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衷雖然呆傻,可他的兒子卻異常聰慧,有一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登樓觀看,突覺有一隻小手在拉他的衣襟,低頭一看,是自己的孫子司馬通。司馬炎很驚訝地問:“你為什麽拉我衣服?”年僅五歲的司馬通機警地迴道:“夜間發生突然事故,皇爺爺貴體,應該有所防範才是,進屋吧。別讓火光照見人君。”司馬炎先驚後喜,驚的是司馬通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喜的是兒子雖然呆鈍,但孫子聰明伶俐,江山社稷後人不乏。也許,正是兒子的聰慧,才讓父親下了決心把皇位傳給自己,但是司馬衷是意會不到這些的。


    司馬炎死後的當天,三十二歲的太子司馬衷登上了皇位,為晉惠帝。司馬衷並不知道坐在皇位上有什麽特別的,他一如既往地吃喝玩樂,把治理國家的大權放任他人,當然,他不會、也沒有治理天下的意識及才幹。從司馬衷登基起,天下就陷入了無序的動蕩和災難之中,大臣們紛紛投靠握有實權的皇親國戚,黨爭與內訌此起彼伏。先是楊皇後的楊姓氏族擅權枉法,後又被賈皇後一係的勢力誅殺,就連太子司馬通也沒能逃過此劫,成了權力交替的犧牲品,被賈皇後派人毒殺致死。偌大的朝堂,沒有了事非曲直,沒有了黑白涇渭,這場皇室宗親的權力大戰一直打了16年,造成了幾十萬人的死亡,上百萬人流離失所,大片荒蕪的土地似乎也預示著西晉王朝的末日將至。


    當了16年糊塗皇帝的司馬衷,當然不會知道這場浩劫是他帶來的。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他嘴銜著吃了一半的大餅,突然暴亡。終年48歲。


    有人說,惠帝司馬衷是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殺的,有人說是上天垂憐天下百姓的痛楚讓他無疾而亡的。不管司馬衷究竟是如何死的,他的死如果能給天下百姓帶來福祉的話,真是天下之幸!


    秦始皇陵墓被毀的疑案


    中國的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是一位對後世影響很深的偉大曆史人物。他一生開疆拓土,治國安邦,奠定了中華古國的基本版圖。他所開創的豐功偉業在中國後來2000多年的曆史發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他名列世界著名的學術專著《世界最有影響的一百人》之中。


    關於秦始皇的史料記載很豐富,也很具體。可是這也不能完全滿足今人對他的關注。現在世人最迫切希望的是能夠親眼目睹他的陵墓和墓中的一切,而這種願望在舉世矚目的兵馬俑及銅馬車問世之後,顯得更加強烈,很多外國人的這種願望甚至更強烈。可惜,客觀的自然條件和現代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水平限製了人們這種願望的實現。史書中記載的輝煌奢華的秦始皇陵至今仍然沉睡在陝西省臨潼縣城東驪山北麓的地層深處。


    深埋地下的秦始皇陵保持得怎麽樣?它真的早在秦朝滅亡之時就遭逢浩劫,被項羽燒毀了嗎?這些都是史學界一直探究,而又不得其解的謎。


    許多史籍中都記載:秦末農民起義摧毀秦帝國後,西楚霸王項羽占據秦都。他命人掘開了秦始皇的陵墓,盜運陵中的財寶。他調集了30萬人從地宮中向外運了30天也沒運完。當時,尋找羊隻的牧羊人用火點燃了皇陵地宮,秦始皇陵毀於大火。這種說法曆來為史學家所接受。


    可是,在經曆了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在20世紀70年代,震驚世界的古代軍陣、秦兵馬俑出土問世,爾後又是令世人都為之歎服的精美銅馬車迴到人間,這一連串珍貴的考古發現,引起了曆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的懷疑:秦始皇陵真的毀掉了嗎?一些科學家用地球化學研究中使用的汞測量技術測出了秦始皇陵地宮位置的中心有汞含量異常高的反應,測算估計超過正常土層含汞量的280倍。而有這種反應現象的土層分布麵積達12000多平方米。科學家們認定:這種汞含量異常是人工灌注水銀,造成水銀蒸發,經過漫長的歲月積聚形成的。而在《史記》中確實記錄了秦始皇墓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情況,這和現在的發現正好吻合。而曆史學家們據此卻產生了聯想:如果當年項羽真的燒毀了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那麽,汞早就揮發幹淨了,現在的這種汞異常現象也就不會出現。因此,一些學者對傳統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經過考察,學者們發現在曆史上曾有很多人懷疑過秦始皇陵被燒毀的說法。最早記載項羽盜秦始皇陵的《史記》也不過是通過劉邦的口敘述這件事的,而在《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和《項羽本紀》中卻又對此事隻字未提。看來,司馬遷本人也不太相信這個說法。和其他的後來爭議不止的曆史問題一樣,秦始皇陵墓被毀一事的細節是被西漢幾百年以後的曆代史學家們完善和豐富的。


    而今天的一些考古發現又似乎都在反證這件事情沒有發生。在世界引起巨大轟動的銅馬車是在秦始皇陵墓的封土下出土的。考古人員們經過鑒定以後認為:銅馬車上出現的破損是坑頂的自然坍塌造成的。馬車上大量的金銀飾物沒有缺一少半,不像是劫後餘生之物。


    直到今天為止,沒有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發現被認定是秦始皇陵墓裏的文物。這也像是在給後人傳遞著這種信息:秦始皇墳墓可能仍然完好無損地沉睡在地下。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看到比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更令人激動的場麵。


    但是,今天也有一些專家對上麵的希望抱有懷疑。他們認為: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認定秦陵地宮保存完好。汞異常現象和其他可疑現象有可能是墓中其他物質的理化反應造成的。2000多年來史學家對此異口同聲,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其中很多人都被曆代史學家認定是治史嚴謹的。


    看來,真正解開謎底,隻能等待秦始皇陵被打開的那一天。這件事倒不像要破解其他千古之謎那樣遙遙無期。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迅速發展的高科技就能幫助我們打開秦始皇墓。


    西漢巨量黃金突然消失


    秦漢時,黃金為當時流通的主要貨幣,動輒賞賜、饋贈以千萬計。楚漢戰爭時期,陳平攜黃金4萬斤,到楚國行反間之計;劉邦平定天下後,叔孫通定朝儀,得賜黃金500斤;呂後死後,遺詔賜諸侯王黃金各千斤;梁孝王死後,庫存黃金40萬斤;衛青出擊匈奴有功,受賜黃金20萬斤;王莽末年,府藏黃金以萬斤為一匱,尚有60匱,他處還有十數匱……秦漢黃金之多令後世驚奇,但到東漢年間,黃金突然消失,退出流通領域,不僅在商品交換中以物換物,而且以黃金賞賜也極少見。那麽,西漢時的巨量黃金到哪裏去了呢?後世學者做出了種種推測和考證。大體有佛教耗金說、外貿輸出說、黃金為銅說和地下說。


    佛教耗金說認為,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到處建寺,到處塑像,大到通都大邑,小到窮鄉僻壤,無不有佛寺,無不用金塗。加之風俗奢靡,用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就把西漢時期大量的黃金消失殆盡。反對者認為,佛教耗金說一違曆史,二悖情理。因為史書明確記載,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初年,當時的佛教在中國並未站穩腳跟,隻能依附於中國傳統的道教和神仙思想,根本不可能大張旗鼓地修寺廟、塑神像,所以也很少用金塗塑像,即使有一些使用黃金,量也微乎其微,不至於巨量黃金突然消失。而且西漢巨量黃金退出流通領域是在東漢開國時期就發生了,當時的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


    外貿輸出說認為,西漢巨量黃金突然消失是因為對外貿易,大量輸出國外造成的。這種說法顯然也缺乏根據,因為西漢時期,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經濟和文化都很發達的國家,是商品輸出國,隻有少量的黃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國購買奇珍異寶,但並不常見,而且許多還是鄰國稱臣納貢而得,加上和漢朝有貿易往來的國家經濟相對落後,根本認識不到黃金的價值,對黃金的需求量也很有限。相反,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向西方國家輸入了大量的絲綢和布帛,卻換來了大量的黃金。如當時的羅馬帝國,為了獲得中國的絲綢產品,用大量的黃金作為交換,以致有學者認為,用黃金換取中國的絲綢,是後來羅馬帝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黃金為銅說認為,史書上記載的西漢時期大量賞賜黃金、府藏黃金都是指的“黃銅”,所以數量才會巨大。因為從曆史上看,從秦漢黃金開采量上看,從對外貿易看,西漢不可能冒出那麽多黃金。人們慣以“金”稱唿錢財,有可能把當時流通的銅稱作“黃金”。這種說法也缺乏有力證據,因為漢代時金、銅區分極明顯,金的開采由金官管理,銅的開采由銅官管理;黃金、銅錢都是當時流通的貨幣,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黃金的計量單位為斤,銅錢的計量單位為銖;黃金主要用於賞賜、饋贈,銅主要用於鑄錢和鑄造一些器物。黃銅和黃金涇渭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


