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向在場眾人團團一揖,道了聲失陪,帶著五皇子、兵部侍郎和一眾親衛迤迤然地出了大帳。
氈帷在身後放下,他不複方才氣定神閑的模樣,腳步發虛,額上滲出冷汗。
軍報從定遠傳至涼州需要三日,他沒有任何辦法消弭這距離帶來的煎熬。
這三日中發生了些什麽?定遠城能守住幾日?隻剩兩萬兵力的朔方軍能抵擋突騎施數萬鐵騎麽?
還有,小丸離開靈州了麽?
他的心髒緊緊地一縮。
尉遲越拚命將心頭的不安壓下,定了定神,請兵部侍郎、鴻臚寺少卿等臣僚去帳中商議。
他往隨行官員中掃了一眼,找到一個著白衣的身影:「寧待詔,你也一起來。」
寧彥昭一怔,太子雖時不時召他對弈談天,但他畢竟還未釋褐,沒有官品,政事上說不上什麽話。
太子忽然點他,不僅他吃了一驚,其他官員也露出沉吟之色。
尉遲越解釋道:「寧待詔對邊事頗有見地,可一起參詳。」
有人明白過來,太子是要栽培這位進士科狀元,扶植自己的親信。
寧彥昭也迴過神來,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禮,沉聲道:「遵命。」
尉遲越微微頷首,又對弟弟道:「五郎你也來聽著。」
一行人迴到營帳中,尉遲越將軍報中的情況簡單說了下:「突騎施有十萬兵馬,一萬輜重兵,一萬是吐蕃二皇子古日勒部帥,其餘都是突騎施騎兵,主將是葉護獲阿史那彌真,翻越賀蘭山北麓進犯我國境。阿史那彌真是乙毗咄陸可汗之子,弱冠時曾被其父派往長安宿衛。」
所謂的入朝宿衛便是充當質子了。
諸臣中見過此人的不在少數,都露出訝然之色。
這位阿史那彌真在長安時放鷹走狗、夜夜笙歌,怎麽看都是個讓紙醉金迷腐化到骨子裏的異族紈絝。
鴻臚寺少卿歎了口氣:「仆曾與此人有過數麵之緣,那時候聖人每有飲宴,便將此人召來,命其侍酒、作歌,甚至叫他扮作胡女跳舞取樂,仆見此人毫無慍色,甚至甘之如飴,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所圖定然不小。」
他苦笑了一下:「仆嚐勸諫聖人,此人乃是可汗之子,可殺而不可折辱,既以弄臣視之,絕不可放虎歸山……可惜……」
後麵的話他沒再說下去,但在場諸人都知道,後來乙毗咄陸可汗用一千匹馬、五千頭羊和一口吹毛斷發的寶刀將兒子換了迴去。
群臣紛紛勸諫,但皇帝對阿史那彌真的俯首帖耳、逆來順受十分滿意,薛鶴年等人受了阿史那彌真的賄賂,便也替他說話,道「什麽草原之狼,到了我大燕的英明聖主,便成了乖狗兒。」
阿史那彌真歸國後仍舊一如在長安時那般乖順,年年遣使朝貢不絕,皇帝每每誇耀他在北方有個孝順乖兒子。
尉遲越想起這些,越發覺得糟心,捏了捏眉心道:「成事不說。當務之急是商議出一個對策。」
轉向李玄同:「依李卿之見,定遠城能守住幾日?」
眾人聽太子如此說,心都往下一落,他不問能不能守住,卻問能守住幾日,便是認準了定遠城早晚要失陷。
定遠駐有七千兵馬,是邊關第一道防線,若是失守,敵軍長驅直入,新堡和懷遠很難抵擋兵鋒,再往前便是靈州了。
李玄同皺緊眉頭,搓了搓眼皮,分析道:「定遠守將鍾賀良驍勇善戰,昔年征討叛亂的突厥葛邏祿部,曾帶三千輕銳殺敵兩萬。依仆之見,當能守住三日。」
