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寶藏裏隱藏著什麽——藏寶之謎(1)
世界未解之謎(全集) 作者:錢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寶藏,是人人都感興趣的東西;寶藏埋藏在哪裏,是人人都樂於討論的話題。巨額的財富是一種誘惑,對那些樂衷於尋寶的人,更讓他們感到刺激的是破解古人留下的謎題。一些支離破碎的文字,一張破舊不堪的圖紙,也許就是找到寶藏的鑰匙。
宮廷遺留下的寶物
古代的統治者擁有整個天下,宮廷之中收藏著各種稀奇古怪、價值連城的寶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隨著王朝的覆滅,有些寶物也就銷聲匿跡了,究竟這些寶貝藏在哪裏?
“希望”鑽石沒有希望
“希望”藍鑽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鑽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藍鑽石的標價為1500萬美元,這是它的最後一次標價。而如今,“希望”藍鑽石的價格已遠不止此了。自從1947年後,“希望”藍鑽石再也沒有被拍賣過。1958年,“希望”藍鑽石被占有它的最後一個主人、美國珠寶商海裏·溫斯頓捐贈給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在該院的珠寶大廳裏,“希望”藍鑽石陳列在一個防彈玻璃櫃裏,與各國帝王加冕禮上用過的珠寶媲美。那幽幽的藍光仿佛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訴說著它那神秘的曆史。
“希望”藍鑽石問世於500年前。在編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廢棄的礦井裏,一個路過的老人偶爾瞥見一塊熠熠閃光的石頭。經辨別,竟是一枚碩大的藍鑽石。老人請工匠將鑽石進行粗加工,加工後的藍鑽石還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後,他的3個兒子為這枚鑽石大打出手,結果鑽石被族長充公,下令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一天深夜,一個抵不住鑽石藍光誘惑的年輕人偷走了鑽石。但僅僅幾個小時,他就被守護神像的婆羅門捕獲,活活被打死,成為藍鑽石的第一個犧牲者。藍鑽石被重新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17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用斧頭劈死兩個婆羅門,用沾滿鮮血的雙手將藍鑽石攫為己有。傳教士將藍鑽石帶迴了自己的故鄉,可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斷了喉管,藍鑽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後,藍鑽石落入巴黎珠寶商瓊·泰弗尼爾手中,他隨即脫手,將鑽石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數年後,瓊·泰弗尼爾到俄國做生意,竟被一條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對這枚藍鑽石愛不釋手,經過琢磨,藍鑽石鑲嵌在象征著王權的王杖上,取名為“法國藍寶”。可是不久後的一天,他最寵愛的一個孫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擊後,不久也撒手歸天。
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藍寶”落入蓓麗公主之手。她將鑽石從王杖上取下,作為裝飾掛在她的項鏈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蓓麗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毆打致死。
“法國藍寶”由蓓麗公主的寵物變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把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送上了斷頭台。“法國藍寶”在這場大革命中被皇家侍衛雅各斯·凱洛蒂乘亂竊取。
法國臨時政府在清點國庫時,發現“法國藍寶”失蹤,於是貼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寶者處以死刑。侍衛雅各斯·凱洛蒂聞訊後終日不安,精神發生錯亂,最後自殺而死。
“法國藍寶”40年後為俄國太子伊凡覓得。伊凡在尋花問柳時,為了討得一個妓女的歡心,竟將“法國藍寶”拱手相贈。一年後,伊凡另結新歡,對贈寶之事後悔不已,決定追索迴來。可是,那個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劍刺死妓女,奪寶而歸。然而,時過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宮中死於非命。