    地下說有兩種,一種認為西漢黃金以金幣的形式窖藏在地下:一種認為西漢的黃金被作為各種金器金物隨葬在墓中。前一種觀點的依據是科學家們對地球黃金開采的預測,科學家預測認為,有史以來人類在地球上共開采了9萬噸以上的黃金,而現在留在世上的隻有6萬噸,其餘3萬多噸窖藏在地下。而且考古工作者也不斷發現地下窖藏的西漢黃金。以此說明西漢大量黃金突然消失,隻能是公私窖藏於地下,後因戰亂或人禍,藏主或亡或逃而使藏金失傳。地下窖藏說似乎很科學,而且還有考古發掘實物為證,西漢黃金消失之謎仿佛可以解開了。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種說法也並不是無懈可擊,因為無論是私人還是國家貯存巨量黃金的金庫總是留有線索的,絕不會一場戰爭或一場天災人禍後,所有的黃金擁有者都死去或忘記自己的財寶所在。如果說一部分因窖藏而消失還可以理解,而絕大多數黃金都說是因窖藏而不知所終則難以理解。後一種觀點的依據是漢代盛行的厚葬之風,導致大量的黃金被隨葬在墓裏。西漢時期朝廷規定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供宗廟,三分之一用以賞賜、饋贈那些忠於漢王朝的文臣武將和敬待外國來賓,剩下的三分之一則用以營造陵墓,構建再生世界。而黃金作為當時的上等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其三分之一用於隨葬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這個推理和今日科學家的預測不謀而合。但事實上,許多漢代的厚葬墓自埋葬日起就已成了盜墓者的目標,因為漢代有用玉衣隨葬的習俗,所以漢墓是盜墓者首選的對象,更何況是隨葬大量的黃金呢?這麽巨大的財富肯定不會從盜墓者的雙手中漏掉。而且還須注意的是,埋葬在地下的並不限於黃金,還有銀有銅有種種奇珍異寶,而惟獨黃金卻奇跡般地消失了呢?


    看來以上幾種說法都有其明顯的漏洞,西漢巨量黃金失蹤之謎仍在困擾著人們。


    “狸貓換太子”真假之謎


    有一出京劇,叫《狸貓換太子》。演的是宋朝龍圖閣大學士欽差大人包拯巡行到一處破窯之前,被一雙目失明的老婦攔住,哭訴自己的身世。經過細心推求,方知她就是當今聖上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了解了她鮮為人知的悲慘而又離奇的經曆。


    原來,李娘娘隻是宋仁宗之父——宋真宗後宮的宮女,因受皇帝寵幸,被封為才人、婉儀,並且懷上了“龍種”。那時候,“母以子貴”,李娘娘幻想著生下兒子,平步青雲,當上皇後。


    可是,陰險毒辣的劉德妃,自己沒有生育,偏偏嫉妒李娘娘,於是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去了剛剛生下的宋仁宗。待到宋真宗喜滋滋來看自己的骨肉之時,眼前卻是血淋淋的一個怪物。他不問青紅皂白,一怒之下,把李娘娘打入冷宮。後來李娘娘在一位好心的宮女幫助之下,逃出了深宮,躲過了劉德妃的滅口之災。從此在一處破窯裏,隱姓埋名,苦苦等了20年,盼望自己有出頭之日。


    包拯是以清正廉明、大公無私聞名的清官。為洗雪李娘娘的冤仇,他把她帶迴京城,設計使仁宗認母,真相大白。結果壞人受到懲處,李娘娘被封為李宸妃,母子團圓,結局美滿。


    演戲歸演戲,現實中的李宸妃並沒有母子相認這一出。


    宋仁宗在解開他的生母之謎之時,李宸妃已經去世許久了。圍繞宋仁宗生母的傳說就是另一些說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未解之謎(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源並收藏世界未解之謎(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