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貿委員會首席,趙伯達在定好了華府內部的大致經濟運轉模式後,就親自北上,逐一拜訪幾個通商友好的勢力。


    徐州現在以口易糧的貿易方式已經停止了,吃不飽的人都送去了交州,換迴來的糧食、糧種、農具和更先進的耕種經驗,讓徐州逐漸安定、繁榮起來,成了這漢末亂世又一樂土。


    原有的貿易模式不能用了,於是在趙伯達親自出麵的情況下,徐州陳氏家主陳瑀還有糜家家主糜竺二人為主,老朋友陳瑂作陪,雙方展開了新一輪的友好協商,最終敲定了新的貿易協議:


    用華府產出的美酒、書畫、鐵製工具、蜂窩煤、軍械等工業品,外加交州羽絨、琉璃器皿、珊瑚、珍珠、玳瑁等奢侈品,換取徐州產的絲綢、糧食等原材料,外加徐州繼續幫忙招攬募集移民,單價提升到四十石一戶。


    初平元年的貿易規模要達到十億錢,之後每年酌情追加。


    簽下大單的雙方都很高興,陳糜二家一直留趙伯達從年前遊玩到了正月初二,趙伯達才以還有軍國重事要忙離開了東海,北上琅琊泰山等地,和盤踞於此的青徐黃巾的頭領們會麵。


    從前年打敗朱儁後,華府懷著無私的變革精神,派遣了一支援助團前去幫助青徐黃巾生存。


    援助團不大,總共三十人,主要由大集體同道和老黃巾組成,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團長是老渠帥黃邵,在青徐地界很有影響力,指導員叫郝宇,擅長的方麵是醫療。


    援助團來的時候也不是空手,帶了不少良種、工具和工具書,這一年半的時間裏帶給了青徐兩百萬黃巾軍民很多幫助,援助專家們也得到了青徐黃巾們極大的尊重。


    青徐黃巾也因為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自身內部比較穩定,沒有像曆史上在這段時間裏四處劫掠,暫時從流寇成為一方坐匪。


    而趙伯達此次前往,則是要進一步地加強青徐黃巾和華府的聯係,擴大雙方的往來規模。


    規模龐大的青徐黃巾沒有絕對的核心,如今大致分為了四個派係。


    原本規模最大的流寇派,或者現在叫守舊派,主張堅持以前固有的鬥爭方式,四處劫掠,走一路搶一路,裹挾流民,然後壯大,原時空曹操受降的青州軍就是由這幫人領頭的。但現在因為有了華府的援助,大家在青徐地界過得還可以,於是讚成這種思路的人大大減少。


    當前最大的派係是泰山派,其領袖是著名的泰山豪俠臧霸臧宣高。原時空裏,臧霸覺得青徐黃巾沒前途從而下山投靠徐州刺史陶謙,洗白上了岸,最終也是一路站隊站到以了曹魏肱骨重臣的地位而善終。


    臧霸的眼光自不必說,他本來已經準備帶著自己的泰山兄弟們下山了,正好碰上華府來的援助團,短暫的接觸後,臧霸就認定了繼續留在山上比投奔陶謙更有前途。


    泰山派的主張是複刻華府的成功經驗,然後我們青徐黃巾獨立自主地闖出一番天地。當然,與其說是泰山派的主張,不如說是臧霸一個人的主張,臧霸憑借著自己的威望,在泰山派內部有著說一不二的地位。


    要不然怎麽說臧宣高眼光好,會站隊呢,韋恩聽說後直接聯想到一句不是很貼切的評價:“呂端大事不糊塗”。


    規模排第二的則是華府派,主張一邊倒地接受華府領導,華府有實力,有人才,有經驗,雙方應該擰成一股繩,而不是爭個誰主誰從。


    排第三的則是以東萊海賊管承為首的海上派,他們當海賊逍遙慣了,對什麽路線不是那麽在乎,隻關心他們自己這群在海上討生活的人該怎麽過,因為華府賣了他們不少船,所以也算是比較親近華府的一派。


    現在正好是過年,四大派的頭頭腦腦們聽說華府九個頭領之一的趙伯達要來青徐,於是便趁此機會聚到了一起,商討一些他們各自關心的事情。


    與趙伯達同行的還有新一批的援助團員,多是文教之類的同道,用於替換之前來的農、牧、工方麵的專家,他們已經完成了使命,一年半的時間就將青徐黃巾內部的生產帶上了正軌,至於說要幫他們把生產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抱歉,朋友也是分級的,除非青徐黃巾成了真正的同道,華府才會傾囊相授。


    抵達了泰山郡郡治奉高城,趙伯達一行人見到了青徐黃巾的各個首領,還有那些許久未見,身形瘦削了不少的援助團的同道們。


    趙伯達上來就表達了華府的誠意,感謝前豫州刺史孔伷運輸大隊長的努力,華府得以無償援助青徐黃巾一萬把木槍,三千把環首刀,一千張便於山地作戰的手弩,外加五千張華府民兵替換下來的老舊弓弩。


    威望最高的臧霸先是一番感謝,然後又是一番訴苦,希望華府能支援更多的鎧甲。


    趙伯達拒絕的很幹脆:“諸位,實不相瞞,交州紅軍自己的鎧甲都不夠用,實在是莫的這個餘力來無償援助。”


    “無償”兩個字,趙伯達咬的很重。


    臧霸心領神會,說道:“我們給錢,買,或者拿東西換,趙首席看上我們山裏什麽好東西,請隨意拿取,隻要我們能有更多的盔甲,讓我臧宣高作牛作馬都行。”


    臧霸這話看似說的大公無私,可有心人聽了就會覺得華府在欺壓青徐黃巾,多虧了有臧霸這個無私無畏的頭領,願意幫他們承擔後果。


    趙伯達就是這樣精明的一個人,他聽了臧霸的話很不舒服,一時之間麵色有些陰沉。


    同為人精的黃邵趕緊出麵打圓場,說道:“趙首席,我看上個月的黎庶日報裏有刊載,華府不是發明了一種新式的便捷鎧甲,好像叫什麽明光鎧?就是在皮甲上鑲兩塊鐵板的那種,青徐這邊有鐵,有獸皮,可以拿來做交易的。”


    援助團指導員郝宇也附和道:“對,這能很便捷地提升青徐黃巾的戰鬥力,我也覺得可行。”


    郝宇的建議完全是從軍事上出發的,他對於臧霸的小動作和趙伯達的不滿沒有半分察覺,平時也沒少讓老搭檔黃邵分不清到底誰是政治主官,誰是軍事主官。


    如果白白為臧霸作嫁衣,趙伯達肯定是不答應的,但既然一筆收益可觀的買賣擺在前麵,那就當拿錢辦事了。


    之後雙方便在一種較為詭異的氣氛完成了細節敲定,三套原材料換兩套明光鎧。


    除此之外,趙伯達還專門同海上派頭領管承達成了合作協議,東萊、北海、琅琊這些沿海郡國有不少船匠,華府出錢,管承出力請(抓)船匠,兩家合夥在東萊辦一個船廠,管承占股六成,華府占股四成,主要負責建造一些雙方需要的海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闐西奧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闐西奧德並收藏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