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感覺到懷中人輕輕顫抖,氣息有些急促,他方覺耳邊轟地一聲響,無師自通地微啟雙唇,試探著用唇齒描摹勾勒。
驀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麽,他隻覺有些難以置信,他潔癖甚重,平日連旁人粘過的杯碗都決計不願碰,這等事簡直不可想象。
刹那的驚異過後,難言的歡喜便如決堤的洪水般從他心中湧出來,將他的陳規、舊習、理智……盡皆衝得粉碎。
尉遲越就仿佛一個初嚐蜜糖的孩童,不知饜足,隻顧著索要更多。
沈宜秋初時又驚又駭,可是隨後,她的腦袋漸漸開始發沉,繃緊的脊背逐漸放鬆下來,不自覺地仰起臉,隻覺滿天的星辰都在旋轉、墜落。
不知過了多久,尉遲越才慢慢鬆開手,替她緊了緊狐裘的領子,將她一縷發絲別到耳後,欲蓋彌彰道:「頭發被風吹亂了。」
沈宜秋還未迴過神來,仍舊有些懵懂。
那是什麽?她兩世為人,周公之禮並非不曾行過,卻從未有過此等經曆,震驚之餘,又有些羞赧。
兩人靠在闌幹上,心照不宣地佯裝忘了方才的事。
尉遲越指了一處道:「看到那燈火最密集之處麽?定是平康坊。」
沈宜秋十分配合,也指一處道:「那這裏便是東宮了。」
兩人憑闌眺望了一會兒,尉遲越清了清嗓子道:「時候不早了,我們下去吧,明日一早還要趕路。」
沈宜秋答應了一聲。
走到階前,尉遲越自然地牽住她的手。
春寒料峭,可兩人的手心不約而同沁出了薄汗。
兩日後,太子一行終於抵達邠州,這是他們途徑的第一個州府。
太子駕到,邠州刺史府一幹官員與治所新平縣的縣令早已在城外等候,待太子一行車馬抵達城郊,便即迎上前行禮問安,將太子一行迎入城內。
是夜,太子與隨行官員下榻刺史府,刺史及一眾地方官員在刺史府中大開筵席,為太子一行接風洗塵。
這樣的宴席自然要飲酒酬酢,沈宜秋接連兩日不曾好好休息,不耐煩出席,向太子告了假,早早迴房沐浴歇息,一覺睡到天光大亮。
洗漱完畢,她走出院落,與同僚們一同用早膳,剛走進堂中,便聽兩個年輕的校書郎在小聲交談:「聽說昨夜劉刺史設宴款待太子殿下,竟召了四五十來個營妓陪席,有個小娘膽大包天,竟然往殿下身上靠,殿下當場黑了臉……」
另一人道:「嘖,看來這小娘生得不怎麽樣了,想來邠州這小地方也尋不出什麽了不得的美人。」
先前一人道:「那可未必,聽他們說那小娘生得沉魚落雁,好看得緊,誰知太子連看都不看一眼。」
「要我說,這劉刺史也太不講究,四五十個也太多了些,席間不過十來個客人,一人分得四五個,哪裏支應得過來。」
先前一人笑道:「可不是,明年便要遷轉,想迴京,難得遇上這機會,自然卯足了勁奉承殿下,誰知踢上了鐵板。」
沈宜秋暗哂,正要入座,便有黃門快步走來,請「林待詔」去太子院中用早膳。
那兩人看著「林待詔」纖秀的背影,對視一眼,陷入了沉思。
通天台之後,太子殿下有心溫故知新,但獨處機會既少,又沒有那晚的清風星辰起興助陣,並非床幃枕席間,總不能說來就來,是以無法如願,隻能在夜裏孤枕難眠時將那滋味翻來覆去細品。
他自以為與小林待詔君子之交淡如水,兩人的偽裝天衣無縫,殊不知眼角眉梢難免流露出柔情,在旁人眼裏已是袖懸一線、搖搖欲墜。
沈宜秋倒是不曾將那通天台的夜晚放在心上,感慨了一下男女之間竟還能翻出這許多花樣,便將那片刻心悸拋諸腦後,不再深想。
她晝間在馬車上跟著譯官馬德祖學吐蕃語,夜裏則獨宿一院,不用與人搶被子,更不用叫人搓來揉去,沾枕便能睡。
若是哪一日到驛站的時辰早,她便在房中給舅母、表姊以及兩位良娣寫信。
本朝官道四通八達,西達蔥嶺,東窮遼海,北逾沙磧,南盡海隅,三四十裏置一郵驛,四方交通活絡便利,官私書信往來十分方便。
她一路上不時收到兩位良娣的書信。
宋六娘的書信總有一大束,長篇累牘、巨細靡遺,將東宮裏的人事草木鳥獸魚蟲一一寫過去,尤其是這幾日又創出什麽新鮮食單,更是迫不及待地要抄錄在書信中與阿姊分享。
托她的福,沈宜秋雖然離京數百裏,東宮裏有什麽風吹草動她都一清二楚。
王十娘恰恰相反,她性子內斂,總是惜字如金,常常隻有一封短箋,寥寥數語報個平安,或是一兩首小詩,不過每迴都會隨信附一些新合的香丸。
沈宜秋也將沿途搜羅來的土儀、風物隨信送往京中,如扶風的榛實,新平的澡豆,定平的豳鐵小刀,雜七雜八一大堆,托太子郵迴長安給兩位良娣。
這一日清晨,車馬啟程前,沈宜秋照例將連日來搜羅的小玩意兒裝滿一個篋笥,托尉遲越隨書信一起送迴長安。
尉遲越自然應承下來,卻不免要拈一迴酸,靠在車廂上,乜她一眼:「長安什麽沒有?要從外頭買,這些東西又哪裏比得上貢物了?」
忍不住心想,她待宋六和王十倒好得很,若換作他留在東宮,他們三個一起出遊,恐怕早就樂不思蜀,怎會又寄書又送東西。
驀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麽,他隻覺有些難以置信,他潔癖甚重,平日連旁人粘過的杯碗都決計不願碰,這等事簡直不可想象。
刹那的驚異過後,難言的歡喜便如決堤的洪水般從他心中湧出來,將他的陳規、舊習、理智……盡皆衝得粉碎。
尉遲越就仿佛一個初嚐蜜糖的孩童,不知饜足,隻顧著索要更多。
沈宜秋初時又驚又駭,可是隨後,她的腦袋漸漸開始發沉,繃緊的脊背逐漸放鬆下來,不自覺地仰起臉,隻覺滿天的星辰都在旋轉、墜落。
不知過了多久,尉遲越才慢慢鬆開手,替她緊了緊狐裘的領子,將她一縷發絲別到耳後,欲蓋彌彰道:「頭發被風吹亂了。」
沈宜秋還未迴過神來,仍舊有些懵懂。
那是什麽?她兩世為人,周公之禮並非不曾行過,卻從未有過此等經曆,震驚之餘,又有些羞赧。
兩人靠在闌幹上,心照不宣地佯裝忘了方才的事。
尉遲越指了一處道:「看到那燈火最密集之處麽?定是平康坊。」
沈宜秋十分配合,也指一處道:「那這裏便是東宮了。」
兩人憑闌眺望了一會兒,尉遲越清了清嗓子道:「時候不早了,我們下去吧,明日一早還要趕路。」
沈宜秋答應了一聲。
走到階前,尉遲越自然地牽住她的手。
春寒料峭,可兩人的手心不約而同沁出了薄汗。
兩日後,太子一行終於抵達邠州,這是他們途徑的第一個州府。
太子駕到,邠州刺史府一幹官員與治所新平縣的縣令早已在城外等候,待太子一行車馬抵達城郊,便即迎上前行禮問安,將太子一行迎入城內。