神秘的“法國藍寶”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的厄運比巫師的詛咒還要靈驗,人們視之為不祥之物。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貪婪的目光盯著它,希冀有朝一日成為擁有它的主人。
“法國藍寶”從伊凡皇太子手裏轉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裏。女皇意欲將鑽石鑲在皇冠上,於是命人將“藍寶”送至荷蘭,交由堪稱世界上一流手藝的威爾赫姆·佛爾斯進行精心加工。經過威爾赫姆·佛爾斯的精心雕琢,“法國藍寶”被切割成現在見到的樣子,它的每個麵都閃著誘人的藍光。加工後的鑽石重44.4克拉。鑽石加工好以後,鑽石匠的兒子不辭而別,將鑽石帶到英國倫敦去了,無法交差的鑽石匠服毒自殺,以謝女皇。而他的兒子後來在英國也自殺身亡,死因不明。
英國珠寶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手裏以9萬美元購得了這顆鑽石,命名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為“希望”藍鑽石的主人。這位鑽石的主人將鑽石置於展廳公展,後來據說他壽終正寢。
20世紀初,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購得了“希望”鑽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殺了。
鑽石又流落到一個俄國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哈比布·貝購下了鑽石,接著轉賣給西蒙。傳來消息說,哈比布·貝及其家人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則在一次車禍中全家喪生。
鑽石輾轉到了土耳其蘇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個王妃為此喪生,蘇丹本人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希望”藍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華盛頓的百萬富翁沃爾斯·麥克林夫婦。自從擁有這顆鑽石以後,災難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他們,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裏·溫斯頓以1500萬美元購進“希望”藍鑽石,成為鑽石的最近一個主人。
“希望”藍鑽石自問世以來,曆經滄桑,周遊列國,其間,更易的主人有數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藍鑽石並沒有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希望,相反,除少數幾個人外,其餘的主人屢遭厄運,甚至命喪黃泉。
這是為什麽呢?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得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許有一天,“希望”藍鑽石能滿足人們探究這個秘密的希望。
離奇的鑽石失竊案
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法王路易十六表麵接受立憲政體,實則力圖絞殺革命。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偕同王室逃至法奧邊境瓦倫,兩天後被群眾押迴巴黎,曆經1500多年的法國封建王朝從此崩潰。
幾天之後,法國製憲議會一位議員向公眾提出了警告:內外敵人正在試圖奪取王冠上的鑽石。巴黎人民不會忘記法國王冠上有世界上最美麗的鑽石與珠寶,每逢聖馬丁複活節的星期二,在保安警察的監護下,巴黎人民才可在陳列櫃前匆匆走過,觀賞珍寶。曆代法王都為王冠添上新的珠寶感到榮幸,這些稀世珍寶,曆來都是保存在珍寶貯藏室裏。自從路易十六執政以來,這些珍寶就交給忠誠可靠的克雷西看管。
在議員的警告下,製憲議會組成了由3位議員和11位專家參加的專門委員會,負責清點保存法國王室的稀世珍寶。經過3個月的緊張工作,共清點出鑽石9547顆,總值達3000萬法郎之巨。此後,每星期一人們都可參觀這些珍寶,負責看管的克雷西對此十分擔心,怕給不法之徒們以可乘之機。不知為什麽,克雷西的職務很快被雷斯圖代替,此人卻是吉倫特派領袖羅蘭的心腹。
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陰謀複辟而被廢黜。此時,法國處在危機之中,外部麵臨歐洲聯盟的入侵:國內山嶽派與吉倫派爭鬥激烈,到處是失業與饑荒,恐怖與暗殺。在這嚴峻的時刻,珍寶貯藏室貼上了封條,但令人驚奇的是,這麽多奇珍異寶,竟無人看守。
9月17日,內務大臣羅蘭在國民議會突然宣布:“珍寶貯藏室門被撬,鑽石全部丟失!”