在場之人一聽,都是一驚,如此精兵強將竟然隻能守住三日?但李玄同掌兵部多年,他的估計應當不會有錯。
尉遲越卻搖搖頭:「李卿的估計還是樂觀了。鍾賀良擅攻不擅守,征討是其所長。且突騎施隻有一萬輜重兵,糧草定然沒帶多少,定遠是第一城,他們定會全力強攻,搶奪糧草與軍械。」
他頓了頓道:「孤更擔心的是靈武。羅將軍率軍前往西州,剩餘兩萬兵力由竇奮統領,此人誌大才疏,又好勇鬥狠,有羅將軍指揮調遣,是一員猛將,若是讓他自己作主,恐怕……」
李玄同默然片刻,沉重地點了點頭:「殿下慧眼如炬。」
尉遲越道:「最壞的情況,眼下突騎施軍已經到了靈武,不日便會兵臨靈州城下。」
他的聲音平靜,但落在眾人耳中,猶如驚雷。
有個戶部官員驚恐道:「靈州是我大燕西北門戶,若是叫他們拿下靈州,往南一路平野,全無高山險阻,直取長安並非難事……」
尉遲越看了眼寧彥昭:「寧待詔,你有何高見?」
寧彥昭道:「仆一介文士,不諳邊事,嚐讀史書,北狄寇邊,往往為掠糧草財帛與民丁。突騎施以十萬軍隊犯邊,是趁朔方軍主力調往西州,故此趁虛而入,隻要大軍迴救,便不足為懼。依某愚見,他們的目標在靈、鹽諸州。
「阿史那彌真聯合吐蕃二皇子寇邊,是要阻止我大燕與吐蕃結盟,最好殿下一怒之下殺了吐蕃大皇子,大燕便會與吐蕃開戰,在西州的朔方與河西二十萬大軍被吐蕃牽製,不能迴救靈州,突騎施人便可坐收漁翁之利,蠶食我西北邊關疆土,進可直取長安,為患深矣。
「若是殿下不上當,朔方軍迴救,他們便將靈鹽諸州劫掠一空,立即迴撤,突騎施軍皆是騎兵,一旦迴到草原便難以追擊。」
氈帷在身後放下,他不複方才氣定神閑的模樣,腳步發虛,額上滲出冷汗。
軍報從定遠傳至涼州需要三日,他沒有任何辦法消弭這距離帶來的煎熬。
這三日中發生了些什麽?定遠城能守住幾日?隻剩兩萬兵力的朔方軍能抵擋突騎施數萬鐵騎麽?
還有,小丸離開靈州了麽?
他的心髒緊緊地一縮。
尉遲越拚命將心頭的不安壓下,定了定神,請兵部侍郎、鴻臚寺少卿等臣僚去帳中商議。
他往隨行官員中掃了一眼,找到一個著白衣的身影:「寧待詔,你也一起來。」
寧彥昭一怔,太子雖時不時召他對弈談天,但他畢竟還未釋褐,沒有官品,政事上說不上什麽話。
太子忽然點他,不僅他吃了一驚,其他官員也露出沉吟之色。
尉遲越解釋道:「寧待詔對邊事頗有見地,可一起參詳。」
有人明白過來,太子是要栽培這位進士科狀元,扶植自己的親信。
寧彥昭也迴過神來,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禮,沉聲道:「遵命。」
尉遲越微微頷首,又對弟弟道:「五郎你也來聽著。」
一行人迴到營帳中,尉遲越將軍報中的情況簡單說了下:「突騎施有十萬兵馬,一萬輜重兵,一萬是吐蕃二皇子古日勒部帥,其餘都是突騎施騎兵,主將是葉護獲阿史那彌真,翻越賀蘭山北麓進犯我國境。阿史那彌真是乙毗咄陸可汗之子,弱冠時曾被其父派往長安宿衛。」
所謂的入朝宿衛便是充當質子了。
諸臣中見過此人的不在少數,都露出訝然之色。
這位阿史那彌真在長安時放鷹走狗、夜夜笙歌,怎麽看都是個讓紙醉金迷腐化到骨子裏的異族紈絝。
