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位母親覺得老師的話很牽強,可她不敢和老師辯論,就一再地謝過老師後,領著孩子迴家了。迴家後孩子情緒還不好,她就開導孩子說,老師說得有道理,罰你一次以後你就不會把卷子丟教室了,再說多寫一次還能多學一次呢,你應該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是為你好。
這位家長雖然用這樣和老師統一口徑的話來教育孩子,但說完後,她看孩子很不愉快,自己心裏也不舒服,就有些懷疑自己這樣說對不對。事後她很迷惑地問我,遇到這種情況,你說我該怎麽辦?
這位家長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在她內心實際上有兩套價值觀,一套是與世俗觀念相吻合的,即老師懂教育,老師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不可以被懷疑和批評;另一套是她心底向往的,即孩子應該受到尊重,不可以用這樣一種作業方式懲罰孩子。當這兩套價值觀發生衝突時,她選擇了前者,這可能和個人平時缺少批判精神有關,在關鍵時刻判斷力不足,下意識地以觀念中固有的套路來行事。
但一個人的口是心非哄不了自己的心也哄不了別人的心,所以她和孩子都難過。
我對這位家長說,你在老師麵前約束自己是對的。如果我們沒有把握能改變老師的某個想法,就沒必要急於和老師探討誰是誰非,絕不要得罪孩子的老師。但迴家後那樣和孩子說就沒必要。你應該說你的真實想法,站在一個很客觀的立場上和孩子談這件事。你想想,孩子在這個時候,多麽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啊。
這位家長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詫異,似乎想從我這裏得到一個證實,她問,你也認為老師這樣做不對嗎?
我說,這件事上顯然老師的處理方式不當。孩子忘了拿卷子是不對,但孩子卻積極地想辦法,向同學借來卷子,把卷子重抄了一次,按時完成了作業。老師如果能在這件事中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麵,以賞識的心態看待孩子,他就應該像孩子期待的那樣給予表揚。至少什麽也不說。可他隻盯著孩子的過失,並且非常愚蠢地以寫作業作為懲罰,還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是為了孩子好,這讓孩子覺得老師既苛刻,又強詞奪理。
這位家長可能覺得我說得有道理,點點頭,但她還是表現出很沒底氣的樣子,問我,難道我就對兒子說老師做錯了?能這樣對孩子說嗎?
我理解她的不安,對她說,告訴孩子老師某件事情做得不對,這和背後說老師壞話完全不是一迴事,這方麵應該有坦然的心態。教師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都會犯一些錯誤。所以你當然可以坦率地告訴孩子,老師這樣做不對。
我看這位家長麵有難色,就又對她說,多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不去批評老師,仿佛老師對孩子說什麽、做什麽都是對的。事實上我國中小學教師這個職業的進入門檻並不高,成為教師的人並非經過了高於其它職業的道德篩選和素質考證,他們甚至在學曆上和其它一些行業人員相比,也並無明顯優勢。如果認為老師是沒有錯誤的,這很不客觀,而且這樣一種認識實際上也是一種虛幻的期待,給了老師壓力,卻對他們的職業成長沒有好處。未來的教師隊伍素質應該是較高的,他們的應有素質和已有素質可能會比較吻合;但我們仍然不能說一個人因為他當了教師,他就變成了一個沒有缺點的人。
我的話可能讓家長有些吃驚,但她看起來也釋然了許多,她想了想還是有些顧慮地說,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這樣做會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以後老師就不好管他了?
我說,這其實也是你不敢對孩子說老師錯了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我們應該尊重老師,但不應該把老師當權威供奉起來。現在全社會一個普遍的錯誤就是把教師樹立成了學生麵前的權威,這個現象在小學尤其嚴重。師生間的關係處處流露著強勢與弱勢,君主與臣民,有知與無知,正確與錯誤這樣一種極端的意識。這是不對的,這才會造成孩子不尊重老師,有誰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一個讓自己不太舒服的權威呢?告訴孩子老師做得不對,這不是教他不尊重老師,而是教給他敢於質疑權威。不要小看孩子,隻要管得對,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好管的,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其實孩子都很有善意,他們天然地對老師就有崇拜和尊重,我們隻要不把他往歧路上引,憑感覺他就會找到那條正道。麵對一個值得尊重的老師,他的崇拜想擋都擋不住。
看來我的話對這位母親產生了影響,她問我:具體地,我到底該怎麽做,怎麽和孩子說這件事?
