江到吳地避難,被吳郡太守收留。等到曹操在譙縣舉起義旗起兵,曹休於是變易姓名從千裏之外的吳地途經荊州北歸中原,投奔曹操,曹操當時對左右說道:“此乃我家千裏駒。”
此後曹操便讓曹休與曹昂同吃同住,順便派人去吳郡接迴了曹休的母親,準備和曹操的家眷安置到一個院子裏。
進到孫策所在的大堂內,曹昂這才發現,堂內有兩名氣宇軒昂的少年人。
“公瑾也在啊,正好省得我一一上門拜訪了。”曹昂笑道。
孫策和周瑜異口同聲道:“子修和子烈要走了?”
“是啊,家父從丹陽募得精兵八千,準備返迴兗州,我也要與之同行了。”曹昂略顯無奈道。
“我真羨慕你啊,曹公打仗還你還能跟著,哪像我孫伯符,隻能枯坐於這淮南的安樂鄉裏,虛度年華不說,還要四處打聽才能知道我阿父的事跡。”孫策笑道,寥寥幾句玩笑話,就將離別的惆悵化解成對壯誌豪情的向往。
“哈哈哈,打仗哪有伯符說的那麽好,能安心待在淮南享福,你可知足吧,多少中原百姓求之不得呢。”曹昂也安慰道。
孫策一挑眉,笑道:“兩個月前子修可不是這樣的,那時你還自吹能當討董先鋒,怎麽在壽春待了兩個月,反到變得厭惡戰爭了?”
曹昂舉起手中的《三國演義》,將其拍在桌案上,說道:“因為這本書,‘皇圖霸業轉頭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裏麵的英雄豪傑如宇文黑瀨、高王、陳主,無一不是視民如子,所有的爭鬥皆是為了終結亂世,讓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
孫策不可思議地看向周瑜,疑惑道:“我們看的是一本書嗎?我怎麽隻記得高敖曹七進七出蒲板津,陳霸先十蕩十決合浦城?”
周瑜則樂道:“伯符不是說什麽劉項從來不讀書嗎?怎麽還讀起三國來了?”
孫策笑著一擺手,說道:“我看的不是這本交州人送來的簡字版,我看的是隔壁淮陰、廣信那邊商人販來的畫冊版,這二者有區別嗎?”
曹昂不了解,但很是好奇,原來《三國》也是有畫冊的,他於是盤算著臨走去集市找幾本帶給弟弟妹妹。
周瑜博聞多識,說道:“區別倒也不大,隻是畫冊將書本裏的高潮之處單獨畫了出來罷,格外吸引人,但瑜也以為,子修讀來的感悟,應當就是著書之人所要表達的內涵。”
“好好好!”
孫策撫掌大笑,對於自己讀書不求甚解一事壓根就不以為意,樂道:“人各有所長嘛,如今亂世來臨,我孫伯符還有曹子烈這樣的勇士,就效仿雲台二十八將馬上定天下;安撫百姓,治理國家,這些瑣事自然就要麻煩公瑾、子修這樣的文士咯。”
幾人聽聞,笑作一團,孫策卻也沒有料到,周瑜、曹昂二人以後,都和文士這個詞不沾邊。
臨走前,周瑜憂心忡忡地說道:“曹公此去還是要投效袁本初嗎?我觀袁家不善禦下,跟著袁家終歸不是個長久之策。”
曹昂笑著搖搖頭,爽朗道:“家父如何抉擇,我這小兒輩也說不上話,走一步看一步咯。伯符,公瑾,後會有期!”
送走了曹昂和曹休,周瑜沉聲告誡道:“伯符,你家也投效了袁公路,子修他們家投效袁本初,日後多半要兄弟反目啊。”
“哈哈哈,二袁這才叫兄弟反目,我與子修這叫各為其主,不,各為其子,無甚好擔心的,你我且去打獵吧。”孫策早就料到了和曹昂分道揚鑣的這一天,但性情灑脫如他,又怎會在意這些?
曹昂也早有預料,隻是悶在心裏不說罷了,臨走前孫策把那本交州所贈的《三國演義》轉送給了曹昂,曹昂於是興高采烈地離開孫府,前往集市去采買書畫。
“子修,一本小說而已,何故如此開心?”曹休不解地問道。
“在子烈眼裏這是小說?而在我眼裏卻是兵書。”曹昂對此書愛不釋手,不厭其煩地從第一迴《婁昭君城頭捉高郎,爾朱榮獵場立大誌》翻起。
“兵書?你家也有《吳孫子兵法》《六韜》等傳書,這《三國演義》比之何如啊?”曹休好奇地詢問道。
曹昂一麵邊走邊低頭看書,一麵敷衍道:“這不一樣的,二者沒法比。”
曹休依舊不依不饒地追問道:“子修到底從中學來了哪門子兵法,還請不吝告知,如果我也覺得行,我到時向伯父極力舉薦你。”
“哈哈,你這孺子的舉薦能有何用?”曹昂頭也不抬地譏諷道。
曹休為了知道曹昂悟出來的兵法也是豁出去了,拍著胸脯保證道:
“伯父都說我是曹家千裏駒,我曹子烈闖蕩天下數千裏,識人之明還是有的,子修如果能說服我,我必然也可以說服伯父,實在不行,還可以先說服子廉叔,他肯定有辦法。”
曹昂這才抬起頭,狐疑地上下打量了一陣這位比自己略小的老弟,然後同意道:“好說,先去買畫冊,然後我再去獵場教你,為什麽《三國演義》是一本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