據稱,自9月11日深夜至14日深夜,盜匪3次光顧珍寶貯藏室,無人覺察。第一次行竊時,盜匪三十多人打扮成國民自衛軍,全副武裝,氣焰十分囂張。15日早晨,巴黎街頭出現了賤價的鑽石,才引起人們注意,警察分局局長塞爾讓隻粗粗地到現場看了一下,並未做任何調查。16日當盜匪第四次來臨時,被國民自衛軍巡邏隊抓獲。
至此,羅蘭才於17日宣布失盜。
這起駭人聽聞的盜竊案,確實令人深思,引起人們一係列疑問:為什麽議員會事先提出珍寶被盜的警告?為什麽忠實可靠的克雷西被撤職?為什麽不多派人看守珍寶貯藏室?為什麽警察局長對此案十分冷淡?為什麽會連續發生4次盜竊案?誰是幕後策劃者?盜寶的目的是什麽?
盜竊案發生後,內務大臣羅蘭指控他的政敵、國防大臣丹東及丹東的朋友應該負責,丹東又反過來指責羅蘭和羅蘭的朋友應完全負責,各派唇槍舌劍,指責對方。
9月21日,刑事法庭審判了抓獲的2名盜匪,並判處他們死刑,次日執行,但在囚車上,臨死的囚犯向庭長供出了藏在他家廁所的一袋鑽石,共有一百多顆。不久,珍寶貯藏室守衛長、警察分局局長之一的塞爾讓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出在弗夫大街的陰溝裏有一大堆珍寶。塞爾讓前往取寶,並明目張膽地將一件美麗的瑪瑙工藝品據為己有,他因此贏得了“塞爾讓·瑪瑙”的諢號。
不久,警察又逮住了一個叫勒圖的家夥,此君供出了一個17歲的盜匪。這個年輕人的父親得知兒子入獄時,大發雷霆,聲稱要揭發一樁聳人聽聞的案子。十分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父親被人毒死,兒子也死在監獄。這一連串的事情,使人莫名其妙。
在珍寶失盜的1792年9月,法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形勢危難之際。人們隻知道拿破侖指揮瓦爾密戰役的勝利,拯救了巴黎和法蘭西民族,然而,瓦爾密戰役勝利的奧秘,過去、現在以至將來也永遠不會被揭開。
曆史學家們、軍事指揮家們知道,當時敵人隻遭到了輕微的損失,便立即撤退,這是毫無道理的。從戰略上講,敵方指揮官布倫斯維克也不應發布撤退命令,拿破侖當時也認為不可理解。這使人懷疑在戰線後是不是進行了某種交易。事實上,當雙方軍隊打仗時,舉行了某次秘密會議,法國得花一大筆錢,以換取敵方撤軍。8月11日,法國特使就已答應付給從杜伊勒利宮掠奪來的3000萬法郎。貪得無厭的敵人,說錢數不夠,法國議員帕尼斯知道這筆交易後,就建議從珍寶貯藏室找差額部分。他的建議被采納了。事後,一個男爵的迴憶錄也披露了此事:“還需要搜集相當一筆錢來賄賂普魯士大臣。珍寶貯藏室的鑽石正可提供這筆錢!”
9月17日,羅蘭宣布珍寶貯藏室失盜。
一周後,敵我雙方舉行了瓦爾密會議,於是出現了瓦爾密戰役神秘的勝利。因此,有人認為,國防大臣丹東秘密策劃了夜間的入室盜竊,然後讓普通的盜賊進行後幾次偷盜,以便把事情攪混。
那麽,丹東後麵是否還有更強有力的對手呢?後來,另一起奇案揭開了真相。1805年,一夥偽造鈔票的人麵臨死刑的判決,其中有一個名叫巴巴的人公然宣稱:“如果我被判死刑,我將請皇帝(拿破侖)寬恕。沒有我就沒有拿破侖的皇位!”