鴻臚寺少卿歎了口氣:「仆曾與此人有過數麵之緣,那時候聖人每有飲宴,便將此人召來,命其侍酒、作歌,甚至叫他扮作胡女跳舞取樂,仆見此人毫無慍色,甚至甘之如飴,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所圖定然不小。」
他苦笑了一下:「仆嚐勸諫聖人,此人乃是可汗之子,可殺而不可折辱,既以弄臣視之,絕不可放虎歸山……可惜……」
後麵的話他沒再說下去,但在場諸人都知道,後來乙毗咄陸可汗用一千匹馬、五千頭羊和一口吹毛斷發的寶刀將兒子換了迴去。
群臣紛紛勸諫,但皇帝對阿史那彌真的俯首帖耳、逆來順受十分滿意,薛鶴年等人受了阿史那彌真的賄賂,便也替他說話,道「什麽草原之狼,到了我大燕的英明聖主,便成了乖狗兒。」
阿史那彌真歸國後仍舊一如在長安時那般乖順,年年遣使朝貢不絕,皇帝每每誇耀他在北方有個孝順乖兒子。
尉遲越想起這些,越發覺得糟心,捏了捏眉心道:「成事不說。當務之急是商議出一個對策。」
轉向李玄同:「依李卿之見,定遠城能守住幾日?」
眾人聽太子如此說,心都往下一落,他不問能不能守住,卻問能守住幾日,便是認準了定遠城早晚要失陷。
定遠駐有七千兵馬,是邊關第一道防線,若是失守,敵軍長驅直入,新堡和懷遠很難抵擋兵鋒,再往前便是靈州了。
李玄同皺緊眉頭,搓了搓眼皮,分析道:「定遠守將鍾賀良驍勇善戰,昔年征討叛亂的突厥葛邏祿部,曾帶三千輕銳殺敵兩萬。依仆之見,當能守住三日。」
在場之人一聽,都是一驚,如此精兵強將竟然隻能守住三日?但李玄同掌兵部多年,他的估計應當不會有錯。
尉遲越卻搖搖頭:「李卿的估計還是樂觀了。鍾賀良擅攻不擅守,征討是其所長。且突騎施隻有一萬輜重兵,糧草定然沒帶多少,定遠是第一城,他們定會全力強攻,搶奪糧草與軍械。」
他頓了頓道:「孤更擔心的是靈武。羅將軍率軍前往西州,剩餘兩萬兵力由竇奮統領,此人誌大才疏,又好勇鬥狠,有羅將軍指揮調遣,是一員猛將,若是讓他自己作主,恐怕……」
李玄同默然片刻,沉重地點了點頭:「殿下慧眼如炬。」
尉遲越道:「最壞的情況,眼下突騎施軍已經到了靈武,不日便會兵臨靈州城下。」
他的聲音平靜,但落在眾人耳中,猶如驚雷。
有個戶部官員驚恐道:「靈州是我大燕西北門戶,若是叫他們拿下靈州,往南一路平野,全無高山險阻,直取長安並非難事……」
尉遲越看了眼寧彥昭:「寧待詔,你有何高見?」
寧彥昭道:「仆一介文士,不諳邊事,嚐讀史書,北狄寇邊,往往為掠糧草財帛與民丁。突騎施以十萬軍隊犯邊,是趁朔方軍主力調往西州,故此趁虛而入,隻要大軍迴救,便不足為懼。依某愚見,他們的目標在靈、鹽諸州。
「阿史那彌真聯合吐蕃二皇子寇邊,是要阻止我大燕與吐蕃結盟,最好殿下一怒之下殺了吐蕃大皇子,大燕便會與吐蕃開戰,在西州的朔方與河西二十萬大軍被吐蕃牽製,不能迴救靈州,突騎施人便可坐收漁翁之利,蠶食我西北邊關疆土,進可直取長安,為患深矣。
「若是殿下不上當,朔方軍迴救,他們便將靈鹽諸州劫掠一空,立即迴撤,突騎施軍皆是騎兵,一旦迴到草原便難以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