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他打開封緘,便聽車外傳來賈七的聲音:」殿下,屬下有急事稟報。」
賈七素來有些輕佻,可此時聲音沉肅,一聽便是有大事發生。
尉遲越心頭一凜,便即命輿人停車,撩開車帷,對賈七道:「何事?」
賈七額頭上滿是冷汗,壓低聲音道:「茲事體大,請容屬下上車稟報。」
尉遲越點點頭,賈七立即登上馬車,正要說話,瞥見車中的「林待詔」,不覺愣怔了一下。
他們兩兄弟曾在沈府外盯梢,怎會認不出太子妃?
尉遲越當著他也不裝模作樣:「太子妃不是外人,說吧,出了什麽事?」
賈七便即道:「啟稟殿下,京中傳來消息,五皇子殿下不見了。」
尉遲越一路上收到弟弟三四封書信,最新的一封剛讀罷,他一時間以為自己聽錯了,隨即明白過來,這些信一定是提前寫就的,小崽子八成蓄謀已久:「何時發現的?」
賈七臉色發灰,冷汗淌到了眉骨:「殿下接連幾日不曾去弘文館……這也是常有的事,馮學士起先也不以為怪,直至三日前,他察覺不對勁,前去王府尋人,這才發覺殿下不在,府中下人道殿下去了華清宮,馮學士便遣人去問,這麽一對證,才發覺自正月十八後便無人見過五殿下。
他頓了頓接著道:「一查城門的記錄,原來那日五殿下來送行,之後便不曾迴過城。」
賈七沒說一句,尉遲越的臉色便差一分,沈宜秋亦覺難以置信,這麽大個人走丟,家人竟然過了十多日才發覺,且不說尉遲淵還是皇子,可見他平日被忽略到了何種地步。
尉遲越聽賈七說完,捏了捏眉心:「他帶了幾個人?」
賈七道:「隻有兩個長隨。」
尉遲越臉色白得嚇人:「聖人可知道此事?」
賈七道:「馮學士想稟告聖人,叫賢妃娘娘阻攔住了,不過皇後娘娘知曉此事,已經遣了宿衛去京畿一帶搜尋,又暗中告知各州縣長官尋訪。」
尉遲越思索片刻道:「他多半是要跟孤去靈州,從隨行禁衛中分出兩千人,分作三路,立即去長安至靈武的三條道沿途細細搜尋。」
賈七應是,正要退出去,又有一個親衛來稟:「啟稟殿下,探路的斥堠迴來稟報,道前方十裏,峽穀中似有埋伏。」
聞聽此言,車中幾人微微變色。
「莫非是吐蕃人搗鬼?」賈七未及細想脫口而出。
尉遲越斬釘截鐵道:「不可能。」
沈宜秋深以為然,吐蕃內亂,求和之心比大燕更甚,且此地距西北邊關尚有千裏,便是有人要破壞議和,大批吐蕃軍怎麽可能悄無聲息地入關?
賈七迴頭一想,也明白埋伏此處的不可能是吐蕃人,那就是內敵了……
尉遲越沉吟片刻,實在想不出誰會這麽膽大包天,莫非是尉遲湛?他這四弟倒是覬覦儲君之位,隻可惜誌大才疏,有賊心沒賊膽,在朝中亦沒什麽根基,就算有心篡奪儲君之位,怕也沒那麽大本事。
沈宜秋也是一頭霧水。她心念電轉,頃刻之間將可能的人選都盤算了一遍,一一否決。朝中自然有人盼太子死,還著實不少,但尉遲越這迴帶了三千精騎,個個是十六衛中的精銳,要伏擊太子也沒那麽容易,若是一擊不中,豈非打草驚蛇?
尉遲越問那前來報信的侍衛:「埋伏在何處?可知有多少人?」
那侍衛道:「迴稟殿下,前方十裏阪道迂曲險狹,隘口僅可容單車通過,峽穀兩旁俱是密林,那些人便是埋伏在林中,可探查的約有百人,藏得深的便不得而知了。」
尉遲越點點頭:「多半是山匪之流,不足為懼。」
賈七不禁失笑:「哪兒來的賊子,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太子也覺此事蹊蹺得很,這種不成氣候的山賊匪類,劫掠的大多是往來的商人,見了官兵溜得比兔子還快。
稍有經驗的山匪,一聽蹄聲便知他們一行兵強馬壯、人多勢眾,怎麽還會往刀鋒上送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不再去想,捏了捏眉心,吩咐賈七道:「叫車馬停下,原地歇息,你和賈八先帶一百弓弩手去前頭探探路,先弄清楚那些人的來路再動幹戈。」
賈七領了命,便即下車,點了一隊騎兵並弓弩手,與弟弟領頭,眾人翻身上馬,風馳電掣一般疾馳而去。
到得山隘前方,隻見兩旁山峰高聳如同城闕,抬頭一望,天空隻有窄窄的一線。
賈七低聲對弟弟道:「當真是打伏擊的好地方。」便即一抬手。
弓弩手們訓練有素,不必賈七下令,便分散就位,將箭鏃對準兩側的密林。
林子裏傳出一陣響動,驚出一群雀鳥。
賈七亦摘下背上長弓,彎弓搭箭,朗聲道:「前方是哪位朋友?為何藏頭匿尾,不露真容?」
林中傳來一個粗獷的聲音,用蹩腳的官話喊道:「你耶耶牛天王在此,留下錢帛米糧,放你們一條生路,否則格殺勿論!」
賈七一聽樂了,撲哧笑出聲來,心道果然是不長眼的毛賊。他心中哂笑,卻不耽誤手上功夫,便即將箭尖指向那聲音來處:「哪裏來的山賊,快快出來受降,否則耶耶一箭將你這對沒用的招子串成一串!」
賈七素來有些輕佻,可此時聲音沉肅,一聽便是有大事發生。
尉遲越心頭一凜,便即命輿人停車,撩開車帷,對賈七道:「何事?」
賈七額頭上滿是冷汗,壓低聲音道:「茲事體大,請容屬下上車稟報。」
尉遲越點點頭,賈七立即登上馬車,正要說話,瞥見車中的「林待詔」,不覺愣怔了一下。
他們兩兄弟曾在沈府外盯梢,怎會認不出太子妃?
