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日攻守的態勢來看,這位丁押官顯然不是。
沈宜秋道:「周將軍深諳用兵之道,曾統領數萬禁軍,若是謝使君信得過我,能否讓城內守軍統一受周將軍調遣?以免令出二門。」
謝刺史本來就有此意,見她給足了自己臉麵,哪裏有二話,鄭重向周洵行禮:「多謝周將軍救靈州將士與百姓於水火,請受謝某一拜。」
周洵連忙起身迴禮:「謝使君言重。」
沈宜秋道:「調兵遣將之事便托賴周將軍。此外,我有一些愚見,不知是否可行,請兩位參詳。」
她頓了頓道:「其一,我想請謝使君從百姓中多征募一些壯勇,分擔收集弓箭、運石、修補城牆、扶助傷兵、安葬屍骸這些瑣事,如此將士可輪番休息,全力禦敵。」
周洵也點頭:「今日周某見到將矢石運上城牆的都是將士,損耗體力甚是無謂。」
謝刺史道:「謝某早該想到的,真是慚愧。」
沈宜秋接著道:「其二,請謝刺史下令各坊佛寺道觀醫館收容救治傷兵,並由州府出錢,向商賈采買傷藥與所需資材。」
大量傷兵僅靠州府醫博士和醫館大夫一定不夠,許多佛寺本來就設有悲田病坊,救治貧苦信徒,許多僧人都粗通醫理。
且時人多信佛,將傷兵安置在佛寺,梵音也可紓解傷痛。
兩人都點頭稱是,周洵道:「傷兵得到妥善救治,也可提高士氣,令將士沒有後顧之憂。」
沈宜秋又道:「此外,時已入夏,氣候逐漸炎熱,大戰後容易爆發瘟疫,敵軍也會將染上瘟疫的屍首拋入城內,將士的屍骸必須盡快安葬,還請謝使君令醫博士商量對策,及早預防。」
周洵不由對她有些刮目相看:「娘娘言之有理,倒似守過城一般。」
沈宜秋道:「周將軍謬讚,不過是按常理推斷。」
三人商議既定,謝刺史便去下令部署。
沈宜秋待他離去,這才對周洵道:「依周將軍之見,邠州的援軍何日能到?」
周洵略假思索道:「從邠州至靈州,急行軍約需六七日,集結兵力、準備糧草輜重到開拔,就算三日,再有十日,怎麽都該到了。」
沈宜秋微微蹙眉,神色有些凝重。
周洵以為她擔心守不住十日,挑了挑眉道:「娘娘放心,便是肝腦塗地,末將也會守住這十日。」
沈宜秋搖搖頭,揉了揉額角,幾不可聞地歎息了一聲:「我不是信不過周將軍,不過請周將軍做好守十五日的準備。」
周洵詫異道:「這是何故?」
「但願是我多慮了,」她沒再說下去,話鋒一轉:「請周將軍即早部署,今夜讓將士們養精蓄銳,明日當有一場鏖戰。」
她起身斂衽,鄭重地向他行了一禮:「我代靈州百姓多謝周將軍。」
尉遲越收到邠州軍報,便即將五皇子與一幹臣僚召到帳中。
他將信箋遞給兵部侍郎李玄同,開門見山道:「邠州軍開拔兩日,被聖人急令召迴。」
李玄同還未來得及將軍報看完,大驚失色:「這是何故?」
尉遲越道:「聖人令邠州守軍拱衛京城。」
尉遲淵雙眉已經打成了結:「那靈州怎麽辦?」
尉遲越道:「聖人命靈州將士死守,以待朔方軍主力迴救。」
五皇子一臉難以置信,義憤填膺:「朔方軍主力這會兒都出了玉門關了吧?離靈州少說三千多裏,等他們去救,少說也要一個月,憑靈州城剩下那點守軍,如何……」
尉遲越淡淡地看了弟弟一眼。
五皇子瞬間明白過來,一股血氣直衝頭頂,他漲紅了臉道:「他根本沒指望能守住靈州城!他隻在乎自己安危!」
若是換了以往,尉遲越定會斥責弟弟,叫他慎言,但他強壓心底的怒火,已經費盡心力,壓根顧不上去堵尉遲五郎的嘴,隻是淡淡道:「對聖人而言,靈州城丟了,可以讓朔方軍奪迴來,但邠州距長安隻有區區三百裏,若是將守軍調走,長安兵力空虛,便難以安枕了。」
李玄同眉頭緊鎖,連連搖頭:「阿史那彌真心中懷怨,定會以靈州百姓泄憤,而且靈州城糧廣城高,若是叫突騎施人占了,到時候攻守易勢,再要奪迴來,又得折損多少朔方軍將士?這……這……」
尉遲越捏了捏眉心:「你我都明白的道理,聖人不會不察,多說無益,眼下最要緊是想個對策。」
說到底皇帝不過是以己身為重,以社稷百姓為輕罷了。若他在長安,不惜發動兵諫也要發邠州軍去救靈州,然而他遠在涼州,鞭長莫及。
李玄同道:「朝中有盧尚書、張太尉等一幹股肱在,必定不會坐視不理,定然會勸諫聖人。」
尉遲越點點頭,張皇後也不會由著皇帝任意妄為,但嘴仗少說也要打上幾天。
他隻是道:「靈州城的將士和百姓拖不起。敵軍兵力是守軍的十數倍,且大多是久經沙場的精兵。」
攻守到了後頭,靠的便是「添油」,雙方拚的是兵力,多拖延一日,靈州城失陷的危險就多一分。
在場眾人都一清二楚。
尉遲越道:「為今之計,隻有發涼州兵去救援。孤有兩千禁軍精騎,此外還有四千州府兵與一萬河西軍。」