我說,這件事如果讓我來做,我可能會這樣處理。首先,如果感覺能和老師溝通,溝通一下最好,讓老師認識到這樣的“好心”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多做一次作業就可以讓孩子學得更紮實的邏輯不是處處成立,當孩子心裏有反感情緒時,多做就比少做要壞得多。不少心地善良的老師其實他們是很願意接受家長的意見的,他們作為教師,自身也有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如果你感覺不能和老師溝通,那就什麽也不說,千萬不要和老師搞得不愉快。但迴家後,無論如何要和孩子正麵談一下。
接下來的話這可能是家長當下最想知道的,她的眼神充滿期待。
我說,當你引導孩子去認識一件事或理清一個思想時,最好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把想法講出來,把思路理清楚,這比單方麵由家長講道理效果要好。
比如這件事,你可以先問孩子是不是覺得不愉快,覺得委屈;要對孩子的情緒首先進行安撫,表示出你的理解。然後問孩子是不是覺得老師做得不對,哪裏做得不對,寫作業的意義是什麽,老師的行為是否實現了這個意義,老師把一張無關緊要的卷子看得那麽重反映了他怎樣的一種認識,這種認識和孩子的認識主要區別是什麽,誰的認識對學習更好,老師怎樣做就對了,如果你是老師你將會怎樣處理……問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個人思想的客觀公正,不要帶著情緒說話,目標要指向問題本身,而不要指向老師。通過一連串問答,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的根本錯誤在於老師觀念上的錯誤,所以自己可以拒絕重寫一遍卷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要有勇氣說不。
這位家長不住地點頭,看來她的思路漸漸清楚了,但她還是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她說,現在學校管理得比較嚴,老師雖不打罵孩子,可萬一這樣做惹得老師生氣,給孩子小鞋穿怎麽辦?
我說,一般情況下,老師當時可能生氣,事情過去後應該不會和孩子計較。如果不幸遇到一個心胸狹窄的人,給孩子冷暴力,家長應該趕快協調孩子和老師的關係。這樣的人雖然可惡,但也很簡單,家長可以在事後想各種方法去和老師溝通,和老師搞好關係,並注意這種關係的保持,直到他不再教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獨自去承受這種冷暴力。
我想了一下,又補充說,不嚴重的情況下,我不讚成向校領導反映。弄不好,老師會認為你打他的小報告,他會在情緒上很抵觸。畢竟他也是普通人,不願意被人背後說什麽,尤其不願意有人到領導那裏告他的狀。
家長不住地點頭。我內心也很希望這些話對她有用。
教師是受人尊敬的職業。我們應該始終教導孩子尊敬老師,但在這件事情上不要做得刻板和過分了。要允許孩子對老師的某些行為提出質疑,允許孩子批評老師,允許孩子在老師麵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長因為這些事訓斥或嘲諷孩子,不但壓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時也在教他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讓孩子以後變得矯揉造作和思想上奴性十足。
孩子在發展自己的獨立思想時,可能會出現偏激。哪怕是偏激,我們也要首先用肯定的態度來看待,分析孩子的想法,然後客觀地引導他去形成一個正確認識,這就是教育的任務。
另外,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就是一個有個性的人;而凡是個性的東西一定是獨特的,獨特了就總會和平庸發生衝突。家長在鼓勵孩子發展個性的同時,要引導他理解和接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應該是視野開闊的,是有高度的,所以應該是具有寬容氣度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理智的自由才是唯一的、永遠具有重要性的自由”。這句話提醒我們,思想上的獨立和自由如此重要,人的理智不可以有枷鎖。這句話讀起來有些空,似乎也比較平淡;其實它說得很實,是兒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值得家長和老師們時刻關注,深入反思,處處實踐。對於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的孩子來說,批判意識的培養並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麽新觀點來,而在於首先讓他敢於講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讓孩子敢於對教師的一些言行提出質疑。