法官和觀眾都嚇得呆若木雞,為巴巴的欺君之罪捏了一把汗,可他還繼續說:“我是珍寶貯藏室的盜匪之一,我幫助同夥把雷讓鑽石和我熟悉的其他珍寶,埋藏在弗夫大街,這些珍寶的所有權已被出賣。根據給我特赦的諾言,我提供了埋藏珍寶的地點。雷讓鑽石已從那裏取出。先生們,法國霧月18日政變之後,當時的首席執政官(拿破侖)為了得到急需的資金,就把這顆漂亮的鑽石,典押給荷蘭政府了。”
巴巴沒被處死,而是關在比塞特爾,受到了良好的待遇。那麽他的這番意味深長的話是真是假呢?恐怕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拿破侖的財寶
1812年5月,法國皇帝拿破侖率領50萬大軍對俄國進行遠征,並於同年9月14日占領莫斯科。此時的莫斯科幾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隨俄軍撤退,近20萬人口的城市剩下的還不到1萬人。當天晚上,城內有幾處起火,後又蔓延成大火,整整持續了6天6夜。饑餓和嚴寒威脅著法軍。由於戰線拉得很長,交通運輸常遭襲擊,糧食和彈藥供應不上,而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又不接受和談,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不得不放棄剛占領不久的莫斯科,於10月19日向西南緩慢後撤。撤退中,沿途曾不斷受到俄軍和農民遊擊隊的阻擊。就在這個時候,法軍龐大的輜重隊中有25輛裝滿了在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的馬車突然失蹤了。自那時起,一個半世紀以來,拿破侖的這批戰利品究竟隱藏在哪兒,就成了鮮為人知之謎。
一位名叫尤·勃可莫羅夫的前蘇聯學者,他並不是研究曆史的,但在閱讀英國曆史小說家瓦·斯戈特所著的《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生涯》一書時,對其中的一些情節很感興趣:
“因感到目前處境的危險,拿破侖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奪的古代的武器、大炮、伊凡大帝墓塔上的大十字架、克裏姆林宮中的珍貴物品、教堂的裝飾品以及繪畫和雕像等已無法帶走,但又不甘心讓俄軍奪去,所以就命令將這些東西沉入薩姆廖玻的湖裏。”
瓦·斯戈特是一位注重史實的作家。他這本書的完成和出版是在1831~1832年之間,離拿破侖遠征莫斯科僅隔20年。勃可莫羅夫由此而認為,對這件事在那些曾參加了這次遠征的人的手記或迴憶錄中應有所涉及,於是決定要查閱一下與拿破侖同時代的人是否提到有關戰利品的情況。
拿破侖在敗退時,曾和兩名親信乘著雪橇往西疾馳。其中一人名叫阿侖·德·歌朗格爾。勃可莫羅夫在他的迴憶錄中見到如下一段話:“11月1日,拿破侖從比亞吉瑪退走。11月2日,我們來到了薩姆廖玻。第三天,到達斯拉普柯布。在這裏,我們遇到大雪的侵襲……”
哥朗格爾寫道,拿破侖曾在薩姆廖玻。斯戈特說,拿破侖把戰利品沉入薩姆廖玻的湖裏。兩者提供的日期和地點是完全相符的。
後來,勃可莫羅夫還參閱了一些俄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所記述的有關這方麵的材料,一致認為拿破侖是1812年11月2日把從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扔進了薩姆廖玻的湖中。
但這樣的事情,法國士兵會不會泄漏給俄國人呢?顯然是不可能的。再說,即使居民知道法國皇帝這個秘密,大概也隻能望湖興歎。試想,在因戰爭而荒蕪的小村子裏,又有什麽工具能把湖底的東西打撈上來呢?所以,勃可莫羅夫深信,如果戰利品確實沉入了湖裏,那它現在還應沉睡在不為人知的那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哪兒?這個湖又在何處?勃可莫羅夫在列寧圖書館花了大量時間進行查閱,幾乎翻了所有的地圖。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比亞吉瑪、薩姆廖玻一帶並沒有什麽湖。後來,他給前蘇聯地理科學研究所去了信,對方答複說:
“在比亞吉瑪西南50公裏的沼澤地有條叫薩姆廖夫卡的河.那塊沼澤地也是以這個名字命名的。”
一百多年來,是否有人對這塊地方進行過探索呢?勃可莫羅夫雖然查閱了許多資料,但收獲甚微。後來,他給有關機構發了信,詢問這方麵的情況。大部分的迴答是無可奉告,隻有斯摩棱斯克地方政府內政管理局記錄保存室提供了一點材料:
宮廷遺留下的寶物
古代的統治者擁有整個天下,宮廷之中收藏著各種稀奇古怪、價值連城的寶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隨著王朝的覆滅,有些寶物也就銷聲匿跡了,究竟這些寶貝藏在哪裏?