是夜,太子與隨行官員下榻刺史府,刺史及一眾地方官員在刺史府中大開筵席,為太子一行接風洗塵。
這樣的宴席自然要飲酒酬酢,沈宜秋接連兩日不曾好好休息,不耐煩出席,向太子告了假,早早迴房沐浴歇息,一覺睡到天光大亮。
洗漱完畢,她走出院落,與同僚們一同用早膳,剛走進堂中,便聽兩個年輕的校書郎在小聲交談:「聽說昨夜劉刺史設宴款待太子殿下,竟召了四五十來個營妓陪席,有個小娘膽大包天,竟然往殿下身上靠,殿下當場黑了臉……」
另一人道:「嘖,看來這小娘生得不怎麽樣了,想來邠州這小地方也尋不出什麽了不得的美人。」
先前一人道:「那可未必,聽他們說那小娘生得沉魚落雁,好看得緊,誰知太子連看都不看一眼。」
「要我說,這劉刺史也太不講究,四五十個也太多了些,席間不過十來個客人,一人分得四五個,哪裏支應得過來。」
先前一人笑道:「可不是,明年便要遷轉,想迴京,難得遇上這機會,自然卯足了勁奉承殿下,誰知踢上了鐵板。」
沈宜秋暗哂,正要入座,便有黃門快步走來,請「林待詔」去太子院中用早膳。
那兩人看著「林待詔」纖秀的背影,對視一眼,陷入了沉思。
通天台之後,太子殿下有心溫故知新,但獨處機會既少,又沒有那晚的清風星辰起興助陣,並非床幃枕席間,總不能說來就來,是以無法如願,隻能在夜裏孤枕難眠時將那滋味翻來覆去細品。
他自以為與小林待詔君子之交淡如水,兩人的偽裝天衣無縫,殊不知眼角眉梢難免流露出柔情,在旁人眼裏已是袖懸一線、搖搖欲墜。
沈宜秋倒是不曾將那通天台的夜晚放在心上,感慨了一下男女之間竟還能翻出這許多花樣,便將那片刻心悸拋諸腦後,不再深想。
她晝間在馬車上跟著譯官馬德祖學吐蕃語,夜裏則獨宿一院,不用與人搶被子,更不用叫人搓來揉去,沾枕便能睡。
若是哪一日到驛站的時辰早,她便在房中給舅母、表姊以及兩位良娣寫信。
本朝官道四通八達,西達蔥嶺,東窮遼海,北逾沙磧,南盡海隅,三四十裏置一郵驛,四方交通活絡便利,官私書信往來十分方便。
她一路上不時收到兩位良娣的書信。
宋六娘的書信總有一大束,長篇累牘、巨細靡遺,將東宮裏的人事草木鳥獸魚蟲一一寫過去,尤其是這幾日又創出什麽新鮮食單,更是迫不及待地要抄錄在書信中與阿姊分享。
托她的福,沈宜秋雖然離京數百裏,東宮裏有什麽風吹草動她都一清二楚。
王十娘恰恰相反,她性子內斂,總是惜字如金,常常隻有一封短箋,寥寥數語報個平安,或是一兩首小詩,不過每迴都會隨信附一些新合的香丸。
沈宜秋也將沿途搜羅來的土儀、風物隨信送往京中,如扶風的榛實,新平的澡豆,定平的豳鐵小刀,雜七雜八一大堆,托太子郵迴長安給兩位良娣。
這一日清晨,車馬啟程前,沈宜秋照例將連日來搜羅的小玩意兒裝滿一個篋笥,托尉遲越隨書信一起送迴長安。
尉遲越自然應承下來,卻不免要拈一迴酸,靠在車廂上,乜她一眼:「長安什麽沒有?要從外頭買,這些東西又哪裏比得上貢物了?」
忍不住心想,她待宋六和王十倒好得很,若換作他留在東宮,他們三個一起出遊,恐怕早就樂不思蜀,怎會又寄書又送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