告訴孩子老師某件事情做得不對,這和背後說老師壞話完全不是一迴事,這方麵應該有坦然的心態。
當你引導孩子去認識一件事或理清一個思想時,最好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把想法講出來,把思路理清楚,這比單方麵由家長講道理效果要好。
我們應該始終教導孩子尊敬老師,但在這件事情上不要做得刻板和過分了。要允許孩子對老師的某些行為提出質疑,允許孩子批評老師,允許孩子在老師麵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長因為這些事訓斥或嘲諷孩子,不但壓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時也在教他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讓孩子以後變得矯揉造作和思想上奴性十足。
家長在鼓勵孩子發展個性的同時,要引導他理解和接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應該是視野開闊的,是有高度的,所以應該是具有寬容氣度的。
遇到一個“壞小子”
愛孩子,就幫他創造一個和諧的局麵,不要給他製造麻煩。
圓圓跳級升入四年級後,學習上沒什麽困難,很快和新班級的同學們就處熟了,有了自己最要好的幾個朋友。總的來說,情況都很好。隻有一件事讓她覺得煩惱,就是時常受到班裏一個小男孩的欺負。
這個男孩子是所謂的“差生”,在這裏我把他叫做孫小力。他坐在圓圓後麵。聽說他以前也欺負班裏別的女同學,自從圓圓來了後,主要精力就放在欺負圓圓上。
他上課總是從後麵揪圓圓的小辮。下課後,把她的課本搶了扔到遠處另一個同學桌子上,看她著急地繞一大圈去找書,快要接近書時,他又跑前麵搶了,放到另一個遠處的桌子上。經常是快要上課了,圓圓還滿教室忙著追書。有時圓圓下課了正和別的同學在一起玩,冷不丁被他推一把,差點摔倒。
圓圓經常迴家向我抱怨,看起來這個小男孩讓她有些發愁了。圓圓班裏的同學見了我的麵還告狀說,阿姨,我們班孫小力總欺負圓圓,你去告老師吧。
我一直沒去找老師,一是覺得小男孩難免淘氣,不是多大的事,隻是告訴圓圓甭在意他。二是覺得圓圓已為這事和老師說過了,我再去說,老師再把他批評一頓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希望圓圓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憑我的感覺,這個小男孩給圓圓帶來的隻是煩惱,她迴家說說也就沒事了,構不成對她心理的傷害,所以我也不著急出麵。
四年級時的欺負手段還不太嚴重,上了五年級卻有些過分了。除了以前的那些惡作劇,還出現了“騷擾”行為。有一次他把電話打到家裏,正好圓圓接的,他在電話裏大喊一句“我愛你”。圓圓嚇得把聽筒扔了,氣憤地過來對我說,孫小力怎麽知道咱們家電話號碼的?咱們趕緊換電話吧!
我開始認真琢磨這個孫小力了,覺得這個僅僅10歲的孩子也許真的有些問題,一時沒想好該怎麽辦。但很快發生的另一件事讓我不能不趕快行動了。
那天圓圓放學迴家看起來情緒很不好,一進門就要換衣服,洗頭發。我問為什麽,她哼嘰了半天,才有些不情願地告訴我,今天下午在教室外和同學玩,孫小力從後麵一把抱住她,還親了一下她的頭發。老師正好看見了,把他批評一頓,並罰他站了。看來這事確實讓圓圓非常不開心了,她強忍著才沒哭,問我能不能去和校長說一下,把孫小力開除了。
圓圓爸爸早對這小男孩不滿了,這時氣壞了,說要去找這個壞小子的家長,讓家長揍他一頓。憑我的直覺,這樣的孩子,找他的家長也沒用,家長揍他一頓,他以後不一定使什麽壞呢。我也不期望老師能有辦法解決,我想找到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
這位家長雖然用這樣和老師統一口徑的話來教育孩子,但說完後,她看孩子很不愉快,自己心裏也不舒服,就有些懷疑自己這樣說對不對。事後她很迷惑地問我,遇到這種情況,你說我該怎麽辦?
這位家長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在她內心實際上有兩套價值觀,一套是與世俗觀念相吻合的,即老師懂教育,老師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不可以被懷疑和批評;另一套是她心底向往的,即孩子應該受到尊重,不可以用這樣一種作業方式懲罰孩子。當這兩套價值觀發生衝突時,她選擇了前者,這可能和個人平時缺少批判精神有關,在關鍵時刻判斷力不足,下意識地以觀念中固有的套路來行事。
但一個人的口是心非哄不了自己的心也哄不了別人的心,所以她和孩子都難過。
我對這位家長說,你在老師麵前約束自己是對的。如果我們沒有把握能改變老師的某個想法,就沒必要急於和老師探討誰是誰非,絕不要得罪孩子的老師。但迴家後那樣和孩子說就沒必要。你應該說你的真實想法,站在一個很客觀的立場上和孩子談這件事。你想想,孩子在這個時候,多麽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啊。
這位家長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詫異,似乎想從我這裏得到一個證實,她問,你也認為老師這樣做不對嗎?
我說,這件事上顯然老師的處理方式不當。孩子忘了拿卷子是不對,但孩子卻積極地想辦法,向同學借來卷子,把卷子重抄了一次,按時完成了作業。老師如果能在這件事中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麵,以賞識的心態看待孩子,他就應該像孩子期待的那樣給予表揚。至少什麽也不說。可他隻盯著孩子的過失,並且非常愚蠢地以寫作業作為懲罰,還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是為了孩子好,這讓孩子覺得老師既苛刻,又強詞奪理。
這位家長可能覺得我說得有道理,點點頭,但她還是表現出很沒底氣的樣子,問我,難道我就對兒子說老師做錯了?能這樣對孩子說嗎?
我理解她的不安,對她說,告訴孩子老師某件事情做得不對,這和背後說老師壞話完全不是一迴事,這方麵應該有坦然的心態。教師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都會犯一些錯誤。所以你當然可以坦率地告訴孩子,老師這樣做不對。
我看這位家長麵有難色,就又對她說,多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不去批評老師,仿佛老師對孩子說什麽、做什麽都是對的。事實上我國中小學教師這個職業的進入門檻並不高,成為教師的人並非經過了高於其它職業的道德篩選和素質考證,他們甚至在學曆上和其它一些行業人員相比,也並無明顯優勢。如果認為老師是沒有錯誤的,這很不客觀,而且這樣一種認識實際上也是一種虛幻的期待,給了老師壓力,卻對他們的職業成長沒有好處。未來的教師隊伍素質應該是較高的,他們的應有素質和已有素質可能會比較吻合;但我們仍然不能說一個人因為他當了教師,他就變成了一個沒有缺點的人。
我的話可能讓家長有些吃驚,但她看起來也釋然了許多,她想了想還是有些顧慮地說,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這樣做會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以後老師就不好管他了?
我說,這其實也是你不敢對孩子說老師錯了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我們應該尊重老師,但不應該把老師當權威供奉起來。現在全社會一個普遍的錯誤就是把教師樹立成了學生麵前的權威,這個現象在小學尤其嚴重。師生間的關係處處流露著強勢與弱勢,君主與臣民,有知與無知,正確與錯誤這樣一種極端的意識。這是不對的,這才會造成孩子不尊重老師,有誰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一個讓自己不太舒服的權威呢?告訴孩子老師做得不對,這不是教他不尊重老師,而是教給他敢於質疑權威。不要小看孩子,隻要管得對,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好管的,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其實孩子都很有善意,他們天然地對老師就有崇拜和尊重,我們隻要不把他往歧路上引,憑感覺他就會找到那條正道。麵對一個值得尊重的老師,他的崇拜想擋都擋不住。
看來我的話對這位母親產生了影響,她問我:具體地,我到底該怎麽做,怎麽和孩子說這件事?