“希望”鑽石沒有希望
“希望”藍鑽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鑽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藍鑽石的標價為1500萬美元,這是它的最後一次標價。而如今,“希望”藍鑽石的價格已遠不止此了。自從1947年後,“希望”藍鑽石再也沒有被拍賣過。1958年,“希望”藍鑽石被占有它的最後一個主人、美國珠寶商海裏·溫斯頓捐贈給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在該院的珠寶大廳裏,“希望”藍鑽石陳列在一個防彈玻璃櫃裏,與各國帝王加冕禮上用過的珠寶媲美。那幽幽的藍光仿佛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訴說著它那神秘的曆史。
“希望”藍鑽石問世於500年前。在編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廢棄的礦井裏,一個路過的老人偶爾瞥見一塊熠熠閃光的石頭。經辨別,竟是一枚碩大的藍鑽石。老人請工匠將鑽石進行粗加工,加工後的藍鑽石還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後,他的3個兒子為這枚鑽石大打出手,結果鑽石被族長充公,下令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一天深夜,一個抵不住鑽石藍光誘惑的年輕人偷走了鑽石。但僅僅幾個小時,他就被守護神像的婆羅門捕獲,活活被打死,成為藍鑽石的第一個犧牲者。藍鑽石被重新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17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用斧頭劈死兩個婆羅門,用沾滿鮮血的雙手將藍鑽石攫為己有。傳教士將藍鑽石帶迴了自己的故鄉,可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斷了喉管,藍鑽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後,藍鑽石落入巴黎珠寶商瓊·泰弗尼爾手中,他隨即脫手,將鑽石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數年後,瓊·泰弗尼爾到俄國做生意,竟被一條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對這枚藍鑽石愛不釋手,經過琢磨,藍鑽石鑲嵌在象征著王權的王杖上,取名為“法國藍寶”。可是不久後的一天,他最寵愛的一個孫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擊後,不久也撒手歸天。
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藍寶”落入蓓麗公主之手。她將鑽石從王杖上取下,作為裝飾掛在她的項鏈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蓓麗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毆打致死。
“法國藍寶”由蓓麗公主的寵物變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把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送上了斷頭台。“法國藍寶”在這場大革命中被皇家侍衛雅各斯·凱洛蒂乘亂竊取。
法國臨時政府在清點國庫時,發現“法國藍寶”失蹤,於是貼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寶者處以死刑。侍衛雅各斯·凱洛蒂聞訊後終日不安,精神發生錯亂,最後自殺而死。
“法國藍寶”40年後為俄國太子伊凡覓得。伊凡在尋花問柳時,為了討得一個妓女的歡心,竟將“法國藍寶”拱手相贈。一年後,伊凡另結新歡,對贈寶之事後悔不已,決定追索迴來。可是,那個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劍刺死妓女,奪寶而歸。然而,時過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宮中死於非命。
神秘的“法國藍寶”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的厄運比巫師的詛咒還要靈驗,人們視之為不祥之物。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貪婪的目光盯著它,希冀有朝一日成為擁有它的主人。