尉遲越當著他也不裝模作樣:「太子妃不是外人,說吧,出了什麽事?」
賈七便即道:「啟稟殿下,京中傳來消息,五皇子殿下不見了。」
尉遲越一路上收到弟弟三四封書信,最新的一封剛讀罷,他一時間以為自己聽錯了,隨即明白過來,這些信一定是提前寫就的,小崽子八成蓄謀已久:「何時發現的?」
賈七臉色發灰,冷汗淌到了眉骨:「殿下接連幾日不曾去弘文館……這也是常有的事,馮學士起先也不以為怪,直至三日前,他察覺不對勁,前去王府尋人,這才發覺殿下不在,府中下人道殿下去了華清宮,馮學士便遣人去問,這麽一對證,才發覺自正月十八後便無人見過五殿下。
他頓了頓接著道:「一查城門的記錄,原來那日五殿下來送行,之後便不曾迴過城。」
賈七沒說一句,尉遲越的臉色便差一分,沈宜秋亦覺難以置信,這麽大個人走丟,家人竟然過了十多日才發覺,且不說尉遲淵還是皇子,可見他平日被忽略到了何種地步。
尉遲越聽賈七說完,捏了捏眉心:「他帶了幾個人?」
賈七道:「隻有兩個長隨。」
尉遲越臉色白得嚇人:「聖人可知道此事?」
賈七道:「馮學士想稟告聖人,叫賢妃娘娘阻攔住了,不過皇後娘娘知曉此事,已經遣了宿衛去京畿一帶搜尋,又暗中告知各州縣長官尋訪。」
尉遲越思索片刻道:「他多半是要跟孤去靈州,從隨行禁衛中分出兩千人,分作三路,立即去長安至靈武的三條道沿途細細搜尋。」
賈七應是,正要退出去,又有一個親衛來稟:「啟稟殿下,探路的斥堠迴來稟報,道前方十裏,峽穀中似有埋伏。」
聞聽此言,車中幾人微微變色。
「莫非是吐蕃人搗鬼?」賈七未及細想脫口而出。
尉遲越斬釘截鐵道:「不可能。」
沈宜秋深以為然,吐蕃內亂,求和之心比大燕更甚,且此地距西北邊關尚有千裏,便是有人要破壞議和,大批吐蕃軍怎麽可能悄無聲息地入關?
賈七迴頭一想,也明白埋伏此處的不可能是吐蕃人,那就是內敵了……
尉遲越沉吟片刻,實在想不出誰會這麽膽大包天,莫非是尉遲湛?他這四弟倒是覬覦儲君之位,隻可惜誌大才疏,有賊心沒賊膽,在朝中亦沒什麽根基,就算有心篡奪儲君之位,怕也沒那麽大本事。
沈宜秋也是一頭霧水。她心念電轉,頃刻之間將可能的人選都盤算了一遍,一一否決。朝中自然有人盼太子死,還著實不少,但尉遲越這迴帶了三千精騎,個個是十六衛中的精銳,要伏擊太子也沒那麽容易,若是一擊不中,豈非打草驚蛇?
尉遲越問那前來報信的侍衛:「埋伏在何處?可知有多少人?」
那侍衛道:「迴稟殿下,前方十裏阪道迂曲險狹,隘口僅可容單車通過,峽穀兩旁俱是密林,那些人便是埋伏在林中,可探查的約有百人,藏得深的便不得而知了。」
尉遲越點點頭:「多半是山匪之流,不足為懼。」
賈七不禁失笑:「哪兒來的賊子,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太子也覺此事蹊蹺得很,這種不成氣候的山賊匪類,劫掠的大多是往來的商人,見了官兵溜得比兔子還快。
稍有經驗的山匪,一聽蹄聲便知他們一行兵強馬壯、人多勢眾,怎麽還會往刀鋒上送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不再去想,捏了捏眉心,吩咐賈七道:「叫車馬停下,原地歇息,你和賈八先帶一百弓弩手去前頭探探路,先弄清楚那些人的來路再動幹戈。」
賈七領了命,便即下車,點了一隊騎兵並弓弩手,與弟弟領頭,眾人翻身上馬,風馳電掣一般疾馳而去。
到得山隘前方,隻見兩旁山峰高聳如同城闕,抬頭一望,天空隻有窄窄的一線。
賈七低聲對弟弟道:「當真是打伏擊的好地方。」便即一抬手。
弓弩手們訓練有素,不必賈七下令,便分散就位,將箭鏃對準兩側的密林。
林子裏傳出一陣響動,驚出一群雀鳥。
賈七亦摘下背上長弓,彎弓搭箭,朗聲道:「前方是哪位朋友?為何藏頭匿尾,不露真容?」
林中傳來一個粗獷的聲音,用蹩腳的官話喊道:「你耶耶牛天王在此,留下錢帛米糧,放你們一條生路,否則格殺勿論!」
賈七一聽樂了,撲哧笑出聲來,心道果然是不長眼的毛賊。他心中哂笑,卻不耽誤手上功夫,便即將箭尖指向那聲音來處:「哪裏來的山賊,快快出來受降,否則耶耶一箭將你這對沒用的招子串成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