沈宜秋道:「周將軍深諳用兵之道,曾統領數萬禁軍,若是謝使君信得過我,能否讓城內守軍統一受周將軍調遣?以免令出二門。」
謝刺史本來就有此意,見她給足了自己臉麵,哪裏有二話,鄭重向周洵行禮:「多謝周將軍救靈州將士與百姓於水火,請受謝某一拜。」
周洵連忙起身迴禮:「謝使君言重。」
沈宜秋道:「調兵遣將之事便托賴周將軍。此外,我有一些愚見,不知是否可行,請兩位參詳。」
她頓了頓道:「其一,我想請謝使君從百姓中多征募一些壯勇,分擔收集弓箭、運石、修補城牆、扶助傷兵、安葬屍骸這些瑣事,如此將士可輪番休息,全力禦敵。」
周洵也點頭:「今日周某見到將矢石運上城牆的都是將士,損耗體力甚是無謂。」
謝刺史道:「謝某早該想到的,真是慚愧。」
沈宜秋接著道:「其二,請謝刺史下令各坊佛寺道觀醫館收容救治傷兵,並由州府出錢,向商賈采買傷藥與所需資材。」
大量傷兵僅靠州府醫博士和醫館大夫一定不夠,許多佛寺本來就設有悲田病坊,救治貧苦信徒,許多僧人都粗通醫理。
且時人多信佛,將傷兵安置在佛寺,梵音也可紓解傷痛。
兩人都點頭稱是,周洵道:「傷兵得到妥善救治,也可提高士氣,令將士沒有後顧之憂。」
沈宜秋又道:「此外,時已入夏,氣候逐漸炎熱,大戰後容易爆發瘟疫,敵軍也會將染上瘟疫的屍首拋入城內,將士的屍骸必須盡快安葬,還請謝使君令醫博士商量對策,及早預防。」
周洵不由對她有些刮目相看:「娘娘言之有理,倒似守過城一般。」
沈宜秋道:「周將軍謬讚,不過是按常理推斷。」
三人商議既定,謝刺史便去下令部署。
沈宜秋待他離去,這才對周洵道:「依周將軍之見,邠州的援軍何日能到?」
周洵略假思索道:「從邠州至靈州,急行軍約需六七日,集結兵力、準備糧草輜重到開拔,就算三日,再有十日,怎麽都該到了。」
沈宜秋微微蹙眉,神色有些凝重。
周洵以為她擔心守不住十日,挑了挑眉道:「娘娘放心,便是肝腦塗地,末將也會守住這十日。」
沈宜秋搖搖頭,揉了揉額角,幾不可聞地歎息了一聲:「我不是信不過周將軍,不過請周將軍做好守十五日的準備。」
周洵詫異道:「這是何故?」
「但願是我多慮了,」她沒再說下去,話鋒一轉:「請周將軍即早部署,今夜讓將士們養精蓄銳,明日當有一場鏖戰。」
她起身斂衽,鄭重地向他行了一禮:「我代靈州百姓多謝周將軍。」
尉遲越收到邠州軍報,便即將五皇子與一幹臣僚召到帳中。
他將信箋遞給兵部侍郎李玄同,開門見山道:「邠州軍開拔兩日,被聖人急令召迴。」
李玄同還未來得及將軍報看完,大驚失色:「這是何故?」
尉遲越道:「聖人令邠州守軍拱衛京城。」
尉遲淵雙眉已經打成了結:「那靈州怎麽辦?」
尉遲越道:「聖人命靈州將士死守,以待朔方軍主力迴救。」
五皇子一臉難以置信,義憤填膺:「朔方軍主力這會兒都出了玉門關了吧?離靈州少說三千多裏,等他們去救,少說也要一個月,憑靈州城剩下那點守軍,如何……」
尉遲越淡淡地看了弟弟一眼。
五皇子瞬間明白過來,一股血氣直衝頭頂,他漲紅了臉道:「他根本沒指望能守住靈州城!他隻在乎自己安危!」
若是換了以往,尉遲越定會斥責弟弟,叫他慎言,但他強壓心底的怒火,已經費盡心力,壓根顧不上去堵尉遲五郎的嘴,隻是淡淡道:「對聖人而言,靈州城丟了,可以讓朔方軍奪迴來,但邠州距長安隻有區區三百裏,若是將守軍調走,長安兵力空虛,便難以安枕了。」
李玄同眉頭緊鎖,連連搖頭:「阿史那彌真心中懷怨,定會以靈州百姓泄憤,而且靈州城糧廣城高,若是叫突騎施人占了,到時候攻守易勢,再要奪迴來,又得折損多少朔方軍將士?這……這……」
尉遲越捏了捏眉心:「你我都明白的道理,聖人不會不察,多說無益,眼下最要緊是想個對策。」
說到底皇帝不過是以己身為重,以社稷百姓為輕罷了。若他在長安,不惜發動兵諫也要發邠州軍去救靈州,然而他遠在涼州,鞭長莫及。
李玄同道:「朝中有盧尚書、張太尉等一幹股肱在,必定不會坐視不理,定然會勸諫聖人。」
尉遲越點點頭,張皇後也不會由著皇帝任意妄為,但嘴仗少說也要打上幾天。
他隻是道:「靈州城的將士和百姓拖不起。敵軍兵力是守軍的十數倍,且大多是久經沙場的精兵。」
攻守到了後頭,靠的便是「添油」,雙方拚的是兵力,多拖延一日,靈州城失陷的危險就多一分。
在場眾人都一清二楚。
尉遲越道:「為今之計,隻有發涼州兵去救援。孤有兩千禁軍精騎,此外還有四千州府兵與一萬河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