“法國藍寶”從伊凡皇太子手裏轉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裏。女皇意欲將鑽石鑲在皇冠上,於是命人將“藍寶”送至荷蘭,交由堪稱世界上一流手藝的威爾赫姆·佛爾斯進行精心加工。經過威爾赫姆·佛爾斯的精心雕琢,“法國藍寶”被切割成現在見到的樣子,它的每個麵都閃著誘人的藍光。加工後的鑽石重44.4克拉。鑽石加工好以後,鑽石匠的兒子不辭而別,將鑽石帶到英國倫敦去了,無法交差的鑽石匠服毒自殺,以謝女皇。而他的兒子後來在英國也自殺身亡,死因不明。
英國珠寶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手裏以9萬美元購得了這顆鑽石,命名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為“希望”藍鑽石的主人。這位鑽石的主人將鑽石置於展廳公展,後來據說他壽終正寢。
20世紀初,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購得了“希望”鑽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殺了。
鑽石又流落到一個俄國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哈比布·貝購下了鑽石,接著轉賣給西蒙。傳來消息說,哈比布·貝及其家人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則在一次車禍中全家喪生。
鑽石輾轉到了土耳其蘇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個王妃為此喪生,蘇丹本人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希望”藍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華盛頓的百萬富翁沃爾斯·麥克林夫婦。自從擁有這顆鑽石以後,災難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他們,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裏·溫斯頓以1500萬美元購進“希望”藍鑽石,成為鑽石的最近一個主人。
“希望”藍鑽石自問世以來,曆經滄桑,周遊列國,其間,更易的主人有數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藍鑽石並沒有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希望,相反,除少數幾個人外,其餘的主人屢遭厄運,甚至命喪黃泉。
這是為什麽呢?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得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許有一天,“希望”藍鑽石能滿足人們探究這個秘密的希望。
離奇的鑽石失竊案
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法王路易十六表麵接受立憲政體,實則力圖絞殺革命。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偕同王室逃至法奧邊境瓦倫,兩天後被群眾押迴巴黎,曆經1500多年的法國封建王朝從此崩潰。
幾天之後,法國製憲議會一位議員向公眾提出了警告:內外敵人正在試圖奪取王冠上的鑽石。巴黎人民不會忘記法國王冠上有世界上最美麗的鑽石與珠寶,每逢聖馬丁複活節的星期二,在保安警察的監護下,巴黎人民才可在陳列櫃前匆匆走過,觀賞珍寶。曆代法王都為王冠添上新的珠寶感到榮幸,這些稀世珍寶,曆來都是保存在珍寶貯藏室裏。自從路易十六執政以來,這些珍寶就交給忠誠可靠的克雷西看管。
在議員的警告下,製憲議會組成了由3位議員和11位專家參加的專門委員會,負責清點保存法國王室的稀世珍寶。經過3個月的緊張工作,共清點出鑽石9547顆,總值達3000萬法郎之巨。此後,每星期一人們都可參觀這些珍寶,負責看管的克雷西對此十分擔心,怕給不法之徒們以可乘之機。不知為什麽,克雷西的職務很快被雷斯圖代替,此人卻是吉倫特派領袖羅蘭的心腹。
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陰謀複辟而被廢黜。此時,法國處在危機之中,外部麵臨歐洲聯盟的入侵:國內山嶽派與吉倫派爭鬥激烈,到處是失業與饑荒,恐怖與暗殺。在這嚴峻的時刻,珍寶貯藏室貼上了封條,但令人驚奇的是,這麽多奇珍異寶,竟無人看守。
9月17日,內務大臣羅蘭在國民議會突然宣布:“珍寶貯藏室門被撬,鑽石全部丟失!”
據稱,自9月11日深夜至14日深夜,盜匪3次光顧珍寶貯藏室,無人覺察。第一次行竊時,盜匪三十多人打扮成國民自衛軍,全副武裝,氣焰十分囂張。15日早晨,巴黎街頭出現了賤價的鑽石,才引起人們注意,警察分局局長塞爾讓隻粗粗地到現場看了一下,並未做任何調查。16日當盜匪第四次來臨時,被國民自衛軍巡邏隊抓獲。
至此,羅蘭才於17日宣布失盜。
這起駭人聽聞的盜竊案,確實令人深思,引起人們一係列疑問:為什麽議員會事先提出珍寶被盜的警告?為什麽忠實可靠的克雷西被撤職?為什麽不多派人看守珍寶貯藏室?為什麽警察局長對此案十分冷淡?為什麽會連續發生4次盜竊案?誰是幕後策劃者?盜寶的目的是什麽?