我說,這件事如果讓我來做,我可能會這樣處理。首先,如果感覺能和老師溝通,溝通一下最好,讓老師認識到這樣的“好心”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多做一次作業就可以讓孩子學得更紮實的邏輯不是處處成立,當孩子心裏有反感情緒時,多做就比少做要壞得多。不少心地善良的老師其實他們是很願意接受家長的意見的,他們作為教師,自身也有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如果你感覺不能和老師溝通,那就什麽也不說,千萬不要和老師搞得不愉快。但迴家後,無論如何要和孩子正麵談一下。
接下來的話這可能是家長當下最想知道的,她的眼神充滿期待。
我說,當你引導孩子去認識一件事或理清一個思想時,最好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把想法講出來,把思路理清楚,這比單方麵由家長講道理效果要好。
比如這件事,你可以先問孩子是不是覺得不愉快,覺得委屈;要對孩子的情緒首先進行安撫,表示出你的理解。然後問孩子是不是覺得老師做得不對,哪裏做得不對,寫作業的意義是什麽,老師的行為是否實現了這個意義,老師把一張無關緊要的卷子看得那麽重反映了他怎樣的一種認識,這種認識和孩子的認識主要區別是什麽,誰的認識對學習更好,老師怎樣做就對了,如果你是老師你將會怎樣處理……問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個人思想的客觀公正,不要帶著情緒說話,目標要指向問題本身,而不要指向老師。通過一連串問答,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的根本錯誤在於老師觀念上的錯誤,所以自己可以拒絕重寫一遍卷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要有勇氣說不。
這位家長不住地點頭,看來她的思路漸漸清楚了,但她還是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她說,現在學校管理得比較嚴,老師雖不打罵孩子,可萬一這樣做惹得老師生氣,給孩子小鞋穿怎麽辦?
我說,一般情況下,老師當時可能生氣,事情過去後應該不會和孩子計較。如果不幸遇到一個心胸狹窄的人,給孩子冷暴力,家長應該趕快協調孩子和老師的關係。這樣的人雖然可惡,但也很簡單,家長可以在事後想各種方法去和老師溝通,和老師搞好關係,並注意這種關係的保持,直到他不再教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獨自去承受這種冷暴力。
我想了一下,又補充說,不嚴重的情況下,我不讚成向校領導反映。弄不好,老師會認為你打他的小報告,他會在情緒上很抵觸。畢竟他也是普通人,不願意被人背後說什麽,尤其不願意有人到領導那裏告他的狀。
家長不住地點頭。我內心也很希望這些話對她有用。
教師是受人尊敬的職業。我們應該始終教導孩子尊敬老師,但在這件事情上不要做得刻板和過分了。要允許孩子對老師的某些行為提出質疑,允許孩子批評老師,允許孩子在老師麵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長因為這些事訓斥或嘲諷孩子,不但壓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時也在教他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讓孩子以後變得矯揉造作和思想上奴性十足。
孩子在發展自己的獨立思想時,可能會出現偏激。哪怕是偏激,我們也要首先用肯定的態度來看待,分析孩子的想法,然後客觀地引導他去形成一個正確認識,這就是教育的任務。
另外,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就是一個有個性的人;而凡是個性的東西一定是獨特的,獨特了就總會和平庸發生衝突。家長在鼓勵孩子發展個性的同時,要引導他理解和接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應該是視野開闊的,是有高度的,所以應該是具有寬容氣度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理智的自由才是唯一的、永遠具有重要性的自由”。這句話提醒我們,思想上的獨立和自由如此重要,人的理智不可以有枷鎖。這句話讀起來有些空,似乎也比較平淡;其實它說得很實,是兒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值得家長和老師們時刻關注,深入反思,處處實踐。對於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的孩子來說,批判意識的培養並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麽新觀點來,而在於首先讓他敢於講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讓孩子敢於對教師的一些言行提出質疑。
告訴孩子老師某件事情做得不對,這和背後說老師壞話完全不是一迴事,這方麵應該有坦然的心態。
當你引導孩子去認識一件事或理清一個思想時,最好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把想法講出來,把思路理清楚,這比單方麵由家長講道理效果要好。
我們應該始終教導孩子尊敬老師,但在這件事情上不要做得刻板和過分了。要允許孩子對老師的某些行為提出質疑,允許孩子批評老師,允許孩子在老師麵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長因為這些事訓斥或嘲諷孩子,不但壓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時也在教他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讓孩子以後變得矯揉造作和思想上奴性十足。
家長在鼓勵孩子發展個性的同時,要引導他理解和接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應該是視野開闊的,是有高度的,所以應該是具有寬容氣度的。
遇到一個“壞小子”
愛孩子,就幫他創造一個和諧的局麵,不要給他製造麻煩。
圓圓跳級升入四年級後,學習上沒什麽困難,很快和新班級的同學們就處熟了,有了自己最要好的幾個朋友。總的來說,情況都很好。隻有一件事讓她覺得煩惱,就是時常受到班裏一個小男孩的欺負。
這個男孩子是所謂的“差生”,在這裏我把他叫做孫小力。他坐在圓圓後麵。聽說他以前也欺負班裏別的女同學,自從圓圓來了後,主要精力就放在欺負圓圓上。
他上課總是從後麵揪圓圓的小辮。下課後,把她的課本搶了扔到遠處另一個同學桌子上,看她著急地繞一大圈去找書,快要接近書時,他又跑前麵搶了,放到另一個遠處的桌子上。經常是快要上課了,圓圓還滿教室忙著追書。有時圓圓下課了正和別的同學在一起玩,冷不丁被他推一把,差點摔倒。
圓圓經常迴家向我抱怨,看起來這個小男孩讓她有些發愁了。圓圓班裏的同學見了我的麵還告狀說,阿姨,我們班孫小力總欺負圓圓,你去告老師吧。
我一直沒去找老師,一是覺得小男孩難免淘氣,不是多大的事,隻是告訴圓圓甭在意他。二是覺得圓圓已為這事和老師說過了,我再去說,老師再把他批評一頓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希望圓圓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憑我的感覺,這個小男孩給圓圓帶來的隻是煩惱,她迴家說說也就沒事了,構不成對她心理的傷害,所以我也不著急出麵。
四年級時的欺負手段還不太嚴重,上了五年級卻有些過分了。除了以前的那些惡作劇,還出現了“騷擾”行為。有一次他把電話打到家裏,正好圓圓接的,他在電話裏大喊一句“我愛你”。圓圓嚇得把聽筒扔了,氣憤地過來對我說,孫小力怎麽知道咱們家電話號碼的?咱們趕緊換電話吧!
我開始認真琢磨這個孫小力了,覺得這個僅僅10歲的孩子也許真的有些問題,一時沒想好該怎麽辦。但很快發生的另一件事讓我不能不趕快行動了。
那天圓圓放學迴家看起來情緒很不好,一進門就要換衣服,洗頭發。我問為什麽,她哼嘰了半天,才有些不情願地告訴我,今天下午在教室外和同學玩,孫小力從後麵一把抱住她,還親了一下她的頭發。老師正好看見了,把他批評一頓,並罰他站了。看來這事確實讓圓圓非常不開心了,她強忍著才沒哭,問我能不能去和校長說一下,把孫小力開除了。
圓圓爸爸早對這小男孩不滿了,這時氣壞了,說要去找這個壞小子的家長,讓家長揍他一頓。憑我的直覺,這樣的孩子,找他的家長也沒用,家長揍他一頓,他以後不一定使什麽壞呢。我也不期望老師能有辦法解決,我想找到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