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拍了拍皇帝的手背:「好歹夫妻一場,我也不至於一點情麵也不顧。你的可心人,我替你留下,待你死後,讓她為你守陵,算是仁至義盡了吧?」
她直起身:「時辰不早了,我也有些乏了,待禪讓詔書立好,我再來探望你。」
又對大黃門道:「去請何昭媛進來伺候,宮人黃門粗手笨腳,別叫他們近聖人的身,何昭媛是個細致人,聖人的禦體交給她我才放心。」說罷轉身向外走去。
出了寢殿,正要登輦,側殿中忽然衝出一個人來,輕薄的紗衣在晚風中飛揚,像是要乘風而去的仙子。
皇後不用細瞧便知是何九娘,她雖沒什麽見識,膽量倒是真的大,都到了這份上,仍舊拚命為自己爭取,算得上百折不撓。
何婉蕙跪倒在皇後跟前,以額觸地:「求皇後娘娘垂憐……賤妾知道錯了,賤妾不知那丹丸有害,未能勸諫聖人,求皇後娘娘看在太子殿下的分上,饒了賤妾這一迴……」
張皇後頓住腳步,轉過身,對著匍匐在地上的女子道:「我沒罰你,隻是叫你伺候聖人。」
何婉蕙語塞,隨即不住叩首:「賤妾素知娘娘寬宏大量、宅心仁厚,求娘娘開恩……」
張皇後屏退下人,走上前去,冷冷道:「我也算看著你長大,本來也不想為難你,不過那日你說了不該說的話,越界了。」
何婉蕙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她指的是什麽。她冊封昭媛第二日,去甘露殿向皇後請安,皇帝生怕發妻給心上人沒臉,特地陪著她同去。
那時她春風得意,想起皇後幾次三番阻撓她與太子的婚事,有心殺雞儆猴,便裝作不經意地對皇後身邊的女官秦婉道:「記得秦尚宮單名一個‘婉’字?倒是與我重了。」
皇帝聞言便說秦婉犯了昭媛的名諱,勒令她改個別的名字。
張皇後當時什麽也沒說,何婉蕙隻覺揚眉吐氣,不想這麽一件小事竟然葬送了她一生。
她說不出話來,委頓在地,捧著臉失聲痛哭,哭她淒慘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她事事強出別人一頭,偏偏命不好。思及此,她的眼淚便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往下流。
張皇後也不去看她,眼淚是流不幹的,隻會越流越多,她還年輕,有漫長的一生去慢慢體會。
……
陶奉禦替皇帝連著施了幾日針,他的知覺恢複了一些,脖子能小幅轉動,半邊臉也可以略微動動,除了「嗬嗬」、「咯咯」,他能發出些別的聲音,隻可惜含糊不清,沒人聽得明白。
脖子往下仍舊是毫無知覺。陶奉禦使盡了渾身解數,依然束手無策,生怕持續行針有所妨害,便停了針,隻用湯藥替皇帝調養。
皇帝突發風疾一病不起,朝野上下還是不免震動了一下——雖說皇帝不理政,畢竟還是一國之君。
皇帝過量服食丹藥、勞逸失度的傳聞不脛而走,雖然不能放到台麵上說,眾人都知是怎麽迴事,而那獻藥的方士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被傳得神乎其神。
那方士蹤跡難覓,敬獻方士和何家人卻跑不掉。好在太子與皇後寬宏大量,隻是將在朝為官的幾個何家人革職查辦,也不曾追究何昭媛的過失,隻是把她從九嬪之一的正二品昭媛降為正七品禦女。
皇後顧念聖人與何禦女情篤,破例讓何禦女住在聖人寢宮中朝夕伺候,以慰聖心。
郭賢妃在瑤光樓歇息了一夜,翌日早晨一睜眼便鬧著要去伺候皇帝,一進瑤光樓便看見何婉蕙坐在床邊,登時氣不打一處來,上去便摑了她一記耳光,將她趕出樓外。
宮人去向張皇後稟報時,皇後正在喝藥,聽了啼笑皆非,搖搖頭:「由她去吧。」
張皇後當日便擺駕迴蓬萊宮。何婉蕙不得不留在華清宮,郭賢妃卻是自己執意要留下,自己心疾還未痊愈,卻守在皇帝床前寸步不離,端湯喂藥、擦洗身子,比他未得風疾時還無微不至。
伺候皇帝的間隙,郭賢妃閑著無事,便將外甥女叫來磋磨泄憤。真的動笞杖她也下不去手,不過是用掌摑、用拳捶,再往她頭臉上啐兩口。
她是個四體不勤的深宮婦人,沒多大力氣,打得並不重,但她一邊打一邊「狐魅狐魅」地罵個不休,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每每令何婉蕙羞憤欲絕。
然而何婉蕙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如今沒有皇帝護著她,她又從昭媛降成禦女,賢妃卻還是那個賢妃,誕育了兩個皇子,還是太子生母。
皇帝在床榻上躺了半個月,賢妃衣不解帶地伺候了他半個月。
這一日,她照例端了藥碗喂他,一小口一小口,耐心又溫柔,喂了半碗,她將碗撂下,掏出絹帕,小心翼翼地揩揩他外斜的嘴角,柔聲道:「一下子喝太多肚脹,聖人且歇歇。」
又握住皇帝的手,細細端詳他的臉:「四郎,如今你知道誰待你真心了吧?那些狐魅隻是圖你權勢名利,你呀,真是傻,叫他們害成這樣……」
她嘴上喋喋不休地數落著,眼淚湧出來,趴在他胸膛上,自言自語似地喃喃道:「這樣也好,總算沒人再與我搶你了。」
她直起身:「時辰不早了,我也有些乏了,待禪讓詔書立好,我再來探望你。」
又對大黃門道:「去請何昭媛進來伺候,宮人黃門粗手笨腳,別叫他們近聖人的身,何昭媛是個細致人,聖人的禦體交給她我才放心。」說罷轉身向外走去。
出了寢殿,正要登輦,側殿中忽然衝出一個人來,輕薄的紗衣在晚風中飛揚,像是要乘風而去的仙子。
皇後不用細瞧便知是何九娘,她雖沒什麽見識,膽量倒是真的大,都到了這份上,仍舊拚命為自己爭取,算得上百折不撓。
何婉蕙跪倒在皇後跟前,以額觸地:「求皇後娘娘垂憐……賤妾知道錯了,賤妾不知那丹丸有害,未能勸諫聖人,求皇後娘娘看在太子殿下的分上,饒了賤妾這一迴……」
張皇後頓住腳步,轉過身,對著匍匐在地上的女子道:「我沒罰你,隻是叫你伺候聖人。」
何婉蕙語塞,隨即不住叩首:「賤妾素知娘娘寬宏大量、宅心仁厚,求娘娘開恩……」
張皇後屏退下人,走上前去,冷冷道:「我也算看著你長大,本來也不想為難你,不過那日你說了不該說的話,越界了。」
何婉蕙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她指的是什麽。她冊封昭媛第二日,去甘露殿向皇後請安,皇帝生怕發妻給心上人沒臉,特地陪著她同去。
那時她春風得意,想起皇後幾次三番阻撓她與太子的婚事,有心殺雞儆猴,便裝作不經意地對皇後身邊的女官秦婉道:「記得秦尚宮單名一個‘婉’字?倒是與我重了。」
皇帝聞言便說秦婉犯了昭媛的名諱,勒令她改個別的名字。
張皇後當時什麽也沒說,何婉蕙隻覺揚眉吐氣,不想這麽一件小事竟然葬送了她一生。
她說不出話來,委頓在地,捧著臉失聲痛哭,哭她淒慘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她事事強出別人一頭,偏偏命不好。思及此,她的眼淚便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往下流。
張皇後也不去看她,眼淚是流不幹的,隻會越流越多,她還年輕,有漫長的一生去慢慢體會。
……
陶奉禦替皇帝連著施了幾日針,他的知覺恢複了一些,脖子能小幅轉動,半邊臉也可以略微動動,除了「嗬嗬」、「咯咯」,他能發出些別的聲音,隻可惜含糊不清,沒人聽得明白。
脖子往下仍舊是毫無知覺。陶奉禦使盡了渾身解數,依然束手無策,生怕持續行針有所妨害,便停了針,隻用湯藥替皇帝調養。
皇帝突發風疾一病不起,朝野上下還是不免震動了一下——雖說皇帝不理政,畢竟還是一國之君。
皇帝過量服食丹藥、勞逸失度的傳聞不脛而走,雖然不能放到台麵上說,眾人都知是怎麽迴事,而那獻藥的方士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被傳得神乎其神。
那方士蹤跡難覓,敬獻方士和何家人卻跑不掉。好在太子與皇後寬宏大量,隻是將在朝為官的幾個何家人革職查辦,也不曾追究何昭媛的過失,隻是把她從九嬪之一的正二品昭媛降為正七品禦女。
皇後顧念聖人與何禦女情篤,破例讓何禦女住在聖人寢宮中朝夕伺候,以慰聖心。
郭賢妃在瑤光樓歇息了一夜,翌日早晨一睜眼便鬧著要去伺候皇帝,一進瑤光樓便看見何婉蕙坐在床邊,登時氣不打一處來,上去便摑了她一記耳光,將她趕出樓外。
宮人去向張皇後稟報時,皇後正在喝藥,聽了啼笑皆非,搖搖頭:「由她去吧。」
張皇後當日便擺駕迴蓬萊宮。何婉蕙不得不留在華清宮,郭賢妃卻是自己執意要留下,自己心疾還未痊愈,卻守在皇帝床前寸步不離,端湯喂藥、擦洗身子,比他未得風疾時還無微不至。
伺候皇帝的間隙,郭賢妃閑著無事,便將外甥女叫來磋磨泄憤。真的動笞杖她也下不去手,不過是用掌摑、用拳捶,再往她頭臉上啐兩口。
她是個四體不勤的深宮婦人,沒多大力氣,打得並不重,但她一邊打一邊「狐魅狐魅」地罵個不休,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每每令何婉蕙羞憤欲絕。
然而何婉蕙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如今沒有皇帝護著她,她又從昭媛降成禦女,賢妃卻還是那個賢妃,誕育了兩個皇子,還是太子生母。
皇帝在床榻上躺了半個月,賢妃衣不解帶地伺候了他半個月。
這一日,她照例端了藥碗喂他,一小口一小口,耐心又溫柔,喂了半碗,她將碗撂下,掏出絹帕,小心翼翼地揩揩他外斜的嘴角,柔聲道:「一下子喝太多肚脹,聖人且歇歇。」
又握住皇帝的手,細細端詳他的臉:「四郎,如今你知道誰待你真心了吧?那些狐魅隻是圖你權勢名利,你呀,真是傻,叫他們害成這樣……」
她嘴上喋喋不休地數落著,眼淚湧出來,趴在他胸膛上,自言自語似地喃喃道:「這樣也好,總算沒人再與我搶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