盜竊案發生後,內務大臣羅蘭指控他的政敵、國防大臣丹東及丹東的朋友應該負責,丹東又反過來指責羅蘭和羅蘭的朋友應完全負責,各派唇槍舌劍,指責對方。
9月21日,刑事法庭審判了抓獲的2名盜匪,並判處他們死刑,次日執行,但在囚車上,臨死的囚犯向庭長供出了藏在他家廁所的一袋鑽石,共有一百多顆。不久,珍寶貯藏室守衛長、警察分局局長之一的塞爾讓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出在弗夫大街的陰溝裏有一大堆珍寶。塞爾讓前往取寶,並明目張膽地將一件美麗的瑪瑙工藝品據為己有,他因此贏得了“塞爾讓·瑪瑙”的諢號。
不久,警察又逮住了一個叫勒圖的家夥,此君供出了一個17歲的盜匪。這個年輕人的父親得知兒子入獄時,大發雷霆,聲稱要揭發一樁聳人聽聞的案子。十分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父親被人毒死,兒子也死在監獄。這一連串的事情,使人莫名其妙。
在珍寶失盜的1792年9月,法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形勢危難之際。人們隻知道拿破侖指揮瓦爾密戰役的勝利,拯救了巴黎和法蘭西民族,然而,瓦爾密戰役勝利的奧秘,過去、現在以至將來也永遠不會被揭開。
曆史學家們、軍事指揮家們知道,當時敵人隻遭到了輕微的損失,便立即撤退,這是毫無道理的。從戰略上講,敵方指揮官布倫斯維克也不應發布撤退命令,拿破侖當時也認為不可理解。這使人懷疑在戰線後是不是進行了某種交易。事實上,當雙方軍隊打仗時,舉行了某次秘密會議,法國得花一大筆錢,以換取敵方撤軍。8月11日,法國特使就已答應付給從杜伊勒利宮掠奪來的3000萬法郎。貪得無厭的敵人,說錢數不夠,法國議員帕尼斯知道這筆交易後,就建議從珍寶貯藏室找差額部分。他的建議被采納了。事後,一個男爵的迴憶錄也披露了此事:“還需要搜集相當一筆錢來賄賂普魯士大臣。珍寶貯藏室的鑽石正可提供這筆錢!”
9月17日,羅蘭宣布珍寶貯藏室失盜。
一周後,敵我雙方舉行了瓦爾密會議,於是出現了瓦爾密戰役神秘的勝利。因此,有人認為,國防大臣丹東秘密策劃了夜間的入室盜竊,然後讓普通的盜賊進行後幾次偷盜,以便把事情攪混。
那麽,丹東後麵是否還有更強有力的對手呢?後來,另一起奇案揭開了真相。1805年,一夥偽造鈔票的人麵臨死刑的判決,其中有一個名叫巴巴的人公然宣稱:“如果我被判死刑,我將請皇帝(拿破侖)寬恕。沒有我就沒有拿破侖的皇位!”
法官和觀眾都嚇得呆若木雞,為巴巴的欺君之罪捏了一把汗,可他還繼續說:“我是珍寶貯藏室的盜匪之一,我幫助同夥把雷讓鑽石和我熟悉的其他珍寶,埋藏在弗夫大街,這些珍寶的所有權已被出賣。根據給我特赦的諾言,我提供了埋藏珍寶的地點。雷讓鑽石已從那裏取出。先生們,法國霧月18日政變之後,當時的首席執政官(拿破侖)為了得到急需的資金,就把這顆漂亮的鑽石,典押給荷蘭政府了。”
巴巴沒被處死,而是關在比塞特爾,受到了良好的待遇。那麽他的這番意味深長的話是真是假呢?恐怕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拿破侖的財寶
1812年5月,法國皇帝拿破侖率領50萬大軍對俄國進行遠征,並於同年9月14日占領莫斯科。此時的莫斯科幾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隨俄軍撤退,近20萬人口的城市剩下的還不到1萬人。當天晚上,城內有幾處起火,後又蔓延成大火,整整持續了6天6夜。饑餓和嚴寒威脅著法軍。由於戰線拉得很長,交通運輸常遭襲擊,糧食和彈藥供應不上,而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又不接受和談,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不得不放棄剛占領不久的莫斯科,於10月19日向西南緩慢後撤。撤退中,沿途曾不斷受到俄軍和農民遊擊隊的阻擊。就在這個時候,法軍龐大的輜重隊中有25輛裝滿了在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的馬車突然失蹤了。自那時起,一個半世紀以來,拿破侖的這批戰利品究竟隱藏在哪兒,就成了鮮為人知之謎。
一位名叫尤·勃可莫羅夫的前蘇聯學者,他並不是研究曆史的,但在閱讀英國曆史小說家瓦·斯戈特所著的《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生涯》一書時,對其中的一些情節很感興趣:
“因感到目前處境的危險,拿破侖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奪的古代的武器、大炮、伊凡大帝墓塔上的大十字架、克裏姆林宮中的珍貴物品、教堂的裝飾品以及繪畫和雕像等已無法帶走,但又不甘心讓俄軍奪去,所以就命令將這些東西沉入薩姆廖玻的湖裏。”
瓦·斯戈特是一位注重史實的作家。他這本書的完成和出版是在1831~1832年之間,離拿破侖遠征莫斯科僅隔20年。勃可莫羅夫由此而認為,對這件事在那些曾參加了這次遠征的人的手記或迴憶錄中應有所涉及,於是決定要查閱一下與拿破侖同時代的人是否提到有關戰利品的情況。
拿破侖在敗退時,曾和兩名親信乘著雪橇往西疾馳。其中一人名叫阿侖·德·歌朗格爾。勃可莫羅夫在他的迴憶錄中見到如下一段話:“11月1日,拿破侖從比亞吉瑪退走。11月2日,我們來到了薩姆廖玻。第三天,到達斯拉普柯布。在這裏,我們遇到大雪的侵襲……”
哥朗格爾寫道,拿破侖曾在薩姆廖玻。斯戈特說,拿破侖把戰利品沉入薩姆廖玻的湖裏。兩者提供的日期和地點是完全相符的。
後來,勃可莫羅夫還參閱了一些俄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所記述的有關這方麵的材料,一致認為拿破侖是1812年11月2日把從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扔進了薩姆廖玻的湖中。
但這樣的事情,法國士兵會不會泄漏給俄國人呢?顯然是不可能的。再說,即使居民知道法國皇帝這個秘密,大概也隻能望湖興歎。試想,在因戰爭而荒蕪的小村子裏,又有什麽工具能把湖底的東西打撈上來呢?所以,勃可莫羅夫深信,如果戰利品確實沉入了湖裏,那它現在還應沉睡在不為人知的那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哪兒?這個湖又在何處?勃可莫羅夫在列寧圖書館花了大量時間進行查閱,幾乎翻了所有的地圖。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比亞吉瑪、薩姆廖玻一帶並沒有什麽湖。後來,他給前蘇聯地理科學研究所去了信,對方答複說:
“在比亞吉瑪西南50公裏的沼澤地有條叫薩姆廖夫卡的河.那塊沼澤地也是以這個名字命名的。”
一百多年來,是否有人對這塊地方進行過探索呢?勃可莫羅夫雖然查閱了許多資料,但收獲甚微。後來,他給有關機構發了信,詢問這方麵的情況。大部分的迴答是無可奉告,隻有斯摩棱斯克地方政府內政管理局記錄保存室提供了一點材料: